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茶见五味,灵秀黑童姓包
第95章 茶见五味,灵秀黑童姓包
灵鹿驶出浮云县,玄明放出灵觉,且行且看沿途风景,不仅用眼看,还用心看。
见官道旁树木林立,看泥土里蚂蚁搬家,听雀鸟鸣叫,见大雁南飞。
有百姓结伴而行,草鞋都要磨破,锻炼出不凡脚力;有贵人乘车而过,养尊处优,养出细嫩皮子。
玄明点滴记心头,走马观不强求,有收获最好,不感悟也罢,我来过,我走过,心中映照出一抹风景,即是满足。
跑累了就歇着,不想跑了就走走,玄明任由灵鹿发挥,没催促他赶路,只要不误了约定时辰即可。
半个时辰后,一座大城映入眼帘,六丈城墙高耸,巍峨城楼矗立,斑驳砖石充满岁月痕迹,整座城池古老沧桑,藏有隐晦符文,以城池为中心,勾连四城区,组成一座大阵。
远远望去,高出城墙的华丽建筑比比皆是,鳞次栉比,檐角突出,城中繁华可窥一隅。
灵鹿驮着白发道人缓步现身,顺畅丝滑地出现在官道上,沿途痕迹成了证明,没引起任何路人怀疑,只是为了不引起麻烦,在外人眼里,灵鹿变成了毛驴,玄鸟也由天而降,收敛翅膀,站到驴身上。
下驴仰首,瞧着这座大阵,玄明拿出度牒,守城士兵接过,查看后眼神诧异,双手奉还,摆拳行礼,玄明也双手接过,客气还礼。
过了城池,满目繁华,各种商铺与商贩一下子涌来,门宽楼高者装饰华丽,门窄楼低者朴素温馨,吆喝声、叫卖声、叙旧声、出游声、父女交谈声、夫妻吵嘴声、讨价还价声、面饼香、鸡肉声、熬香、香、酒香……
行走其中,可听嬉笑怒骂,能观市井百态,牵着毛驴(鹿),玄明慢慢踱步,由山外走向红尘,身上最后一抹出尘气都被烟火气冲走,变得朴实无华,成为芸芸众生一员,成为红尘百态中一景。
偶尔遇到心动的小吃,他便会买下一份,一人一鹿一鸟分食,既要红尘炼心,自不能端着,吃穿住行,人间大事,该吃就吃,当喝即喝,五谷杂粮的人间烟火最能磨人,也藏着人间至味。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东富西贵,是大玄神朝大部分城的格局,然而,作为广法司高官,海奉明却住在南城,与百姓与部分小官、差吏为邻,难见朱门大户,却另有市井小巷的喧嚣与热闹,家长里短、油盐酱醋茶的味道更浓郁。
行走其中,玄明就跟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似的,看得目不暇接,仿佛一宅一院、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藏着妙趣。
面积同等的宅院,人少的人家显得宽敞,人多的人家显得拥挤,有些一家三代住在一起,有些跟其他人家混居,可不管哪种,大部分会过日子的人家尽可能地对空间妥善划分与利用,这才是真正地螺狮壳里做道场。
———
穿过几条小巷,一座稍微讲究的宅院进入视野,门前站着三仆一主,为首之人正是海奉明,衣着朴素,笑容满面。
“贵客远来,有失远迎,请!”
“道友客气了,请!”
将礼物快给老仆,玄明走进海宅,左右环顾,院落与其他百姓家中并无区别,只是面积稍大,被打理地井井有条,枣树、菜园、葡萄架都泾渭分明,中间一小团圃与墙角几株被照料妥当的茶树,显露出主人家雅致品味。
“寒舍简陋,让道友见笑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道友品行令贫道钦佩,眼下这般已然极好,甚是舒服。”
玄明真心实意道,没有过多夸赞,却给予了最高评价。
海奉明闻言一笑。
海延年几次欲言又止,生怕误了礼数,可又实在想问,眼角余光瞥见此幕,海奉明没好气地骂道:“瞧你那点儿出息!”
见玄明好奇,他解释道:“不瞒道友,这小子早惦记你家这只灵鹿,本打算去年邀请道友前来做客,尝一尝院中灵枣,想不到去年道友闭关,此树也因破境,枣子晚了一年成熟,可见这一茬灵枣合该与道友有缘。
进秋以来,这小子一直催我早些与道友下帖子,眼下他算是如意了。”
海延年立刻行礼,讪讪一笑:“小子无状,让真人见笑了。”
说完,还幽怨地看了眼自家主君,有这么一上来就揭短的吗?
