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我的世界
方诚缓缓睁开双眼。
霎那间,意识如同潮水般,从虚幻的记忆宫殿汹涌退出。
瞳孔闪烁之际,仿佛还残留着承载信息的各种影像。
卧室里,明亮而温暖的阳光洒在红松木地板上。
床边那陈旧的书桌上,一本字典被翻开,书页微微卷曲。
钢笔、闹钟、台灯都静静摆在一旁,折射出朦胧光泽。
方诚眨了眨眼,目光下意识地扫向四周。
一时间竟有些分不清,此刻究竟仍然处于记忆宫殿里,还是真正的卧室中。
鼻尖用力嗅了嗅,霎时无数纷繁复杂的味道朝着鼻端涌入。
木材的清香,纸张的油墨味,被褥上汗酸与洗涤剂交织的异味……
还有,随风扬起的灰尘味道。
方诚轻轻合上字典,望向被风撩动的碎窗帘。
随即双手搭在窗台上,探头往外面望去。
楼下早餐摊炊烟袅袅,肉包、油条的香气四溢飘散。
几个西装革履的上班族嘴里塞着食物,匆忙往公交站跑去。
邻居菜贩老赵蹬着三轮车,从一旁慢慢驶过。
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或快或慢,各自都奔赴着属于自己的方向。
望着眼前这幕鲜活生动的景象,方诚目光微闪,低声自语:
“是现实世界,没错……”
随后坐回椅子上,轻吁一口气。
刚才建造的“记忆宫殿”实在太过逼真。
居然导致自己都产生错觉,差点被欺骗意识。
仔细回想起来,却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自己用来建造宫殿的影像素材,都来自于现实中的卧室。
几乎是一比一的复刻,连最细微的灰尘,墙面、书桌上痕迹都没有放过。
如果说普通人建造的“记忆宫殿”,只是徒具其形的幻象。
那么,方诚建造的这座宫殿,可以说就是用一砖一瓦,一块木板、一片墙灰,亲自搭建装修而成。
并且,每一份“建筑材料”都蕴含着自己的人生记忆,十多年生活留下的种种信息。
耗费如此多精力,重现在脑海里的效果自然非同寻常。
当然,真要仔细辨别,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这主要体现在周围环境对感官的刺激反应。
“速读”毕竟只是一项阅读信息的技能,通过视觉功能来实现扫描成像的效果。
方诚之所在记忆宫殿里,依然感受到环境中有着类似于现实的触感、气味、声音。
完全是因为在建造过程中,通过冥想放大五官感知,将来自其他四种感官的部分信息也融入其中,作为装修的材料。
不过,这些信息终究只是附带而来。
没法像使用“速读”技能获取的影像素材那样,做到细致入微,毫发无遗,最终复刻重现。
一念及此,方诚不禁突发奇想。
如果真的能把五官感知到的所有信息,全部融入记忆宫殿里。
然后继续不断地扩展延伸,从一个房间,到一幢楼,再到一条街,一座城市。
岂不是相当于在创造一个“我的世界”。
如此浩瀚的工程量,恐怕将人类大脑开发到百分百程度,也承载不了足够多的信息素材。
方诚暗自摇头,抛开这个过于离谱的想法。
其实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座“记忆宫殿”的雏形搭建,主要还是得益于对家中环境非常熟悉。
毕竟,自己在这座房子里生活了很长时间。
假如换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可就没那么容易。
而且。
幻想出来的“记忆宫殿”很容易随着时间慢慢遗忘变淡,崩溃消失。
需要建造者时常巩固加强,持续投入维护工作。
这也是不小的精神负担。
咕咕——
思索之际,肚子忽然鸣叫起来。
方诚蓦然醒悟。
自己获得“记忆宫殿”这项技能特效后,沉浸于创造世界的美妙感觉中。
居然连早饭都忘记吃了!
