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双涡管涡轮设计
第440章 双涡管涡轮设计
车上。
李暮一边坐车,一边在脑海中继续查看着4轴数控机床的资料。
不知不觉间,便到了京影厂附近。
但由于过于入神,他并没有注意到快要抵达。
前面开车的关建民见状,微微回过头,准备知会他一声。
就在这时,前面忽然窜出几个学生。
伴随着“刺啦~”的一声,车子险之又险地停在她们的面前。
这突然的变化,让李暮也吓了一跳,连忙抬起头查看情况。
见到只是几名吓得面如土色的学生,他才松了一口气。
前面开车的关建民和副驾驶的赵参军连忙下车,道:“几位同学,你们没受伤吧,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我,我们没事,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的!”几名学生连忙摆手道。
她们正是刘娴一行人。
本来几人想得是想远远地看一眼就好。
可没想到李暮的车遮得严严实实地,他们跟了半天啥都没看着,所以没忍住越靠越近。
到了最后,甚至绕到车子的前方去看。
没想到一个不小心,一群人挤着挤着,竟然挤了出来,还险些被车撞到。
“没关系,是我们开车不小心,我给你们道歉。”李暮走下车,看向几名学生,温声道。
看到他,本来神色紧张的几名学生,眼睛猛地瞪大了不少,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见状,关建民和赵参军倒是对此见怪不怪。
毕竟只要是学生,就没有不知道李暮的,被认出来也很正常。
“李,李顾问,真的是您!”刘娴结结巴巴地说道。
闻言,李暮笑了笑,道:“是我。”
“啊,对不起对不起,不是您的错,您不应该道歉。是我们想看一看来京影厂的科学家是谁,才……”刘娴反应过来,赶忙开口解释。
她很快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当听到京影厂为了欢迎他,搞出这么大的阵仗的时候。
李暮不由得一脸的黑线。
不是都说了不喜欢搞大场面嘛,怎么还来这一套
——京影厂和他们不是一个系统的?
那没事了。
“你们不用道歉,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李暮上前看了看刘娴等几名学生,然后继续道:
“这样吧,既然是我的原因让你们的参观被迫中断,不如跟着我一起继续参观完如何?”
面对他的邀请。
几名学生只觉得浑身如坠云雾,像是在做梦一般。
见李暮一面她们都觉得十分满足了,陪同一起进行参观,这是多么大的荣幸啊!
还是刘娴反应比较快,道:“我们愿意!”
有她带头,回过神来的学生们也赶忙跟着纷纷点头,傻子才会拒绝呢。
……
于是,李暮访问京影厂的小队,由原来的三人,扩充到了7人。
因为距离京影厂的大门只剩下不到几百米的距离。
再加上车子坐不下的缘故。
他也没有继续坐车,而是带着众人,步行前往。
没走几步,他便看到了在京影厂大门前空地左右排开,胸口带着大红,手里拿着彩旗的大批人群。
看到他们过来。
人群前方的几个人先是朝这边打量了一下,旋即飞快地朝这边跑了过来。
与之同时,门口的仪仗队伍开始敲锣打鼓地跳了起来,还不停地喊欢呼着:“欢迎李顾问莅临京影厂参观!”
彩带飘扬,锣鼓喧天。
看着眼前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再回头看了看自己带来的孤零零6个人,以及身上早上随便套的秋衣毛衫。
李暮觉得好像自己有点不太尊重了。
而且这6个人还有4个是碰巧拉来的,原来只有关建民和赵参军两个,属实是有些寒碜。
就在李暮微微出神的时候。
田坊也带着人赶了过来,一见面便道:
“李顾问,我是京影厂的厂长田坊,有失远迎,还请您见谅啊!”
“田厂长,您太客气了。”李暮笑着和对方握了握手,接着道:
“而且您弄出这么大的阵仗来迎接我,反倒让我有些不好意思。”
闻言,田坊道:
“哎,这些不算什么,都是应该的。”
“不说您为国家做的那么多贡献。”
“就说我们厂子里的不少同志,也对您十分尊敬和佩服,即便是我不组织,他们也会自己过来。”
他一边说着,一边做了个请的手势,带着李暮走向京影厂。
远处迎接的京影厂员工,看到自家的厂长带着人缓缓走来,脸上原本将信将疑的神色彻底消失。
转而变为满脸的振奋和喜悦。
真的是李暮顾问!
