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uc1p.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227章 (大章)目光短浅眼界窄看不清
  霍海坐下来后,就看到他们开始走正常流程议事。
  因为这些流程的缘故,霍海也对如今的长安有了长足的了解。
  说起来,新商改至今,等于实际上有一大半的时间霍海都不在长安。
  关键是这一次一离开就是三年,而这一段时间又是长安发展的最疯狂的时间,所以如今长安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首先就是人口。
  项绪修建安洛铁路,工人数量远超过当初的想象。
  一开始以为有五十万工人,半年就能勉强通车,最多八个月,就能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完善。
  但,那是单程铁路。
  项绪修建了双轨并行,并且在沿途所有煤区货运段全是三轨道。
  在站点,都是双站台四轨道。
  这个工程量比一开始计划的大很多。
  其次,意想不到的是,一路上,修建铁路的工人,大量都在修建了五六个最多不到一年后,就离开了铁路,前往长安!
  因为修建铁路本身,并不是长期维序的工作,所以,一旦工人得知长安那边能找到差不多类似的工作,就算待遇稍微低一点,也无法阻挡他们去长安!
  于是,整个铁路在修建期间,就一直在向洛阳段抽人,往长安送人。
  而洛阳来的人当然不全是洛阳人,洛阳根本没那么多人,而且大量在洛阳有资产的人也走不掉。
  再说铁路通车后,洛阳即将迎来大发展,本地人有恃无恐。
  而人,都是河对岸过来的。
  这点人口,对于河对岸来说,几乎不算什么,但是如果这些人口都集中在长安这一个地方,那就夸张了。
  短短一年时间,长安人口从大约一百二十万,膨胀到了二百二十万!
  这是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伦没有发生过的。
  当然了,他倒是想,他举国也没有那么多人口可以抽调。
  而这一百万劳工进入长安,固然让长安的活力开始爆炸性增长,并且带来了各地文化,长安的流行风向各种文化各种艺术,技术,技艺开始疯狂的融合,爆发。
  但,也迎来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那就是,长安的男女比例,从五比五,飙升到了七十五比二十五。
  实际上长安本来应该是男子比女子多得多的,历年过来逃荒的人中,大量都是男性身强体壮,才能坚持到长安。
  但是,随着前期的战争,还有豪族迁徙带来的海量女性,才维持着五比五的比例。
  当然,并不是每个男人都有老婆。
  事实上大部分奴隶根本是不能结婚的。
  而这个五比五的比例被破坏后,就导致长安满城光棍了。
  不过没关系。
  因为火车通车了。
  随着火车通车,黄河下游前往长安的难度爆降。
  看多了报纸之后,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
  长安有很多男人,长安的男人,月入平均在三千以上!
  这对其他各地的来说吸引力太强了。
  很多地方的男的拥有资产,没办法不管不顾去长安。
  但是女的就不同了。
  加上这个人口比例失衡,大汉朝廷有意无意的引导,各地就有大量的女性来到了长安。
  短短八个月时间,长安的人口膨胀到了三百万,并且还在膨胀之中。
  如果不是因为安洛铁路通车,这两年时间多出一百八十万人口,足够把任何城市撑爆了诶。
  但在现在的长安,这意味着两年时间,长安的市场扩大了两倍!
  其实不止,两年前也不是每个长安人都有工作,很多人虽然住在长安,但其实属于农户,自给自足。
  而随着长安疯狂的扩张,住在城内的人已经失去了种田的可能性,没钱了就只能找工作。
  所以,如今长安已经真正的城市化,并且巨型化。
  如今的整个万年县完成了改造,城南修建起了超大片的建筑物,都是霍海和刘彻的产业。
  这些房子还是按照老规矩运作。
  不同的就是,这些房子不再是一套房子有一个一亩的院子。
  而是两百平的房子,有一个一百平的后院,一个小小的前院街荫。
