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uc1p.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114章 好太监纵论江南形势(三千字章)
  胡柏奇将玉娘让给了林十三。
  玉娘果然是西湖至味。半个时辰过后,她枕着林十三的手臂:“林公子在京城当的什么差事?胡公子要亲自作陪?”
  林十三没有回答:“你猜猜看?”
  玉娘道:“指定不是文官。那群文官上了船就满嘴之乎者也。好像他们上船不是为了嫖宿,而是为了拜衍圣公。”
  林十三赞同道:“那帮人,的确是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玉娘笑道:“你呢?”
  林十三总不能说自己也一肚子男盗女娼。他道:“啊,我觉得亚圣王阳明说得对,人欲即天理。”
  玉娘猜测:“你不是文官,那就是武官。武官来东南一定是为了抗倭的大事吧?”
  林十三敷衍道:“嗯,你猜的八九不离十。”
  玉娘穿上薄纱衣,恭恭敬敬给林十三磕了个头。
  林十三问:“你这是做什么?”
  玉娘答:“这是我的规矩。若遇到抗倭的武将,一定要磕头求他替我杀一个倭寇。”
  林十三问:“这是为何?”
  玉娘答:“我本是嘉兴府海盐县的布商之女。家中虽算不上大富,却也殷实的很。”
  “倭寇登陆,闯进我家,杀光了我全家十七口,连我养的哈巴狗都没放过。他们抢光了我家积蓄,又一把火烧了我家宅子。”
  “我当时因在尼姑庵祈福,逃过一劫。”
  “故,每有武将来睡我,我都给他磕头,求他替我杀一个倭寇。”
  林十三顿时起了怜香惜玉之情。他问:“我肩膀上这几处新伤你可知是怎么来的?”
  玉娘问:“怎么来的?”
  林十三正色道:“倭寇砍的。我来杭路上,途径淮安时与倭寇打了一仗,亲手剁了两个畜生。”
  玉娘闻言,眼中浮现崇拜之色。她又给林十三磕了个头:“夏夜漫漫,林公子,哦不,林将军您又身强体壮,后半夜应有余兴。”
  “您想让玉娘如何伺候您都成。就算走地安门我都没二话。”
  “另外,今夜船上的一切销,玉娘分文不取。”
  “玉娘是女流上不了战场,又是个下贱人,只能用这种方法支持抗倭。”
  玉娘这么说,林十三倒没了色心。
  他道:“玉娘快快起来。你放心,我此番来东南,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抗倭。”
  玉娘起身:“林将军,我服侍您?”
  林十三却道:“免了吧先歇一会儿。”
  后半夜,玉娘把林十三当成了自己的亲夫君一般伺候。
  翌日清晨,玉娘跟林十三起身,下了食厅舱。她拿出看家本事,做了几样时令小菜给林十三、孙越、胡柏奇当早饭。
  昨夜船上四个船娘,玉娘陪林十三,一个陪胡柏奇,两个陪孙越。
  孙越累的眼都睁不开了。
  吃罢了饭,胡柏奇提议:“咱们回巡抚衙门去睡个回笼觉。下晌去雷峰塔转一转。”
  林十三却道:“我得去趟杭州织造局,拜见下杨金水杨公公。”
  三人下了船,玉娘一直送他们出了码头。胡柏奇和孙越回了巡抚衙门。林十三则坐着官轿来到了杭州织造局。
  织造局监管太监有两个职责。一是管着江南的丝绸布业,替皇帝的私库敛财。
  二是替皇帝盯着江南百官的动向。
  杨金水昨夜在船上请四位江南大丝商喝酒,为的是让他们慷慨解囊,捐出一部分军饷支持前方抗倭。
  杨金水别看平日里仗着宫里人的身份飞扬跋扈,谱儿摆的天大。但他骨子里却是个良善之人。
  不然吕芳也不会如此看重他。
  杨金水将林十三请入了自己的内室。
  杨金水笑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无过太监逛青楼。昨夜让你见笑了。”
  林十三连忙道:“不敢,不敢。”
  杨金水问:“义父给我传过消息了,说你此番来江南,是为了寻找白鹿。义父让我全力支持你。”
  “到了杭州织造局,便到了咱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你有任何需求,尽管跟我提。”
  “我杨金水就算是钻山打洞,也得帮你的忙。”
  林十三千恩万谢:“杨公公如此厚待我,真让十三不知说什么好。”
  杨金水却道:“你是义父认的亲外甥,我是他的义子。要论起来,咱们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呢。亲兄弟之间就别客套了。”
  认个地方权宦当大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林十三借坡下驴,拱手道:“大哥!”
  杨金水亲切的唤道:“二弟!”
  二人同时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哈哈哈!”
  杨金水又道:“我听说你带着一百北镇抚司袍泽在淮安与倭寇一场血战,折了六十多。”“你此番办差若需要人手,我手里有一百多个东厂番役,个个都是以一敌十的高手。全可以归你指挥。”