厂长和他们说的时候,他们还不相信。
毕竟一位科学家,和电影厂实在找不到有什么关联的地方。
听着耳边忽然高涨起来的欢呼声,田坊笑了笑,道:“李顾问,您看,我就说吧,大家都十分地欢迎您。”
他倒不是有意瞒着下面的人。
只不过京影厂一千多号人,就是一千多张嘴,万一将消息泄露出去,难免会有不少的麻烦。
“各位同志们好啊!”李暮对着田坊笑了笑,然后高兴地冲着京影厂的工人们摆手打了个招呼。
下面顿时响起一阵山呼海啸般地回应:“李顾问好!”
……
在欢迎仪式过后。
李暮一行人随着田坊走进京影厂。
一边朝里面走,后者一边和他介绍京影厂的历史。
京影厂成立于49年,发展至今,有着3栋50年代的老建筑,包括主楼、洗印楼和录剪楼。
这几个地方,主要负责电影的制作和后期的处理工作。
而在制片厂的主区,还有136亩的土地,规划建设了电影文化雕塑公园、电影博物馆区和电影文化长廊区。
在这里,曾经诞生过许多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电影,比如《龙须沟》《祝福》《红旗谱》等等。
听着田坊的介绍,李暮也算是对这个时代夏国的电影产业发展状况,有了个基本的了解。
结果自然也不出所料,发展得实在是一般。
当然,不能说他们拍的不是好电影。
只是这些电影拍摄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宣传。
长此以往,题材固化不说,拍摄的思维也容易僵化,根本没有走向国际的可能性。
就在李暮微微皱眉的时候。
陪同在他旁边的田坊也察觉到了不对。
他先让正在介绍录剪设备的人暂时停下,然后问道:“李顾问,您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说?”
“确实有一个,咱们厂的电影是拍得不错,但设备也应该与时俱进,电视机都是彩色的了,再拍黑白电影就有些不太合适了。”李暮回过神,道。
他这次就是来考察情况的,倒是没必要说得太多。
当然,提一点小意见还是可以的。
闻言,田坊苦笑道:
“李顾问,哪有这么容易啊,拍出彩色电影的成本,比黑白电影贵太多了。”
“而且放映也是个大问题。”
“我们现在的放映机,普遍都是手摇式和胶片放映,根本支持不了彩色电影播放。”
颜色的重要性,他何尝不明白。
只是国内现在的情况,确实没办法去拍摄彩色电影。
因为即便你拍了,大家最后还是看得黑白的,根本得不偿失。
“难道没有人研制出彩色放映机吗?”李暮愣了愣,问道。
田坊摇了摇头,彩色放映机,这个他们是真没有。
他倒是听说国外有,但价格十分昂贵,至少国内目前是不可能拿出钱去研究生产的。
见状,李暮微微颔首,道:“没事,没有就没有吧,以后说不定也用不着了。”
彩色放映机用的是彩色胶片,这个玩意儿还是挺贵的,一卷就要1m刀左右。
虽说拿出机器对他来说没什么,但完全没有必要造出这种落后的机器。
都有半导体照相机了,再弄一个数字放映机,也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而且无论是画质,还是维护成本、操作方式等,数字放映机都要比彩色放映机更加的先进。
“哦,您为什么这么说?”田坊疑惑地问道。
周围陪同的京影厂领导,以及刘娴等学生,也用好奇地眼神望向李暮。
毕竟在他们的观念中。
黑白放映机之后,就该是彩色放映机了。
李暮道:
“现在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了,咱们没必要按照国外的老路走,完全可以研制新的更便宜更方便设备。”
“你们知道半导体照相机吧。”
“它也能够拍摄视频,而且不需要大量的胶片,存储起来也十分方便,只需要一款小小的存储盘……”
他简单地举了个例子,说了说未来视频存储方式的变化。
胶片放映机不会被淘汰,但被制作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放映更稳定以及传输和发行更方便的数字放映机取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如果真的能有这样的设备,那么我们国家的电影事业,必将向前迈进一大步啊!”田坊听完后,不由得感慨道。
其他人的神色中也满是震惊。
仅仅是听着李暮的描述,他们都能想象得出,那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到时候,电影放映将不会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乡下的人们不需要再等到电影放映员下乡才能看上电影。
“只是一点提升,说是一大步未免有些夸张了。”李暮摇摇头,道。
不过虽然他这么说,田坊脸上的喜色却依旧没有退去。
但忽然,他似是想到了什么,有些犹豫道:“李顾问,我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说?”
