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集团改组
“我觉得星海制造还是放在星海科技下面比较好,而不是单独成立集团子公司。”
4月末的一天,竹下雅人和郭士纳再次讨论星海半导体改组问题。
郭士纳不想分割手中权利,强势要求将电子产品代工业务放在自己麾下。
“给我个理由。”
“是这样的。”
郭士纳绞尽脑汁,开始在脑海中编织理由。
“现在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部门,根本就没有多少对外业务。预计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会有多少对外业务,需要长时间依赖星海半导体的手机、灾害应急收音机、电脑等产品。”
“现在放出去,将面临严重的市场竞争能力不足等问题。”
“此外,职位方面也比较难以调整。”
“本来大家都是平等的,或者是低我一些。结果公司的一次业务调整,就直接成为公司主要领导,和我平级的存在,估计大多数员工都会感觉不舒服。”
……
郭士纳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反对理由,其中大多都有些强行。
不过确实也有那么几条,非常的有道理。
青年若有所思的点了下头,“有道理,确实不该独立出去。员工的晋升要有规律,突然的拔高容易引起动荡。”
“行,那就不独立。但你一定要认真经营,拿下集团外,索尼、松下等公司电子产品的代工业务。”
“嗨!”
郭士纳感觉压力很大,但为了保住公司的电子产品制造,只能坚定回应。
他自己要是也没信心,这一部门就真的失去了。
最终经过两人长达数周的反复争论,星海半导体的全部内容总算在五一假期过后捋顺。
至此,整个集团都在书面层次达成改组规划。
既然已经准备完毕,那么就不要拖拖拉拉。
竹下雅人迅速召开高层领导会议,宣读公司改组调整计划。
“几年前,公司还很弱小,因此很多应该公司化的产业,都以部门的形式存在。”
“这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发展,也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针对这一情况,我和几位副社长反复商讨,最终得出结论。”
“星海半导体等公司,也需要像星海娱乐一样,组建更为合理的架构,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那么废话不多说,我在这里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公司的最新改组内容。”
知道下边是重点,因此就算都拿到改组计划书,大家也纷纷竖起耳朵认真听。
竹下雅人知道大家要记笔记,因此刻意减缓语速。
“首先是松本制造,除了箱包业务,其余全部拆分。”
虽然星海半导体在集团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作为对公司起家业务的尊重。
星海集团在举行重要会议的时候,依旧习惯性的将松本制造放在第一位。
“脉动饮料、方便面、小零食等产品,独立组建星海食品。”
“极简主义、星海成衣等,独立组建星海服装。”
“此外公司在日本购买的门店,在中国组建的房地产公司,独立组建星海地产。”
听完竹下雅人关于松本制造的规划,大家忍不住看向小林博明。
这么大规模的削减松本制造,难道小林社长犯错误了?
竹下雅人没有故弄玄虚,很快为大家揭开答案。
“同时,在松本制造、星海食品、星海服装、星海地产之上成立直属总部的新公司星海生活,社长由小林博明桑担任。”
“至于松本制造等子公司社长等职位,后面会陆续宣读。”
现在要进行的是公司方面的调整,人员岗位这种事还要再等等。
如果时间不够,甚至会延后到明天。
介绍完老大哥松本制造,即现在的星海生活,青年开始宣读集团最重要公司的改组计划方案。
“接下来是对于星海半导体的调整。”
“星海半导体从今天开始,改名星海科技,社长依旧由郭士纳桑担任。”
“星海科技的子公司将包括,星海电子、星海芯片、星海晶圆、星海制造、星海硬件、星海救援。”
随后,青年开始陆续介绍几家子公司的业务范围。
星海电子:主要负责对电子产品的研发工作。
星海手机、星海电脑等电子产的设计开发,都由星海电子负责。
星海芯片: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公司的芯片方面工作。
无论是当下公司重点研究的闪存芯片,还是保持小规模体量发展的存储芯片、cpu,都是星海芯片旗下业务。