  甚至,已经开始出现了钢筋混凝土楼房,二层小楼三层小楼什么的出现。
  这南城的居住环境比起新城密度大了五六倍。
  才吃下了这些人口。
  霍海一边听,却没觉得奇怪。
  这的确不奇怪,这甚至是一开始就算好的。
  刘彻早就预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在那个时候启动了城南的修建。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新商改在全国普遍推开才不得不进行了。
  原因也简单,但凡什么地方遭灾,以前的人是没有方向的,能往哪儿逃就往哪儿逃。
  但以后,是个人都知道往长安去。
  长此以往,长安以后人口得多少?
  所以,首先让各地都慢慢的发展起来,没有人饿肚子,就算有灾害,也没人会饿肚子,是第一步要做的。
  否则生物是会自己找出路的。
  霍海继续听议会议题,才发现现在议会权力其实还可以。
  目前长安已经实行了商税制度。
  各种行业的税收不一样,一般刘彻的企业担任着交重税的任务,并且以交的多为荣耀。
  所以目前长安一年的赋税,已经突破两千亿大钱了。
  目前长安大部分行业的利润都是非常高的,虽然给工人的工资本来就已经超高了,但是利润更高,几乎每个月拿三千大钱一年加奖励差不多四万大钱的工人,一年能给自家公司带来二十四万左右的收益。
  而这个收益中收税的比例超过百分之十。
  差不多每个工人给长安提供了每月七千左右的赋税收益。
  这个两千亿大钱的赋税,可以不用做盈利,而是纯开支。
  要知道,目前大汉朝廷,实际上的官方支出,是十四亿大钱左右,而朝廷手里有两千亿的税!
  这个议题一出来,黄吉就开口了:“我认为,这个钱,应该拿来修建市政设施,比如修建水塔,扩大昆明湖。这样就能降低用水价格,刺激工业继续发展,让税收更多。”
  目前长安自来水公司的人也在现场,这个以前是通用暖气的管理,现在成为自来水公司总经理的议员:“我认为自来水应该涨价。”
  “我们要修建更多的自来水设施,甚至未来让每家每户家里面都通水,这必须要大量的金钱,这个钱让居民自己出,那么实际上出不了多少,可如果这个钱让长安出,那一定会拖垮财政的。”
  双方几乎持有相反的看法。
  实际上,对于现在修几个水塔来说,不了多少钱。
  但问题是,两千亿不是全都由议会掌握。
  这两千亿,各个部还有丞相府还有皇宫,各自要抽调,而且这些都是后抽调的,首先这钱就是大将军骠骑将军先抽,抽完再给这几个部门抽的。
  如今将士们有很多钱的地方,不比当年了,所以抽调的钱不少。
  然后朝廷还要留一部分预算,在朝会使用而不是议会使用。
  所以,议会实际上能用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两百亿。
  这样一来钱就少很多了。
  但是两百亿也足够建立一家几十万人的大公司了,就算是霍海要抽调两百亿,也不是很轻松的,所以这笔钱还是很大的。
  但现场的人都知道,时代日新月异,随时都可能冒出大量的需要钱的地方。
  所以,寸土必争。
  两方就水利公司的问题,就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然后是卫生,有人提出应该立刻强化下水系统污水系统。
  幸好霍海当时在长安留了一条沟做绿化,现在可以用上了,填埋污水主管道。
  但依旧不够,城南的话,还要挖污水管道,这些管道要和地面的饮用水分开走。
  目前因为没有用水管送自来水,所以饮用水走的河道。
  所以如果不投给自来水公司,这钱就得投给污水公司。
  大家这才发现,一开始的争论白争了,这就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
  实际上,这种会,应该先把朝会的公共预算公布一遍,然后再让大家讨论,才可能靠谱。
  但为什么没有公布呢?
  是因为大家要观察,观察朝会和议会的区别。
  在场所有官员都没有透露之前朝会对这个钱的预算方案,只是听所有的议员讨论。
  大家也想知道,究竟会有多大的不同。
  但是万万没想到,不同居然如此之大。
  这二百亿的用处,讨论范围非常广。
  长安的自来水,下水,公路系统,运河系统,对于即将到来的新人口的房屋建设的支持。
