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除了竹田,他也不是没有成为偶像声优的可能。
第102章 除了竹田,他也不是没有成为偶像声优的可能。
竹田第一反应是发愣,随后很快生气了,从沙发上跳起来,扑到他面前,双手共用,狠狠用力捏他的脸。
“把我当小孩?”松开手,竹田居高临下地问他。
“突然想试试。”
竹田的手稍有些凉,凉到让他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脸也在发烫。
“那我也试试!”竹田再次伸手,在他的脸上继续胡作非为。
先捏脸蛋,然后展开手掌,从他脸颊向中间推挤,看他出糗。
见他不反抗,渐渐大胆,摆弄起鬼脸。
直到过足了瘾,心满意足,松开手,拉开了距离。
“是有意思。”她点头说,语气里的委屈感也暂时不见了。
“明天什么时候去?声优面试会我能旁听?”他放下互相捏脸的恩怨,聊起正事。
“上午八点。”竹田边说着,边嫌恶地微皱眉头,“但面试到我大概要到十一点。”
“不能十点半再去?”
“和配音工作一样。”竹田说,“声优面试会也是要所有人到场之后才能开始。”
“腐朽。”他迎合竹田的情绪总结。
“腐朽不堪!”竹田无比赞同地重复。
“然后呢?所有人都面试完了才能走?”他继续问。
“嗯,要你等到中午了。”竹田说。
“我能进去面试吗?”他想到自己有系统,现在积分还很多,足够他稍加浪费地挥霍,买一个lv.3的配音技能去体验体验声优生活也未尝不可。
“你?”竹田听得一愣,不可思议。
“‘让世界感受痛苦吧——!’”毫无配音基础的他随意想到一句台词,装模作样地挤着嗓子喊道。
“哈哈哈……不错嘛,叛忍井上。”竹田前半句还在畅快地用本音开怀大笑,后半句突然近乎完全换了声线,用接近中性的清澈嗓音利落地感叹道。
“算了……”他切实体会到了爱好者与职业人员之间的差距——半路出身画插画的那些网络博主,看到他社交账号上的插画大概也就是这种感觉了。
各行各业都是一样,不能轻视任何一个职业。
“还差得远呐,我的后辈井上。”竹田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起来,“就算你会配音也不行的!你都没有在声优面试会的名单上。”
“配音功底够强也不行?”他不禁问。
凡是规矩都有一个可以打破的界限,就像报酬足够多总能请来能人异士帮忙办事一样。
“不行。”竹田稍作思考,摇了摇头,“那些家伙看中的是名气,和动画组恰恰相反。”
谈及声优业内的事,竹田突然变得老道起来,熟稔地向他介绍各种规矩、现状,“声优事务所只想着怎么能尽快让新人成长起来,简直不择手段。”
“怂恿长相可爱些的女声优参加各种抛头露面的活动,娱乐综艺啦、电视电台啦、有预稿的采访啦……怂恿她们塑造人设,成为偶像。”
她掰起手指。
“有点实力的新人,则不遗余力地安排他们去竞争自己最擅长的人设,完全不考虑他们将来发展的路该怎么拓宽,只希望他们能更快出名,提高配音价格,继而提高从中抽取的佣金。”
“本质上是一样的。”他耐心听完,继续总结,“都是为了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降本……增……”竹田像是笨蛋,揣摩了好一会,才懂得这词的含义,拍手叫好,“是这意思!总之都是一路货色!”