“没事,田厂长,您直言便是。”李暮道。
闻言,田坊这才道:“对于我们来说,电影的发展固然是天大的事情。”
“可您是一位科学家,还是做出过那么多杰出成就的科学家。”
“我实在不明白,您为什么会对电影突然这么感兴趣?”
他说完后,周围的众人也忽然反应过来。
是啊,李暮顾问怎么忽然来研究拍电影的设备了呢?
电影虽然是文化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和他以前做的那些研究,对夏国的巨大贡献而言,根本微不足道。
李暮笑着缓缓道: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底蕴,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柱。而电影又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因此我并不觉得它比不上我所做的研究。”
“而且田厂长您不用担心,我不是在‘不务正业’。”
“研制些新设备只是顺手为之而已,废不了什么功夫。倘若能对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一点作用,我也是不胜荣幸!”
他的这番话,让周围的所有人都听得不由挺直了脊背,心中生出了一份自豪感。
“不能这么对比的,而且我哪敢说您‘不无正业’啊!”田坊擦了擦额角的汗道。
要是被人知道他这么说李暮,恐怕会被唾沫星子淹死。
毕竟其成就无疑是新夏国建立以来的最为耀眼的存在,百十年内都不可能再有人超越。
……
随后,参观继续。
田坊知道李暮有意发展电影工业之后,介绍得更加卖力了一些。
除了介绍京影厂之外。
还说了说最近正在准备拍摄的一部片子——《英雄儿女》。
“这部电影是吴朝同志写的剧本,内容已经写得差不多了,就等着把人选齐就开始拍摄……”说起电影,田坊可谓滔滔不绝。
《英雄儿女》是一部战争片,讲述的是支援北边的战士王城阵亡后,妹妹王妨在文书王问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福标在战场上团员的故事。
他自己同样会参演,担任里面的政委王问清。
……
用了两个小时。
李暮才将京影厂参观完毕,顺带还听了听田坊对于未来要拍的一些电影的介绍。
对于这些片子,其实他还是相当肯定的。
比如《英雄儿女》,就是一部非常不错的战争片。
他也并不打算否定这些电影的价值。
赚om的傻子们钱是一回事,但不代表需要否定自家拍的东西的正确性。
这些铭记那些最可爱的人的电影,无论放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当然,前提是别拍手撕小日子的神片。
……
在京影厂的饭堂简单的用过餐后。
李暮便起身准备离去。
毕竟还有科影厂,也要去看看。
田坊目送着李暮的身影离去,站在大门口久久都没有回过神来。
“还是让人担心啊!”他微微叹了一口气,不觉喃喃出声。
……
入夜。
李暮逛完了科影厂之后,便返回家中。
他靠在沙发上,小憩片刻的同时,也在考虑着要不要插手电影拍摄。
毕竟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夏国拍摄的电影题材实在是太单一了。
“不过插手的话,未来的特殊时期,恐怕会成为麻烦。”他心中暗叹。
虽说帮助夏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但那段历史,该来还是要来。
现在拍别的题材,恐怕很容易成为未来被人攻讦的目标。
虽说不至于有什么危险,但也得躲起来,避免成为别人的目标。
“算了,还是老老实实地研究吧。”李暮坐起身,很快便做下决定。
现在的时机,确实不太合适。
人们也未必能够接受其他题材的作品。
……
次日,早。
李暮起了个大早,洗漱锻炼完后,便赶往车研所。
虽是凌晨6点,但实验楼的灯光已经亮了起来。
他快步走向实验室。
刚来到门口,便看到了杨英、罗宇等专家教授,以及张克茂和王泽荣两人。
他们正在讨论着坦克发动机的增压问题。
通过增压,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压力,从而增加燃油的燃烧效率,提升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
60年代,坦克发动机的增压技术主要是废气涡轮增压。
这种技术可以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涡轮,进而压缩进气空气,提高进气密度,从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
不过仅仅只是这种增压,还不能满足玄武-1主战重坦发动机的性能需求。
所以李暮给他们提出了另一种技术——双涡轮增压。
但看众人的情况,很显然遇到了不小的难题。
比如涡轮迟滞问题、机械结构问题、系统集成问题等等……
他站在门口听了片刻,才走了进去,拍了拍手,道:“诸位,我回来了。”
“李顾问!”听到声音,所有人俱是浑身一震,欣喜地回过头。
杨英更是直接冲上前,道:“您可算回来了,这些天为了双涡轮增压的问题,我头发都快薅秃了!”
