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新车发布会(1)
陈平江摆摆手:“你说的这些我都懂,但每天一百和每天两百,在道歉诚意上差距是巨大的。如果运营的好,不但不会成为黑洞,反而会让人信服。”
他伸手指了指殷云翔:“这也是给你们压力,让你们早点将工厂投入运营,早点产能爬坡。当然这个事情你不需要负责,不会为难你的。”
产能不足导致的交付慢问题是终究绕不过去一个坎儿。
说实话现在上上都在盯着呢。
有时候陈平江自己看汽车之家那些车友论坛,都有些害臊。
他是真不知道雷军当年是怎么扛过来的。
这段时间,九州上上下下针对延期交付的大定用户补贴政策讨论的来来回回没有五十遍,也有四十遍了。
“就这么办吧,毕竟我们车辆的定价在那摆着。”
“是,陈董。”
老板怎么想的,他就怎么做咯。胳膊终究是拗不过大腿的。
12月28号。
陈平江在九州汽车一众高管的簇拥下,前往了临港的超级工厂视察。
经过前期的准备,超级工厂刚刚开始建设。
陈平江初临此地惟一的感觉就是“大”!
不说一眼望不到头,起码也望着费劲。
工地上数不清挖掘机泥头车来来回回的作业着。到处树立着彩旗,拉着横幅:
“大干快干180天!”
“坚决在期间内完成建设任务!”
“……”
殷云翔同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一起介绍:“目前我们几乎采取了三班倒的方式,二十四小时不停工。在施工过程中不光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还借助了不少智能化设备,进度和质量都能够得到保证。预计三个月的时间,厂房的雏形就能出来,而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同步推进。”
“我们超级工厂总占地约为86万平方米,约等于12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室外区域除了测试跑道、物流运输路段,还有专门存放下线车辆的停车场。”
“多亏了来自各家公司的专家们,老实说我干了半辈子的汽车,这样的工厂布局是第一次见。”殷云翔自豪道:“与国内外同类整车企业相比,我们沪上超级工厂面积并不算大,但通过严谨科学的生产排布和动线设计,未来会将传统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工序完全融为一体,建造出一座高度集约的超级工厂。”
…………
当时间悄然来到12月31日时,自中午12点开始,沪上会展中心便开始聚集人流。
这些人中,既有媒体记者、车评人,也有大定用户,还有一些九州s1的供应商。
为了这次的新车发布会,九州汽车筹备了很久,光是ppt文案都准备了十七个版本。
这种大场面陈平江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反倒是九州汽车的高管们还不适应。
他们大多是从传统汽车厂商跳槽过来的,在以前新车上市时,压根没有所谓的发布会。
可现在发布会都被玩烂了。
不管上市个什么玩意都要请媒体和用户来看一看瞧一瞧,似乎是正式的对外宣布。
下午两点整,偌大的会场内已经坐的满满当当,由上向下望去,只能看着一道道泛着白光的手机屏幕在闪动。
在一段激昂的bgm过后,会场内的聚光灯同时射在舞台中央,显现出陈平江的身影。
全场随即爆发巨大的欢呼声。
人们已经很久没在发布会上见过陈平江了。
在短暂的开场欢迎后,陈平江笑着道:“之前网上很多人都在猜测九州s1的新车发布会什么时候开,有猜11月头的,有猜11月尾的,也有12月头的,但很少有人猜到今天。因为过了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为了让我自己说过的话不至于食言,我们团队只好紧赶慢赶将新车上市的日子订在了今天。”
一段调侃让不少人会心一笑。
九州s1产能不足的问题网上多家媒体已经连番报道过,更有之前的推特虚空对线。
实际上能够坐在这里,用户们多少是有些心理准备的。
话音一转,陈平江用一种茫然的嗓音以及淡淡的自嘲道:“当我说要坐车的时候,不管是现实里还是网上很多人都说我疯了,说我飘了,很普遍的一种论调是‘手机造的好但是不代表能造好车,一个手机才多少个零件,汽车又有多少个零件?’第二个论调是‘中国纯国产汽车是没有希望的,勉强能混的下去的也就合资车。’事实上那时候所有人都不看好我陈平江造车。”
台下不少人淡淡一笑,因为他们之中当年就这么想过。
你说你一个好好的首富不搞互联网,去搞什么车啊。
国内汽车行业那么烂,新能源汽车都被一些骗补贴的车企把持着,这种情况下还要入局,不够骚还是怎么着?