  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所有的讨论,都离不开一个中心。
  长安。
  这是霍海一手缔造的奇迹,也是束缚新商改的最大壁障。
  讨论到最后,大家想要听听霍海的意见。
  其他上议员都没有开口,一直到黄吉:“武侯大人,您怎么看?”
  议会是霍海一手建立的,大家都把霍海当财神,都想聆听霍海的指点。
  霍海:“你们讨论的很好,比我想象中的好,你们的很多意见,甚至比官员们做出的规划还好,毕竟很多官员对于实地并不了解,而你们却经常接触这些地方。”
  听到霍海的认可,所有人都很骄傲。
  这种感觉,就好像一群本来不被认可的人,现在上了台面,又做出了成就,那种被人瞩目和仰视的感觉。
  仰视的不是财产累积的高度,而是声誉的高度。
  霍海:“但,渺小的眼前利益,遮蔽了你们的双眼。”
  “用《成语大全》上的成语形容,就是目光短浅。”
  在场所有人都面面相觑。
  在场的人,无不是这六年来长安城的风云人物。
  随便一个出去,一旦路面,都是人群趋之若鹜的对象。
  都是百人簇拥,风光无限的人物。
  如果是换一个人说他们目光短浅,鼠目寸光,他们一定会翻脸。
  但是说这个话的是武侯,是他们的领头人。
  所有人都看向了身旁的人。
  大家脸上的荣光顷刻间被打散。
  所有人都想看看对方是不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
  但大家都在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手足无措。
  是的,大家好像的确就是目光短浅的人,似乎没有人有信心认为自己考虑的很长远。
  霍海继续:“大汉就像是一片田地,现在大家在讨论种植什么。”
  “因为一年两年过去了,收益不错,所以你们把目光都盯紧了收益不错的项目,并且把它都玩儿出来了。”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像你们拿到了世上最肥沃的土地,然后在上面种满了韭菜。”
  “不是韭菜不好,问题是,肥沃的土地,更适合种植稻米、小麦,而不是一个月速成的蔬菜。”
  “如果考虑的长远一点,一田稻米,十年后二十年后还是产出那么多,但今年种下的核桃树,二十年后将会有十几米高,能产出五背篓核桃。”
  此话一出,现场的人似乎都明白了什么。
  霍海:“现如今,你们中很多人无论是自己做生意,还是考虑国家大事,都是这样。在六年前,李广就在陇西种下了一片核桃,六年过去,市面上的核桃是什么价格?就算再过六年,市场上核桃价格依旧很高,而十二年的核桃树产的比六年的核桃树多得多。”
  “现在的人如果看中了核桃的价值,要追上李家,需要二十年的经营。”
  “你们懂我的意思了吗?”
  “你们只看着一年的收益,看不到五年的,十年,二十年,更是看不到,而一百年的没人能看到,三百年的,更没人能想到。”
  “这是你们第一个问题,也是你们最小的问题。”
  最小的问题?
  所有人面面相觑。
  霍海:“让我算一笔账,告诉你们你们现在干的事情收益有多低。”
  “就那黄吉上议员作为例子,他的策略是用公共开支建立更完善的自来水系统,让长安的水能够容纳接下来到的工人,预计在接下来五到十年内让长安的外来人口增加到四百万,在加上进三百万未成年人。”
  “届时,长安就拥有了七百万人的市场,四百万人有劳动力,也就是每人三千一个月,一年三万六,一千四百四亿的市场。”
  “加上他们创造的收益,长安的各种老板富人,朝廷包括陛下这儿的收入至少超过八千四百亿。”
  “这个市场比现在扩充了百分之二十五,对吧?”
  黄吉点头。
  霍海:“你觉得很高吗?”
  黄吉点头。
  霍海:“我问你,一个拥有成熟的新学思想和一种技能的工人收入是多少?一个账目人员一个认字的掌柜,一个月收入是多少?”
  黄吉愣了一下开口:“都差不多,一个月一万二左右。”
  霍海:“好,如果五年后,长安四百万月薪三千的人,都变成了这种读过书的月薪一万二的人,那么市场是多大?”
  黄吉冷不丁的被问这个,开始计算,却呆住了。
  以三百万人不变计算,如果月薪都是一万二,那一年是十四万四千,三百万人就是,四千三百二十亿!
  而他们能创造出的总价值如果保持八倍自己收入这个数额,那就是三万四千亿!
  这可真不敢算啊,这一算,简直了。