星海晶圆:晶圆代工厂,由星海代工改名而来。
星海制造:专门负责公司电子产品的制造,公司的手机等电子产品,都会由星海制造生产。
此外,星海制造也接集团外电子产品代工,目标是成为电子产品代工领域最强巨头。
星海硬件:主要是负责零部件的生产研发。
比如电脑、街机的主板,电脑上的鼠标、键盘,各种设备的显示屏。
前不久组建的液晶显示屏项目组,也被他划分到星海硬件。
最后一家子公司星海救援,则是原来的灾害应急收音机公司。
除了生产灾害应急收音机,以后还会进军监控摄像头等领域,真正贯彻救灾两字。
一口气说完星海科技的规划,青年有些口干舌燥。他拿起手边的矿泉水,狠狠地喝了几大口。
随后他又等了几分钟,给大家一些思考时间。
“ok,关于星海科技就先到这里,我们再说说星海投资。”
这是公司的钱袋子,因此大家同样听的很认真。
“星海投资改名星海资本,社长也是不变,依旧由嘉本桑担任。”
“旗下子公司包括星海基金、星海投资、星海风投、星海资产、银河资本。”
星海基金:专门负责公司的对外业务。
已经成立的生肖基金,以及未来可能成立的生肖基金,都由这家公司管理。
星海投资:专门负责公司的对内业务。
主要包括专门为员工成立的二十四节气公募基金,以及真正帮员工、公司、竹下雅人赚钱的词牌名私募对冲基金。
星海风投:和后世的风投公司没什么区别。
都是专门发掘有成长潜力的公司,进行上市前的风险投资。
星海资产:除以上产业外的所有金融业务。
星海集团和高盛合作的私募对冲基金,就被放在这一公司。
银河资本:类似于贝莱德资本的资产管理公司。
除了上面3家重量级子公司,竹下雅人接下来又针对星海集团一些小的业务进行调整。比如半导体设备领域,他就将星海光刻等公司重组为星海高科。
至于怀有强烈野心的移动通讯领域、pc操作系统领域、互联网领域,则暂时保持不变。
这些子公司涉及到很多关键事务,不宜现在就大张旗鼓宣布。
举个简单的例子,移动通信领域。
目前星海集团和ntt、西南贝尔、美洲电信等公司合作很愉快。
但上述公司一旦了解到星海集团对这方面产业怀有野心,一定会减少星海手机的曝光度。
它们不会希望,星海集团借助星海手机的力量,在通讯市场分一杯羹。
虽然公司重组后的业务简单明了,并且每个人的面前都有相关规划书,但竹下雅人依然反反复复的强调一个多小时。
因为人数只要过5,就算再怎么强调,也会出现许多疏漏。
会议结束后,看着眼前风尘仆仆的友人,曾经的松本制造生产部部长松下勇人,真心祝贺道。
“恭喜啦,角田社长,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得偿所愿。”
角田弘毅轻笑着回应说:“同喜同喜,松下社长不是也成功接任松本制造了吗?”
“没错,说的很对,我们同喜。”
“嗯,同喜。”
角田弘毅握住前领导的手,满是感慨的低声呢喃。
他为了今天这一幕,长年奔波于中日两国,还要经常去充满田园风光的农村建厂,可以说吃了无数的苦。
不过眼下的一切,都在告诉他非常值得。
你做的一切工作,公司决策最高层都看在眼里。
虽然不是他曾经的梦想松本制造,但能成为星海食品社长反而更有前途。
因为无论是脉动饮料,还是主攻中国市场的方便面等产品,都有着更加光明的未来。
除此之外,他还兼任星海生活的副社长一职。
这是星海集团大规模改组的一部分,重要公司领导都将是上一级公司的副社长。
比如他的顶头上司星海生活社长小林博明,从今天开始就担任星海集团副社长职务。
就在两人互相祝贺之时,出身松本制造的星海集团副社长铃木善介,笑着来到两人身边。
“恭喜啦,今后都将独掌公司的一块业务。”
“铃木社长好,谢谢!”
面对来自老领导的祝贺,两人同时鞠躬感谢。
“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没必要这样客套。走,现在去我办公室坐坐。”
小林博明升职星海集团副社长后,让铃木善介心里有了危机。
今后星海生活,也就是之前的松本制造,在总公司的代表将不再只有自己。
因此他想拉拢星海生活的子公司社长,维持自己在总部的权威。
角田弘毅经过数年锻炼,很快洞察了老领导的目的。
不过现在是神仙打架,他作为下属只能答应。
松下勇人长期待在国内,这方面较为迟钝,并没有觉察到有什么不对劲。
他乐呵呵的笑着答应,还以为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因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单独见面,所以铃木善介只是简单的和两人聊天喝茶。
回忆曾经的艰苦岁月,感谢天降猛人竹下雅人。
差不多30分钟,才结束这场见面。
离开铃木善介办公室后,松下勇人有些纳闷的问:“角田桑,你今天怎么这么沉默呢?”
