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八百九十三人?
前后两场界桥之战,不仅仅是决定着冀州归属,更是影响着天下大势的走向。
有足够能力的诸侯世家,无疑都暗中派遣着暗探在界桥周边进行着探查,以第一时间得知界桥之战的走向与结局,便于及时做出应对。
在大量暗探的眼中,袁军一改往昔犹豫不决的颓势,发起着有如烈火洪水一般的攻势,在短短五日就攻破了曹军布置在界桥的防线。
这似乎已经要决定袁曹之战的胜负。
然而,就在暗探们准备将情报传递出去之时,一则惊天的消息轰然传开。
袁绍急病暴毙而死,于如此生死存亡的关头,袁谭、袁熙却反目成仇,两人分别自称正统继承人引发了袁军的分裂与内乱。
在曹军未灭的情况下,袁谭、袁熙居然各率兵卒相互攻伐了起来。
这骤然的转变,正令远远探查着暗探们百思不得其解之际,相互攻伐的袁军又似是发生了粮草断绝的溃散。
那在袁绍手中击败了白马将军,大有一统河北,虎视中原之势的袁军精锐,在面临着粮草断绝的危机下,军心迅速涣散,成片成片地出现逃兵。
且不等正相互激烈厮杀着的袁谭袁熙后撤,反守为攻的曹操全力猛攻下,袁军当场溃败,被曹操所俘的谋臣将士可谓是不计其数。
袁谭、袁熙则是在各自拉拢而来的一部分将士护卫下,狼狈地逃离了界桥。
袁熙撤往尚在掌控的冀州其余郡县,袁谭则是逃亡并州……
若不是在大量暗探的亲眼目睹下,袁军溃兵可谓是漫山遍野地涌往界桥,曹军一路追赶都险些追不上的画面过于震撼。
暗探们都怀疑自己尚在梦中,那形势一片大好的袁军居然就如此大溃了。
前后两场界桥之战,居然均是如此的出人意料。
随着这一结果从大量暗探的手中传向大汉各地,听闻之人近乎第一反应都是假消息。
即便是对于曹操颇有信心的李基,也感到几分的不可置信。
李基都还没有攻破汝阳城,曹操居然先一步就击败了袁绍,一举奠定了冀州的局势。
“袁氏的传统莫非就是兄弟阋墙?袁绍袁术是如此,袁谭袁熙同样也是如此……”
李基忍不住皱眉感慨了一句,暗中以眼下界桥之战的推演了一番。
反目成仇的袁谭、袁熙,挡住曹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即便在冬季将临的时间,曹操来不及吞并冀州全境,但冬季的这个时间,反倒是给了曹操继续挑拨袁谭袁熙二人关系的机会。
说不准,曹操略施手段之下。
明年开春时分,袁谭、袁熙的其中之一,就会将手中的地盘主动向本该是死仇的曹操送上,以换取利益。
“不可小觑天下英雄之余,这个世界更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啊。”
李基一脸无奈地放下了手中的情报。
李基料到了曹操的赢面更大,但没想到双方如此快就分出了胜负,且还是如此戏剧性的发展。
“且如此说来,袁绍虽然先行了一步,但黄泉路上放慢一点脚步,袁公路也还能尽快地追上去。”
一念至此,李基抬头看向着不远处那已经遍布战争痕迹的汝阳城。
如今,臧霸等四将进攻汝阳城已是大半个月的时间,却是始终没能真正攻陷一面城墙。当然,这也跟四将均有着抢功的想法有关。
各自为战的攻城,不可避免从陷入了漫长的拉锯战中,难以一槌定音。
而与攻势受阻的刘军相比,同在豫州境内的黄巾这段时间来却是杀了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随着甘宁手中的黄巾军不断攻破一座座城池,兵力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还在不断吸纳着大量饥饿或包含怨气的青壮,以至于规模不断地增加。
豫州世家对这一股黄巾的态度,从一开始的不屑轻蔑,到正视应对,再到惶恐惊惧的转变,仅仅只了半个月的时间。
豫州,已无兵可用了。