“哈哈,那您可得悠着点,否则京都的冬天可有点冻脑袋。”李暮开了个玩笑道。
众人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小小的玩笑,让实验室内原本略显紧张的气氛位置一松。
李暮这才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接着道:
“你们刚刚说的问题我都听明白了,涡轮迟滞,是发动机在高转速时大涡轮接入会出现的动力输出不连续情况。”
“为了减少迟滞,我的想法采用双涡管涡轮的设计。”
“通过将排气气管分成两组,每组连接一个涡管。这样设计可以减少不同汽缸之间的排气干涉和涡轮迟滞现象……”
他随口便说出了一个解决办法,让刚刚还恨不得抓耳挠腮的众人眼前俱是一亮,纷纷掏出纸笔,开始飞快记录起来。
见到他们这幅样子。
又想了想自己未来可能要离开几天。
李暮索性将另一个方法,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一并提了出来。
有了这两个技术,基本能将涡轮迟滞的问题给解决掉。
他缓缓道:
“其实说白了就是增加可调涡流截面的导流叶片。”
“这些导流叶片会在低转速、低排气量的工况下关闭,从而增大发动机的进气压力。”
“而在高转速高排气量的工况下,导流叶片会重新打开,以优化涡轮的增压效果……”
说完了涡轮迟滞的问题。
李暮又继续讲了讲机械结构和系统集成的解决思路。
双涡轮增压系统需要更高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因此涡轮的转速和温度都会显著地增加,对机械结构产生较高的要求。
想要解决,首先肯定还是要优化材料和制造工艺,比如采用高强度、耐高温的钛合金、陶瓷材料。
又或者改进冷却系统,使用高质量的润滑油等等……
然后是系统集成。
不过这个是个苦功夫,只能通过不断地在软件和硬件上进行复杂的集成和调试,来确保两个涡轮在不同工况下都能高效工作。
……
一直忙活到快到中午的时间。
李暮才将发动机双涡轮增压的技术难点讲解得七七八八。
这些内容,足够杨英等人研究个五六天,足够撑到他去参加测试。
不过除了发动机。
还有武器方面的研究需要解决。
吃完饭后。
他又接着赶去张数顺所在的武器组。
自从他提出炮射d弹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研制思路之后,后者便和从装科院那边带来的人一直在绘制设计图。
进展倒是有一些,只不过速度不快。
按照张数顺自己的预计,以他们目前的情况,想要将两种炮弹都搞出来,至少需要费两到三年的功夫。
当然,这是在没有李暮帮助的前提下。
……
实验室内。
张数顺正和一群研究员们,对着桌上一张图纸不停地讨论着。
这几天的时间。
他们根据李暮所说的原理,绘制出了一个初步的设计图。
只不过这张图还存在许多的缺陷和不足。
主体结构很简单,只有弹丸和装药两部分。
弹丸部分由飞行体和脱落部分组成,而装药部分则用于提供爆炸能量。
目前他们的想法,是将飞行体设计由风帽、穿甲头部、弹体和尾翼组成的结构。
风帽用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穿甲头部是穿甲的主要部分,弹体提供结构支撑,尾翼则用于稳定飞行。
而脱落部分,是指在脱壳的过程中,弹体的外层被簸箩,露出内部的穿甲芯部,从而提高穿甲能力。
李暮一边悄声走进屋内,一边听着张数顺等人小声的讨论,满意地点点头。
大体的思路是没有问题的。照着研究下去肯定能把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搞出来。
就在他走近时。
眼睛一直放在图纸没有离开过的张数顺,伸手想去拿旁边的铅笔。
只是摸过来正要继续绘图的时候,忽然发现铅笔只剩下指甲盖大小的那么小小一节。
(本章完)
车上。
李暮一边坐车,一边在脑海中继续查看着4轴数控机床的资料。
不知不觉间,便到了京影厂附近。
但由于过于入神,他并没有注意到快要抵达。