瞧了眼桌上闹钟,显示时间9:28。
再过一会,都快中午了。
方诚旋即收敛心神,起身穿衣。
准备出门去超市采购物资,回来再做一顿丰盛大餐,弥补身体精力消耗。
吃饱喝足,下午就去医院探望外公。
………………………………
西关区。
午后的阳光透过医院走廊的窗户,洒下一片斑驳光影。
两名医护人员推着担架车快速经过,连声喊着“让一让”。
方诚侧身靠墙,避让之后,朝着外公所在的病房迈步走去。
房门虚掩着,轻手推开。
空调的暖意裹挟着亲戚们的交谈声,一同扑面而来。
“哎哟,咱们方家的大才子来啦!”
小姑方瑜眼尖,最先瞅见方诚,立刻上前亲热地拉住他的手,劲儿大得仿佛在表诉阔别许久的感情。
被公司派到国外工作的她,今年春节假期才有空返回东都过节。
原本准备来家里做客的,由于筒子楼被封而没有成行。
只是站在楼下远远地招呼了几句,托警察把礼物放在楼道口,便开车回去。
因为从老妈那听说外公患癌刚做完手术,今天又带着姑丈一起特意跑到医院看望。
“阿诚,你们居民楼怎么样,没出什么问题吧?”
“前天去你家没感觉到,现在凑近一瞧,你这体格比以前壮实了很多嘛,差点都认不出来。”
方瑜嘴皮子很利索,一叠声地说着关心的话语。
“没什么事,昨天下午就已经解封,主要还是这些天一直窝在家里,我感觉人都胖了好几斤。”
方诚笑着回道,随后看向躺在病床上虚弱而慈祥的老人。
还有坐在病床边上,正削着苹果的母亲。
“外公,妈。”
喊了两声之后,方诚环顾了一下病房环境。
这是一间单人病房,空间宽敞明亮。
一张舒适的大床居于中央,周边配备各种人性化的家电设施。
靠着墙边,还有一组简约的沙发与茶几,可供访客休憩。
整体看起来舒适而温馨,让人能够安心养病。当然每天的住院费肯定少不了。
不过现在家里经济宽裕,根本无需计较这点开支。
今天来看望外公的除了小姑和姑丈两人,还有好几个外公那边的亲戚。
有的本身就在东都打工,有的是从乡下特意赶过来,大伙聚在一起倒也显得很热闹。
李振华睁开略显浑浊的眸子,望着方诚,辨认了一会才认出自家外孙的模样。
“是阿诚来了啊?”
随后脸庞露出微笑,撑着手臂要从床上坐起来。
方诚急忙走上前,双手扶住他。
“外公你身体还没完全康复,好好躺着休息,别乱动。”
“没事,都休养一个星期啰,医生说了术后适当活动可以促进消化功能恢复。”
李振华摆了摆手,不服老道:
“再说,你外公年轻时可当过民兵,独自一人上山抓野猪,身体比许多小伙子都结实。”
说话间继续仔细打量方诚,含笑微微点头。
貌似非常满意外孙现在这幅身强力壮的体格,终于能够摆脱以前那种病恹恹的瘦弱形象。
方诚和外公聊了几句话,然后看向其他亲戚,朝每个人都礼貌地招呼一遍。
“阿诚这后生,真是长得越来越帅气了。”
其中一个叫二婶的远房亲戚笑呵呵回应着。
旋即话锋一转,接着说道:“还记得住你外公隔壁的阿丽吗,和你年纪差不多,模样也俊得很,改天给你介绍介绍?”
