第78章 晋江文学独家发表
汉代的人头税分为两种,一种是“口赋”,即对未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每年二十三钱。另一种称之为“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一年要交一百二十钱。
然而前些年,汉灵帝为了满足挥霍无度的奢侈生活,竟然丧心病狂地将口赋的征收年龄下调至一岁。到了董卓当政,口赋非但没有变化,还加大了田租的负担。
所以荀澜一占领南阳,立即宣告天下,废止了董卓要求的十分之一田租。
但对富户,依旧是十分之一的田租,对普通百姓则减免至三十分之一,口赋的年龄也直接提高到八岁。一经宣布,荀澜在南阳郡立即得到了广泛的拥戴。
虽然田租负担减轻了,但人头税的负担对百姓而言依旧很重。所以听闻子女参军,可以免去赋税,老者们眼前一亮,简直是见到了一条生路。若是家里有一人去参军,那简直是救了全家啊!
毕竟到了灾年,百姓温饱都成问题,哪来的进项交赋税?因为交不起钱,许多人不得不心痛地溺死刚出生的孩子。
就算年景好的时候,百姓交完人头税,兜子里也没有多少的余钱了。因为还得买盐和维护农具。除此之外,得备下来年应急的钱。否则若是收成不好,交不起人头税,欠了官府的税,就会被充作官奴。
若是不幸当了官奴,会失去平民的身份,被官府拉去充当苦力。自此不分日夜地干最劳累的活,还要挨打挨饿,生下的子女也都是奴婢。
老者连忙问:“将军,请好心告知,这参军的话是要去哪里打仗?”只要不是去边疆和胡人拼命,其他地方都好说。这几年,官兵对上黄巾贼,都是占上风的。
赵云用喇叭道:“先练兵几个月,然后去打中原的黄巾贼。”
听将军这么一说,百姓们便议论了开来。
“若此话当真,就让我家大儿去参军,我家今年着实没有钱交算赋了!”
“是啊,横竖家里我们老家伙带着幺儿,多忙活忙活地都能耕完。”
“我家小儿子太能吃了,家里都揭不开锅了,还不如让他去从军,说不定还能赚个军功回来。”
“就是怕儿子走了,官府来收税的时候不认账……”
赵云自然是知道他们的顾虑,拿着喇叭继续喊:“你们且看这,这可是盖着太守印的文件。你们也知道荀州牧在豫州言出必行,有活菩萨之名。如今他当了南阳的太守,也不会朝令夕改。”说着,命人将一盖着大印的黄布打开。
百姓不识字,乡长却是认得,当下念给百姓听。众人都很意动,有几个年轻人为了家里,当即撸起袖子说:“将军,可顿顿管饱饭?要是能吃饱,俺就报名了!”
赵云笑道:“太守仁义,岂会让你饿着肚子上战场?”
有一大汉扛着锄头从田间回来,听说了募兵的事情,立即上前,不假思索地说:“将军,俺报名。”
众人皆道:“三郎,你也不和家里商量下?”
那人大着嗓门说:“不用商量了,俺家是交不起赋税了。俺一个人出去打拼,全家都能活。再说了,前几天货郎经过俺家,说报纸上也写了这件事。这天下人都知道了,荀太守肯定不会反悔的,有什么好顾虑的!”
说着,义无反顾地找兵卒报名登记了。兵卒拿出来一厚实的黄麻纸,写上他的名字、住址,年纪,还描述了下大致的长相。
“征兵三年,三年内你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子女都不用交赋税。若是你不幸回不来了,也一样不用交,另外官府会发两千钱的抚恤金,直接给到你的父母妻儿。”
那人不会写字,兵卒拿出印泥,让他按了指印,又让他指定抚恤金的继承人,把继承人的名字写在旁边。
做了两份,另一士兵拿出一方正的大章,在两张纸上都盖上,一份自己收起,一份交给大汉:“让你的家人收着,凭借此物可以不缴纳赋税。”
又招手让乡里三老过来:“你们也要做好登记,交税的时候,不要弄错了。若是让人多缴或者拿兵卒的功劳给大户人家,太守说了是所有经手这件事情的人都要被罚,轻则流放,重则五马分尸。”
三老一愣,他们许久没有听说过这么严苛的刑罚了,以前都是打板子。听到五马分尸,觉得毛骨悚然,连忙命家里人去取纸笔来,免得自己犯错。
大汉宝贝似的将黄纸收起来了:“军爷,那万一乡里记错了,来收税的官爷看到这契不认呢?”