前面开车的关建民见状,微微回过头,准备知会他一声。
就在这时,前面忽然窜出几个学生。
伴随着“刺啦~”的一声,车子险之又险地停在她们的面前。
这突然的变化,让李暮也吓了一跳,连忙抬起头查看情况。
见到只是几名吓得面如土色的学生,他才松了一口气。
前面开车的关建民和副驾驶的赵参军连忙下车,道:“几位同学,你们没受伤吧,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我,我们没事,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的!”几名学生连忙摆手道。
她们正是刘娴一行人。
本来几人想得是想远远地看一眼就好。
可没想到李暮的车遮得严严实实地,他们跟了半天啥都没看着,所以没忍住越靠越近。
到了最后,甚至绕到车子的前方去看。
没想到一个不小心,一群人挤着挤着,竟然挤了出来,还险些被车撞到。
“没关系,是我们开车不小心,我给你们道歉。”李暮走下车,看向几名学生,温声道。
看到他,本来神色紧张的几名学生,眼睛猛地瞪大了不少,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见状,关建民和赵参军倒是对此见怪不怪。
毕竟只要是学生,就没有不知道李暮的,被认出来也很正常。
“李,李顾问,真的是您!”刘娴结结巴巴地说道。
闻言,李暮笑了笑,道:“是我。”
“啊,对不起对不起,不是您的错,您不应该道歉。是我们想看一看来京影厂的科学家是谁,才……”刘娴反应过来,赶忙开口解释。
她很快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当听到京影厂为了欢迎他,搞出这么大的阵仗的时候。
李暮不由得一脸的黑线。
不是都说了不喜欢搞大场面嘛,怎么还来这一套
——京影厂和他们不是一个系统的?
那没事了。
“你们不用道歉,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李暮上前看了看刘娴等几名学生,然后继续道:
“这样吧,既然是我的原因让你们的参观被迫中断,不如跟着我一起继续参观完如何?”
面对他的邀请。
几名学生只觉得浑身如坠云雾,像是在做梦一般。
见李暮一面她们都觉得十分满足了,陪同一起进行参观,这是多么大的荣幸啊!
还是刘娴反应比较快,道:“我们愿意!”
有她带头,回过神来的学生们也赶忙跟着纷纷点头,傻子才会拒绝呢。
……
于是,李暮访问京影厂的小队,由原来的三人,扩充到了7人。
因为距离京影厂的大门只剩下不到几百米的距离。
再加上车子坐不下的缘故。
他也没有继续坐车,而是带着众人,步行前往。
没走几步,他便看到了在京影厂大门前空地左右排开,胸口带着大红,手里拿着彩旗的大批人群。
看到他们过来。
人群前方的几个人先是朝这边打量了一下,旋即飞快地朝这边跑了过来。
与之同时,门口的仪仗队伍开始敲锣打鼓地跳了起来,还不停地喊欢呼着:“欢迎李顾问莅临京影厂参观!”
彩带飘扬,锣鼓喧天。
看着眼前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再回头看了看自己带来的孤零零6个人,以及身上早上随便套的秋衣毛衫。
李暮觉得好像自己有点不太尊重了。
而且这6个人还有4个是碰巧拉来的,原来只有关建民和赵参军两个,属实是有些寒碜。
就在李暮微微出神的时候。
田坊也带着人赶了过来,一见面便道:
“李顾问,我是京影厂的厂长田坊,有失远迎,还请您见谅啊!”
“田厂长,您太客气了。”李暮笑着和对方握了握手,接着道:
“而且您弄出这么大的阵仗来迎接我,反倒让我有些不好意思。”
闻言,田坊道:
“哎,这些不算什么,都是应该的。”
“不说您为国家做的那么多贡献。”
“就说我们厂子里的不少同志,也对您十分尊敬和佩服,即便是我不组织,他们也会自己过来。”
他一边说着,一边做了个请的手势,带着李暮走向京影厂。
远处迎接的京影厂员工,看到自家的厂长带着人缓缓走来,脸上原本将信将疑的神色彻底消失。
转而变为满脸的振奋和喜悦。
真的是李暮顾问!