他本能的感觉不太对劲,但又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没什么,我只是更习惯倾听而已。”
涉及到高层的斗争,角田弘毅自然不会傻傻的说出去。
两人同样是竞争对手。
一旦小林博明升上去,星海生活下一任会长大概率会在两人之间产生。
“这样吗?”
松下勇人本能的觉得不对,不禁对角田弘毅升起一丝戒备。
权利让人迷失,权利让人决裂。
铃木善介邀请两人去办公室聊天的消息很快传到小林博明耳中。
他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太过在意。
因为他不是空降领导,就算两人想要唱反调,也会被轻易镇压。
星海集团这边,反而更加的麻烦。
铃木善介毕竟是老资格,想要从他手中夺回星海生活的大事控制权,并不是那么容易。
星海生活已经开始明争暗斗,星海科技则一片和谐。因为除了竹下雅人,没有人可以撼动郭士纳的权威。
“清水桑、森田桑、佐藤桑,恭喜几位啦。”
清水大志,子公司星海制造会长,之前是负责营销工作。
竹下雅人和郭士纳之所以选择他,主要看重的是口才,希望他能在外面抢到更多代工订单。
森田将鸣,子公司星海硬件社长,之前负责硬件研发工作。
灾害救援收音机就是在竹下雅人的指导下,由他独立完成。
公司的鼠标和键盘,也由他领导的开发部完成。
现在升职星海硬件社长,星海科技没人不服。
佐藤大作,子公司星海芯片社长,原存储芯片部门负责人。
本来他没机会就职社长,是舛冈富士雄主动让出来的。
和别的公司不一样,星海科技十分重要,所以两位主要负责人各自掌握一家子公司。
比如郭士纳,就同样担任星海电子社长一职。
舛冈富士雄不喜欢繁琐的行政工作,干脆将自己掌控的芯片公司让出来。
当然,就算是这样,舛冈富士雄依旧是可以比拟郭士纳的重量级员工,因为他还掌控星海科技所有的实验室。
星海科技的基本模式,依然是经营郭士纳,研发舛冈富士雄。
三人连忙谦虚的说,
“哪里,都是社长照顾。”
“谢谢,多谢社长美言。”
“社长客气了,多谢社长的栽培。”
几人都很识趣,没有人膨胀,也没人想着和郭士纳争锋。
(本章完)
“我觉得星海制造还是放在星海科技下面比较好,而不是单独成立集团子公司。”
4月末的一天,竹下雅人和郭士纳再次讨论星海半导体改组问题。
郭士纳不想分割手中权利,强势要求将电子产品代工业务放在自己麾下。
“给我个理由。”
“是这样的。”
郭士纳绞尽脑汁,开始在脑海中编织理由。
“现在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部门,根本就没有多少对外业务。预计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会有多少对外业务,需要长时间依赖星海半导体的手机、灾害应急收音机、电脑等产品。”
“现在放出去,将面临严重的市场竞争能力不足等问题。”
“此外,职位方面也比较难以调整。”
“本来大家都是平等的,或者是低我一些。结果公司的一次业务调整,就直接成为公司主要领导,和我平级的存在,估计大多数员工都会感觉不舒服。”
……
郭士纳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反对理由,其中大多都有些强行。
不过确实也有那么几条,非常的有道理。
青年若有所思的点了下头,“有道理,确实不该独立出去。员工的晋升要有规律,突然的拔高容易引起动荡。”
“行,那就不独立。但你一定要认真经营,拿下集团外,索尼、松下等公司电子产品的代工业务。”
“嗨!”
郭士纳感觉压力很大,但为了保住公司的电子产品制造,只能坚定回应。
他自己要是也没信心,这一部门就真的失去了。
最终经过两人长达数周的反复争论,星海半导体的全部内容总算在五一假期过后捋顺。
至此,整个集团都在书面层次达成改组规划。
既然已经准备完毕,那么就不要拖拖拉拉。
竹下雅人迅速召开高层领导会议,宣读公司改组调整计划。
“几年前,公司还很弱小,因此很多应该公司化的产业,都以部门的形式存在。”
“这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发展,也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针对这一情况,我和几位副社长反复商讨,最终得出结论。”
“星海半导体等公司,也需要像星海娱乐一样,组建更为合理的架构,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那么废话不多说,我在这里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公司的最新改组内容。”
知道下边是重点,因此就算都拿到改组计划书,大家也纷纷竖起耳朵认真听。
竹下雅人知道大家要记笔记,因此刻意减缓语速。
“首先是松本制造,除了箱包业务,其余全部拆分。”
虽然星海半导体在集团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作为对公司起家业务的尊重。
星海集团在举行重要会议的时候,依旧习惯性的将松本制造放在第一位。
“脉动饮料、方便面、小零食等产品,独立组建星海食品。”
“极简主义、星海成衣等,独立组建星海服装。”
“此外公司在日本购买的门店,在中国组建的房地产公司,独立组建星海地产。”
听完竹下雅人关于松本制造的规划,大家忍不住看向小林博明。
这么大规模的削减松本制造,难道小林社长犯错误了?