惹得海奉明大笑,玄明也捋须笑道:“无妨,小友真性情才是十分难得。”
屈指轻点驴头,光芒变幻,显露出灵鹿真容,海延年双目生辉,欢天喜地,长寿脑袋微扬,满脸傲娇。
没理会一人一鹿一鸟,玄明与海奉明入内详谈。
———
室内装潢简单舒适又雅致大方,两人对案而坐,海延年机灵,立刻奉上刚煮好的枣茶,又送上几碟平日里难得吃一次的糕点,恭敬退下,找灵鹿玩闹。
“家中无甚好物,唯这灵枣可堪一品,道友请!”
海奉明开口,玄明端详着面前三盏茶,随心地拿起其中一盏,端茶掀盖,一股浓郁枣香与茶香混杂在一起的气息扑面而来,热气氤氲,凝而不散,化为一朵小红云,浸入茶中。
低头细看,茶汤红亮,色泽饱满,枣泥与茶叶细细碾碎后结合地恰到好处,上面飘着一颗红枣,玲珑可爱,搭配枸杞与时下秋菊,品相色相不错,轻抿一口,茶汤入喉,甘苦同味,唇齿间充满枣香,细品下还有些许咸辣与酸,却不涩,反而有种人间红尘味。
“原来加了些许姜汁。”
明白过来后,玄明由衷道:“酸甜苦辣咸,一茶囊括人间五味,却不喧宾夺主,融合的恰到好处,甚好!甚妙!”
“道友喜欢就好。”
海奉明笑道,也端起一盏五味茶。
随后,玄明又品了其他两种枣茶:一种要昨晚子时准备,色泽银亮,仿佛枣香盛着月光,入口清凉,去火降噪;一种名为七枣茶,用古法制作,部分枣子煎过,有种生死交织的微妙感。玄明都给予了合理评价,不过他最喜欢的是五味茶,各入各眼,喜好与口味不同,选择便不同,就像有人喜欢人文地理,有人寄情山水风光,没其他理由。
无论客人喜欢哪种,海奉明都高兴,品茶闲论,两人谈天说地,越聊越投机,到后来,更是对弈手谈,借黑白棋子演绎两家阵法。
起初,海奉明占尽上风,可几局之后,玄明略有所悟,逐渐挽回劣势,虽依旧守多攻少,但想要拿下,便要耗费更多心力。
十局之后,眼见玄明越战越勇,海奉明落子速度放缓,此时门外传来熟悉孩童嬉闹声,敲门声响,他神色一喜,放下棋子,亲自起身开门。
瞧着被“不经意间”打乱的棋盘,玄明无语地瞅了眼颇有几分落荒而逃架势的海奉明,想不到私底下你竟是这样的海大人!
———
摇头起身,玄明跟在身后。
走出厅堂,便见几个孩童站在门口,海奉明取下几颗灵枣,一人一颗,灵枣虽能量温和,但对只是普通人的孩童而言,一颗足够,不能多食,否则有害无益。
孩子们动作熟稔地接枣道谢,一看就常与海奉明往来。
“呀!先生今日家中竟有客人,稀罕!”
其中一个略显机灵、明显是孩子王的脸黑小孩儿看到玄明,惊讶一声,随后带头对玄明行礼,竟还是法家礼,虽有些不伦不类,颇有种小娃娃强装大人的感觉,让人忍俊不禁,但表情认真。
玄明也认真还了一个道家礼,一众小娃顿时不好意思,害羞着哄笑离去。
等关上大门,海奉明转身解释道:“都是邻居家的孩子,性子质朴,道友莫怪。”
摆了摆手,玄明笑道:“稚子心性,纯然干净,贫道只会欢喜,看来道友与邻居们相处得不错。”
没问为啥要将珍贵灵枣给予凡夫俗子,有些事没有原因,想做就做了,凡人与修者本质上真有区别?
一个人一个看法,没有绝对正误,反正在玄明眼里,表象不同,本心相似,都是天地造物,一点真灵,海大人此举甚合他意。
海奉明也松口气,他还真怕玄明真人会将修者与凡人彻底割裂开,以前曾有友人上门做客,对此不满,多次争论无果,便渐行渐远。
如今看来,这位道长还不错。
两人对彼此印象很好,虽是第二次相见,但相处之间,颇像相识已久的老友,都努力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露出来,行就继续往来,不行就淡去。
“道友,你我可要另下一局?”
捕捉到玄明眼中促狭之意,海奉明苦笑道:“道友阵道造诣不俗,悟性更是惊人,海某不擅阵法,再下去怕是要输,可不会再下。”
玄明道:“那就再上一盏五味茶来,让贫道喝个尽兴。”
海奉明将怕输说得坦荡,玄明将要茶说得真诚,两人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地一笑,自有一点默契。
砰砰砰!