“那让你家人带着契约到衙门敲鼓,放心吧,县尉会为你做主的。”兵卒耐心道:“就算是县尉和当地富户勾结也不怕,拿到宛城去,你举报收税官爷和县尉,不但不会被责罚,还会被太守赏一万钱。”
围着的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一万钱!”这也太多了。
兵卒笑道:“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大汉摇摇头:“没了,大郎你人真好,以后上了战场俺跟着你,俺有一身子力气的!”
兵卒笑了笑,没应承。他指了指盖着大印的黄布:“刚才你们乡长没念完,继续念下去,上面都写着的,放心吧。”
接下来便一传十、十传百。来募兵的将军看起来脾气很好,还是代太守履职,是他们从来没见过的高官。
乡里的人更是第一次得到盖着官府印的免赋税契,都觉得这次募兵比以往靠谱多了,而且也不用上边疆战场。
“郡尉都亲自来募兵了,还有带着官印的契,哪还有假?”
“就算是来收税的人不承认,咱以后也可以直接找赵将军啊,他看起来那么好!”
百姓一合计,都觉得这是难得一遇的大好事。除了富庶的人家,但凡家里有几个儿子的,都送出来了一个参军。同村人一路上,也好相互照应。
他们珍而重之地将盖着官府大印的契给收起来,就回去打点行礼了。衣服、布甲和铺盖,能带的都带上。第二日这些人就由一兵卒陪着,去县城报道,最后再一起汇聚到宛城去。
家里只有女儿的,则苦着一张脸。
有人苦中作乐道:“这样也好,大家不用交赋税了,找野果、扒树皮、挖菜根的时候也没有人和我们家抢了。”
等到农忙结束之后,普通人都要去采摘一些野果晒干,存储一些菜根等等来度过冬春这段时间的饥荒。
不过,随着乡长继续念黄布上太守颁布的法令,竟提到了女兵的招募。
赵云举起大喇叭配合道:“也招募女兵,日后由女将军统领。但必须得能打,不要漂亮的,只要身体壮实。能和我的部下过几招的,柔柔弱弱的一律不可以。”
招募女兵,这还挺稀奇的。有些人怕女儿被当兵的和当官的糟蹋了,一听招募女兵就摇头。
但立即有人说:“要是存心糟蹋你女儿,那不得选漂亮的?人家要能打的,怎么可能居心不良?”
其实女儿从军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在秦国的时候,就有壮男一军、壮女一军、老弱者一军,那时候全家都可能上战场。
在汉代的边郡,基本上是全民皆兵,女子也会骑马在边关抗击外敌。黄巾贼攻城的时候,也有女子拿起武器,有的活不下去的就加入到黄巾贼里,被编成一军。不过中原几百年了,朝廷都没再招募过女兵。
众人见他们这一队人很和气,不像一开始那么拘束害怕了,忍不住上前问赵云:“将军,女兵要上战场不?还是主要负责做饭和运粮食啊?”
赵云耐心道:“一般不上战场,主要是做饭,得力气大,身手利落,会喂牲畜。”听这么一说,只有女儿的人家也有些想法了。
比起男子上战场,女子参军安全多了。
赵云不管他们讨论,继续说:“还有,你们应当也听说了,豫州现下每个县都有医馆,免费给穷人看病,南阳郡没有那么多医师,所以要招募学徒去宛城,跟着医师们学,依旧是不限男女,只要记性好的年轻人,能辨识常见药材的最好。”
他让人将招纳学徒的诏令打开,上面也盖着太守府的大章。
“凡是学徒,不收学费,他的赋税也免了。管饭管住宿,教手艺。三年出师,但出师后要在医馆免费干三年活。”
这个条件算是优厚了。
这个年代,要是送孩子去当学徒,不但要免费给对方干活,还要给对方塞钱的。正如俗话说的那般,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有手艺在身的人都不会轻易传技艺给别人。学徒能学到多少,一般都看运气和自己的悟性了。
众人对学徒的反应没有募兵那般大,只有少数人讨论:
“当学徒挺安稳的,听说医馆都是官府修官府管,肯定是饿不到,还能学一门手艺,以后回来给大家看病。就是这时间,六年也太长了……”
一老者挺乐观地说:“等出师了,在医馆干活的时候,肯定就能回家看我们了啊。当了医师,起码以后不用刨地了。”
大家都知道老者的小儿子身体不好,干不了地里的重活,听这么一说,也觉得是个法子。医馆是官府的,孩子去了肯定饿不着。
有家里揭不开锅的,就让自己家十几岁的孩子去试试报名。
寻常人家都是有些怕兵卒的,有的兵不仅坏还特别凶。但赵云这队人,又和气又长得好看。乡里的女儿家都争相出来看他们,她们的问题比自己的爹娘还多,甚至有人大胆问:“若是当了女兵,是不是就能给将军做饭了?”