竹下雅人没有故弄玄虚,很快为大家揭开答案。
“同时,在松本制造、星海食品、星海服装、星海地产之上成立直属总部的新公司星海生活,社长由小林博明桑担任。”
“至于松本制造等子公司社长等职位,后面会陆续宣读。”
现在要进行的是公司方面的调整,人员岗位这种事还要再等等。
如果时间不够,甚至会延后到明天。
介绍完老大哥松本制造,即现在的星海生活,青年开始宣读集团最重要公司的改组计划方案。
“接下来是对于星海半导体的调整。”
“星海半导体从今天开始,改名星海科技,社长依旧由郭士纳桑担任。”
“星海科技的子公司将包括,星海电子、星海芯片、星海晶圆、星海制造、星海硬件、星海救援。”
随后,青年开始陆续介绍几家子公司的业务范围。
星海电子:主要负责对电子产品的研发工作。
星海手机、星海电脑等电子产的设计开发,都由星海电子负责。
星海芯片: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公司的芯片方面工作。
无论是当下公司重点研究的闪存芯片,还是保持小规模体量发展的存储芯片、cpu,都是星海芯片旗下业务。
星海晶圆:晶圆代工厂,由星海代工改名而来。
星海制造:专门负责公司电子产品的制造,公司的手机等电子产品,都会由星海制造生产。
此外,星海制造也接集团外电子产品代工,目标是成为电子产品代工领域最强巨头。
星海硬件:主要是负责零部件的生产研发。
比如电脑、街机的主板,电脑上的鼠标、键盘,各种设备的显示屏。
前不久组建的液晶显示屏项目组,也被他划分到星海硬件。
最后一家子公司星海救援,则是原来的灾害应急收音机公司。
除了生产灾害应急收音机,以后还会进军监控摄像头等领域,真正贯彻救灾两字。
一口气说完星海科技的规划,青年有些口干舌燥。他拿起手边的矿泉水,狠狠地喝了几大口。
随后他又等了几分钟,给大家一些思考时间。
“ok,关于星海科技就先到这里,我们再说说星海投资。”
这是公司的钱袋子,因此大家同样听的很认真。
“星海投资改名星海资本,社长也是不变,依旧由嘉本桑担任。”
“旗下子公司包括星海基金、星海投资、星海风投、星海资产、银河资本。”
星海基金:专门负责公司的对外业务。
已经成立的生肖基金,以及未来可能成立的生肖基金,都由这家公司管理。
星海投资:专门负责公司的对内业务。
主要包括专门为员工成立的二十四节气公募基金,以及真正帮员工、公司、竹下雅人赚钱的词牌名私募对冲基金。
星海风投:和后世的风投公司没什么区别。
都是专门发掘有成长潜力的公司,进行上市前的风险投资。
星海资产:除以上产业外的所有金融业务。
星海集团和高盛合作的私募对冲基金,就被放在这一公司。
银河资本:类似于贝莱德资本的资产管理公司。
除了上面3家重量级子公司,竹下雅人接下来又针对星海集团一些小的业务进行调整。比如半导体设备领域,他就将星海光刻等公司重组为星海高科。
至于怀有强烈野心的移动通讯领域、pc操作系统领域、互联网领域,则暂时保持不变。
这些子公司涉及到很多关键事务,不宜现在就大张旗鼓宣布。
举个简单的例子,移动通信领域。
目前星海集团和ntt、西南贝尔、美洲电信等公司合作很愉快。
但上述公司一旦了解到星海集团对这方面产业怀有野心,一定会减少星海手机的曝光度。
它们不会希望,星海集团借助星海手机的力量,在通讯市场分一杯羹。
虽然公司重组后的业务简单明了,并且每个人的面前都有相关规划书,但竹下雅人依然反反复复的强调一个多小时。
因为人数只要过5,就算再怎么强调,也会出现许多疏漏。
会议结束后,看着眼前风尘仆仆的友人,曾经的松本制造生产部部长松下勇人,真心祝贺道。
“恭喜啦,角田社长,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得偿所愿。”
角田弘毅轻笑着回应说:“同喜同喜,松下社长不是也成功接任松本制造了吗?”