敲门声再响,打开后是刚才那个孩子王,手里提着竹篮,篮子里放着一些瓜果,熟练地将篮子放到院中桌案上,他童言童语地说道:
“我娘说,先生对我们孤儿寡母照顾有加,不知道先生今日招待客人也就罢了,既然知道就不能装聋做哑,家里没啥好东西,这些都是自家种的蔬菜瓜果,先生与客人若不嫌弃,就尽管收下,篮子我明日再来拿。”
海奉明与玄明纷纷表态,说他们很喜欢,小孩欢喜,行礼离去,
“先生,不够就在巷子里喊一声包仁义,我一定给你送来。”
后来想想,又觉得此举不大跟先生匹配,看了一圈没在前院找到熟悉身影,他又小大人似的叮嘱道:“让延年哥哥来家里一趟也行。”
等小娃离去,玄明轻捋胡须:“好一个灵秀小童。”
想了想,他加了一句:“就是黑了点儿。”
海奉明哑然失笑。
两人回屋续聊,后院正满脸讨好灵鹿的海延年得意道:“怎么样?我就说主君能与道长谈到一块去。”
不满地打了一个响鼻,灵鹿催促,海延年赶紧投喂了一颗灵枣,见灵鹿吃得香甜,他也忍不住拿起一颗啃了起来。
咽下半颗后,海延年猛然动作一僵:“你刚才是不是把喷嚏打上去了?”
灵鹿得意仰头,咧嘴一笑,虽没明言,但脸上明晃晃地写着:你要嫌脏,那就都是我的!我的!我的!
读懂其中意思的海延年沉默,看了看灵枣,又瞅了瞅灵鹿,在后者难以置信地表情中,拿起一颗,继续品尝。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放心,我不嫌弃你!”
灵鹿着急踏蹄,重点是前半句吗,是后面!后面才是重点!
正专心啄枣的玄鸟抬眸瞅了眼一人一鹿,表情无语:幼稚!
随后继续品尝灵枣,想着回去后,一定要跟山里朋友炫耀一番。
傍晚时分,用过晚食,玄明与海奉明聊着便谈起祸及半个风阳郡的拍案,提及阴府之主身份。
(本章完)
灵鹿驶出浮云县,玄明放出灵觉,且行且看沿途风景,不仅用眼看,还用心看。
见官道旁树木林立,看泥土里蚂蚁搬家,听雀鸟鸣叫,见大雁南飞。
有百姓结伴而行,草鞋都要磨破,锻炼出不凡脚力;有贵人乘车而过,养尊处优,养出细嫩皮子。
玄明点滴记心头,走马观不强求,有收获最好,不感悟也罢,我来过,我走过,心中映照出一抹风景,即是满足。
跑累了就歇着,不想跑了就走走,玄明任由灵鹿发挥,没催促他赶路,只要不误了约定时辰即可。
半个时辰后,一座大城映入眼帘,六丈城墙高耸,巍峨城楼矗立,斑驳砖石充满岁月痕迹,整座城池古老沧桑,藏有隐晦符文,以城池为中心,勾连四城区,组成一座大阵。
远远望去,高出城墙的华丽建筑比比皆是,鳞次栉比,檐角突出,城中繁华可窥一隅。
灵鹿驮着白发道人缓步现身,顺畅丝滑地出现在官道上,沿途痕迹成了证明,没引起任何路人怀疑,只是为了不引起麻烦,在外人眼里,灵鹿变成了毛驴,玄鸟也由天而降,收敛翅膀,站到驴身上。
下驴仰首,瞧着这座大阵,玄明拿出度牒,守城士兵接过,查看后眼神诧异,双手奉还,摆拳行礼,玄明也双手接过,客气还礼。
过了城池,满目繁华,各种商铺与商贩一下子涌来,门宽楼高者装饰华丽,门窄楼低者朴素温馨,吆喝声、叫卖声、叙旧声、出游声、父女交谈声、夫妻吵嘴声、讨价还价声、面饼香、鸡肉声、熬香、香、酒香……
行走其中,可听嬉笑怒骂,能观市井百态,牵着毛驴(鹿),玄明慢慢踱步,由山外走向红尘,身上最后一抹出尘气都被烟火气冲走,变得朴实无华,成为芸芸众生一员,成为红尘百态中一景。
偶尔遇到心动的小吃,他便会买下一份,一人一鹿一鸟分食,既要红尘炼心,自不能端着,吃穿住行,人间大事,该吃就吃,当喝即喝,五谷杂粮的人间烟火最能磨人,也藏着人间至味。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东富西贵,是大玄神朝大部分城的格局,然而,作为广法司高官,海奉明却住在南城,与百姓与部分小官、差吏为邻,难见朱门大户,却另有市井小巷的喧嚣与热闹,家长里短、油盐酱醋茶的味道更浓郁。
行走其中,玄明就跟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似的,看得目不暇接,仿佛一宅一院、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藏着妙趣。
面积同等的宅院,人少的人家显得宽敞,人多的人家显得拥挤,有些一家三代住在一起,有些跟其他人家混居,可不管哪种,大部分会过日子的人家尽可能地对空间妥善划分与利用,这才是真正地螺狮壳里做道场。
———
穿过几条小巷,一座稍微讲究的宅院进入视野,门前站着三仆一主,为首之人正是海奉明,衣着朴素,笑容满面。
“贵客远来,有失远迎,请!”
