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忠心的价值
张纮所提出的战略,思路极为明晰。
在当下复杂的局势中,碍于各方势力的制衡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贸然向外扩张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江东不能沦为中原诸侯对抗田泽的免费打手,平白消耗自身的实力,却也不能在此时添乱。
因为一旦中原诸侯内部出现纷争,只会让田泽坐收渔翁之利,同时也可能引火烧身,给江东带来灭顶之灾。
所以,当务之急是安心发展自身实力,等着袁绍和曹操玩完,拼掉田泽的元气后,再北上去和田泽抢地盘。
最后和刘备联合共抗田泽,三分天下。
这一战略看似与周瑜几乎是不谋而合。
然而,二者的战略目标虽表面相似,实则有着本质的区别。
周瑜的战略目标建立在削弱田泽的基础之上,他志在天下,渴望在这乱世之中一统江山。
他所谋划的一切,都是为了争取时间,努力弥补江东与田泽之间如鸿沟般巨大的差距,然后寻觅逆转局势的良机。
而张纮则是一开始就直接将目标放在了割据江东的角度。
虽然最终同样是为了实现平分天下的目的,但张纮的计策显然更为稳妥,更注重江东的内部稳定与实力积累,避免了过多的冒险与激进。
然而,这种策略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那就是会使得田泽在这段时间内更加坐大,势力不断膨胀。
这是周瑜和张纮之间矛盾的根源。
此前一直在朝堂之上占据主要的周瑜,这一刻换成了张纮的声音。
这并非由二人所决定,而是由局势所决定。
权力由上而下,却也由下而上。
即便孙策等人再想打,现在底层的士卒和百姓已经不想打了,他们根本看不到作战的意义,也看不到胜利的曙光。
没有意义、没有结果的战斗,有何打的必要?
孙策看似莽撞,实则心细如发,他已经察觉到了这其中的问题,在这一关键时刻,果断选择了张纮。
江东的微妙变化,并未引起中原诸侯过多的关注。
大家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接下来的大战,丝毫没意识到自己的一位盟友已经准备“退缩”了。
因为治下不缺钱粮,而且孙策一向信守承诺,所以给袁绍和曹操送去的物资没有任何迟滞,也没有打半分折扣。
然而,即便孙策等人隐藏的再深,终究瞒不过有心人的目光。
在收到江东文武配置和兵马调动的一些消息后,透过这些蛛丝马迹,贾诩敏锐的察觉到了江东态度的微妙变化。
“陛下,根据各方情报显示,江东如今多半已没了战心,朝堂之上的保守派已经逐渐压过了激进派,各地的驻防也纷纷靠北进行了调整。”
当听到贾诩说的这一消息后,正在垂钓的田泽顿时大喜。
“太好了,放了这么久的饵,总算钓到这条鱼了。”田泽的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每个人的行动都有着其目的,战争也是如此。
田泽自一开始就不想直接面对天下诸侯,所以始终在隐藏着实力,直到藏无可藏,这才真正展露一切。
但田泽始终未曾放下过拆分中原诸侯的想法。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无论是执政还是战争,这句话都可算是至理名言。
没有永恒的敌人,随着局势的变化,很多人的态度都会转变,身份也会随之改变。
昔日世家豪强视田泽为死敌,裹挟各路诸侯围攻封锁田泽。那时的各路诸侯并未完全把田泽视为敌人,而是保持着半敌半友的状态。
因为田泽的存在,对于他们而言有利可图。
但是时至今日,各路诸侯已经成为了田泽的死敌,世家豪强的态度反而产生了转变。
当意识到对外扩张、对内改革的趋势无可避免,发现东北平原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世家豪强过得多滋润后,天下世家豪强对于田泽已经不再抵制。