“赵将军可有家室?”
“赵将军今晚上住哪呀?”
还有几个年轻的女子悄悄咬耳朵:“就算做不了妻,能侍立在这么俊的将军左右也好啊,每天看着他我都能多吃一碗饭呢!”
立即换来兵卒一本正经地回答:“我们是正规军,男兵女兵肯定不会混在一起的,我们今晚上自己安营扎寨,不打扰百姓。”
女儿家被他的神态逗笑了:“你们豫州兵都这么老实好看的么?”
报名学徒的少年少女是由一个老医师来审核的,他拿出常见的药材让人来辨识。若是能辨识出来的,则直接就通过了。不认识的,还要多交流几句,判断不是特别蠢笨的孩子,方能收下。
乡里难得来一名医师,有几个生病的人家就拿出来积攒的粮食,请求老医师看病。
老医师大手一摆:“我是医馆的人,官府每个月都给我月钱,不收你们的钱。”他按照赵云的吩咐道:“生重病的就抬过来,我会给他开药的,不过药材得你们自己拿着药方去抓药。”
这已经很好了,医师的问诊费百姓很难承担的起。就算是十几个钱,对于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他们也是很重的负担。很多都是靠着一个个鸡蛋、一捆捆柴火攒下来的铜板,没什么其他的进项。
听医师这么说,乡民连忙道谢。
老医师摆摆手道:“都是荀太守的安排,太守仁慈,不必谢我。”
他们在此间停留两日,接下来就要去下一个地方,载着少年少女的太平车,则由赵云的两个亲随护送着,送至宛城。
因为荀澜担心路上会有南阳郡的世家豪族插手,打漂亮少年少女的主意,所以他们路上除了夜里歇息,基本上不停留。
一如荀澜所料,赵云出马,事半功倍,豫州军在南阳郡的民众心里留下了非常好的初印象,招兵和招生也都十分顺畅。更在这个过程中,让新任荀太守的仁义美名深入人心。
这些兵卒将在宛城由赵云进行训练,为日后兵发扬州做准备。招募的学徒则由黄盖划了一块地盘,由老医师们带着,学习医药的基础知识和辨认药草。
为防生乱,荀澜特地将阳翟几个靠谱的老医师调了过去,还让自己侍女樱桃和芭蕉前去监督,免得发生霸凌女学生的事情。
此时的阳翟,也迎来了一位贵客——荀澜一直在找的张仲景,后世的“医圣”,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对于州牧特地登报寻找名医张仲景,华佗本来是有些不服气的。张仲景在医师中,可没什么名气,而且他之前都在做官,只是在空的时候给人看病。但见识了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心得,他立即就心服口服了。
难怪州牧千方百计寻他,他对药理的认知,甚至比自己还要深刻!
张仲景的父亲当过官,他亦曾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不过在董卓进京之后,张仲景就辞官了,在外云游,专门给人治病,直到看到报纸上,被上面所写的《千金方》一节吸引到,才专门来到阳翟。
不过他没有直接去州牧府,而是去了阳翟城中最大的一家医馆,想要见报纸上宣扬的名医华佗。
他怀疑《千金方》乃是华佗所著。然而华佗却道:“这些医书,都是荀州牧给我的,据说皆出自蓬莱仙山。”
“真有蓬莱仙山不成?”
