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升级有惊喜,礼尚往来
升级了这两项,方唯便停了下来。
随着大队的各项设施逐步完善,可以指定的设施也越来越多。比如像磨坊、竹器厂、谷仓、农机厂、碾米厂等等。
队里有一个小型的维修厂,可以维修农机农具、拖拉机等。
这还是罗工他们在的时候打下的底子,小问题都可以维修,大问题就得返厂维修了。
之前没有进行指定的原因是没有必要,比如像磨坊,一般都用来磨豆腐,实际上一年到头的使用次数也不多。
再比如碾米厂,也是同样的道理,就是给社员们用来碾米的。
以前因为点数紧张,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所以这些不起眼的辅助设施都忽略了。
“现在竹器厂已经慢慢发展起来了,回头倒是可以尝试指定一下。”
方唯突发奇想,决定把对竹器厂进行指定。
于是他离开了队部,来到了厂里。
“三哥,你怎么有空到厂里来转转?”
盘莲见了男人,笑着打趣了一句。
她也不算冤枉了方唯,对方现在很少来竹器厂,基本上把厂子就丢给了方平、盘莲以及林汉阳。
林汉阳的成长速度很快,不仅负责设计这一块,还同时负责工艺这一块,在厂里的地位甚至比盘莲还高。
“我随便看看,你忙你的。”
方唯笑了笑,冲着婆娘做了个手势。
盘莲也懒得理他,自顾自的去做事了。
厂里如今增添了不少机器设备,大幅度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次品。如今最畅销的产品包括竹凉席、竹垫、竹子枕头、竹筷子等,竹制家具和和一些竹器也卖的不错。
机器在快速的运转,员工们都在专心致志的干活。
方唯随后去了大哥的办公室,看到对方正和林汉阳在商量事情。
“支书,你来了?你们先聊”
林汉阳见了方唯,和对方打了一个招呼,便主动回避了一下。
实际上方唯过来也没啥事,坐下之后问了问厂里的情况。
“老三,我们今年的情况还是不错的,产销两旺。预计全年的净利润在160万元到180万元之间,深生产任务都排到了年底。”
方平很自豪,这几年厂里的发展很快,产量行销省内省外,在很多地方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他打算到了明年再购买一些机器设备,扩大生产规模。
大队的竹器厂在全县的社队企业当中,经济指标全都名列前茅。
“不错,到时候你们打个报告上来,扩大生产不是问题,但销售一定要跟上。”
方唯点点头,对于厂子的发展感到很满意。
随后他和方平又说了一些琐事,便起身离开,来到了走出了厂区。
在走出大门的那一瞬间,他已经完成了对竹器厂的指定。
【临时设施】→【生产设施】→【竹器厂】
【设施等级:(1级,0\10)】
【设施属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艺水平、提高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设计研发成功率。】
【在此建筑内生产劳动,全属性额外增加5%】
方唯推着自行车慢慢往前走,暗地里却在研究新指定设施的属性。
根据显示出来的属性判断,指定设施对于竹器厂来说就很逆天,无论是机器设备、生产人员、管理人员还是设计研发人员,统统都会获得属性的加成作用。
比如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艺水平,既是针对机器设备的也是针对生产人员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无疑是针对管理人员的,而提升设计研发成功率则是针对设计研发人员的。