不少已经派遣支脉前往田泽麾下建立势力。
如今留在各路诸侯麾下的,虽然多半都是家大业大舍不得,也想在各路诸侯身上下注。
毕竟田泽还树了吕布和公孙瓒两个典型,很大程度瓦解了各路诸侯和麾下文武意志的同时,也免除了世家豪强支持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些世家豪强甚至更加尽心尽力了。
反正输了也不亏,反而能和袁绍、曹操等人更加深度的捆绑起来,日后在田泽的支持下,袁绍、曹操等人对外发展肯定不会差。
他们付出的届时都会十倍百倍还回来。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忠心也是有价格的。
当意识到忠心非但没有风险,反而会带来巨大的利益后,袁绍、曹操等诸侯麾下多了很多至死不渝的忠臣。
“孙伯符和周公瑾也是两块硬骨头啊!能支撑到现在,真是难得。”程昱感叹道。
其实在他看来,孙策早先中原之战前就应该醒悟了。
与中原诸侯联合虽是必然,但跟着中原诸侯和田泽拼命却完全没有必要。
“不仅如此,孙伯符和周公瑾几乎是凭借着一己之力撑到现在,压制了江东无数世家豪强和文臣士子,这份能力和手段,亦是可怕。”
“英雄造时势,但英雄终究难敌时势啊!”田泽感叹道。
“即便以霸王之勇、兵仙之能,依然敌不过大势,更何况是孙策和周瑜了。”
田泽之所以能够屡战屡胜,虽然有着兵精将猛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田泽始终压着大势。
看似无形无质的大势,实际上却是极其可怕的力量,就如作战之时的士气一般。
古代战争永远不只是一道纸面上的算术题,古往今来以少胜多的例子太多了。
田泽每次的胜利都是在做好了无数失败准备的基础上得来的。
“陛下,如今江东已被瓦解,去了一路的兵马,明年的战事必然更加顺利,公台这边的压力也可以减少一些了。”程昱言罢,看了看一旁的陈宫,语气稍有些讨好之意。
陈宫虽然心中也颇为欣喜,但还是不屑的冷哼一声。
田泽见这俩人难得也如此憨态,不由得会心一笑。
(本章完)
张纮所提出的战略,思路极为明晰。
在当下复杂的局势中,碍于各方势力的制衡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贸然向外扩张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江东不能沦为中原诸侯对抗田泽的免费打手,平白消耗自身的实力,却也不能在此时添乱。
因为一旦中原诸侯内部出现纷争,只会让田泽坐收渔翁之利,同时也可能引火烧身,给江东带来灭顶之灾。
所以,当务之急是安心发展自身实力,等着袁绍和曹操玩完,拼掉田泽的元气后,再北上去和田泽抢地盘。
最后和刘备联合共抗田泽,三分天下。
这一战略看似与周瑜几乎是不谋而合。
然而,二者的战略目标虽表面相似,实则有着本质的区别。
周瑜的战略目标建立在削弱田泽的基础之上,他志在天下,渴望在这乱世之中一统江山。
他所谋划的一切,都是为了争取时间,努力弥补江东与田泽之间如鸿沟般巨大的差距,然后寻觅逆转局势的良机。
而张纮则是一开始就直接将目标放在了割据江东的角度。
虽然最终同样是为了实现平分天下的目的,但张纮的计策显然更为稳妥,更注重江东的内部稳定与实力积累,避免了过多的冒险与激进。
然而,这种策略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那就是会使得田泽在这段时间内更加坐大,势力不断膨胀。
这是周瑜和张纮之间矛盾的根源。
此前一直在朝堂之上占据主要的周瑜,这一刻换成了张纮的声音。
这并非由二人所决定,而是由局势所决定。
权力由上而下,却也由下而上。
即便孙策等人再想打,现在底层的士卒和百姓已经不想打了,他们根本看不到作战的意义,也看不到胜利的曙光。
没有意义、没有结果的战斗,有何打的必要?