  林十三道:“暂时不必。我过几日要去一趟舟山群岛。胡抚台都安排好了,派水师战船护送我前去。”
  杨金水问:“他让你挂五峰船主的船旗了嘛?”
  林十三有些奇怪:“五峰船主?”
  杨金水解释:“就是汪直。汪直在海上的势力很大。凡是挂了五峰船主旗的船,倭寇、海盗无人敢抢。”
  “咱们是自家人,我跟你说个掉脑袋的话。织造局和市舶司的官船,有时出海都要挂五峰船主的旗,求个平安。”
  “他若能被胡宗宪招安,嘿,东南倭患平了大半儿!”
  林十三问:“早就听说汪直在海上的势力大。没想到大到这个份儿上。”
  杨金水解释:“他在倭国有地盘、有钱、有人、有枪。他在倭国萨摩藩松津浦一度自称‘徽王’,定国号为‘宋’,倭国的藩主、大名连个屁都不敢放。”
  “若汪直归降,且不说对平息倭患有多大好处。他经营南洋航线日久,与西洋商人往来密切。他即便把手中一半儿的生意交给朝廷,朝廷也能赚个盆满钵满。”
  “皇爷也不至于整日为朝廷财政吃紧而夜不能寐了。”
  “可惜啊”
  林十三问:“可惜什么?”
  杨金水道:“胡宗宪是个做实事的人。最近半年一直在筹划招降汪直。朝廷里那群所谓的清流却乌眼鸡一般盯着他,时刻想给他扣上一顶‘通倭’的帽子。”
  “哼!真正通倭的,反而是那些江南士族!你听说过谢迁嘛?”
  林十三答:“杨公公说的可是弘治三君子之一,做过内阁次辅的谢迁?”
  杨金水颔首:“余姚谢氏乃是大族。谢迁致仕后,在家里专心经营走私贸易。”
  “谢家子侄,哪个不通倭?”
  “谢迁其人很会投机。大礼仪事件时,他站到了皇爷一边。故无人敢参他通倭。”
  “嘉靖十年,谢迁病死。嘉靖二十六年,谢迁后人与倭寇分赃不均。倭寇登陆屠了他全族!”
  杨金水喝了口茶,又道:“我给你讲这件事,是想告诉你一个事实。在江南通倭的,往往都是那些朝中有人的世家大族。”
  “这些世家大族里的高官,满嘴都是什么祖制,什么海禁不可废。”
  “呵,实际上他们却是倭寇最大的资助者!汪直就是靠着给这些人当掮客起的家。”
  “如今汪直想投靠朝廷。那些人自然欲除之而后快。”
  林十三连连感慨:“听杨公公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原来东南的症结在这里。”
  杨金水越说越起劲,直接开骂:“我焯朝廷里那群聒噪乌鸦的祖宗!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顾东南百姓的死活。忙不迭的给抗倭下绊子。”
  “我大明堂堂上邦,若没有那些人掣肘,早就平了倭患!”
  “我就不明白了,那群人都是两榜进士出身。难道他们的四书五经都读到狗肚里去了嘛?”
  林十三跟着骂:“徐党误国啊!”
  杨金水却话锋一转:“也不能一概而论。徐阶手下还是有干实事的人的。譬如台州知府谭纶,他便是徐阶一手提拔的。”
  “但谭纶在抗倭之事上出了大力。”
  “俞大猷、戚继光是胡宗宪的人。台州之败后,徐党的言官欲用奏疏淹死他们。是谭纶上疏力保,俞、戚才只被看押,没被言官们阴死。”
  “你此番来东南,若与谭纶有了交集,你记住,此人值得信任。”
  林十三道:“我记住了。”
  杨金水又道:“至于杭州城里的那个巡按王本固,你得躲着他些。此人身后站着整个都察院。他又是个爱鸡蛋里挑骨头的家伙,疯狗一般。”
  “他最擅长的事,就是时时刻刻占着一个‘理’字。”
  杨金水真真切切将林十三当成了自己人。
  他跟林十三畅谈了两个时辰,把江南形势,哪些人值得信任,哪些人是乌龟王八蛋讲了个清清楚楚。
  林十三受益良多。中午杨金水请他吃了一顿便饭。谈到下晌他才依依不舍的告辞离去。
  下晌,林十三回到了巡抚衙门。
  胡柏奇迎了上来:“我爹给你找的那个去舟山的帮手——陈璘到了。”
  胡柏奇引着林十三来到客厅。不多时,二十多岁的陈璘走了进来。
  只见这陈璘身穿水师百户服色,容貌甚伟,皮肤黝黑。
  胡柏奇道:“这位陈百户是广东韶州人。自小便跟着父母在海上讨生活。若论行船远海,海上作战,嘿,他是行家里手。”
  陈璘一开口一股粤地腔:“我系陈璘,唔该過。啊,就是请林传奉多多关照啦。”
  林十三笑道:“好说,好说。”
  转头林十三又对胡柏奇说:“既然陈百户已经到了。明日我们便启程去沿海吧。”
  胡柏奇颔首:“你们可以走陆路去松江府华亭县,从华亭县登船去舟山群岛。”
  “呵,徐次辅的老家就是华亭县。你可以见识见识,咱们那位大贤相在华亭有多少土地。”
  本书已改名《锦衣绣春入上林》
  (本章完)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限定室友(1v2)

擎苍月

战少,你媳妇又爬墙了

繁初

社死得到的男朋友

清茶与

医妾

北枝寒

影子

麦阿秋

贼老天你该死

不再恋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