  很高吗?
  事实上,霍海很早之前就想过,大钱作为大汉货币单位只是暂时举动。
  为了规避通货膨胀慢慢释放的坏影响,大汉在发展成熟时,必须有一次自主的币值改革。
  其实不需要怎么改。
  就一点,一大汉币等于一贯(一千大钱)。
  等大汉人均收入抵达三百大汉币的时候,应该已经把发展初期的通胀吃干抹净,全变成益处了。
  而那实际上,就等于是现在的薪水的一百倍!
  就算现在的一切都不变,只要叠加上这个数值,大汉官方的收益都要增加百倍。
  这实际上只是经济手段对于市场规模的信心的扩大而已。所以,大家年入从工人级别,全面跨越到读书人级别,是必然的事情。
  霍海:“算明白了吗?”
  “科教文卫,才是投入最小,收益最大的投资。”
  “你们现在才变成有钱人,还没有意识到,钱还会存在很多年,你们的钱还会存在很多年。”
  “一百年甚至三百年后,如果你开创的公司还存在,那时候的人是如何的敬仰你?”
  “三百年后,你的子孙依旧牢牢地把握着这个行业的未来,那才叫做成功。”
  “你们的钱,太新了,所以你们还不敢把钱垫在脚下,提高自己的眼界。”
  所有人都明白了霍海要说什么。
  基础建设固然重要,但是,科教文卫才应该是第一步讨论的。
  先把这四个地方的投够了,才能开始投入其他建设。
  但,武侯刚刚也说了,目光短浅,是在场的人最小的问题!
  这个目光短浅的问题,已经让所有人都抬不起头了。
  怎么还是大家最小的问题?
  难道大家还有更严重的问题?
  霍海:“第二个问题,比目光短浅还严重,你们的视野太窄了!”
  视野窄?
  大家面面相觑。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霍海:“你们认为,只有长安这片土地可以种植核桃?难道陇西的核桃就不是长安核桃的价格了?有没有试过鲁国适不适合长核桃?万一蜀郡核桃长得比长安的核桃更好怎么办?”
  所有人都懵逼了。
  不少反应快的已经明白了。
  武侯对我们很失望啊。
  刚刚大家谈论了很多东西,长安的自来水,下水,公路系统,运河系统,对于即将到来的新人口的房屋建设的支持。
  讨论了无数的东西,但却只讨论了一个东西。
  那就是长安。
  离开长安,大家都不会说话了。
  所有人都只敢经营长安这个基本盘,不敢往外投资。
  就好像大家用自己的钱做生意时,不敢去其他地方投资,只敢在长安和别人搏斗一样,当了议员,大家依旧只敢在长安搏斗。
  但是,那些大贵族,特别是各种运输公司,各种铁路,都是去其他地方赚钱,吃的盆满钵满。
  所以,实际上这归属于议院支配的两百亿,实际上绝大部分应该投入到帝国的其他地方才对。
  也对,长安现在发展的这么好,为什么还需要公共投入去支持?
  就像自来水厂的总经理说的一样,提高水价,长安人自己稍微多出点,就能支持自来水系统的升级了。
  那为什么不把钱拿去提高帝国的其他地方,出产更多劳动力,开辟更大的市场,反而要留在长安?
  霍海:“商人很多时候很容易被眼前利益蒙蔽双眼,导致自己的生意做不大。在做国家决策的时候也一样。”
  “如果没办法看得更远,看的更广,那么待在议员这个位置上,并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羞辱。”
  “大汉需要议院,不是长安需要议院。”
  “朝会在讨论大汉的事情,而我们议院只是在讨论一城一池。”
  “如果我们只是一个小商贩,那不用一城,讨论一条街都多了,讨论一间铺面就行。但你们是被选出来,代表天下商人富豪的,你们没有展现你们应该有的能力。”
  霍海的话已经说的很重了,但是不得不重一点。
  霍海希望这个话,永远被记录在议院历史上,成为后世每一个议员加入后都需要学习的科目。
  因为商人的目光短浅,议院的短视者一定会越来越多,敝帚自珍,小丑将会占据这个舞台。
  到时候,议会只会剩下鸡零狗碎。
  虽然宏观叙事假大空,但假如没有了宏观计划,那何谈朝着进步的方向前进?
  所有人都在羞愧之中,霍海说出了第三个问题:“你们目光短浅,你们眼界窄,同时你们看问题还不够仔细。”
  “这才是你们最大的问题。”
  大家都懵逼了。
  看的不够远,就算了。
  看的不够宽,也是。
  我们难不成看的不够远的同时看的不够广的同时,连眼前的一切都没有看清楚?
  那我们何等的失败?