动画组喜欢用新人是为了节省成本;声优事务所希望自己家名下的名声优越多越好,是为了提高抽成。
无不是为了赚钱。
社会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衍生出各不相同但无不冠冕堂皇的名词。
岛内公司如今自愿加班现象严重,也同种种这些脱不开干系。
但不论他现在如何感叹,竹田如何批判,都无法让如今的社会改善分毫。
归根结底也只能汇聚成一句话——如果让他当上首相……
“如果我能有快速成为名声优的潜质呢?”他接着又问。
“你?”竹田盯着他看,一时沉默。
“假说。”他不厌其烦。
“嗯……应该会被拉去走偶像路线。”竹田盯着他的脸细细打量,思忖半响,点头做出判断,“能够成为偶像的男声优很难找,如果是你的话,说不定真能收获不少粉丝。”
“然后每到过节都能收到礼物?”他问。
现在给他寄礼物和手写信的就着实不少。
尽管平日里不多,只偶尔有三三两两的几个包裹,一概寄存在出版社里。
但一旦到了什么什么节日,则就让那些读者们找到了送礼物送信的由头,雪般向出版社发起总攻。
礼物种类则五八门什么都有,有心意类的手作书、明信片、简陋但用心的画、亲手做的点心……也有务实类的各地特产、巧克力和各种零食塞在一起的大礼盒。
论外还有印着他画的一些角色的衣服,基本都送给那些苦哈哈的轻小说作者了——不知何故,他收到的礼物总要比合作过的那些作者多些。
名声优的粉丝想必也是大差不差,无非是他把收到的礼物寄存在出版社里,而声优则把礼物寄存在声优事务所而已。
“不觉得我能凭实力出名?”他收敛心思。
“不是刚刚说啦?”竹田疑惑道,给他重新强调,“事务所自然是看你怎么样能快速出名,怎么来操纵运营!当偶像当然是最快的嘛。”
“现在的动画观众真有这么肤浅?”他不禁想问。
“也有对配音要求很高的观众,喜欢实力声优。”竹田说,“但大多数观众看动画都是为了放松,只要配音不出大问题,自然也就更喜欢长相好看的了。”“就当你是在夸我。”他开始思考,竹田的这些结论究竟是自己切身总结出来的,还是来自声优培训班老师的经验结晶。
想到这里,他又恍然想起自己连竹田在学校里是在哪个班级、学习成绩又是如何都一概不知,了解甚少。
或许表面看上去像是笨蛋的竹田小姐,其实学习成绩在他之上也说不定。
“啊……你呀!”竹田忍不住笑了,又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这样感叹了一句,没了下文。
他们在沙发上并排坐下,不再是一端和另一端,中间拉近了一枚方形沙发枕的距离,一起看他骗她是黑木淘汰送来的“二手”电视机。
信息费是竹田交的,说要是还让他来平摊,心里会过意不去。
竹田拿着遥控器,搜寻喜欢看的频道,他在旁边盯着用三原色的一个个光点组成彩色动画效果的电视屏幕,放空思绪。
跳过不知道笑点在哪里的搞笑综艺、接受训练的小狗在驯养师的指挥下进行的障碍赛、正在连映的动画和电视剧……
最后在重播的赛马比赛停了下来。
“平时还关注赛马?”他问。
“父亲爱看。”竹田盯着屏幕猛瞧,注意力却完全不在相互驰骋的马儿上。
“这期赛马赏是在父亲他出差的地方举办的,观众席上说不定能看到他。”她说。
“有你父亲喜欢的马?”
“父亲说他最喜欢‘杏目’,但现在那匹马已经不再参加比赛了。”电视镜头重新回到了马儿们的身上,不再能看到人声鼎沸的观众席,竹田收回视线,看着他继续解释,“杏目是我父亲喜欢的那匹马的名字。”
“原来如此。”他对赛马相关的知识一概不知,了解程度大概和对声优行业的印象相当。
又出现一组朝向观众席的镜头。
竹田跟着再聚精会神地看了一会,遗憾地摇了摇头,换到其他频道。
“想父亲了?”他问。
“不是。”竹田摇了摇头,眼里映着电视屏幕频繁换台的闪光,“只是觉得母亲她住在医院坐着轮椅咳嗽连连、我忙前忙后脚不着地,要是父亲他真的还去看赛马……我一定会一通电话打过去大吵一架。”
“但没找到。”他说,“说明并没有去看赛马。”
“还有那么多观众没出现在镜头里呢!”竹田皱了皱俏鼻,下意识瞪了他一眼。
像是抱怨他怎么在为她的父亲说话。
他想起自己,如果自己是竹田,母亲出了车祸住在医院,父亲在出差,他会是怎样的心理。
看到父亲在看赛马会不会生气?