“不管有或没有,荀州牧的本事都是货真价实的。”华佗佩服张仲景的医术,又知道他是州牧铁了心要招募的人,便挑一些荀澜的仙药事迹说了。
张仲景大为震撼:“真有那种小小的药丸,只要几颗,就让人药到病除?”他辞官后一直在乡间给穷人看病,只听闻荀澜活神仙之名,并不知道这些在官宦豪强间流传的事迹。
“我还以为是以讹传讹,民间夸大的缘故。”张仲景将信将疑。但华佗医术摆在那,没必要骗自己。
华佗摇头:“自然不是,荀州牧是真才实学。”
张仲景叹了一句:“看来是我闭塞了。”
若非见识到麻沸散和华佗给人做手术,他也不相信传闻中有这样的药草,能让人服用后不知人事,任人劈破不知痛痒。
“你见识了就知道了,州牧经常给上门求药的人治病的。”华佗想了想:“甚至州牧可能会送你一套法器。”
“法器?”
华佗第一次见到医术和自己相当的人,也很想把他留下,于是带张仲景到自己的屋子,将锁在箱子里的法器展示给他看。
见一透明的细筒上连着一长长的针头,张仲景奇道:“这是?”他竟从来没有见过。
华佗解释说:“此物名为针筒,可做输血用。”说着,将针筒拿出来,吸了点水,给张仲景演示使用的方法。
“竟然有这么细的孔,可以注水进去!”张仲景被法器的精细和使用法子所震。有了这个法器,可以直接注射药物到病人的体内了!
“这物有大用,可是输血后很多人会死亡,古籍亦有记载。”
“若是你听了荀州牧的讲解,就知道哪里出错了。”在张仲景为州牧效力之前,华佗自然不会将州牧传输的秘法告知,但不妨碍他用来提起张仲景的兴趣。
见张仲景一脸求知欲,想问又不敢问的样子。他笑道:“一会儿我要去见州牧,不如你和我一起去吧?毕竟州牧也找你许久了,见到你应当十分高兴。”
然后,张仲景就怀着忐忑的心和华佗去了乡下。到了地方,不由惊诧道:“你和州牧竟是约在这个地方见面?”
这个地方,着实和州牧的身份不符。村里养殖了不少的鸡鸭鹅,一路走来光鸡鸭的叫声就足以劝退这种职位的高官。华佗点头道:“此处有州牧命人置的牧场,今天州牧让我前来做一件事情。”说着,问清了养猪厂的位置,带着张仲景和一众学徒过去了。
荀澜和寒玦到的比华佗还早些,他们在鸡鸭养殖场这边看了一遍。官兵呈上来了收集到的鸡鸭鹅羽毛,有满当当的几大包。
www.bqghh.ccm.bqghh.cc
然而前些年,汉灵帝为了满足挥霍无度的奢侈生活,竟然丧心病狂地将口赋的征收年龄下调至一岁。到了董卓当政,口赋非但没有变化,还加大了田租的负担。
所以荀澜一占领南阳,立即宣告天下,废止了董卓要求的十分之一田租。
但对富户,依旧是十分之一的田租,对普通百姓则减免至三十分之一,口赋的年龄也直接提高到八岁。一经宣布,荀澜在南阳郡立即得到了广泛的拥戴。
虽然田租负担减轻了,但人头税的负担对百姓而言依旧很重。所以听闻子女参军,可以免去赋税,老者们眼前一亮,简直是见到了一条生路。若是家里有一人去参军,那简直是救了全家啊!
毕竟到了灾年,百姓温饱都成问题,哪来的进项交赋税?因为交不起钱,许多人不得不心痛地溺死刚出生的孩子。
就算年景好的时候,百姓交完人头税,兜子里也没有多少的余钱了。因为还得买盐和维护农具。除此之外,得备下来年应急的钱。否则若是收成不好,交不起人头税,欠了官府的税,就会被充作官奴。
若是不幸当了官奴,会失去平民的身份,被官府拉去充当苦力。自此不分日夜地干最劳累的活,还要挨打挨饿,生下的子女也都是奴婢。
老者连忙问:“将军,请好心告知,这参军的话是要去哪里打仗?”只要不是去边疆和胡人拼命,其他地方都好说。这几年,官兵对上黄巾贼,都是占上风的。
赵云用喇叭道:“先练兵几个月,然后去打中原的黄巾贼。”
听将军这么一说,百姓们便议论了开来。
“若此话当真,就让我家大儿去参军,我家今年着实没有钱交算赋了!”