“道友客气了,请!”
将礼物快给老仆,玄明走进海宅,左右环顾,院落与其他百姓家中并无区别,只是面积稍大,被打理地井井有条,枣树、菜园、葡萄架都泾渭分明,中间一小团圃与墙角几株被照料妥当的茶树,显露出主人家雅致品味。
“寒舍简陋,让道友见笑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道友品行令贫道钦佩,眼下这般已然极好,甚是舒服。”
玄明真心实意道,没有过多夸赞,却给予了最高评价。
海奉明闻言一笑。
海延年几次欲言又止,生怕误了礼数,可又实在想问,眼角余光瞥见此幕,海奉明没好气地骂道:“瞧你那点儿出息!”
见玄明好奇,他解释道:“不瞒道友,这小子早惦记你家这只灵鹿,本打算去年邀请道友前来做客,尝一尝院中灵枣,想不到去年道友闭关,此树也因破境,枣子晚了一年成熟,可见这一茬灵枣合该与道友有缘。
进秋以来,这小子一直催我早些与道友下帖子,眼下他算是如意了。”
海延年立刻行礼,讪讪一笑:“小子无状,让真人见笑了。”
说完,还幽怨地看了眼自家主君,有这么一上来就揭短的吗?
惹得海奉明大笑,玄明也捋须笑道:“无妨,小友真性情才是十分难得。”
屈指轻点驴头,光芒变幻,显露出灵鹿真容,海延年双目生辉,欢天喜地,长寿脑袋微扬,满脸傲娇。
没理会一人一鹿一鸟,玄明与海奉明入内详谈。
———
室内装潢简单舒适又雅致大方,两人对案而坐,海延年机灵,立刻奉上刚煮好的枣茶,又送上几碟平日里难得吃一次的糕点,恭敬退下,找灵鹿玩闹。
“家中无甚好物,唯这灵枣可堪一品,道友请!”
海奉明开口,玄明端详着面前三盏茶,随心地拿起其中一盏,端茶掀盖,一股浓郁枣香与茶香混杂在一起的气息扑面而来,热气氤氲,凝而不散,化为一朵小红云,浸入茶中。
低头细看,茶汤红亮,色泽饱满,枣泥与茶叶细细碾碎后结合地恰到好处,上面飘着一颗红枣,玲珑可爱,搭配枸杞与时下秋菊,品相色相不错,轻抿一口,茶汤入喉,甘苦同味,唇齿间充满枣香,细品下还有些许咸辣与酸,却不涩,反而有种人间红尘味。
“原来加了些许姜汁。”
明白过来后,玄明由衷道:“酸甜苦辣咸,一茶囊括人间五味,却不喧宾夺主,融合的恰到好处,甚好!甚妙!”
“道友喜欢就好。”
海奉明笑道,也端起一盏五味茶。
随后,玄明又品了其他两种枣茶:一种要昨晚子时准备,色泽银亮,仿佛枣香盛着月光,入口清凉,去火降噪;一种名为七枣茶,用古法制作,部分枣子煎过,有种生死交织的微妙感。玄明都给予了合理评价,不过他最喜欢的是五味茶,各入各眼,喜好与口味不同,选择便不同,就像有人喜欢人文地理,有人寄情山水风光,没其他理由。
无论客人喜欢哪种,海奉明都高兴,品茶闲论,两人谈天说地,越聊越投机,到后来,更是对弈手谈,借黑白棋子演绎两家阵法。
起初,海奉明占尽上风,可几局之后,玄明略有所悟,逐渐挽回劣势,虽依旧守多攻少,但想要拿下,便要耗费更多心力。
十局之后,眼见玄明越战越勇,海奉明落子速度放缓,此时门外传来熟悉孩童嬉闹声,敲门声响,他神色一喜,放下棋子,亲自起身开门。
瞧着被“不经意间”打乱的棋盘,玄明无语地瞅了眼颇有几分落荒而逃架势的海奉明,想不到私底下你竟是这样的海大人!