  武侯在外三年,议院举行了三年多的议会,合着大家都在过家家?大家都在搞笑?
  如果朝堂上的公卿也是这么看的,那大家这么久以来,岂不是如同跳梁小丑一样,在一个自以为表现自己优越的舞台上,耍猴戏?
  霍海:“你,对,就是你。”
  霍海随便点了一个不认识的商人。
  这名商人起身,看向霍海,其他所有人都屏息以待。
  霍海:“我问你,长安的发展,是从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在的长安和一百年前三百年前的咸阳有什么区别。”
  这商人:“秦国那么多年,咸阳几乎没有区别,一直到六年前,大汉的长安也和八十年前没多大的区别,无非就是时间变久了墙变老了,斑驳了而已。”
  霍海点头。
  这商人思索:“一切发展的开始应该是同关煤矿的煤炭运入长安,从那一天开始,长安每一条街道上货物络绎不绝,钱越来越多,机会越来越多,人口翻了将近十倍,读书人数量更是翻了几十倍。”
  “有了这些基础,各种科技蓬勃的发展,出现,各种产业迅速走向了工厂化,各种物品变成了标准化商品,开始被售卖。”
  “一切都是从同关煤矿开始的。”
  霍海:“好,那我问你,煤炭对于大汉最大的贡献,是干什么?”
  他思索了一下:“是取暖?”
  旁边有人大声反驳:“不对,是炼钢!”
  “昔年战国时代,百炼成钢,炼器名家,铸剑大师,以自己的血去铸造剑魂,结果到头来还不如现在炼钢厂随便抽出一根钢筋的品质高。”
  “各种跨河大桥要用钢铁,蒸汽机要用钢铁,马车要用钢铁,就连指甲刀都要用钢铁,往年有钱人用玉锉子打磨指甲,而穷人就让指甲那么变长,或者最多用嘴咬,很多时候看到别人指甲里的污垢都吃不下饭,现在大家也养成了剪指甲的习惯。”
  “就小到这么一件事情,都需要钢铁,所以,煤炭最大的作用是炼钢。”
  霍海:“好,那我问你,钢,对哪个行业贡献最大,最重要?”
  大家已经学会抢答了:“是蒸汽机!”
  “好,蒸汽机对哪个行业最重要?”
  “造火车造轮船!!”
  问了一圈,大家明白了。
  霍海:“其实钢不是不能做其他用,比如做指甲刀,做钢钉,做锉子。”
  “蒸汽机不是不能有其他用,比如纺织。”
  “煤炭也不是不能有其他用,比如做煤炭做饭。”
  “但最重要的,始终是一些大家伙,能集中大量的人的劳动成果,爆发出大量的人穷极一生都无法实现的力量。”
  “我把这叫做……重工业!”
  轰的一下,所有人的天灵盖都被掀开了一般的清楚明白。
  大家突然知道大汉为什么走到了今天了。
  现在市面上什么最赚钱?是纺织业,在场的议院大量的都是纺织业的。
  但实际上对大汉发展最重要的是重工业!
  的确,做纺织业赚钱,但难道国家好不容易集中起来了两千亿,然后拿去开纺织厂?
  所以实际上,这些好不容易集合起来的钱,至少应该在重工业方面有所投入。
  在科教文卫的投入之外,是对大汉全境的投入。
  而这种投入首选重工业。
  而只要重工业投入不断,大汉的成长就不断,大汉的发展就不断。
  同样的道理,只要长安的重工业厉害,那么未来其他地方同样新商改,却也不是长安的对手,因为长安会持续的继续发展重工业,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大汉发展的心脏。
  集中起来钱,首先要干一本万利的活儿,科教文卫。
  其次要覆盖全国,去开拓更大的市场,而不是让富的地方更富。
  第三就是要坚持发展重工业。
  有了这三点基础之后,讨论出的结果,才有意义。
  否则,讨论的看起来再重要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在扯淡。
  毫无意义。
  很多人此时,反而开心了起来。
  虽然被骂的好像一文不值,好像自己这一两年的议员都白当了。
  但当初自己追随霍海的脚步,成了富人,那时候就在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见到霍海,不知道能学到什么东西。
  现在真的见到了,才知道,自己就算无论如何的高估霍海,其实都是在低估他。
  武侯的思想,远不是常人可以比拟的。
  霍海说完后,一名传旨的羽林卫进入现场:“陛下有旨。”
  众人都看了过去。
  羽林卫:“丞相李蔡,年事已高,请辞丞相之职。宗室刘光以国事巡西域,辞议院议长职务,由李蔡为新议长。”