这让豫州世家面临着黄巾所举起的屠刀,形同砧板上的鱼肉般任人宰割。
甘宁所率领的黄巾在豫州的所过之处,就像是一个橡皮擦一般,擦去着一个个在豫州根深蒂固的世家,且将大量的钱粮耕地分给当地的百姓。
甘宁的名声在豫州也是越来越响亮,甚至在百姓群体中已经开始出现了“黄天圣人”的名号,以表对甘宁的尊崇感激。
一鲸落,而万物生。
在大汉土地兼并最为严重的州郡之一的豫州,李基已然能够看到不久之后恢复过来的盛世繁华了。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对于百姓而言,解决了耕地与饱腹的问题,那近乎就解决了超过九成的问题。
而在最近的七日里,也有络绎不绝的豫州世家纷纷派人前来李基的大营之中,试图请求李基出兵平定黄巾之乱。
对此,李基自然是尽数推脱或是敷衍了过去。
理由也很是充分,那便是李基需全力攻下汝阳城,腾不出足够的兵力去平定在豫州作乱的黄巾。
这任谁都挑不出半点的毛病来。
不过在刘备的《护民檄文》传至豫州后,李基再三确认了黄河决堤之事与荀彧有关后,当即就派遣了一支轻骑赶赴颍川郡拿人。
拿的,便是荀氏族人。
今时今日,刘备是什么地位,又是什么身份,这般昭告天下的檄文,自然务求一个处处落实。
程昱作为第一个落实到位之人,还不足够表明刘备的决心。
荀氏,这个在大汉的顶级世家,便成了李基的目标。
说要灭了荀彧的三族,那便一定要灭了荀彧的三族……
“说起来,前去颍川郡拿人的魏延,怎么还未回来?”
就在李基念及这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正准备派人前往颍川方向核实一番之时,距离大营还有三十里的魏延,先一步就派遣了快马前来向李基汇报。
“禀都督,魏将军已擒获荀氏全族八百九十三人,距离抵达大营尚有两个时辰,请都督指示如何处置?”
“多少?”
李基先是下意识地微微颔首以示清楚,然后神色僵住了,追问道。
“八百九十三人?”(本章完)
有足够能力的诸侯世家,无疑都暗中派遣着暗探在界桥周边进行着探查,以第一时间得知界桥之战的走向与结局,便于及时做出应对。
在大量暗探的眼中,袁军一改往昔犹豫不决的颓势,发起着有如烈火洪水一般的攻势,在短短五日就攻破了曹军布置在界桥的防线。
这似乎已经要决定袁曹之战的胜负。
然而,就在暗探们准备将情报传递出去之时,一则惊天的消息轰然传开。
袁绍急病暴毙而死,于如此生死存亡的关头,袁谭、袁熙却反目成仇,两人分别自称正统继承人引发了袁军的分裂与内乱。
在曹军未灭的情况下,袁谭、袁熙居然各率兵卒相互攻伐了起来。
这骤然的转变,正令远远探查着暗探们百思不得其解之际,相互攻伐的袁军又似是发生了粮草断绝的溃散。
那在袁绍手中击败了白马将军,大有一统河北,虎视中原之势的袁军精锐,在面临着粮草断绝的危机下,军心迅速涣散,成片成片地出现逃兵。
且不等正相互激烈厮杀着的袁谭袁熙后撤,反守为攻的曹操全力猛攻下,袁军当场溃败,被曹操所俘的谋臣将士可谓是不计其数。
袁谭、袁熙则是在各自拉拢而来的一部分将士护卫下,狼狈地逃离了界桥。
袁熙撤往尚在掌控的冀州其余郡县,袁谭则是逃亡并州……
若不是在大量暗探的亲眼目睹下,袁军溃兵可谓是漫山遍野地涌往界桥,曹军一路追赶都险些追不上的画面过于震撼。
暗探们都怀疑自己尚在梦中,那形势一片大好的袁军居然就如此大溃了。
前后两场界桥之战,居然均是如此的出人意料。
随着这一结果从大量暗探的手中传向大汉各地,听闻之人近乎第一反应都是假消息。
即便是对于曹操颇有信心的李基,也感到几分的不可置信。
李基都还没有攻破汝阳城,曹操居然先一步就击败了袁绍,一举奠定了冀州的局势。
“袁氏的传统莫非就是兄弟阋墙?袁绍袁术是如此,袁谭袁熙同样也是如此……”
李基忍不住皱眉感慨了一句,暗中以眼下界桥之战的推演了一番。