———
摇头起身,玄明跟在身后。
走出厅堂,便见几个孩童站在门口,海奉明取下几颗灵枣,一人一颗,灵枣虽能量温和,但对只是普通人的孩童而言,一颗足够,不能多食,否则有害无益。
孩子们动作熟稔地接枣道谢,一看就常与海奉明往来。
“呀!先生今日家中竟有客人,稀罕!”
其中一个略显机灵、明显是孩子王的脸黑小孩儿看到玄明,惊讶一声,随后带头对玄明行礼,竟还是法家礼,虽有些不伦不类,颇有种小娃娃强装大人的感觉,让人忍俊不禁,但表情认真。
玄明也认真还了一个道家礼,一众小娃顿时不好意思,害羞着哄笑离去。
等关上大门,海奉明转身解释道:“都是邻居家的孩子,性子质朴,道友莫怪。”
摆了摆手,玄明笑道:“稚子心性,纯然干净,贫道只会欢喜,看来道友与邻居们相处得不错。”
没问为啥要将珍贵灵枣给予凡夫俗子,有些事没有原因,想做就做了,凡人与修者本质上真有区别?
一个人一个看法,没有绝对正误,反正在玄明眼里,表象不同,本心相似,都是天地造物,一点真灵,海大人此举甚合他意。
海奉明也松口气,他还真怕玄明真人会将修者与凡人彻底割裂开,以前曾有友人上门做客,对此不满,多次争论无果,便渐行渐远。
如今看来,这位道长还不错。
两人对彼此印象很好,虽是第二次相见,但相处之间,颇像相识已久的老友,都努力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露出来,行就继续往来,不行就淡去。
“道友,你我可要另下一局?”
捕捉到玄明眼中促狭之意,海奉明苦笑道:“道友阵道造诣不俗,悟性更是惊人,海某不擅阵法,再下去怕是要输,可不会再下。”
玄明道:“那就再上一盏五味茶来,让贫道喝个尽兴。”
海奉明将怕输说得坦荡,玄明将要茶说得真诚,两人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地一笑,自有一点默契。
砰砰砰!
敲门声再响,打开后是刚才那个孩子王,手里提着竹篮,篮子里放着一些瓜果,熟练地将篮子放到院中桌案上,他童言童语地说道:
“我娘说,先生对我们孤儿寡母照顾有加,不知道先生今日招待客人也就罢了,既然知道就不能装聋做哑,家里没啥好东西,这些都是自家种的蔬菜瓜果,先生与客人若不嫌弃,就尽管收下,篮子我明日再来拿。”
海奉明与玄明纷纷表态,说他们很喜欢,小孩欢喜,行礼离去,
“先生,不够就在巷子里喊一声包仁义,我一定给你送来。”
后来想想,又觉得此举不大跟先生匹配,看了一圈没在前院找到熟悉身影,他又小大人似的叮嘱道:“让延年哥哥来家里一趟也行。”
等小娃离去,玄明轻捋胡须:“好一个灵秀小童。”
想了想,他加了一句:“就是黑了点儿。”
海奉明哑然失笑。
两人回屋续聊,后院正满脸讨好灵鹿的海延年得意道:“怎么样?我就说主君能与道长谈到一块去。”
不满地打了一个响鼻,灵鹿催促,海延年赶紧投喂了一颗灵枣,见灵鹿吃得香甜,他也忍不住拿起一颗啃了起来。
咽下半颗后,海延年猛然动作一僵:“你刚才是不是把喷嚏打上去了?”
灵鹿得意仰头,咧嘴一笑,虽没明言,但脸上明晃晃地写着:你要嫌脏,那就都是我的!我的!我的!
读懂其中意思的海延年沉默,看了看灵枣,又瞅了瞅灵鹿,在后者难以置信地表情中,拿起一颗,继续品尝。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放心,我不嫌弃你!”
灵鹿着急踏蹄,重点是前半句吗,是后面!后面才是重点!
正专心啄枣的玄鸟抬眸瞅了眼一人一鹿,表情无语:幼稚!
随后继续品尝灵枣,想着回去后,一定要跟山里朋友炫耀一番。
傍晚时分,用过晚食,玄明与海奉明聊着便谈起祸及半个风阳郡的拍案,提及阴府之主身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