好处显而易见,在竹器厂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之后,属性的加成作用就会越来越强大。
接下来。
方唯消耗了6666660点点数,将【竹器厂】的等级提升到了13级。
【临时设施】→【生产设施】→【竹器厂】
【设施等级:(13级,0\1000万)】
【设施属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艺水平、提高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设计研发成功率。】
【在此建筑内生产劳动,全属性额外增加65%,爆款+1】
【总点数:6825920点。】
这一次升级再次爆出了大礼包,【爆款+1】是指竹器厂生产的产品,必有一款会成为爆款。
方唯觉得挺有意思,等一段时间再来验证,或许会给他带来惊喜。
三天后。
下塘大队举行了“新民居”工程的开工仪式。
队里第一期拿出来了500万元用于工程建设,后续还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
这一带地势较高,而且拥有现成的水井三口,周边还有更多的水源。距离河边也不远,抵达进山的位置也不远,位置还是很不错的。
武耀阳和郑先发都来到了队里,参加了开工仪式并剪了彩。
大家盼望已久的“新民居”工程,从图纸上正在逐步变成现实,所有人都很开心。至于需要的壮劳力,根本都不用动员,瞬间就满员了。
没有抢上名额的社员捶胸顿足,就仿佛吃了多大的亏似的。
第一期100套民居,将会在明年秋收前后交工。届时,会有将近400人搬入新居,至于具体怎么分配,等到时候再说。
开工仪式过后,武耀阳等人就匆匆离去。
大队食堂随后开始供应饭食,大队的男女老少都可以来吃,菜品多种多样,潘类似于自助餐的形式,能吃多少打多少,杜绝浪费也不允许带走。
这等于是吃了一次大锅饭,只是比酒席要简陋。
这一天,从早到晚大家都喜气洋洋的,有些人从工程刚一开工就在周围转悠,以后每天不来转一趟心里就会觉得缺了点啥。
方唯倒是很少去工地上转悠,大队安排了专人负责这件事,他就不用操太多的心。
“虎子,咱们回头把口粮分了,标准嘛,就按照平均每人500斤稻谷进行分配。”
谷仓里还有将近80万斤稻谷,这一年大队接待了不少人,粮食消耗直线上升。当然,队里也收取了现金和粮票,肯定不会吃亏。
这一次分配的口粮不多,因为上一季就已经分过一次口粮,不存在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郑虎随后和粮食收购部门联系,将这一季的418万斤【南光二号】稻种,全部卖给了收购站。人家的服务态度没得说,直接上门收购,连运输都省了。
大队收入了535.04万元现金,以及418万斤稻谷的平价供应指标。
上一季的400万斤稻谷还没买,过了年底指标就会作废,队干部们一商量,最后决定买回来200万斤稻谷,剩下的200万斤供应指标就不要了。
这也是制定政策的人的想法,因为需要用真金白银购买粮食,如果粮食够吃了一般的生产队就会买太多存着。
粮食这玩意都有保质期,陈粮没人爱吃。
下塘大队也一样,如果不是因为队里在搞工程建设,可能还会少买一些。
200万斤稻谷的支出有20多万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另外刚刚获得的418万斤稻谷供应指标,有效期至明年七月一号之前,倒不是很着急。
稻谷买回来,马上就给社员们分了下去,一共分出去了100万斤稻谷,库存还剩下180万斤稻谷。
分完口粮的第二天,王亮带着车队前来拉育种材料。
“方支书,明年暂时不用继续培育育种材料了。我给你们大队写了公函,你看看有没有问题?”
育种基地接收了这批育种材料之后,明年一年都不再需要了。
所以,王亮给下塘大队出具了一份公函,免得以后扯皮。