厂长和他们说的时候,他们还不相信。
毕竟一位科学家,和电影厂实在找不到有什么关联的地方。
听着耳边忽然高涨起来的欢呼声,田坊笑了笑,道:“李顾问,您看,我就说吧,大家都十分地欢迎您。”
他倒不是有意瞒着下面的人。
只不过京影厂一千多号人,就是一千多张嘴,万一将消息泄露出去,难免会有不少的麻烦。
“各位同志们好啊!”李暮对着田坊笑了笑,然后高兴地冲着京影厂的工人们摆手打了个招呼。
下面顿时响起一阵山呼海啸般地回应:“李顾问好!”
……
在欢迎仪式过后。
李暮一行人随着田坊走进京影厂。
一边朝里面走,后者一边和他介绍京影厂的历史。
京影厂成立于49年,发展至今,有着3栋50年代的老建筑,包括主楼、洗印楼和录剪楼。
这几个地方,主要负责电影的制作和后期的处理工作。
而在制片厂的主区,还有136亩的土地,规划建设了电影文化雕塑公园、电影博物馆区和电影文化长廊区。
在这里,曾经诞生过许多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电影,比如《龙须沟》《祝福》《红旗谱》等等。
听着田坊的介绍,李暮也算是对这个时代夏国的电影产业发展状况,有了个基本的了解。
结果自然也不出所料,发展得实在是一般。
当然,不能说他们拍的不是好电影。
只是这些电影拍摄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宣传。
长此以往,题材固化不说,拍摄的思维也容易僵化,根本没有走向国际的可能性。
就在李暮微微皱眉的时候。
陪同在他旁边的田坊也察觉到了不对。
他先让正在介绍录剪设备的人暂时停下,然后问道:“李顾问,您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说?”
“确实有一个,咱们厂的电影是拍得不错,但设备也应该与时俱进,电视机都是彩色的了,再拍黑白电影就有些不太合适了。”李暮回过神,道。
他这次就是来考察情况的,倒是没必要说得太多。
当然,提一点小意见还是可以的。
闻言,田坊苦笑道:
“李顾问,哪有这么容易啊,拍出彩色电影的成本,比黑白电影贵太多了。”
“而且放映也是个大问题。”
“我们现在的放映机,普遍都是手摇式和胶片放映,根本支持不了彩色电影播放。”
颜色的重要性,他何尝不明白。
只是国内现在的情况,确实没办法去拍摄彩色电影。
因为即便你拍了,大家最后还是看得黑白的,根本得不偿失。
“难道没有人研制出彩色放映机吗?”李暮愣了愣,问道。
田坊摇了摇头,彩色放映机,这个他们是真没有。
他倒是听说国外有,但价格十分昂贵,至少国内目前是不可能拿出钱去研究生产的。
见状,李暮微微颔首,道:“没事,没有就没有吧,以后说不定也用不着了。”
彩色放映机用的是彩色胶片,这个玩意儿还是挺贵的,一卷就要1m刀左右。
虽说拿出机器对他来说没什么,但完全没有必要造出这种落后的机器。
都有半导体照相机了,再弄一个数字放映机,也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而且无论是画质,还是维护成本、操作方式等,数字放映机都要比彩色放映机更加的先进。
“哦,您为什么这么说?”田坊疑惑地问道。
周围陪同的京影厂领导,以及刘娴等学生,也用好奇地眼神望向李暮。
毕竟在他们的观念中。
黑白放映机之后,就该是彩色放映机了。
李暮道:
“现在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了,咱们没必要按照国外的老路走,完全可以研制新的更便宜更方便设备。”
“你们知道半导体照相机吧。”
“它也能够拍摄视频,而且不需要大量的胶片,存储起来也十分方便,只需要一款小小的存储盘……”
他简单地举了个例子,说了说未来视频存储方式的变化。
胶片放映机不会被淘汰,但被制作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放映更稳定以及传输和发行更方便的数字放映机取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如果真的能有这样的设备,那么我们国家的电影事业,必将向前迈进一大步啊!”田坊听完后,不由得感慨道。
其他人的神色中也满是震惊。
仅仅是听着李暮的描述,他们都能想象得出,那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到时候,电影放映将不会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乡下的人们不需要再等到电影放映员下乡才能看上电影。
“只是一点提升,说是一大步未免有些夸张了。”李暮摇摇头,道。
不过虽然他这么说,田坊脸上的喜色却依旧没有退去。
但忽然,他似是想到了什么,有些犹豫道:“李顾问,我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说?”