孙策看似莽撞,实则心细如发,他已经察觉到了这其中的问题,在这一关键时刻,果断选择了张纮。
江东的微妙变化,并未引起中原诸侯过多的关注。
大家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接下来的大战,丝毫没意识到自己的一位盟友已经准备“退缩”了。
因为治下不缺钱粮,而且孙策一向信守承诺,所以给袁绍和曹操送去的物资没有任何迟滞,也没有打半分折扣。
然而,即便孙策等人隐藏的再深,终究瞒不过有心人的目光。
在收到江东文武配置和兵马调动的一些消息后,透过这些蛛丝马迹,贾诩敏锐的察觉到了江东态度的微妙变化。
“陛下,根据各方情报显示,江东如今多半已没了战心,朝堂之上的保守派已经逐渐压过了激进派,各地的驻防也纷纷靠北进行了调整。”
当听到贾诩说的这一消息后,正在垂钓的田泽顿时大喜。
“太好了,放了这么久的饵,总算钓到这条鱼了。”田泽的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每个人的行动都有着其目的,战争也是如此。
田泽自一开始就不想直接面对天下诸侯,所以始终在隐藏着实力,直到藏无可藏,这才真正展露一切。
但田泽始终未曾放下过拆分中原诸侯的想法。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无论是执政还是战争,这句话都可算是至理名言。
没有永恒的敌人,随着局势的变化,很多人的态度都会转变,身份也会随之改变。
昔日世家豪强视田泽为死敌,裹挟各路诸侯围攻封锁田泽。那时的各路诸侯并未完全把田泽视为敌人,而是保持着半敌半友的状态。
因为田泽的存在,对于他们而言有利可图。
但是时至今日,各路诸侯已经成为了田泽的死敌,世家豪强的态度反而产生了转变。
当意识到对外扩张、对内改革的趋势无可避免,发现东北平原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世家豪强过得多滋润后,天下世家豪强对于田泽已经不再抵制。
不少已经派遣支脉前往田泽麾下建立势力。
如今留在各路诸侯麾下的,虽然多半都是家大业大舍不得,也想在各路诸侯身上下注。
毕竟田泽还树了吕布和公孙瓒两个典型,很大程度瓦解了各路诸侯和麾下文武意志的同时,也免除了世家豪强支持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些世家豪强甚至更加尽心尽力了。
反正输了也不亏,反而能和袁绍、曹操等人更加深度的捆绑起来,日后在田泽的支持下,袁绍、曹操等人对外发展肯定不会差。
他们付出的届时都会十倍百倍还回来。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忠心也是有价格的。
当意识到忠心非但没有风险,反而会带来巨大的利益后,袁绍、曹操等诸侯麾下多了很多至死不渝的忠臣。
“孙伯符和周公瑾也是两块硬骨头啊!能支撑到现在,真是难得。”程昱感叹道。
其实在他看来,孙策早先中原之战前就应该醒悟了。
与中原诸侯联合虽是必然,但跟着中原诸侯和田泽拼命却完全没有必要。
“不仅如此,孙伯符和周公瑾几乎是凭借着一己之力撑到现在,压制了江东无数世家豪强和文臣士子,这份能力和手段,亦是可怕。”
“英雄造时势,但英雄终究难敌时势啊!”田泽感叹道。
“即便以霸王之勇、兵仙之能,依然敌不过大势,更何况是孙策和周瑜了。”
田泽之所以能够屡战屡胜,虽然有着兵精将猛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田泽始终压着大势。
看似无形无质的大势,实际上却是极其可怕的力量,就如作战之时的士气一般。
古代战争永远不只是一道纸面上的算术题,古往今来以少胜多的例子太多了。
田泽每次的胜利都是在做好了无数失败准备的基础上得来的。
“陛下,如今江东已被瓦解,去了一路的兵马,明年的战事必然更加顺利,公台这边的压力也可以减少一些了。”程昱言罢,看了看一旁的陈宫,语气稍有些讨好之意。
陈宫虽然心中也颇为欣喜,但还是不屑的冷哼一声。
田泽见这俩人难得也如此憨态,不由得会心一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