“对我的嘲讽远远没有结束。”陈平江娓娓道来:“当更多的人知道我打算做suv,而且是中大型suv,甚至是高端中大型suv,所有的槽点几乎集齐了,没有人看好我们,甚至我们内部也有反对的声音。”
“这些人不是没有道理……即便到今天,高端中大型suv市场是什么格局呢,我给大家分析下。”随着陈平江按下手中的遥控器,大屏幕上出现一家家的汽车品牌。
“一直以来,国内的中大型suv市场都被德系、日系高端车型占据主导地位。大众、奥迪、宝马、奔驰、雷克萨斯、丰田等等。这些车型都是各自品牌的旗舰级产品,也有这些品牌最为顶级的汽车性能、配置、品牌声誉。而中国品牌,一直在尝试突破20万的门槛,更别说30万以上大型suv的产品。在这个领域,我们是零!”
“我陈平江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九州汽车是第一家认真做高端中大型suv的国产品牌!”
随着漫天的掌声,正在看直播的雷军咂摸下嘴,对身后的秘书道:“录屏了吧,这段不错,我要学一学演讲时调动观众的情绪。”远在杭州的老马也不得不服:“整场发布会的基调一下子就立住了,再也没人敢嘲笑他们。打的一手‘爱国牌’和‘零的突破’!”
直到全场的掌声慢慢熄灭,陈平江才顺势虚空按了按手掌,接着道:“我们团队面临的第二个质疑是——价格。没错,这也是被最多人诟病的地方。普遍的观点是‘你一个国产车凭什么卖这么贵?’,说实话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都没办法反驳。因为这是消费者的基础认知,大家的认知中国产车就是不如外国车的,这里我也要diss下国内同行,一定要改掉不思进取的毛病。”
“一个很重要的常识是——做为一个中国品牌,如果我们把一辆中大型suv卖到30万以上,百分之百就没有销量了。因为大家觉得你不值,你品牌力不行。”
“而我陈平江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30万的中端suv我瞧不上,九州s1就设计之初对标的就是百万豪车。”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虽然早知道九州s1不会便宜,但头次听到陈平江说对标百万豪车还是很震撼的。
大家更想看看这车是如何牛逼,能让陈平江口口声声喊着对标百万豪车!
“ok,我们在前期做市场调研的时候知道了用户们想要什么车。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是:我们要更大的车,更好的配置,以及足够的排面。”
“除了宽敞的车内空间,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功能:内置wi-fi、语音识别和全车按摩座椅等等。”
“而在动力系统上,我们选择了增程式系统。现在处于汽车电动化的过渡期,让消费者同时享受用电的实惠和用油的长续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况且广大北方用户也是我们需要照顾的。”
“针对以上用户需求和痛点,九州s1不光是一辆全尺寸suv,更是一个适合全家老小的家庭出行用车。它不仅拥有各种实用的功能,还有全座舱语音交互、按摩座椅等打造‘移动的家’的产品理念。”
甭管是线下的还是线上的,关注这场发布会的大有人在。
除了正儿八经的汽车用户和潜在买车人群,橘子手机的死忠粉乃至陈平江的死忠粉也来了。
更可怕的是国内外各大车企的相关负责人一同在收看发布会直播。
如果今天只是随便一个国产品牌,自然不会有人给予这么多的关注。
但这车是陈平江捣鼓出来的,其自身就是保证。
并且之前一年中,九州s1通杀大大小小的车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足以让人提起注意。
陈平江像说故事一样整整了十分钟的时间去介绍九州s1背后的故事,但却让一直关注过来的人很能共情。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蔚小理三家的负责人也是头一次了解到九州s1居然是一辆增程式的电能车。
实际上增程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世界上第一台增程式汽车出现在100年前。即便是到了2000后,也陆续出了雪佛兰沃蓝达、宝马i3、奥迪a1e-tron增程版、去年广汽传祺也推出国ga5增程版。
但这些车无一例外都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在上市之后销量低迷而逐渐走向停产退市。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家并没有针对新能源车型进行补贴,各地也没有实行限牌政策,而此时的增程式电动车除了油耗比较低以外优势并不大,尤其是发动机启动之后的噪音以及增程式的热效率都并不出色,并且高昂的售价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但偏偏九州s1就是采用了增程式。
陈平江的声音继续传来:“我们九州s1采用增程式电动驱动系统,搭载一台1.2t增程器+大容量电池组(40.5kwh)+双电机四驱系统。这一设计使其既能像纯电动车一样以电机驱动,又能通过增程器发电延长续航,彻底解决了当时纯电动车普遍存在的里程焦虑问题。”
“个人认为这是解决里程焦虑的革命性方案!”
