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uc1p.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1238章散
  八月二十日前后,不知道谁传了个谣言,说梁军已经攻到建邺附近了,立刻引起了相当程度的混乱。
  二十一日,大群士民涌出了建邺城。
  他们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批了。
  最早离开的是那些没有官职在身的南渡士人,多去了丹阳、会稽等地的乡下庄园。
  接着便是聚集在建邺的江东士人,他们拖家带口,散至丹阳、会稽、吴郡等地。
  第三批则是辞官的侨人、土人,这些人其实算是第四批,动作算慢的了。
  但这一批人规模是最大的,比前三批加起来都要多。毕竟那会江北诸镇还在,梁人也只是小规模渡江,没有建立稳固据点,荆州更没有投降,很多人还抱有侥幸心理。可现在不一样了,很多消息开始从上层蔓延到下层,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大范围的恐慌已然难以避免。
  而他们的出逃,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是很明显的……
  巳时,王舒幕府西阁祭酒王晏之就急匆匆来到了东府城。
  “父亲,士民争相出逃,是不是要拦一下?梁人尚未发兵,建邺便已这般,这可如何是好?”王晏之扫视了下衙署,见都是亲信僚佐,便直言不讳道。
  王舒剧烈地咳嗽了下,道:“出逃者甚众,建邺外墙又是竹篱,如何拦得?罢了,事已至此,就不要让他们与我等一起赴死了。”
  王晏之闻言,像是被抽去了精气神一样,颓然跌坐在地。
  军司虞斐暗叹一声。
  诚如王舒所言,他们都是留下来准备赴死的人,何必强迫其他人与他们一起死呢?
  更何况,出逃之人中也有他们的亲族,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虞斐连出谋划策的心气都没了,就想安安静静过完最后一段时日,然后饮下鸩酒,悄然离去。
  至于会稽虞氏今后会怎么样,他也管不着了,大抵是性命能保住,但家业留不下多少。
  王晏之坐了一会后,又茫然起身,离开了衙署。
  外面阳光正烈,他却感受不到丝毫温暖。
  大街之上,两辆牛车撞在一起,货物散落一地。但从车夫到车主,都没心思纠缠,草草说了两句后,便各自离开。
  人群很密集,一波接一波。王晏之从不知道建邺竟然有这么多人,但他们全都脸现惶恐,神色匆匆。
  不是没有人趁机作乱。不过父亲招募整训了几个月的五千新卒或许没法上阵厮杀,但对付这些蟊贼却不成问题,也庆幸直到现在还有军官带队维持秩序,镇压作乱之人。
  蟊贼们没有放弃,他们躲进了被人放弃的屋舍之中,翻箱倒柜寻找财物,每每寻得几段布、一袋米,都欣喜不已。
  江面上的船队似乎也陆续撤离了。
  一大原因是要回去秋收,更大的原因则是没有意义了。他们在江面上封锁得再勤又有何用呢?上游已经全线崩溃,梁军轻而易举地渡过大江,他们在下游的努力注定是白费的。
  王晏之浑浑噩噩地走回了家中,看着成熟又有风韵的妻子,以及娇憨美丽的女儿,下意识抚住了腰间的剑柄……
  ******
  大厦将顷之际,晋军却意外地打了场胜仗。
  虞、许、葛、陶四家合力攻取了故鄣县,朱氏、施氏子弟四散而逃。
  其实在数月之前,这两家的势力已经瓦解得差不多了。毕竟县城就这么大、老宅还没县城大,能塞多少人呢?反正附庸的庄客部曲只能住在外面,被晋军一一击破。
  县城之所以到现在才破,主要是刘超、赵胤两部不参战了。
  五六月间还有四万多人,上个月就剩三万了,而今不过两万四五千罢了,士气低落得无以复加,没人来打他们还好,一旦梁军大举来袭,他们没有丝毫赢的可能。
  刘超、赵胤甚至不敢带军队离开营垒机动,害怕半路就跑散掉一半人。
  但拘束在营中却也未必保险,因为总有要外出的时候。这不,今日这一批出外樵采的人就直接跑了。
  “众兄弟,就此作别了。”一看着还算魁梧的彪形大汉拱了拱手,道:“我要回钱塘了,你等也早作打算。”
  “还打算什么?我回怀德了。”另一身着皮甲之人从牛车下面取出一个包袱,仔细检查了里面的几张饼后,同样抱拳行礼道:“后会有期。”
  彪形大汉摆了摆手,道:“还是别见了。你是侨人,我是吴人,以后见面说不定要打起来呢。”
  “君何出此言?”
  大汉苦笑道:“这大晋朝说到底是被北人灭国的,将来吴地大族若造反裹挟兵众,我可能身不由己。大梁朝可能更信任你们这些侨人吧,说不定哪天就把你们征发起来,到钱塘镇压叛乱了。走了,后会无期。”