“好的,我们明年会暂停培育育种材料,你们以后要是有需要,就提前过来协商。”
方唯点点头,接过来公函看了一眼,然后放进了抽屉里。
王亮和对方聊了一会,便让人去装车,并缴纳了135万元货款。
郑虎招呼了一群壮劳力过来帮忙,对方装好了货物,便直接返回了育种基地。
“三哥,明年又少了一百多万元的进项。”
郑虎觉得有点可惜,培育育种材料收益更大,问题是对方要不了那么多。
方唯笑着摇了摇头,多出来的400亩水田培育稻种也行啊,也能有个几十万元的收入。至于育种材料的主动权不在大队的手上,多想无益。
两人正说着话,公社来人送来了最新的文件。
“又有招工名额了?这次可不少,光是咱们公社就有80个名额,摊到每个大队至少都有4个名额。虎子,我现在就去公社。”
方唯看完文件,马上起身,骑车去了公社。
他得为队里的知青争取这批名额,哪怕是多要来一个名额也好啊。
郑先发见了方唯,忍不住笑了起来:“就知道你会来,这次给你大队5个招工名额,赶紧拿回去吧,省得我又后悔了。”
“那不能,你可是我们的老队长,不帮忙我们也说不过去啊!谢谢了,郑主任,等明年我多给你一些茶叶。”
方唯接过文件袋就跑了,同时还不忘给了对方一个承诺。
他从山上采回来的茶叶成了香饽饽,不少人都经常惦记希望能多搞一点茶叶。
不过每一年就那么点茶叶,肯定分不过来。
现在就看明年移栽的茶树品质怎么样,如果品质不错,茶叶的口味也一定不错,这样的话大家就都够喝了。
回到队里,他把招工的名额交给了郑虎,让对方召集大队干部和规各队队长开会,商量一下这几个名额怎么分。
他就不参与了。
翌日。
煤矿送来了过冬的煤炭,本来还想买一些生猪的,不过大队的养猪场现在主要是出产良种猪,现在只剩下一点,不能卖了。
要是再卖的话,杀年猪都够戗。
于是煤矿买了2000只鸡、3000只鸭,另外还买了20000斤鸡蛋。
过了两天,陈州纺织厂和水泥厂都过来买物资,另外还增加了一家新单位,就是衡州钢铁厂。
钢铁厂是这一次大队建设【新民居】需要钢材,才建立了联系。对方财大气粗,想多买一些鸡鸭和鸡蛋。
但队里的产量暂时没那么大,方唯就和对方说,让他们先拉一些,等元旦前后再过来。
最终三家单位一共买走了6000只鸡和5000只麻鸭。
【产出肉鸡,点数+32000】
【产出麻鸭,点数+36000】
【产出鸡蛋,点事+20000】
【总点数:6913920点。】
这年月利用各种物资和人家拉关系还是很容易的,因为现在的物资供应虽然比前些年要好些,但依然比较紧张。
钢铁厂把鸡鸭拉了回去,职工们分了。大家回去杀鸡杀鸭子,做成各种菜肴一吃,都是赞不绝口。
拉回来的鸡鸭肉质鲜美、口味绝佳,都说厂里的后勤部门这次办了一件好事。
意见反馈到领导那边,人家当即拍板,今后要是下塘大队需要钢材,无论如何都要保证供给。
陈州纺织厂的吴厂长也接到了类似的反馈,说这批鸡鸭的品质比以前还要好,反正子外面买不到这么好的鸡和鸭。
吴迪一直都维持着和方唯良好的关系,听到大家的意见,他便批了几车布头和次品布,给下塘大队送了过去。
车队抵达大队的时候,方唯正好在办公室。
“几位辛苦了!我已经接到了吴厂长的电话,真的非常感谢。你们先休息休息,我去安排饭食,等你们吃过饭车辆肯定卸空了。”
方唯自然很高兴,现在社员们的消费水平很低,工业品可以不买或者少买,但有一点,人总得穿衣服啊。就每年发放的那么一点布票够干啥?全家人凑一起都不够做一套衣裳的。
这些年纺织厂给队里帮了大忙,有点瑕疵的布根本不算什么,社员们反而很喜欢。
因为次品和布头都很便宜,这都变成了队里的一项固定福利。
“方支书,厂长让我给你带句话,等元旦后还会有一批布给你送过来,回去的时候希望能拉一些鸡鸭。”
带队的是纺织厂厂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吴迪还让他给方唯带了一句口信。