  大家瞪眼。
  岂不是三公全空出来了,一个都没有了?
  难道大汉的朝局要变天了?
  羽林卫继续:“则司马相如升任丞相,总览政务,张汤升任御使大夫,总览朝廷财政谏言官员查举。”
  “令取消大农令,设大司农,为三公。”
  “武侯霍海,辞长安少尉之责,选为大司农!”
  此话一出,大家愕然,随后又觉得理所当然。
  愕然是因为霍海才二十二,就已经是位列三公了,这还得了。
  不过,甘罗十二岁为丞相,霍海二十二为大司农怎么了?
  甘罗自幼聪明过人,进入丞相吕不韦门下,担任少庶子。十二岁时,出使赵国。使用计谋,帮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凭借功勋,得到秦王嬴政嘉奖,授上卿(相当于丞相),封赏田地、房宅。后来事迹,史籍无载。
  所谓上卿不就是三公?
  但不同的是,聪明的甘罗,只是昙一现。
  而霍海对于天下的影响,将会是世所罕见的!
  当初夏启从公天下改家天下。
  武丁从神权时代到王权时代。
  周武王姬发以分封制扩大版图。
  秦始皇一统天下称皇帝。
  到如今,又一个辉煌大世到来了。
  当今陛下必将名留青史,甚至此后天下万邦不再有,只有一本史书,而已。
  而霍海将会是这个过程中最耀眼的存在。
  历史上那些再出名的人,都没法和霍海竞争了。
  因为如今的时代对比以往,似乎有了飞跃的改变。
  就问什么时代人人都能吃饱过?而现在,人人都在追求吃肉!
  以前天下就是河洛中原,后来天下就是九州,是十三州部,如今,天下大的令人发指,是个球。
  倘若这个世界的人不走出地球,再也不会有人比霍海这个上卿更厉害了。
  甘罗又算什么?
  议会散了。
  有些人被说了,心里不高兴,但是,他们更高兴的是霍海上位大司农位列三公,这等于是摆明了告诉天下,商改要全面推行了!
  以前长安都那么多发展机会,如今天下即将同步发展,又会有多少金钱,多少机会?!
  全长安都疯了。
  更多的人,更多消息传向了四面八方。
  不久之后,天下人都要激动不已。
  一切的一切,终于要来了。
  六年来,长安的一切都证明了新商改正确无比,所有人都想享受到新商改的好处!
  ……
  此时,一间小屋子里,很多议员聚集在一起。
  他们是议员中的聪明人,也是有野心的人。
  他们今天看到了议院的局限,也看到了霍海的恐怖。
  但是,更激发起了他们要挑战霍海的想法。
  因为,议会之上有朝会,而他们还想爬一步。
  所以,霍海这个带领他们走到今天的人,成了他们要面对的恐怖敌人,最终boss。
  几人讨论之间,有人叹气:“要和霍海斗,我有胆,但我不信我能赢。”
  此话一出,几人都沉默了。
  最终,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
  “昔年外戚军事勋贵占据朝堂威风,如今变局却在最大的贵族霍去病的弟弟霍海身上。”
  众人看向了他。
  他开口:“我知道,世上有一个最稳重的人,从来不犯任何错误,如果说有人能赢霍海,那一定是他。”
  人怎么会背叛自己的阶级呢?
  但当初霍海还不是从霍去病羽翼之下走出,走到了上卿的位置。
  “难道,霍老三霍光就不想当上卿?”
  霍光?
  可能吗?他们可是亲兄弟?
  再者,霍光在皇帝身边平步青云,每年升官,他犯得着来议会参与权利斗争,甚至带着议会踩在朝会头上?
  “他会,因为他叫霍光。”
  霍光,字子孟。
  光,人举着火把,头领也。
  子孟。
  孟叔仲季。
  孟,一年之春,老大。
  子孟,君子之首。
  这个生为老三的人,生来就是要做高举火把的头领做君子魁首的人,大汉朝的政治环境,留给他的目标只有一个。
  大司马大将军。
  倘若有意思卫青退下,霍光上台,届时霍光能不能与霍海匹敌?
  只有试过才知道。
  ————
  求月票!
  (本章完)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限定室友(1v2)

擎苍月

战少,你媳妇又爬墙了

繁初

社死得到的男朋友

清茶与

医妾

北枝寒

影子

麦阿秋

贼老天你该死

不再恋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