大概会,但更多的可能是连“确认父亲是否去看了赛马”这一想法都不会产生,如果真的发生这种场景,只可能是他在换台间无意间看到了赛马节目里坐在观众席的对方。
他不太会麻烦其他人,换一种说法,也同样是不太在意其他人。
即使是对待亲人,也只有血缘关系带来的必要的关心,在节假日或是想到“似乎很久没有联系了”的时候进行必要的联系。
从不会在天各一方的时候在意父母究竟在做什么。
“去出差没说什么时候回来?”他接着问。
“少说要一个月。”竹田说,接着抱怨,“母亲不要我把她住院的事告诉他。”
电视屏幕终于停下闪烁,在一个娱乐综艺频道停了下来。
“瞧。”竹田不再与他谈论关于父亲的事,让他去看电视屏幕上的画面。
一位长相还算可爱的年轻女性在工作人员的指示下靠近一个黑色的人头模型。
“这就是偶像声优参加的综艺节目中的一种。”竹田在一旁向他解释说,“里面的那个模型叫作人头麦,说是一个这样的麦克风就要一百多万円。”
“然后呢?”
“让可爱的女声优对着人头麦模仿动漫少女的声线说话。”竹田颇为不喜欢这种营销手段,语气中夹杂着诸多不满,“告白啦、娇羞似地窃窃私语啦,装作要挖耳朵的样子吹风哈气啦……看完节目还能买到对应的音频文件,用来满足那些偶像声优粉丝的奇怪癖好。”
“了不起。”他看了一会,荧幕里的那位女声优相当敬业,对工作人员说话客气,对人头麦说出的各种台词也绘声绘色。
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偶像声优在业内的生活不易。
“了不起……谁?”
“甘愿成为偶像声优,任劳任怨的这些人。”
“……嗯。”竹田跟着他继续看了一会,不由得也点了点头。
甚至说社会就是由如此这般的人群组成了大部分的骨肉,使得整个社会能够健康平稳地运转不息。
具有色彩意义的、不甘愿平凡的人,则可以说是社会的肌肤、五官与华服——社会的整体样貌由他们来决定,是充满威严、是充满活力、是惬意迟暮、还是摇摇欲坠、危机四伏……
反过来讲,则可以妄下断言的说,身为骨肉的大部分人群已经牺牲了自我,成为了社会机器运转的一部分。不论社会如何变化,生活如何艰难,他们都一如既往地生活着,依着他们的人生步调,依着他们日复一日的某种惯性,直到将职责过渡到下一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岛内的泡沫经济还在持续的时候,大洋彼岸一家主流报社刊登了一张早高峰时人们走下东京站阶梯的大幅照片。
照片上的上班族似乎像事先商量好一样,无一不低着脑袋,宛如装进罐头里的鱼,毫无生气,表情阴郁。
报道中说——也许这片岛的确富裕起来了,然而大多数岛上的人依然这样低着头,仿佛仍旧深陷不幸。
这张照片也因为报道中的这样一句话流传下来。
实则只要拍下那幅照片的人留意一下自己在高峰时期挤进列车时的动作,就会明白他们纷纷低头是有何用意了——在拥挤不堪的车站台阶上,上下班的一众职员必须小心脚下,既要避免失足踩空,又要避免弄丢鞋子。
这才是那些身穿暗色调大衣低头走路的人如此做的真正原因。
但照片的拍摄也的确有其非凡的技巧,暗色调为主体的照片怎样都不会显得很幸福,拍摄角度也更突出了这一点。
他更愿意解读为人类总是迁徙到更繁华的地方,直到其变得拥挤不堪,而他们的故乡却愈发荒无人烟——只要这样的情况依旧在世界上存在,身为社会骨肉的大部分人群就没有办法脱离不幸,获得幸福。
他跟着竹田一起看声优综艺,脑子里却想的是如此这般的人文社会哲学——只要想到这一点,他便又觉得自己也同样深陷某种不幸当中了。
(本章完)
竹田第一反应是发愣,随后很快生气了,从沙发上跳起来,扑到他面前,双手共用,狠狠用力捏他的脸。
“把我当小孩?”松开手,竹田居高临下地问他。
“突然想试试。”
竹田的手稍有些凉,凉到让他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脸也在发烫。
“那我也试试!”竹田再次伸手,在他的脸上继续胡作非为。
先捏脸蛋,然后展开手掌,从他脸颊向中间推挤,看他出糗。
见他不反抗,渐渐大胆,摆弄起鬼脸。
直到过足了瘾,心满意足,松开手,拉开了距离。
“是有意思。”她点头说,语气里的委屈感也暂时不见了。
“明天什么时候去?声优面试会我能旁听?”他放下互相捏脸的恩怨,聊起正事。
“上午八点。”竹田边说着,边嫌恶地微皱眉头,“但面试到我大概要到十一点。”
“不能十点半再去?”