“是啊,横竖家里我们老家伙带着幺儿,多忙活忙活地都能耕完。”
“我家小儿子太能吃了,家里都揭不开锅了,还不如让他去从军,说不定还能赚个军功回来。”
“就是怕儿子走了,官府来收税的时候不认账……”
赵云自然是知道他们的顾虑,拿着喇叭继续喊:“你们且看这,这可是盖着太守印的文件。你们也知道荀州牧在豫州言出必行,有活菩萨之名。如今他当了南阳的太守,也不会朝令夕改。”说着,命人将一盖着大印的黄布打开。
百姓不识字,乡长却是认得,当下念给百姓听。众人都很意动,有几个年轻人为了家里,当即撸起袖子说:“将军,可顿顿管饱饭?要是能吃饱,俺就报名了!”
赵云笑道:“太守仁义,岂会让你饿着肚子上战场?”
有一大汉扛着锄头从田间回来,听说了募兵的事情,立即上前,不假思索地说:“将军,俺报名。”
众人皆道:“三郎,你也不和家里商量下?”
那人大着嗓门说:“不用商量了,俺家是交不起赋税了。俺一个人出去打拼,全家都能活。再说了,前几天货郎经过俺家,说报纸上也写了这件事。这天下人都知道了,荀太守肯定不会反悔的,有什么好顾虑的!”
说着,义无反顾地找兵卒报名登记了。兵卒拿出来一厚实的黄麻纸,写上他的名字、住址,年纪,还描述了下大致的长相。
“征兵三年,三年内你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子女都不用交赋税。若是你不幸回不来了,也一样不用交,另外官府会发两千钱的抚恤金,直接给到你的父母妻儿。”
那人不会写字,兵卒拿出印泥,让他按了指印,又让他指定抚恤金的继承人,把继承人的名字写在旁边。
做了两份,另一士兵拿出一方正的大章,在两张纸上都盖上,一份自己收起,一份交给大汉:“让你的家人收着,凭借此物可以不缴纳赋税。”
又招手让乡里三老过来:“你们也要做好登记,交税的时候,不要弄错了。若是让人多缴或者拿兵卒的功劳给大户人家,太守说了是所有经手这件事情的人都要被罚,轻则流放,重则五马分尸。”
三老一愣,他们许久没有听说过这么严苛的刑罚了,以前都是打板子。听到五马分尸,觉得毛骨悚然,连忙命家里人去取纸笔来,免得自己犯错。
大汉宝贝似的将黄纸收起来了:“军爷,那万一乡里记错了,来收税的官爷看到这契不认呢?”
“那让你家人带着契约到衙门敲鼓,放心吧,县尉会为你做主的。”兵卒耐心道:“就算是县尉和当地富户勾结也不怕,拿到宛城去,你举报收税官爷和县尉,不但不会被责罚,还会被太守赏一万钱。”
围着的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一万钱!”这也太多了。
兵卒笑道:“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大汉摇摇头:“没了,大郎你人真好,以后上了战场俺跟着你,俺有一身子力气的!”
兵卒笑了笑,没应承。他指了指盖着大印的黄布:“刚才你们乡长没念完,继续念下去,上面都写着的,放心吧。”
接下来便一传十、十传百。来募兵的将军看起来脾气很好,还是代太守履职,是他们从来没见过的高官。
乡里的人更是第一次得到盖着官府印的免赋税契,都觉得这次募兵比以往靠谱多了,而且也不用上边疆战场。
“郡尉都亲自来募兵了,还有带着官印的契,哪还有假?”
“就算是来收税的人不承认,咱以后也可以直接找赵将军啊,他看起来那么好!”
百姓一合计,都觉得这是难得一遇的大好事。除了富庶的人家,但凡家里有几个儿子的,都送出来了一个参军。同村人一路上,也好相互照应。
他们珍而重之地将盖着官府大印的契给收起来,就回去打点行礼了。衣服、布甲和铺盖,能带的都带上。第二日这些人就由一兵卒陪着,去县城报道,最后再一起汇聚到宛城去。
家里只有女儿的,则苦着一张脸。
有人苦中作乐道:“这样也好,大家不用交赋税了,找野果、扒树皮、挖菜根的时候也没有人和我们家抢了。”
等到农忙结束之后,普通人都要去采摘一些野果晒干,存储一些菜根等等来度过冬春这段时间的饥荒。
不过,随着乡长继续念黄布上太守颁布的法令,竟提到了女兵的招募。
赵云举起大喇叭配合道:“也招募女兵,日后由女将军统领。但必须得能打,不要漂亮的,只要身体壮实。能和我的部下过几招的,柔柔弱弱的一律不可以。”
招募女兵,这还挺稀奇的。有些人怕女儿被当兵的和当官的糟蹋了,一听招募女兵就摇头。
但立即有人说:“要是存心糟蹋你女儿,那不得选漂亮的?人家要能打的,怎么可能居心不良?”