“它或许不是未来的最优解,但一定是最适合当下。增程式技术打破了消费者对电动车长途出行的顾虑,尤其适合中国幅员辽阔、充电设施尚未完全普及的国情。纯电续航180公里,增程续航620公里,综合续航突破800公里,远超同期纯电动车型的续航水平。”
此刻……
抖音直播的弹幕里,陆续有车友针对增程式这一动力设计展开了交锋。
也是难为这些人了,直播间那么多人,弹幕刷的那么快,这帮人要在海量的弹幕里找到要对线的人,真是不容易。
“亏我等了一年,居然还是个增程式。就这还新能源?说白了不还是加汽油?骗子!”
“楼上不要嘴巴不怂,有本事贴出来你的付款凭证?”
“真是受不了脑残粉,打铁还需要自身硬,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你看现在全球有几款增程式的车?加油转化电来带动那和直接加油比,不就是脱裤子放屁吗?”
“你懂个锤子!客户体验才是第一位的。倒是觉得这样不错,既可以做到短途纯电行驶,长途行驶时通过加油来解决续航焦虑,另外,作为限牌城市它还可以享受挂绿牌以及免购置税的政策。”
实际上,这种交锋哪里只是在直播间呢。
微博上早已经炸翻天了。
无数车企负责人跳出来抨击。
大众中国区ceo冯博涵发帖说:“增程式电动车从单车角度看具备一定的价值,但从国家和地球的角度来说是最糟糕的方案。”
岂料用户们并不买账。
“不管增程式还是纯电车,符合老百姓当下需求的车就是一辆好车,拥有纯电动车型的驾驶感受以及绿牌,拥有燃油车加油的便捷以及补能优势,在当下看起来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有话要说,我东北滴,我二姑奶奶家二儿子去年买了辆电动车,号称续航150公里。拿到手一测,最多跑个100公里,到了冬天,再砍一半。是什么车,我就不点名了。”
“本人是个公交车司机,开电车的。我们这些司机每天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充电的路上,有时候一天要换两次电瓶!这要是跑长途不可想象。”
“……”(本章完)
他伸手指了指殷云翔:“这也是给你们压力,让你们早点将工厂投入运营,早点产能爬坡。当然这个事情你不需要负责,不会为难你的。”
产能不足导致的交付慢问题是终究绕不过去一个坎儿。
说实话现在上上都在盯着呢。
有时候陈平江自己看汽车之家那些车友论坛,都有些害臊。
他是真不知道雷军当年是怎么扛过来的。
这段时间,九州上上下下针对延期交付的大定用户补贴政策讨论的来来回回没有五十遍,也有四十遍了。
“就这么办吧,毕竟我们车辆的定价在那摆着。”
“是,陈董。”
老板怎么想的,他就怎么做咯。胳膊终究是拗不过大腿的。
12月28号。
陈平江在九州汽车一众高管的簇拥下,前往了临港的超级工厂视察。
经过前期的准备,超级工厂刚刚开始建设。
陈平江初临此地惟一的感觉就是“大”!
不说一眼望不到头,起码也望着费劲。
工地上数不清挖掘机泥头车来来回回的作业着。到处树立着彩旗,拉着横幅:
“大干快干180天!”
“坚决在期间内完成建设任务!”