方唯心领神会,点点头,就赶紧安排人手卸车。
来人吃饱喝足之后就准备空车返回,现在队里的物资也很紧张,过两个月才能补充完毕。
鸡鸭的饲养都只这样,出栏多少就会及时补充多少。
禽舍中鸡鸭的出栏时间已经下降到52天左右,而队里因为上次鸡瘟的事情采购了多台孵化设备,小鸡小鸭随时可以孵化出来。
“方支书,我们走了啊,等元旦后再来。”
“好啊,下次来了绝不让你们空手而归。这有点土特产你们带上,回去尝一尝。”
方唯给纺织厂来人送了一些干货,还给几个司机每人发了两包烟。
车队驶向了远方,郑虎等人早都等不及了,嚷嚷着赶紧分布。
刘会计等人计算过了,这些布分给社员和知青,足够每一个人做一身衣裳的。
方唯定下了标准,然后让郑虎去组织实施。
布匹需要交现钱,到了现在,全大队也找不出来连这点钱都拿不出来人。
五保户分的布由大队出钱,这是惯例,也不会有谁说什么。
领了布回到家里,盘莲开始给阿姐、阿公以及两个小家伙量尺寸。
家里分的布只够两个孩子两个大人,各做一身衣裳,先紧着阿公阿姐和两个孩子,方唯和盘莲等元旦后再说。
元旦后人家送过来的布,会给瑶寨,到时候阿公和阿姐领了布,又可以做两个人的衣服和裤子。
家里的这太缝纫机可是立了大功了,全家人的衣裳都是依靠它做出来的。
现如今,盘莲和阿姐都学会了裁剪,至于缝纫的手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尤其是盘莲,学什么手艺都快,去外面开一家缝纫店都没问题。
“老三,明儿你陪我去新民居的建设工地看看。之前看过了图纸我就很羡慕,等啥时候咱们寨里也能这么干就好了。”
阿公量过了尺寸,便坐下来和方唯聊天。
他在下塘大队呆了这么久,深受震撼。
以前觉得瑶寨也算发展的不错,不上不足比下有余,现在看起来比起下塘大队,简直差的太远了。
“行啊,明儿陪你老人家去转转。不过你老也不用羡慕,我对寨子的规划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我现在就和你说说。”
方唯不忍心让老人家总是羡慕别人,于是他便说了自己的打算。
他觉得瑶寨没必要和下塘大队攀比,要建设新民居就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色。
等回头可以由寨里出钱,队整个寨子进行改造。
寨子里的民居要突出当地的特色,也就是吊脚楼的特色,在保持传统风貌前提下,尽量让大家住的舒适一些。
有些话方唯没说,保持传统风貌很重要。毕竟是有上百年历史的瑶寨,拆了重建简直是暴殄天物,还是重新修缮改造比较好。
这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的珍贵财富,等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光是旅游收入都能让寨子赚的盆满钵满。
两世为人,方唯从来不缺少长远的眼光。(本章完)
随着大队的各项设施逐步完善,可以指定的设施也越来越多。比如像磨坊、竹器厂、谷仓、农机厂、碾米厂等等。
队里有一个小型的维修厂,可以维修农机农具、拖拉机等。
这还是罗工他们在的时候打下的底子,小问题都可以维修,大问题就得返厂维修了。
之前没有进行指定的原因是没有必要,比如像磨坊,一般都用来磨豆腐,实际上一年到头的使用次数也不多。
再比如碾米厂,也是同样的道理,就是给社员们用来碾米的。
以前因为点数紧张,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所以这些不起眼的辅助设施都忽略了。
“现在竹器厂已经慢慢发展起来了,回头倒是可以尝试指定一下。”
方唯突发奇想,决定把对竹器厂进行指定。
于是他离开了队部,来到了厂里。
“三哥,你怎么有空到厂里来转转?”