“和配音工作一样。”竹田说,“声优面试会也是要所有人到场之后才能开始。”
“腐朽。”他迎合竹田的情绪总结。
“腐朽不堪!”竹田无比赞同地重复。
“然后呢?所有人都面试完了才能走?”他继续问。
“嗯,要你等到中午了。”竹田说。
“我能进去面试吗?”他想到自己有系统,现在积分还很多,足够他稍加浪费地挥霍,买一个lv.3的配音技能去体验体验声优生活也未尝不可。
“你?”竹田听得一愣,不可思议。
“‘让世界感受痛苦吧——!’”毫无配音基础的他随意想到一句台词,装模作样地挤着嗓子喊道。
“哈哈哈……不错嘛,叛忍井上。”竹田前半句还在畅快地用本音开怀大笑,后半句突然近乎完全换了声线,用接近中性的清澈嗓音利落地感叹道。
“算了……”他切实体会到了爱好者与职业人员之间的差距——半路出身画插画的那些网络博主,看到他社交账号上的插画大概也就是这种感觉了。
各行各业都是一样,不能轻视任何一个职业。
“还差得远呐,我的后辈井上。”竹田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起来,“就算你会配音也不行的!你都没有在声优面试会的名单上。”
“配音功底够强也不行?”他不禁问。
凡是规矩都有一个可以打破的界限,就像报酬足够多总能请来能人异士帮忙办事一样。
“不行。”竹田稍作思考,摇了摇头,“那些家伙看中的是名气,和动画组恰恰相反。”
谈及声优业内的事,竹田突然变得老道起来,熟稔地向他介绍各种规矩、现状,“声优事务所只想着怎么能尽快让新人成长起来,简直不择手段。”
“怂恿长相可爱些的女声优参加各种抛头露面的活动,娱乐综艺啦、电视电台啦、有预稿的采访啦……怂恿她们塑造人设,成为偶像。”
她掰起手指。
“有点实力的新人,则不遗余力地安排他们去竞争自己最擅长的人设,完全不考虑他们将来发展的路该怎么拓宽,只希望他们能更快出名,提高配音价格,继而提高从中抽取的佣金。”
“本质上是一样的。”他耐心听完,继续总结,“都是为了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降本……增……”竹田像是笨蛋,揣摩了好一会,才懂得这词的含义,拍手叫好,“是这意思!总之都是一路货色!”