她眼神里满是热切,仿佛已经把这门亲事给定下来似的。
话匣子一打开,其他亲戚也纷纷搭着话,同样往工作和相亲这些事上转。
方诚被围在中间,脸庞挂着礼貌性的微笑,心里颇为无奈,只能一一应着。
李振华靠在病床上,笑看眼前一幕景象,随后扯着嗓子嚷嚷:
“我这外孙太老实了,连女孩手都没牵过,你们再念叨下去,他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喽。”
他身子骨虽然依旧瘦巴巴的,精神却抖擞得很,哪还有半分术前的病容。
看得出术后恢复确实比较顺利。
众人一听,哄堂大笑,这才稍稍歇了话头。
李碧芸在一旁忙前忙后地给亲戚们递水果、倒茶水。
时不时帮着儿子应酬几句,巧妙地岔开那些过于犀利的问题。
就在方诚感觉自己快被亲戚们热情言语淹没,有点招架不住的时候。
忽然,病房门“嘎吱”一声被推开。
只见一个穿着黑色皮夹克,上唇留有一撮胡须的中年男子推门而入。
“姐,我问过医生,后天爸应该能拆线了,到时候就可以办理出院手续。”
他高声说着话,走路架势仿佛带着一阵旋风。
正是跑去做生意,许久未露面的李定坚。
转头望着房间里的景象,瞥见方诚身影。
一眼就看穿了外甥窘迫的模样,随即大手一挥:
“阿诚,午饭还没吃吧?走,跟我一起出去对付点。”
方诚闻言顿时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立刻麻溜起身,跟着舅舅逃出热闹的病房。
………………………………
住院部西侧副楼,开着一个美食广场。
各种餐饮档口沿着场地有序排开,选择非常多。
有面条、水饺、米饭等主食,也有炒菜、砂锅、馄饨、麻辣烫,以及各种糕点小吃,可谓样样俱全。
中间区域摆放着错落有致的桌椅,有许多人点餐后选择在这里享用。
空气里弥漫着食物与烟火交织的味道,冲淡了医院难闻的消毒水气味。
方诚和李定坚也坐在一张桌子前,点了四样荤素炒菜,几瓶啤酒。
现在是下午一点多钟。
美食广场生意依然很火爆,座位甚至显得比较拥挤,周围到处是人语喧哗声。
在医院这种地方,想要有正常作息规律还是比较难的。
说实话,方诚来医院之前,已经算是“饱餐”一顿,肚子并不饿。
李定坚也只是想找个地方,好好叙旧。
两人于是一边随意吃着,一边聊起外公的病情。
按照医生最近的检查报告,外公应该能够赶在除夕前出院,从而让一家人在春节团聚。
父亲身体康复顺利,又没了经济压力,李定坚心情显得很不错。
“来,阿诚,走一个。”
喝了几杯酒后,他脸色红润,眉飞色舞,谈兴也逐渐浓厚起来。
“等过两天,舅舅忙完手头上的事,带你去东都最好的和平饭店开开洋荤,见识下上流社会的生活……”
举手倒酒之际,腕间那块劳力士露出衣袖。
表盘幽蓝深邃,表带闪烁着细碎的金芒。
不经意间,便是低调的奢华流露。
方诚好奇地瞥了眼。
貌似,舅舅这段时间小日子过得很不错啊。
于是乘着他酒劲上来,开口问了句:
“舅舅,你到底是在做什么生意?”
李定坚拿着酒杯的手顿了一下,眼珠快速转了转,随即哈哈一笑:
“嗨,其实就是些进出口贸易的生意,里面门道多着呢。”
“你还年轻,跟你说了也不懂,先好好读书,以后舅舅带你飞!”
见方诚眼神依然满是疑惑之色,他抿了口酒后,接着又刻意解释几句:
“这一行利润高,风险也高,要和黑白两道打交道,斗智斗勇,一个不留神,货就可能被卡,资金链就断掉……”
说到这,他仰头干掉整杯酒,然后脸上浮现畅快的笑意:
“还好老天爷助我一臂之力,想不到我李某人倒霉半辈子,终于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
接着,李定坚顿了下,压低嗓音说道:
“你和你妈尽管放心,我做的生意绝对是正行中的正行,光明磊落。”
“而且赚了这笔快钱,以后也不会再继续,说实话,要不是没法宣扬出去,东都市政府都得给我颁发个好市民奖……”
他嘴角轻勾,笑容与往昔判若两人般,明显变得自信沉稳了许多。
方诚点点头,没有继续追问。
从舅舅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应该是介于违法和正当之间的灰色生意。