盘莲见了男人,笑着打趣了一句。
她也不算冤枉了方唯,对方现在很少来竹器厂,基本上把厂子就丢给了方平、盘莲以及林汉阳。
林汉阳的成长速度很快,不仅负责设计这一块,还同时负责工艺这一块,在厂里的地位甚至比盘莲还高。
“我随便看看,你忙你的。”
方唯笑了笑,冲着婆娘做了个手势。
盘莲也懒得理他,自顾自的去做事了。
厂里如今增添了不少机器设备,大幅度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次品。如今最畅销的产品包括竹凉席、竹垫、竹子枕头、竹筷子等,竹制家具和和一些竹器也卖的不错。
机器在快速的运转,员工们都在专心致志的干活。
方唯随后去了大哥的办公室,看到对方正和林汉阳在商量事情。
“支书,你来了?你们先聊”
林汉阳见了方唯,和对方打了一个招呼,便主动回避了一下。
实际上方唯过来也没啥事,坐下之后问了问厂里的情况。
“老三,我们今年的情况还是不错的,产销两旺。预计全年的净利润在160万元到180万元之间,深生产任务都排到了年底。”
方平很自豪,这几年厂里的发展很快,产量行销省内省外,在很多地方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他打算到了明年再购买一些机器设备,扩大生产规模。
大队的竹器厂在全县的社队企业当中,经济指标全都名列前茅。
“不错,到时候你们打个报告上来,扩大生产不是问题,但销售一定要跟上。”
方唯点点头,对于厂子的发展感到很满意。
随后他和方平又说了一些琐事,便起身离开,来到了走出了厂区。
在走出大门的那一瞬间,他已经完成了对竹器厂的指定。
【临时设施】→【生产设施】→【竹器厂】
【设施等级:(1级,0\10)】
【设施属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艺水平、提高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设计研发成功率。】
【在此建筑内生产劳动,全属性额外增加5%】
方唯推着自行车慢慢往前走,暗地里却在研究新指定设施的属性。
根据显示出来的属性判断,指定设施对于竹器厂来说就很逆天,无论是机器设备、生产人员、管理人员还是设计研发人员,统统都会获得属性的加成作用。
比如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艺水平,既是针对机器设备的也是针对生产人员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无疑是针对管理人员的,而提升设计研发成功率则是针对设计研发人员的。
好处显而易见,在竹器厂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之后,属性的加成作用就会越来越强大。
接下来。
方唯消耗了6666660点点数,将【竹器厂】的等级提升到了13级。
【临时设施】→【生产设施】→【竹器厂】
【设施等级:(13级,0\1000万)】
【设施属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艺水平、提高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设计研发成功率。】
【在此建筑内生产劳动,全属性额外增加65%,爆款+1】
【总点数:6825920点。】
这一次升级再次爆出了大礼包,【爆款+1】是指竹器厂生产的产品,必有一款会成为爆款。
方唯觉得挺有意思,等一段时间再来验证,或许会给他带来惊喜。
三天后。
下塘大队举行了“新民居”工程的开工仪式。
队里第一期拿出来了500万元用于工程建设,后续还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
这一带地势较高,而且拥有现成的水井三口,周边还有更多的水源。距离河边也不远,抵达进山的位置也不远,位置还是很不错的。
武耀阳和郑先发都来到了队里,参加了开工仪式并剪了彩。
大家盼望已久的“新民居”工程,从图纸上正在逐步变成现实,所有人都很开心。至于需要的壮劳力,根本都不用动员,瞬间就满员了。
没有抢上名额的社员捶胸顿足,就仿佛吃了多大的亏似的。
第一期100套民居,将会在明年秋收前后交工。届时,会有将近400人搬入新居,至于具体怎么分配,等到时候再说。
开工仪式过后,武耀阳等人就匆匆离去。
大队食堂随后开始供应饭食,大队的男女老少都可以来吃,菜品多种多样,潘类似于自助餐的形式,能吃多少打多少,杜绝浪费也不允许带走。
这等于是吃了一次大锅饭,只是比酒席要简陋。
这一天,从早到晚大家都喜气洋洋的,有些人从工程刚一开工就在周围转悠,以后每天不来转一趟心里就会觉得缺了点啥。
方唯倒是很少去工地上转悠,大队安排了专人负责这件事,他就不用操太多的心。
“虎子,咱们回头把口粮分了,标准嘛,就按照平均每人500斤稻谷进行分配。”
谷仓里还有将近80万斤稻谷,这一年大队接待了不少人,粮食消耗直线上升。当然,队里也收取了现金和粮票,肯定不会吃亏。
这一次分配的口粮不多,因为上一季就已经分过一次口粮,不存在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郑虎随后和粮食收购部门联系,将这一季的418万斤【南光二号】稻种,全部卖给了收购站。人家的服务态度没得说,直接上门收购,连运输都省了。
大队收入了535.04万元现金,以及418万斤稻谷的平价供应指标。
上一季的400万斤稻谷还没买,过了年底指标就会作废,队干部们一商量,最后决定买回来200万斤稻谷,剩下的200万斤供应指标就不要了。
这也是制定政策的人的想法,因为需要用真金白银购买粮食,如果粮食够吃了一般的生产队就会买太多存着。
粮食这玩意都有保质期,陈粮没人爱吃。
下塘大队也一样,如果不是因为队里在搞工程建设,可能还会少买一些。
200万斤稻谷的支出有20多万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另外刚刚获得的418万斤稻谷供应指标,有效期至明年七月一号之前,倒不是很着急。
稻谷买回来,马上就给社员们分了下去,一共分出去了100万斤稻谷,库存还剩下180万斤稻谷。
分完口粮的第二天,王亮带着车队前来拉育种材料。
“方支书,明年暂时不用继续培育育种材料了。我给你们大队写了公函,你看看有没有问题?”