“没事,田厂长,您直言便是。”李暮道。
闻言,田坊这才道:“对于我们来说,电影的发展固然是天大的事情。”
“可您是一位科学家,还是做出过那么多杰出成就的科学家。”
“我实在不明白,您为什么会对电影突然这么感兴趣?”
他说完后,周围的众人也忽然反应过来。
是啊,李暮顾问怎么忽然来研究拍电影的设备了呢?
电影虽然是文化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和他以前做的那些研究,对夏国的巨大贡献而言,根本微不足道。
李暮笑着缓缓道: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底蕴,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柱。而电影又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因此我并不觉得它比不上我所做的研究。”
“而且田厂长您不用担心,我不是在‘不务正业’。”
“研制些新设备只是顺手为之而已,废不了什么功夫。倘若能对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一点作用,我也是不胜荣幸!”
他的这番话,让周围的所有人都听得不由挺直了脊背,心中生出了一份自豪感。
“不能这么对比的,而且我哪敢说您‘不无正业’啊!”田坊擦了擦额角的汗道。
要是被人知道他这么说李暮,恐怕会被唾沫星子淹死。
毕竟其成就无疑是新夏国建立以来的最为耀眼的存在,百十年内都不可能再有人超越。
……
随后,参观继续。
田坊知道李暮有意发展电影工业之后,介绍得更加卖力了一些。
除了介绍京影厂之外。
还说了说最近正在准备拍摄的一部片子——《英雄儿女》。
“这部电影是吴朝同志写的剧本,内容已经写得差不多了,就等着把人选齐就开始拍摄……”说起电影,田坊可谓滔滔不绝。
《英雄儿女》是一部战争片,讲述的是支援北边的战士王城阵亡后,妹妹王妨在文书王问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福标在战场上团员的故事。
他自己同样会参演,担任里面的政委王问清。
……
用了两个小时。
李暮才将京影厂参观完毕,顺带还听了听田坊对于未来要拍的一些电影的介绍。
对于这些片子,其实他还是相当肯定的。
比如《英雄儿女》,就是一部非常不错的战争片。
他也并不打算否定这些电影的价值。
赚om的傻子们钱是一回事,但不代表需要否定自家拍的东西的正确性。
这些铭记那些最可爱的人的电影,无论放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当然,前提是别拍手撕小日子的神片。
……
在京影厂的饭堂简单的用过餐后。
李暮便起身准备离去。
毕竟还有科影厂,也要去看看。
田坊目送着李暮的身影离去,站在大门口久久都没有回过神来。
“还是让人担心啊!”他微微叹了一口气,不觉喃喃出声。
……
入夜。
李暮逛完了科影厂之后,便返回家中。
他靠在沙发上,小憩片刻的同时,也在考虑着要不要插手电影拍摄。
毕竟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夏国拍摄的电影题材实在是太单一了。
“不过插手的话,未来的特殊时期,恐怕会成为麻烦。”他心中暗叹。
虽说帮助夏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但那段历史,该来还是要来。
现在拍别的题材,恐怕很容易成为未来被人攻讦的目标。
虽说不至于有什么危险,但也得躲起来,避免成为别人的目标。
“算了,还是老老实实地研究吧。”李暮坐起身,很快便做下决定。
现在的时机,确实不太合适。
人们也未必能够接受其他题材的作品。
……
次日,早。
李暮起了个大早,洗漱锻炼完后,便赶往车研所。
虽是凌晨6点,但实验楼的灯光已经亮了起来。
他快步走向实验室。
刚来到门口,便看到了杨英、罗宇等专家教授,以及张克茂和王泽荣两人。
他们正在讨论着坦克发动机的增压问题。
通过增压,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压力,从而增加燃油的燃烧效率,提升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
60年代,坦克发动机的增压技术主要是废气涡轮增压。
这种技术可以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涡轮,进而压缩进气空气,提高进气密度,从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
不过仅仅只是这种增压,还不能满足玄武-1主战重坦发动机的性能需求。
所以李暮给他们提出了另一种技术——双涡轮增压。
但看众人的情况,很显然遇到了不小的难题。
比如涡轮迟滞问题、机械结构问题、系统集成问题等等……
他站在门口听了片刻,才走了进去,拍了拍手,道:“诸位,我回来了。”
“李顾问!”听到声音,所有人俱是浑身一震,欣喜地回过头。
杨英更是直接冲上前,道:“您可算回来了,这些天为了双涡轮增压的问题,我头发都快薅秃了!”