“……”
殷云翔同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一起介绍:“目前我们几乎采取了三班倒的方式,二十四小时不停工。在施工过程中不光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还借助了不少智能化设备,进度和质量都能够得到保证。预计三个月的时间,厂房的雏形就能出来,而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同步推进。”
“我们超级工厂总占地约为86万平方米,约等于12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室外区域除了测试跑道、物流运输路段,还有专门存放下线车辆的停车场。”
“多亏了来自各家公司的专家们,老实说我干了半辈子的汽车,这样的工厂布局是第一次见。”殷云翔自豪道:“与国内外同类整车企业相比,我们沪上超级工厂面积并不算大,但通过严谨科学的生产排布和动线设计,未来会将传统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工序完全融为一体,建造出一座高度集约的超级工厂。”
…………
当时间悄然来到12月31日时,自中午12点开始,沪上会展中心便开始聚集人流。
这些人中,既有媒体记者、车评人,也有大定用户,还有一些九州s1的供应商。
为了这次的新车发布会,九州汽车筹备了很久,光是ppt文案都准备了十七个版本。
这种大场面陈平江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反倒是九州汽车的高管们还不适应。
他们大多是从传统汽车厂商跳槽过来的,在以前新车上市时,压根没有所谓的发布会。
可现在发布会都被玩烂了。
不管上市个什么玩意都要请媒体和用户来看一看瞧一瞧,似乎是正式的对外宣布。
下午两点整,偌大的会场内已经坐的满满当当,由上向下望去,只能看着一道道泛着白光的手机屏幕在闪动。
在一段激昂的bgm过后,会场内的聚光灯同时射在舞台中央,显现出陈平江的身影。
全场随即爆发巨大的欢呼声。
人们已经很久没在发布会上见过陈平江了。
在短暂的开场欢迎后,陈平江笑着道:“之前网上很多人都在猜测九州s1的新车发布会什么时候开,有猜11月头的,有猜11月尾的,也有12月头的,但很少有人猜到今天。因为过了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为了让我自己说过的话不至于食言,我们团队只好紧赶慢赶将新车上市的日子订在了今天。”
一段调侃让不少人会心一笑。
九州s1产能不足的问题网上多家媒体已经连番报道过,更有之前的推特虚空对线。
实际上能够坐在这里,用户们多少是有些心理准备的。
话音一转,陈平江用一种茫然的嗓音以及淡淡的自嘲道:“当我说要坐车的时候,不管是现实里还是网上很多人都说我疯了,说我飘了,很普遍的一种论调是‘手机造的好但是不代表能造好车,一个手机才多少个零件,汽车又有多少个零件?’第二个论调是‘中国纯国产汽车是没有希望的,勉强能混的下去的也就合资车。’事实上那时候所有人都不看好我陈平江造车。”
台下不少人淡淡一笑,因为他们之中当年就这么想过。
你说你一个好好的首富不搞互联网,去搞什么车啊。
国内汽车行业那么烂,新能源汽车都被一些骗补贴的车企把持着,这种情况下还要入局,不够骚还是怎么着?
“对我的嘲讽远远没有结束。”陈平江娓娓道来:“当更多的人知道我打算做suv,而且是中大型suv,甚至是高端中大型suv,所有的槽点几乎集齐了,没有人看好我们,甚至我们内部也有反对的声音。”
“这些人不是没有道理……即便到今天,高端中大型suv市场是什么格局呢,我给大家分析下。”随着陈平江按下手中的遥控器,大屏幕上出现一家家的汽车品牌。
“一直以来,国内的中大型suv市场都被德系、日系高端车型占据主导地位。大众、奥迪、宝马、奔驰、雷克萨斯、丰田等等。这些车型都是各自品牌的旗舰级产品,也有这些品牌最为顶级的汽车性能、配置、品牌声誉。而中国品牌,一直在尝试突破20万的门槛,更别说30万以上大型suv的产品。在这个领域,我们是零!”
“我陈平江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九州汽车是第一家认真做高端中大型suv的国产品牌!”
随着漫天的掌声,正在看直播的雷军咂摸下嘴,对身后的秘书道:“录屏了吧,这段不错,我要学一学演讲时调动观众的情绪。”远在杭州的老马也不得不服:“整场发布会的基调一下子就立住了,再也没人敢嘲笑他们。打的一手‘爱国牌’和‘零的突破’!”
直到全场的掌声慢慢熄灭,陈平江才顺势虚空按了按手掌,接着道:“我们团队面临的第二个质疑是——价格。没错,这也是被最多人诟病的地方。普遍的观点是‘你一个国产车凭什么卖这么贵?’,说实话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都没办法反驳。因为这是消费者的基础认知,大家的认知中国产车就是不如外国车的,这里我也要diss下国内同行,一定要改掉不思进取的毛病。”
“一个很重要的常识是——做为一个中国品牌,如果我们把一辆中大型suv卖到30万以上,百分之百就没有销量了。因为大家觉得你不值,你品牌力不行。”
“而我陈平江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30万的中端suv我瞧不上,九州s1就设计之初对标的就是百万豪车。”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虽然早知道九州s1不会便宜,但头次听到陈平江说对标百万豪车还是很震撼的。
大家更想看看这车是如何牛逼,能让陈平江口口声声喊着对标百万豪车!