其实女儿从军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在秦国的时候,就有壮男一军、壮女一军、老弱者一军,那时候全家都可能上战场。
在汉代的边郡,基本上是全民皆兵,女子也会骑马在边关抗击外敌。黄巾贼攻城的时候,也有女子拿起武器,有的活不下去的就加入到黄巾贼里,被编成一军。不过中原几百年了,朝廷都没再招募过女兵。
众人见他们这一队人很和气,不像一开始那么拘束害怕了,忍不住上前问赵云:“将军,女兵要上战场不?还是主要负责做饭和运粮食啊?”
赵云耐心道:“一般不上战场,主要是做饭,得力气大,身手利落,会喂牲畜。”听这么一说,只有女儿的人家也有些想法了。
比起男子上战场,女子参军安全多了。
赵云不管他们讨论,继续说:“还有,你们应当也听说了,豫州现下每个县都有医馆,免费给穷人看病,南阳郡没有那么多医师,所以要招募学徒去宛城,跟着医师们学,依旧是不限男女,只要记性好的年轻人,能辨识常见药材的最好。”
他让人将招纳学徒的诏令打开,上面也盖着太守府的大章。
“凡是学徒,不收学费,他的赋税也免了。管饭管住宿,教手艺。三年出师,但出师后要在医馆免费干三年活。”
这个条件算是优厚了。
这个年代,要是送孩子去当学徒,不但要免费给对方干活,还要给对方塞钱的。正如俗话说的那般,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有手艺在身的人都不会轻易传技艺给别人。学徒能学到多少,一般都看运气和自己的悟性了。
众人对学徒的反应没有募兵那般大,只有少数人讨论:
“当学徒挺安稳的,听说医馆都是官府修官府管,肯定是饿不到,还能学一门手艺,以后回来给大家看病。就是这时间,六年也太长了……”
一老者挺乐观地说:“等出师了,在医馆干活的时候,肯定就能回家看我们了啊。当了医师,起码以后不用刨地了。”
大家都知道老者的小儿子身体不好,干不了地里的重活,听这么一说,也觉得是个法子。医馆是官府的,孩子去了肯定饿不着。
有家里揭不开锅的,就让自己家十几岁的孩子去试试报名。
寻常人家都是有些怕兵卒的,有的兵不仅坏还特别凶。但赵云这队人,又和气又长得好看。乡里的女儿家都争相出来看他们,她们的问题比自己的爹娘还多,甚至有人大胆问:“若是当了女兵,是不是就能给将军做饭了?”
“赵将军可有家室?”
“赵将军今晚上住哪呀?”
还有几个年轻的女子悄悄咬耳朵:“就算做不了妻,能侍立在这么俊的将军左右也好啊,每天看着他我都能多吃一碗饭呢!”
立即换来兵卒一本正经地回答:“我们是正规军,男兵女兵肯定不会混在一起的,我们今晚上自己安营扎寨,不打扰百姓。”
女儿家被他的神态逗笑了:“你们豫州兵都这么老实好看的么?”
报名学徒的少年少女是由一个老医师来审核的,他拿出常见的药材让人来辨识。若是能辨识出来的,则直接就通过了。不认识的,还要多交流几句,判断不是特别蠢笨的孩子,方能收下。
乡里难得来一名医师,有几个生病的人家就拿出来积攒的粮食,请求老医师看病。
老医师大手一摆:“我是医馆的人,官府每个月都给我月钱,不收你们的钱。”他按照赵云的吩咐道:“生重病的就抬过来,我会给他开药的,不过药材得你们自己拿着药方去抓药。”
这已经很好了,医师的问诊费百姓很难承担的起。就算是十几个钱,对于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他们也是很重的负担。很多都是靠着一个个鸡蛋、一捆捆柴火攒下来的铜板,没什么其他的进项。
听医师这么说,乡民连忙道谢。
老医师摆摆手道:“都是荀太守的安排,太守仁慈,不必谢我。”
他们在此间停留两日,接下来就要去下一个地方,载着少年少女的太平车,则由赵云的两个亲随护送着,送至宛城。
因为荀澜担心路上会有南阳郡的世家豪族插手,打漂亮少年少女的主意,所以他们路上除了夜里歇息,基本上不停留。
一如荀澜所料,赵云出马,事半功倍,豫州军在南阳郡的民众心里留下了非常好的初印象,招兵和招生也都十分顺畅。更在这个过程中,让新任荀太守的仁义美名深入人心。
这些兵卒将在宛城由赵云进行训练,为日后兵发扬州做准备。招募的学徒则由黄盖划了一块地盘,由老医师们带着,学习医药的基础知识和辨认药草。
为防生乱,荀澜特地将阳翟几个靠谱的老医师调了过去,还让自己侍女樱桃和芭蕉前去监督,免得发生霸凌女学生的事情。
此时的阳翟,也迎来了一位贵客——荀澜一直在找的张仲景,后世的“医圣”,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对于州牧特地登报寻找名医张仲景,华佗本来是有些不服气的。张仲景在医师中,可没什么名气,而且他之前都在做官,只是在空的时候给人看病。但见识了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心得,他立即就心服口服了。
难怪州牧千方百计寻他,他对药理的认知,甚至比自己还要深刻!