反目成仇的袁谭、袁熙,挡住曹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即便在冬季将临的时间,曹操来不及吞并冀州全境,但冬季的这个时间,反倒是给了曹操继续挑拨袁谭袁熙二人关系的机会。
说不准,曹操略施手段之下。
明年开春时分,袁谭、袁熙的其中之一,就会将手中的地盘主动向本该是死仇的曹操送上,以换取利益。
“不可小觑天下英雄之余,这个世界更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啊。”
李基一脸无奈地放下了手中的情报。
李基料到了曹操的赢面更大,但没想到双方如此快就分出了胜负,且还是如此戏剧性的发展。
“且如此说来,袁绍虽然先行了一步,但黄泉路上放慢一点脚步,袁公路也还能尽快地追上去。”
一念至此,李基抬头看向着不远处那已经遍布战争痕迹的汝阳城。
如今,臧霸等四将进攻汝阳城已是大半个月的时间,却是始终没能真正攻陷一面城墙。当然,这也跟四将均有着抢功的想法有关。
各自为战的攻城,不可避免从陷入了漫长的拉锯战中,难以一槌定音。
而与攻势受阻的刘军相比,同在豫州境内的黄巾这段时间来却是杀了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随着甘宁手中的黄巾军不断攻破一座座城池,兵力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还在不断吸纳着大量饥饿或包含怨气的青壮,以至于规模不断地增加。
豫州世家对这一股黄巾的态度,从一开始的不屑轻蔑,到正视应对,再到惶恐惊惧的转变,仅仅只了半个月的时间。
豫州,已无兵可用了。
这让豫州世家面临着黄巾所举起的屠刀,形同砧板上的鱼肉般任人宰割。
甘宁所率领的黄巾在豫州的所过之处,就像是一个橡皮擦一般,擦去着一个个在豫州根深蒂固的世家,且将大量的钱粮耕地分给当地的百姓。
甘宁的名声在豫州也是越来越响亮,甚至在百姓群体中已经开始出现了“黄天圣人”的名号,以表对甘宁的尊崇感激。
一鲸落,而万物生。
在大汉土地兼并最为严重的州郡之一的豫州,李基已然能够看到不久之后恢复过来的盛世繁华了。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对于百姓而言,解决了耕地与饱腹的问题,那近乎就解决了超过九成的问题。
而在最近的七日里,也有络绎不绝的豫州世家纷纷派人前来李基的大营之中,试图请求李基出兵平定黄巾之乱。
对此,李基自然是尽数推脱或是敷衍了过去。
理由也很是充分,那便是李基需全力攻下汝阳城,腾不出足够的兵力去平定在豫州作乱的黄巾。
这任谁都挑不出半点的毛病来。
不过在刘备的《护民檄文》传至豫州后,李基再三确认了黄河决堤之事与荀彧有关后,当即就派遣了一支轻骑赶赴颍川郡拿人。
拿的,便是荀氏族人。
今时今日,刘备是什么地位,又是什么身份,这般昭告天下的檄文,自然务求一个处处落实。
程昱作为第一个落实到位之人,还不足够表明刘备的决心。
荀氏,这个在大汉的顶级世家,便成了李基的目标。
说要灭了荀彧的三族,那便一定要灭了荀彧的三族……
“说起来,前去颍川郡拿人的魏延,怎么还未回来?”
就在李基念及这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正准备派人前往颍川方向核实一番之时,距离大营还有三十里的魏延,先一步就派遣了快马前来向李基汇报。
“禀都督,魏将军已擒获荀氏全族八百九十三人,距离抵达大营尚有两个时辰,请都督指示如何处置?”
“多少?”
李基先是下意识地微微颔首以示清楚,然后神色僵住了,追问道。
“八百九十三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