“没错,说的很对,我们同喜。”
“嗯,同喜。”
角田弘毅握住前领导的手,满是感慨的低声呢喃。
他为了今天这一幕,长年奔波于中日两国,还要经常去充满田园风光的农村建厂,可以说吃了无数的苦。
不过眼下的一切,都在告诉他非常值得。
你做的一切工作,公司决策最高层都看在眼里。
虽然不是他曾经的梦想松本制造,但能成为星海食品社长反而更有前途。
因为无论是脉动饮料,还是主攻中国市场的方便面等产品,都有着更加光明的未来。
除此之外,他还兼任星海生活的副社长一职。
这是星海集团大规模改组的一部分,重要公司领导都将是上一级公司的副社长。
比如他的顶头上司星海生活社长小林博明,从今天开始就担任星海集团副社长职务。
就在两人互相祝贺之时,出身松本制造的星海集团副社长铃木善介,笑着来到两人身边。
“恭喜啦,今后都将独掌公司的一块业务。”
“铃木社长好,谢谢!”
面对来自老领导的祝贺,两人同时鞠躬感谢。
“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没必要这样客套。走,现在去我办公室坐坐。”
小林博明升职星海集团副社长后,让铃木善介心里有了危机。
今后星海生活,也就是之前的松本制造,在总公司的代表将不再只有自己。
因此他想拉拢星海生活的子公司社长,维持自己在总部的权威。
角田弘毅经过数年锻炼,很快洞察了老领导的目的。
不过现在是神仙打架,他作为下属只能答应。
松下勇人长期待在国内,这方面较为迟钝,并没有觉察到有什么不对劲。
他乐呵呵的笑着答应,还以为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因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单独见面,所以铃木善介只是简单的和两人聊天喝茶。
回忆曾经的艰苦岁月,感谢天降猛人竹下雅人。
差不多30分钟,才结束这场见面。
离开铃木善介办公室后,松下勇人有些纳闷的问:“角田桑,你今天怎么这么沉默呢?”
他本能的感觉不太对劲,但又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没什么,我只是更习惯倾听而已。”
涉及到高层的斗争,角田弘毅自然不会傻傻的说出去。
两人同样是竞争对手。
一旦小林博明升上去,星海生活下一任会长大概率会在两人之间产生。
“这样吗?”
松下勇人本能的觉得不对,不禁对角田弘毅升起一丝戒备。
权利让人迷失,权利让人决裂。
铃木善介邀请两人去办公室聊天的消息很快传到小林博明耳中。
他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太过在意。
因为他不是空降领导,就算两人想要唱反调,也会被轻易镇压。
星海集团这边,反而更加的麻烦。
铃木善介毕竟是老资格,想要从他手中夺回星海生活的大事控制权,并不是那么容易。
星海生活已经开始明争暗斗,星海科技则一片和谐。因为除了竹下雅人,没有人可以撼动郭士纳的权威。
“清水桑、森田桑、佐藤桑,恭喜几位啦。”
清水大志,子公司星海制造会长,之前是负责营销工作。
竹下雅人和郭士纳之所以选择他,主要看重的是口才,希望他能在外面抢到更多代工订单。
森田将鸣,子公司星海硬件社长,之前负责硬件研发工作。
灾害救援收音机就是在竹下雅人的指导下,由他独立完成。
公司的鼠标和键盘,也由他领导的开发部完成。
现在升职星海硬件社长,星海科技没人不服。
佐藤大作,子公司星海芯片社长,原存储芯片部门负责人。
本来他没机会就职社长,是舛冈富士雄主动让出来的。
和别的公司不一样,星海科技十分重要,所以两位主要负责人各自掌握一家子公司。
比如郭士纳,就同样担任星海电子社长一职。
舛冈富士雄不喜欢繁琐的行政工作,干脆将自己掌控的芯片公司让出来。
当然,就算是这样,舛冈富士雄依旧是可以比拟郭士纳的重量级员工,因为他还掌控星海科技所有的实验室。
星海科技的基本模式,依然是经营郭士纳,研发舛冈富士雄。
三人连忙谦虚的说,
“哪里,都是社长照顾。”
“谢谢,多谢社长美言。”
“社长客气了,多谢社长的栽培。”
几人都很识趣,没有人膨胀,也没人想着和郭士纳争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