在外面这种人多嘴杂的场合里,显然不适合深入探究。
两人继续喝酒吃菜,聊天叙旧。
安装在就餐区的壁挂式大彩电,此时正播放着新闻节目。
内容却是涉及那天晚上发生在仁安医院的“恐怖事件”,故而引得不少当时在场之人指点议论。
各种嘈杂的话语声不时飘入方诚耳中。
其中,有两个异常熟悉的声音顿时引起他的注意。
(本章完)
方诚缓缓睁开双眼。
霎那间,意识如同潮水般,从虚幻的记忆宫殿汹涌退出。
瞳孔闪烁之际,仿佛还残留着承载信息的各种影像。
卧室里,明亮而温暖的阳光洒在红松木地板上。
床边那陈旧的书桌上,一本字典被翻开,书页微微卷曲。
钢笔、闹钟、台灯都静静摆在一旁,折射出朦胧光泽。
方诚眨了眨眼,目光下意识地扫向四周。
一时间竟有些分不清,此刻究竟仍然处于记忆宫殿里,还是真正的卧室中。
鼻尖用力嗅了嗅,霎时无数纷繁复杂的味道朝着鼻端涌入。
木材的清香,纸张的油墨味,被褥上汗酸与洗涤剂交织的异味……
还有,随风扬起的灰尘味道。
方诚轻轻合上字典,望向被风撩动的碎窗帘。
随即双手搭在窗台上,探头往外面望去。
楼下早餐摊炊烟袅袅,肉包、油条的香气四溢飘散。
几个西装革履的上班族嘴里塞着食物,匆忙往公交站跑去。
邻居菜贩老赵蹬着三轮车,从一旁慢慢驶过。
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或快或慢,各自都奔赴着属于自己的方向。
望着眼前这幕鲜活生动的景象,方诚目光微闪,低声自语:
“是现实世界,没错……”
随后坐回椅子上,轻吁一口气。
刚才建造的“记忆宫殿”实在太过逼真。
居然导致自己都产生错觉,差点被欺骗意识。
仔细回想起来,却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自己用来建造宫殿的影像素材,都来自于现实中的卧室。
几乎是一比一的复刻,连最细微的灰尘,墙面、书桌上痕迹都没有放过。
如果说普通人建造的“记忆宫殿”,只是徒具其形的幻象。
那么,方诚建造的这座宫殿,可以说就是用一砖一瓦,一块木板、一片墙灰,亲自搭建装修而成。
并且,每一份“建筑材料”都蕴含着自己的人生记忆,十多年生活留下的种种信息。
耗费如此多精力,重现在脑海里的效果自然非同寻常。
当然,真要仔细辨别,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这主要体现在周围环境对感官的刺激反应。
“速读”毕竟只是一项阅读信息的技能,通过视觉功能来实现扫描成像的效果。
方诚之所在记忆宫殿里,依然感受到环境中有着类似于现实的触感、气味、声音。
完全是因为在建造过程中,通过冥想放大五官感知,将来自其他四种感官的部分信息也融入其中,作为装修的材料。
不过,这些信息终究只是附带而来。
没法像使用“速读”技能获取的影像素材那样,做到细致入微,毫发无遗,最终复刻重现。
一念及此,方诚不禁突发奇想。
如果真的能把五官感知到的所有信息,全部融入记忆宫殿里。
然后继续不断地扩展延伸,从一个房间,到一幢楼,再到一条街,一座城市。
岂不是相当于在创造一个“我的世界”。
如此浩瀚的工程量,恐怕将人类大脑开发到百分百程度,也承载不了足够多的信息素材。
方诚暗自摇头,抛开这个过于离谱的想法。
其实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座“记忆宫殿”的雏形搭建,主要还是得益于对家中环境非常熟悉。
毕竟,自己在这座房子里生活了很长时间。
假如换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可就没那么容易。
而且。
幻想出来的“记忆宫殿”很容易随着时间慢慢遗忘变淡,崩溃消失。
需要建造者时常巩固加强,持续投入维护工作。
这也是不小的精神负担。
咕咕——
思索之际,肚子忽然鸣叫起来。
方诚蓦然醒悟。
自己获得“记忆宫殿”这项技能特效后,沉浸于创造世界的美妙感觉中。
居然连早饭都忘记吃了!