“哈哈,那您可得悠着点,否则京都的冬天可有点冻脑袋。”李暮开了个玩笑道。
众人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小小的玩笑,让实验室内原本略显紧张的气氛位置一松。
李暮这才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接着道:
“你们刚刚说的问题我都听明白了,涡轮迟滞,是发动机在高转速时大涡轮接入会出现的动力输出不连续情况。”
“为了减少迟滞,我的想法采用双涡管涡轮的设计。”
“通过将排气气管分成两组,每组连接一个涡管。这样设计可以减少不同汽缸之间的排气干涉和涡轮迟滞现象……”
他随口便说出了一个解决办法,让刚刚还恨不得抓耳挠腮的众人眼前俱是一亮,纷纷掏出纸笔,开始飞快记录起来。
见到他们这幅样子。
又想了想自己未来可能要离开几天。
李暮索性将另一个方法,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一并提了出来。
有了这两个技术,基本能将涡轮迟滞的问题给解决掉。
他缓缓道:
“其实说白了就是增加可调涡流截面的导流叶片。”
“这些导流叶片会在低转速、低排气量的工况下关闭,从而增大发动机的进气压力。”
“而在高转速高排气量的工况下,导流叶片会重新打开,以优化涡轮的增压效果……”
说完了涡轮迟滞的问题。
李暮又继续讲了讲机械结构和系统集成的解决思路。
双涡轮增压系统需要更高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因此涡轮的转速和温度都会显著地增加,对机械结构产生较高的要求。
想要解决,首先肯定还是要优化材料和制造工艺,比如采用高强度、耐高温的钛合金、陶瓷材料。
又或者改进冷却系统,使用高质量的润滑油等等……
然后是系统集成。
不过这个是个苦功夫,只能通过不断地在软件和硬件上进行复杂的集成和调试,来确保两个涡轮在不同工况下都能高效工作。
……
一直忙活到快到中午的时间。
李暮才将发动机双涡轮增压的技术难点讲解得七七八八。
这些内容,足够杨英等人研究个五六天,足够撑到他去参加测试。
不过除了发动机。
还有武器方面的研究需要解决。
吃完饭后。
他又接着赶去张数顺所在的武器组。
自从他提出炮射d弹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研制思路之后,后者便和从装科院那边带来的人一直在绘制设计图。
进展倒是有一些,只不过速度不快。
按照张数顺自己的预计,以他们目前的情况,想要将两种炮弹都搞出来,至少需要费两到三年的功夫。
当然,这是在没有李暮帮助的前提下。
……
实验室内。
张数顺正和一群研究员们,对着桌上一张图纸不停地讨论着。
这几天的时间。
他们根据李暮所说的原理,绘制出了一个初步的设计图。
只不过这张图还存在许多的缺陷和不足。
主体结构很简单,只有弹丸和装药两部分。
弹丸部分由飞行体和脱落部分组成,而装药部分则用于提供爆炸能量。
目前他们的想法,是将飞行体设计由风帽、穿甲头部、弹体和尾翼组成的结构。
风帽用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穿甲头部是穿甲的主要部分,弹体提供结构支撑,尾翼则用于稳定飞行。
而脱落部分,是指在脱壳的过程中,弹体的外层被簸箩,露出内部的穿甲芯部,从而提高穿甲能力。
李暮一边悄声走进屋内,一边听着张数顺等人小声的讨论,满意地点点头。
大体的思路是没有问题的。照着研究下去肯定能把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搞出来。
就在他走近时。
眼睛一直放在图纸没有离开过的张数顺,伸手想去拿旁边的铅笔。
只是摸过来正要继续绘图的时候,忽然发现铅笔只剩下指甲盖大小的那么小小一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