育种基地接收了这批育种材料之后,明年一年都不再需要了。
所以,王亮给下塘大队出具了一份公函,免得以后扯皮。
“好的,我们明年会暂停培育育种材料,你们以后要是有需要,就提前过来协商。”
方唯点点头,接过来公函看了一眼,然后放进了抽屉里。
王亮和对方聊了一会,便让人去装车,并缴纳了135万元货款。
郑虎招呼了一群壮劳力过来帮忙,对方装好了货物,便直接返回了育种基地。
“三哥,明年又少了一百多万元的进项。”
郑虎觉得有点可惜,培育育种材料收益更大,问题是对方要不了那么多。
方唯笑着摇了摇头,多出来的400亩水田培育稻种也行啊,也能有个几十万元的收入。至于育种材料的主动权不在大队的手上,多想无益。
两人正说着话,公社来人送来了最新的文件。
“又有招工名额了?这次可不少,光是咱们公社就有80个名额,摊到每个大队至少都有4个名额。虎子,我现在就去公社。”
方唯看完文件,马上起身,骑车去了公社。
他得为队里的知青争取这批名额,哪怕是多要来一个名额也好啊。
郑先发见了方唯,忍不住笑了起来:“就知道你会来,这次给你大队5个招工名额,赶紧拿回去吧,省得我又后悔了。”
“那不能,你可是我们的老队长,不帮忙我们也说不过去啊!谢谢了,郑主任,等明年我多给你一些茶叶。”
方唯接过文件袋就跑了,同时还不忘给了对方一个承诺。
他从山上采回来的茶叶成了香饽饽,不少人都经常惦记希望能多搞一点茶叶。
不过每一年就那么点茶叶,肯定分不过来。
现在就看明年移栽的茶树品质怎么样,如果品质不错,茶叶的口味也一定不错,这样的话大家就都够喝了。
回到队里,他把招工的名额交给了郑虎,让对方召集大队干部和规各队队长开会,商量一下这几个名额怎么分。
他就不参与了。
翌日。
煤矿送来了过冬的煤炭,本来还想买一些生猪的,不过大队的养猪场现在主要是出产良种猪,现在只剩下一点,不能卖了。
要是再卖的话,杀年猪都够戗。
于是煤矿买了2000只鸡、3000只鸭,另外还买了20000斤鸡蛋。
过了两天,陈州纺织厂和水泥厂都过来买物资,另外还增加了一家新单位,就是衡州钢铁厂。
钢铁厂是这一次大队建设【新民居】需要钢材,才建立了联系。对方财大气粗,想多买一些鸡鸭和鸡蛋。
但队里的产量暂时没那么大,方唯就和对方说,让他们先拉一些,等元旦前后再过来。
最终三家单位一共买走了6000只鸡和5000只麻鸭。
【产出肉鸡,点数+32000】
【产出麻鸭,点数+36000】
【产出鸡蛋,点事+20000】
【总点数:6913920点。】
这年月利用各种物资和人家拉关系还是很容易的,因为现在的物资供应虽然比前些年要好些,但依然比较紧张。
钢铁厂把鸡鸭拉了回去,职工们分了。大家回去杀鸡杀鸭子,做成各种菜肴一吃,都是赞不绝口。
拉回来的鸡鸭肉质鲜美、口味绝佳,都说厂里的后勤部门这次办了一件好事。
意见反馈到领导那边,人家当即拍板,今后要是下塘大队需要钢材,无论如何都要保证供给。
陈州纺织厂的吴厂长也接到了类似的反馈,说这批鸡鸭的品质比以前还要好,反正子外面买不到这么好的鸡和鸭。
吴迪一直都维持着和方唯良好的关系,听到大家的意见,他便批了几车布头和次品布,给下塘大队送了过去。
车队抵达大队的时候,方唯正好在办公室。
“几位辛苦了!我已经接到了吴厂长的电话,真的非常感谢。你们先休息休息,我去安排饭食,等你们吃过饭车辆肯定卸空了。”
方唯自然很高兴,现在社员们的消费水平很低,工业品可以不买或者少买,但有一点,人总得穿衣服啊。就每年发放的那么一点布票够干啥?全家人凑一起都不够做一套衣裳的。