瞧了眼桌上闹钟,显示时间9:28。
再过一会,都快中午了。
方诚旋即收敛心神,起身穿衣。
准备出门去超市采购物资,回来再做一顿丰盛大餐,弥补身体精力消耗。
吃饱喝足,下午就去医院探望外公。
………………………………
西关区。
午后的阳光透过医院走廊的窗户,洒下一片斑驳光影。
两名医护人员推着担架车快速经过,连声喊着“让一让”。
方诚侧身靠墙,避让之后,朝着外公所在的病房迈步走去。
房门虚掩着,轻手推开。
空调的暖意裹挟着亲戚们的交谈声,一同扑面而来。
“哎哟,咱们方家的大才子来啦!”
小姑方瑜眼尖,最先瞅见方诚,立刻上前亲热地拉住他的手,劲儿大得仿佛在表诉阔别许久的感情。
被公司派到国外工作的她,今年春节假期才有空返回东都过节。
原本准备来家里做客的,由于筒子楼被封而没有成行。
只是站在楼下远远地招呼了几句,托警察把礼物放在楼道口,便开车回去。
因为从老妈那听说外公患癌刚做完手术,今天又带着姑丈一起特意跑到医院看望。
“阿诚,你们居民楼怎么样,没出什么问题吧?”
“前天去你家没感觉到,现在凑近一瞧,你这体格比以前壮实了很多嘛,差点都认不出来。”
方瑜嘴皮子很利索,一叠声地说着关心的话语。
“没什么事,昨天下午就已经解封,主要还是这些天一直窝在家里,我感觉人都胖了好几斤。”
方诚笑着回道,随后看向躺在病床上虚弱而慈祥的老人。
还有坐在病床边上,正削着苹果的母亲。
“外公,妈。”
喊了两声之后,方诚环顾了一下病房环境。
这是一间单人病房,空间宽敞明亮。
一张舒适的大床居于中央,周边配备各种人性化的家电设施。
靠着墙边,还有一组简约的沙发与茶几,可供访客休憩。
整体看起来舒适而温馨,让人能够安心养病。当然每天的住院费肯定少不了。
不过现在家里经济宽裕,根本无需计较这点开支。
今天来看望外公的除了小姑和姑丈两人,还有好几个外公那边的亲戚。
有的本身就在东都打工,有的是从乡下特意赶过来,大伙聚在一起倒也显得很热闹。
李振华睁开略显浑浊的眸子,望着方诚,辨认了一会才认出自家外孙的模样。
“是阿诚来了啊?”
随后脸庞露出微笑,撑着手臂要从床上坐起来。
方诚急忙走上前,双手扶住他。
“外公你身体还没完全康复,好好躺着休息,别乱动。”
“没事,都休养一个星期啰,医生说了术后适当活动可以促进消化功能恢复。”
李振华摆了摆手,不服老道:
“再说,你外公年轻时可当过民兵,独自一人上山抓野猪,身体比许多小伙子都结实。”
说话间继续仔细打量方诚,含笑微微点头。
貌似非常满意外孙现在这幅身强力壮的体格,终于能够摆脱以前那种病恹恹的瘦弱形象。
方诚和外公聊了几句话,然后看向其他亲戚,朝每个人都礼貌地招呼一遍。
“阿诚这后生,真是长得越来越帅气了。”
其中一个叫二婶的远房亲戚笑呵呵回应着。
旋即话锋一转,接着说道:“还记得住你外公隔壁的阿丽吗,和你年纪差不多,模样也俊得很,改天给你介绍介绍?”