“ok,我们在前期做市场调研的时候知道了用户们想要什么车。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是:我们要更大的车,更好的配置,以及足够的排面。”
“除了宽敞的车内空间,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功能:内置wi-fi、语音识别和全车按摩座椅等等。”
“而在动力系统上,我们选择了增程式系统。现在处于汽车电动化的过渡期,让消费者同时享受用电的实惠和用油的长续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况且广大北方用户也是我们需要照顾的。”
“针对以上用户需求和痛点,九州s1不光是一辆全尺寸suv,更是一个适合全家老小的家庭出行用车。它不仅拥有各种实用的功能,还有全座舱语音交互、按摩座椅等打造‘移动的家’的产品理念。”
甭管是线下的还是线上的,关注这场发布会的大有人在。
除了正儿八经的汽车用户和潜在买车人群,橘子手机的死忠粉乃至陈平江的死忠粉也来了。
更可怕的是国内外各大车企的相关负责人一同在收看发布会直播。
如果今天只是随便一个国产品牌,自然不会有人给予这么多的关注。
但这车是陈平江捣鼓出来的,其自身就是保证。
并且之前一年中,九州s1通杀大大小小的车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足以让人提起注意。
陈平江像说故事一样整整了十分钟的时间去介绍九州s1背后的故事,但却让一直关注过来的人很能共情。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蔚小理三家的负责人也是头一次了解到九州s1居然是一辆增程式的电能车。
实际上增程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世界上第一台增程式汽车出现在100年前。即便是到了2000后,也陆续出了雪佛兰沃蓝达、宝马i3、奥迪a1e-tron增程版、去年广汽传祺也推出国ga5增程版。
但这些车无一例外都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在上市之后销量低迷而逐渐走向停产退市。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家并没有针对新能源车型进行补贴,各地也没有实行限牌政策,而此时的增程式电动车除了油耗比较低以外优势并不大,尤其是发动机启动之后的噪音以及增程式的热效率都并不出色,并且高昂的售价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但偏偏九州s1就是采用了增程式。
陈平江的声音继续传来:“我们九州s1采用增程式电动驱动系统,搭载一台1.2t增程器+大容量电池组(40.5kwh)+双电机四驱系统。这一设计使其既能像纯电动车一样以电机驱动,又能通过增程器发电延长续航,彻底解决了当时纯电动车普遍存在的里程焦虑问题。”
“个人认为这是解决里程焦虑的革命性方案!”
“它或许不是未来的最优解,但一定是最适合当下。增程式技术打破了消费者对电动车长途出行的顾虑,尤其适合中国幅员辽阔、充电设施尚未完全普及的国情。纯电续航180公里,增程续航620公里,综合续航突破800公里,远超同期纯电动车型的续航水平。”
此刻……
抖音直播的弹幕里,陆续有车友针对增程式这一动力设计展开了交锋。
也是难为这些人了,直播间那么多人,弹幕刷的那么快,这帮人要在海量的弹幕里找到要对线的人,真是不容易。
“亏我等了一年,居然还是个增程式。就这还新能源?说白了不还是加汽油?骗子!”
“楼上不要嘴巴不怂,有本事贴出来你的付款凭证?”
“真是受不了脑残粉,打铁还需要自身硬,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你看现在全球有几款增程式的车?加油转化电来带动那和直接加油比,不就是脱裤子放屁吗?”
“你懂个锤子!客户体验才是第一位的。倒是觉得这样不错,既可以做到短途纯电行驶,长途行驶时通过加油来解决续航焦虑,另外,作为限牌城市它还可以享受挂绿牌以及免购置税的政策。”
实际上,这种交锋哪里只是在直播间呢。
微博上早已经炸翻天了。
无数车企负责人跳出来抨击。
大众中国区ceo冯博涵发帖说:“增程式电动车从单车角度看具备一定的价值,但从国家和地球的角度来说是最糟糕的方案。”
岂料用户们并不买账。
“不管增程式还是纯电车,符合老百姓当下需求的车就是一辆好车,拥有纯电动车型的驾驶感受以及绿牌,拥有燃油车加油的便捷以及补能优势,在当下看起来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有话要说,我东北滴,我二姑奶奶家二儿子去年买了辆电动车,号称续航150公里。拿到手一测,最多跑个100公里,到了冬天,再砍一半。是什么车,我就不点名了。”
“本人是个公交车司机,开电车的。我们这些司机每天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充电的路上,有时候一天要换两次电瓶!这要是跑长途不可想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