这些年纺织厂给队里帮了大忙,有点瑕疵的布根本不算什么,社员们反而很喜欢。
因为次品和布头都很便宜,这都变成了队里的一项固定福利。
“方支书,厂长让我给你带句话,等元旦后还会有一批布给你送过来,回去的时候希望能拉一些鸡鸭。”
带队的是纺织厂厂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吴迪还让他给方唯带了一句口信。
方唯心领神会,点点头,就赶紧安排人手卸车。
来人吃饱喝足之后就准备空车返回,现在队里的物资也很紧张,过两个月才能补充完毕。
鸡鸭的饲养都只这样,出栏多少就会及时补充多少。
禽舍中鸡鸭的出栏时间已经下降到52天左右,而队里因为上次鸡瘟的事情采购了多台孵化设备,小鸡小鸭随时可以孵化出来。
“方支书,我们走了啊,等元旦后再来。”
“好啊,下次来了绝不让你们空手而归。这有点土特产你们带上,回去尝一尝。”
方唯给纺织厂来人送了一些干货,还给几个司机每人发了两包烟。
车队驶向了远方,郑虎等人早都等不及了,嚷嚷着赶紧分布。
刘会计等人计算过了,这些布分给社员和知青,足够每一个人做一身衣裳的。
方唯定下了标准,然后让郑虎去组织实施。
布匹需要交现钱,到了现在,全大队也找不出来连这点钱都拿不出来人。
五保户分的布由大队出钱,这是惯例,也不会有谁说什么。
领了布回到家里,盘莲开始给阿姐、阿公以及两个小家伙量尺寸。
家里分的布只够两个孩子两个大人,各做一身衣裳,先紧着阿公阿姐和两个孩子,方唯和盘莲等元旦后再说。
元旦后人家送过来的布,会给瑶寨,到时候阿公和阿姐领了布,又可以做两个人的衣服和裤子。
家里的这太缝纫机可是立了大功了,全家人的衣裳都是依靠它做出来的。
现如今,盘莲和阿姐都学会了裁剪,至于缝纫的手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尤其是盘莲,学什么手艺都快,去外面开一家缝纫店都没问题。
“老三,明儿你陪我去新民居的建设工地看看。之前看过了图纸我就很羡慕,等啥时候咱们寨里也能这么干就好了。”
阿公量过了尺寸,便坐下来和方唯聊天。
他在下塘大队呆了这么久,深受震撼。
以前觉得瑶寨也算发展的不错,不上不足比下有余,现在看起来比起下塘大队,简直差的太远了。
“行啊,明儿陪你老人家去转转。不过你老也不用羡慕,我对寨子的规划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我现在就和你说说。”
方唯不忍心让老人家总是羡慕别人,于是他便说了自己的打算。
他觉得瑶寨没必要和下塘大队攀比,要建设新民居就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色。
等回头可以由寨里出钱,队整个寨子进行改造。
寨子里的民居要突出当地的特色,也就是吊脚楼的特色,在保持传统风貌前提下,尽量让大家住的舒适一些。
有些话方唯没说,保持传统风貌很重要。毕竟是有上百年历史的瑶寨,拆了重建简直是暴殄天物,还是重新修缮改造比较好。
这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的珍贵财富,等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光是旅游收入都能让寨子赚的盆满钵满。
两世为人,方唯从来不缺少长远的眼光。(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