她眼神里满是热切,仿佛已经把这门亲事给定下来似的。
话匣子一打开,其他亲戚也纷纷搭着话,同样往工作和相亲这些事上转。
方诚被围在中间,脸庞挂着礼貌性的微笑,心里颇为无奈,只能一一应着。
李振华靠在病床上,笑看眼前一幕景象,随后扯着嗓子嚷嚷:
“我这外孙太老实了,连女孩手都没牵过,你们再念叨下去,他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喽。”
他身子骨虽然依旧瘦巴巴的,精神却抖擞得很,哪还有半分术前的病容。
看得出术后恢复确实比较顺利。
众人一听,哄堂大笑,这才稍稍歇了话头。
李碧芸在一旁忙前忙后地给亲戚们递水果、倒茶水。
时不时帮着儿子应酬几句,巧妙地岔开那些过于犀利的问题。
就在方诚感觉自己快被亲戚们热情言语淹没,有点招架不住的时候。
忽然,病房门“嘎吱”一声被推开。
只见一个穿着黑色皮夹克,上唇留有一撮胡须的中年男子推门而入。
“姐,我问过医生,后天爸应该能拆线了,到时候就可以办理出院手续。”
他高声说着话,走路架势仿佛带着一阵旋风。
正是跑去做生意,许久未露面的李定坚。
转头望着房间里的景象,瞥见方诚身影。
一眼就看穿了外甥窘迫的模样,随即大手一挥:
“阿诚,午饭还没吃吧?走,跟我一起出去对付点。”
方诚闻言顿时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立刻麻溜起身,跟着舅舅逃出热闹的病房。
………………………………
住院部西侧副楼,开着一个美食广场。
各种餐饮档口沿着场地有序排开,选择非常多。
有面条、水饺、米饭等主食,也有炒菜、砂锅、馄饨、麻辣烫,以及各种糕点小吃,可谓样样俱全。
中间区域摆放着错落有致的桌椅,有许多人点餐后选择在这里享用。
空气里弥漫着食物与烟火交织的味道,冲淡了医院难闻的消毒水气味。
方诚和李定坚也坐在一张桌子前,点了四样荤素炒菜,几瓶啤酒。
现在是下午一点多钟。
美食广场生意依然很火爆,座位甚至显得比较拥挤,周围到处是人语喧哗声。
在医院这种地方,想要有正常作息规律还是比较难的。
说实话,方诚来医院之前,已经算是“饱餐”一顿,肚子并不饿。
李定坚也只是想找个地方,好好叙旧。
两人于是一边随意吃着,一边聊起外公的病情。
按照医生最近的检查报告,外公应该能够赶在除夕前出院,从而让一家人在春节团聚。
父亲身体康复顺利,又没了经济压力,李定坚心情显得很不错。
“来,阿诚,走一个。”
喝了几杯酒后,他脸色红润,眉飞色舞,谈兴也逐渐浓厚起来。
“等过两天,舅舅忙完手头上的事,带你去东都最好的和平饭店开开洋荤,见识下上流社会的生活……”
举手倒酒之际,腕间那块劳力士露出衣袖。
表盘幽蓝深邃,表带闪烁着细碎的金芒。
不经意间,便是低调的奢华流露。
方诚好奇地瞥了眼。
貌似,舅舅这段时间小日子过得很不错啊。
于是乘着他酒劲上来,开口问了句:
“舅舅,你到底是在做什么生意?”
李定坚拿着酒杯的手顿了一下,眼珠快速转了转,随即哈哈一笑:
“嗨,其实就是些进出口贸易的生意,里面门道多着呢。”
“你还年轻,跟你说了也不懂,先好好读书,以后舅舅带你飞!”
见方诚眼神依然满是疑惑之色,他抿了口酒后,接着又刻意解释几句:
“这一行利润高,风险也高,要和黑白两道打交道,斗智斗勇,一个不留神,货就可能被卡,资金链就断掉……”
说到这,他仰头干掉整杯酒,然后脸上浮现畅快的笑意:
“还好老天爷助我一臂之力,想不到我李某人倒霉半辈子,终于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
接着,李定坚顿了下,压低嗓音说道:
“你和你妈尽管放心,我做的生意绝对是正行中的正行,光明磊落。”
“而且赚了这笔快钱,以后也不会再继续,说实话,要不是没法宣扬出去,东都市政府都得给我颁发个好市民奖……”
他嘴角轻勾,笑容与往昔判若两人般,明显变得自信沉稳了许多。
方诚点点头,没有继续追问。
从舅舅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应该是介于违法和正当之间的灰色生意。
在外面这种人多嘴杂的场合里,显然不适合深入探究。
两人继续喝酒吃菜,聊天叙旧。
安装在就餐区的壁挂式大彩电,此时正播放着新闻节目。
内容却是涉及那天晚上发生在仁安医院的“恐怖事件”,故而引得不少当时在场之人指点议论。
各种嘈杂的话语声不时飘入方诚耳中。
其中,有两个异常熟悉的声音顿时引起他的注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