动画组喜欢用新人是为了节省成本;声优事务所希望自己家名下的名声优越多越好,是为了提高抽成。
无不是为了赚钱。
社会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衍生出各不相同但无不冠冕堂皇的名词。
岛内公司如今自愿加班现象严重,也同种种这些脱不开干系。
但不论他现在如何感叹,竹田如何批判,都无法让如今的社会改善分毫。
归根结底也只能汇聚成一句话——如果让他当上首相……
“如果我能有快速成为名声优的潜质呢?”他接着又问。
“你?”竹田盯着他看,一时沉默。
“假说。”他不厌其烦。
“嗯……应该会被拉去走偶像路线。”竹田盯着他的脸细细打量,思忖半响,点头做出判断,“能够成为偶像的男声优很难找,如果是你的话,说不定真能收获不少粉丝。”
“然后每到过节都能收到礼物?”他问。
现在给他寄礼物和手写信的就着实不少。
尽管平日里不多,只偶尔有三三两两的几个包裹,一概寄存在出版社里。
但一旦到了什么什么节日,则就让那些读者们找到了送礼物送信的由头,雪般向出版社发起总攻。
礼物种类则五八门什么都有,有心意类的手作书、明信片、简陋但用心的画、亲手做的点心……也有务实类的各地特产、巧克力和各种零食塞在一起的大礼盒。
论外还有印着他画的一些角色的衣服,基本都送给那些苦哈哈的轻小说作者了——不知何故,他收到的礼物总要比合作过的那些作者多些。
名声优的粉丝想必也是大差不差,无非是他把收到的礼物寄存在出版社里,而声优则把礼物寄存在声优事务所而已。
“不觉得我能凭实力出名?”他收敛心思。
“不是刚刚说啦?”竹田疑惑道,给他重新强调,“事务所自然是看你怎么样能快速出名,怎么来操纵运营!当偶像当然是最快的嘛。”
“现在的动画观众真有这么肤浅?”他不禁想问。
“也有对配音要求很高的观众,喜欢实力声优。”竹田说,“但大多数观众看动画都是为了放松,只要配音不出大问题,自然也就更喜欢长相好看的了。”“就当你是在夸我。”他开始思考,竹田的这些结论究竟是自己切身总结出来的,还是来自声优培训班老师的经验结晶。
想到这里,他又恍然想起自己连竹田在学校里是在哪个班级、学习成绩又是如何都一概不知,了解甚少。
或许表面看上去像是笨蛋的竹田小姐,其实学习成绩在他之上也说不定。
“啊……你呀!”竹田忍不住笑了,又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这样感叹了一句,没了下文。
他们在沙发上并排坐下,不再是一端和另一端,中间拉近了一枚方形沙发枕的距离,一起看他骗她是黑木淘汰送来的“二手”电视机。
信息费是竹田交的,说要是还让他来平摊,心里会过意不去。
竹田拿着遥控器,搜寻喜欢看的频道,他在旁边盯着用三原色的一个个光点组成彩色动画效果的电视屏幕,放空思绪。
跳过不知道笑点在哪里的搞笑综艺、接受训练的小狗在驯养师的指挥下进行的障碍赛、正在连映的动画和电视剧……
最后在重播的赛马比赛停了下来。
“平时还关注赛马?”他问。
“父亲爱看。”竹田盯着屏幕猛瞧,注意力却完全不在相互驰骋的马儿上。
“这期赛马赏是在父亲他出差的地方举办的,观众席上说不定能看到他。”她说。
“有你父亲喜欢的马?”
“父亲说他最喜欢‘杏目’,但现在那匹马已经不再参加比赛了。”电视镜头重新回到了马儿们的身上,不再能看到人声鼎沸的观众席,竹田收回视线,看着他继续解释,“杏目是我父亲喜欢的那匹马的名字。”
“原来如此。”他对赛马相关的知识一概不知,了解程度大概和对声优行业的印象相当。
又出现一组朝向观众席的镜头。
竹田跟着再聚精会神地看了一会,遗憾地摇了摇头,换到其他频道。
“想父亲了?”他问。
“不是。”竹田摇了摇头,眼里映着电视屏幕频繁换台的闪光,“只是觉得母亲她住在医院坐着轮椅咳嗽连连、我忙前忙后脚不着地,要是父亲他真的还去看赛马……我一定会一通电话打过去大吵一架。”
“但没找到。”他说,“说明并没有去看赛马。”
“还有那么多观众没出现在镜头里呢!”竹田皱了皱俏鼻,下意识瞪了他一眼。
像是抱怨他怎么在为她的父亲说话。
他想起自己,如果自己是竹田,母亲出了车祸住在医院,父亲在出差,他会是怎样的心理。
看到父亲在看赛马会不会生气?