张仲景的父亲当过官,他亦曾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不过在董卓进京之后,张仲景就辞官了,在外云游,专门给人治病,直到看到报纸上,被上面所写的《千金方》一节吸引到,才专门来到阳翟。
不过他没有直接去州牧府,而是去了阳翟城中最大的一家医馆,想要见报纸上宣扬的名医华佗。
他怀疑《千金方》乃是华佗所著。然而华佗却道:“这些医书,都是荀州牧给我的,据说皆出自蓬莱仙山。”
“真有蓬莱仙山不成?”
“不管有或没有,荀州牧的本事都是货真价实的。”华佗佩服张仲景的医术,又知道他是州牧铁了心要招募的人,便挑一些荀澜的仙药事迹说了。
张仲景大为震撼:“真有那种小小的药丸,只要几颗,就让人药到病除?”他辞官后一直在乡间给穷人看病,只听闻荀澜活神仙之名,并不知道这些在官宦豪强间流传的事迹。
“我还以为是以讹传讹,民间夸大的缘故。”张仲景将信将疑。但华佗医术摆在那,没必要骗自己。
华佗摇头:“自然不是,荀州牧是真才实学。”
张仲景叹了一句:“看来是我闭塞了。”
若非见识到麻沸散和华佗给人做手术,他也不相信传闻中有这样的药草,能让人服用后不知人事,任人劈破不知痛痒。
“你见识了就知道了,州牧经常给上门求药的人治病的。”华佗想了想:“甚至州牧可能会送你一套法器。”
“法器?”
华佗第一次见到医术和自己相当的人,也很想把他留下,于是带张仲景到自己的屋子,将锁在箱子里的法器展示给他看。
见一透明的细筒上连着一长长的针头,张仲景奇道:“这是?”他竟从来没有见过。
华佗解释说:“此物名为针筒,可做输血用。”说着,将针筒拿出来,吸了点水,给张仲景演示使用的方法。
“竟然有这么细的孔,可以注水进去!”张仲景被法器的精细和使用法子所震。有了这个法器,可以直接注射药物到病人的体内了!
“这物有大用,可是输血后很多人会死亡,古籍亦有记载。”
“若是你听了荀州牧的讲解,就知道哪里出错了。”在张仲景为州牧效力之前,华佗自然不会将州牧传输的秘法告知,但不妨碍他用来提起张仲景的兴趣。
见张仲景一脸求知欲,想问又不敢问的样子。他笑道:“一会儿我要去见州牧,不如你和我一起去吧?毕竟州牧也找你许久了,见到你应当十分高兴。”
然后,张仲景就怀着忐忑的心和华佗去了乡下。到了地方,不由惊诧道:“你和州牧竟是约在这个地方见面?”
这个地方,着实和州牧的身份不符。村里养殖了不少的鸡鸭鹅,一路走来光鸡鸭的叫声就足以劝退这种职位的高官。华佗点头道:“此处有州牧命人置的牧场,今天州牧让我前来做一件事情。”说着,问清了养猪厂的位置,带着张仲景和一众学徒过去了。
荀澜和寒玦到的比华佗还早些,他们在鸡鸭养殖场这边看了一遍。官兵呈上来了收集到的鸡鸭鹅羽毛,有满当当的几大包。
www.bqghh.ccm.bqgh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