  说罢,转身离去,身边还跟着七八个丁壮,显然是同乡,且以他为首。
  甲士叹了口气。
  他对吴人是有一些看法,但一起厮杀这么久,多多少少有点交情,以后再兵戎相见确实惨。
  嗟叹一番后,他也招呼了八九人,各自背着包袱,持械离去。
  临行之前,他扭头看了下傻呆呆站在原地的十余人,笑道:“牛车留给你们了,好自为之。”
  夕阳西下,将他的身影拉得老长。
  留在原地的十余人你看我我看你,暗叹怎么没提前做好准备呢。
  先后离去的那两批人包袱里藏着不少干粮,够好几天吃的了,显然是平日里一点点省下来的。
  至于几天的干粮够不够,管不了那许多了,跑了再说。
  其实出外樵采逃跑的还算少的,下乡征粮的可就整队、整幢集体消失了。
  八月二十三日原禁军左卫的数百兵卒将幢主脑袋砍了下来,抛尸荒野,然后带着征集来的牛车和粮食,一路向北,直奔建邺而去。
  更有甚者,随着秋粮渐熟,每日都不断有人缒出营墙,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饿了就拔出刀,去野地里割点粟麦、稻谷回来,然后随便鼓捣一番,也不管刺不刺喉咙,狼吞虎咽一番后,继续上路。
  这股风潮愈演愈烈,以至于很快刮到了军容、纪律保持得还算完好的虞谭部,诸营散漫无比,一副末日将至的样子。
  ******
  二十五日,眼见着已是一副秋高气爽的模样,早就蓄势待发的梁军兵分三路,向建邺挺进。
  南路军由宣城以及近期统战的新安豪族兵马、山越遗民为主,人数超过一万五千,直扑宁国。
  北路军由银枪军幢主汤祥统率,核心兵马就几百人,征发芜湖一带的侨人丁壮,人数逾万,沿着长江南岸进军,攻于湖,下建邺。
  中路军是主力,由杨勤亲自统率。
  核心是已经全数渡江的银枪中营主力三千多人,外加数百氐羌及已快要变成步兵的少许鲜卑人,总计四千余。
  纪氏另出兵五千,故这一路总兵力近万,目标是广德、长城、阳羡。
  这一路对上的也是晋军主力,且人数颇众,现在可能还有三万余人。且一整个夏天让他们构筑了相对完备的工事,营寨估计都快变成城池了,理论上来说要有苦战。
  但实际上则未必,打仗打的是士气。没有士气,什么都不好使。就建邺朝廷那副人心离散的模样,战局可能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临行之前,杨勤下令将新安太守卞眕移送而来的司马冲及一众俘虏送往江北。
  江北那边大概也要开始行动了。
  经历了长期的围困,盱眙终于撑不住了,军士们打开城门投降,刘遵绝望中自杀。
  盱眙之外的其他城邑早就被北上的苏峻一一攻取,与北宫纯、桓宣等人会师。
  八月中的时候,在陈郡整训许久的黄头军第一、五营二万人、黑矟中营六千众已然南下,进驻寿春,这会都快抵达广陵了,随时准备渡江。
  张硕本人则亲赴堂邑,统筹全局。
  建邺之外的次要战场上亦有消息。
  宁州境内有几个郡不愿归降,已为诸葛恢下令讨平,移交给坐镇蜀中的王雀儿、庾亮二人善后。
  其水师主力休整完毕后,自湓口启程,直下建邺,两万陆师则南下广州,准备一一收取各地——交州已然降顺,但广州没有,还是得派兵打一下,让当地人知道厉害,以打促降。
  消息很多,很杂乱。杨勤甚至都懒得看了,只一门心思进兵,试图抢在江北同僚前面攻入建邺,独占这个无上的荣耀。
  八月底银枪中营进抵广德城下,葛氏部曲当场投降,并反戈一击,攻许氏。
  许氏部曲溃散,广德不战而下。
  杨勤没有停留,直趋故鄣,斩宣城太守陶馥,杀贼两千余。
  他在此稍稍停留了一下,祭奠施氏、朱氏族人亡魂,并号召其残存的族人征召丁壮、转输粮草,随他一同进兵。
  吴兴沈氏之前有点耍滑头。
  吞并钱氏等豪族的田地、庄客很卖力,但让他与晋军交战就不是很情愿了。很明显,他们更愿意捞好处,有保存实力的意图。
  但到了这会,不得不大举动员,全军三万人,直攻刘超、赵胤部。
  这个时候,南路军也拿下了宁国等地,杨勤令其转道临海,平灭天师道叛乱。
  九月初二,银枪军进抵仙山,大破虞谭,擒斩之,随后转道北上,取永世,离建邺已然不远。
  进兵之快速、战争之顺遂,直可用四个字来形容:瓜熟蒂落。
  (本章完)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冒名充军,女主她力能扛鼎

尔徽

夫人该洞房了(重生)

杳杳冰敲月

在霸总的世界一穿而过

半袖妖妖

质女

狂上加狂

我的后宫全性转了[穿书]

绮绣雪

反派他六亲不认[穿书]

江羊大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