大概会,但更多的可能是连“确认父亲是否去看了赛马”这一想法都不会产生,如果真的发生这种场景,只可能是他在换台间无意间看到了赛马节目里坐在观众席的对方。
他不太会麻烦其他人,换一种说法,也同样是不太在意其他人。
即使是对待亲人,也只有血缘关系带来的必要的关心,在节假日或是想到“似乎很久没有联系了”的时候进行必要的联系。
从不会在天各一方的时候在意父母究竟在做什么。
“去出差没说什么时候回来?”他接着问。
“少说要一个月。”竹田说,接着抱怨,“母亲不要我把她住院的事告诉他。”
电视屏幕终于停下闪烁,在一个娱乐综艺频道停了下来。
“瞧。”竹田不再与他谈论关于父亲的事,让他去看电视屏幕上的画面。
一位长相还算可爱的年轻女性在工作人员的指示下靠近一个黑色的人头模型。
“这就是偶像声优参加的综艺节目中的一种。”竹田在一旁向他解释说,“里面的那个模型叫作人头麦,说是一个这样的麦克风就要一百多万円。”
“然后呢?”
“让可爱的女声优对着人头麦模仿动漫少女的声线说话。”竹田颇为不喜欢这种营销手段,语气中夹杂着诸多不满,“告白啦、娇羞似地窃窃私语啦,装作要挖耳朵的样子吹风哈气啦……看完节目还能买到对应的音频文件,用来满足那些偶像声优粉丝的奇怪癖好。”
“了不起。”他看了一会,荧幕里的那位女声优相当敬业,对工作人员说话客气,对人头麦说出的各种台词也绘声绘色。
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偶像声优在业内的生活不易。
“了不起……谁?”
“甘愿成为偶像声优,任劳任怨的这些人。”
“……嗯。”竹田跟着他继续看了一会,不由得也点了点头。
甚至说社会就是由如此这般的人群组成了大部分的骨肉,使得整个社会能够健康平稳地运转不息。
具有色彩意义的、不甘愿平凡的人,则可以说是社会的肌肤、五官与华服——社会的整体样貌由他们来决定,是充满威严、是充满活力、是惬意迟暮、还是摇摇欲坠、危机四伏……
反过来讲,则可以妄下断言的说,身为骨肉的大部分人群已经牺牲了自我,成为了社会机器运转的一部分。不论社会如何变化,生活如何艰难,他们都一如既往地生活着,依着他们的人生步调,依着他们日复一日的某种惯性,直到将职责过渡到下一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岛内的泡沫经济还在持续的时候,大洋彼岸一家主流报社刊登了一张早高峰时人们走下东京站阶梯的大幅照片。
照片上的上班族似乎像事先商量好一样,无一不低着脑袋,宛如装进罐头里的鱼,毫无生气,表情阴郁。
报道中说——也许这片岛的确富裕起来了,然而大多数岛上的人依然这样低着头,仿佛仍旧深陷不幸。
这张照片也因为报道中的这样一句话流传下来。
实则只要拍下那幅照片的人留意一下自己在高峰时期挤进列车时的动作,就会明白他们纷纷低头是有何用意了——在拥挤不堪的车站台阶上,上下班的一众职员必须小心脚下,既要避免失足踩空,又要避免弄丢鞋子。
这才是那些身穿暗色调大衣低头走路的人如此做的真正原因。
但照片的拍摄也的确有其非凡的技巧,暗色调为主体的照片怎样都不会显得很幸福,拍摄角度也更突出了这一点。
他更愿意解读为人类总是迁徙到更繁华的地方,直到其变得拥挤不堪,而他们的故乡却愈发荒无人烟——只要这样的情况依旧在世界上存在,身为社会骨肉的大部分人群就没有办法脱离不幸,获得幸福。
他跟着竹田一起看声优综艺,脑子里却想的是如此这般的人文社会哲学——只要想到这一点,他便又觉得自己也同样深陷某种不幸当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