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uc1p.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389章 重用
  朱慈烺察觉到郑鸿逵的思虑,抬头目光深邃地看向他,语气中多了一丝鼓励道:
  “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给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便中途有挫折,也不要动摇信念。记住,我们的目标,是为天下百姓谋福祉,而不是为一时的声誉。”
  这一番话,如同晨钟暮鼓,敲击着郑鸿逵和一众大臣们的心,他沉声应道:“臣必定全力以赴,辅佐陛下完成这场改革!”
  朱慈烺闻言,微微颔首,他凝视着面前的郑鸿逵,目光中带着几分思索。他对李霄林的两个提议没有提出异议,毕竟这些安排都合乎情理。
  但当他想到对方计划让李家一边掌控市舶司,一边将海贸交给自己心腹的打算,心中顿时多了一层防备。因此,郑鸿逵为代表的郑家海上力量,自然也成为了制衡的另外一端。
  “李旭的资历尚浅,海贸是关系到大明军饷命脉的关键所在,管理上绝不能出现丝毫纰漏。”朱慈烺语气一沉,缓缓说道:“里面的利益太复杂,若无人监管,问题迟早会暴露。朕另有合适的人选来接手,你仍然需要找到有经验的人来负责市舶司,但务必要管紧,不许有任何闪失。”
  郑鸿逵闻言,心中大喜,拱手称是道:“微臣明白。”
  他低下头,掩盖住眼中的一抹得意,这下子终于可以安帕郑家人了。毕竟,大明上下,除他郑家之外,又有谁能胜任海贸这等要职?陛下究竟信得过谁?
  尽管市舶司和钱庄通过行政体制和资金流向的双重制约,已经削弱了总管者的权力,但这依然是一块令无数人垂涎的肥肉,而且是活生生的命脉资源。郑鸿逵无法平静,他迫切想知道,朱慈烺究竟会把这份重任交到谁手中。
  而朱慈烺的目光扫过桌案上的海贸规划图,语调随之变得更为深沉道:
  “工商司和钱庄不过是从旧有体系中独立出来的部门,由倪元璐和张名振掌管,足以胜任。但市舶司不同,这是全新的领域,且牵涉甚广。朕计划先在天津、松江、漳州、福州四府试点,那些地方走私商贾成群,过去他们或许与朝廷井水不犯河水,但自今日起,便是敌我之分了。”
  朱慈烺顿了顿,声音低沉而有力道:“虽然有水师护航,表面上只是设立牌照、稽查货物,但背后涉及的利益和风险非同小可。将这件事交给旁人,朕断然无法放心,只能由你亲自经手。而至于户部的事务,反倒可以交由你的下属代管。”
  郑鸿逵听着这些话,表面镇定如常,心中却掀起了波澜,他不得不佩服朱慈烺的深谋远虑,也暗自懊恼自己的盘算被一眼识破。他清楚,市舶司、工商司和钱庄这些新设机构表面分工明确,但若能将它们串联掌控,便意味着一手握住了海贸与内陆经济的命脉。
  然而,朱慈烺明显不会允许这种局面发生,尤其是落入他郑家手中。所以,李家也至关重要。
  朱慈烺并未直接挑明自己的怀疑,但他的态度已然昭然若揭。他认为郑鸿逵有意通过表面的分权安排,实则逐步将三大机构纳入自己的掌控范围,而这样的局势他绝不会容忍。
  “郑卿。”朱慈烺语气中隐隐多了一丝寒意道:“朕知道你一向办事干练,但此番布局过于明显。朝廷新政刚刚推行,内外平衡尚未稳固,你要清楚,朕对你有信任。”
  李霄林一怔,连忙拱手道:“微臣绝不敢有半分逾越之意,愿为陛下分忧,尽心竭力。”
  “希望如此。”朱慈烺轻叹一声,语气略有缓和,他看着窗外天色渐暗,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而后缓缓道:“市舶司虽由你来协助管理,但各地官吏的任用与监督,朕会另派心腹负责。这不仅是为防范李卿的权力过度集中,更是为大明未来的长治久安着想。”
  郑鸿逵点头称是,心中却感到一阵隐隐的不安。他清楚,这并非朱慈烺对他的不信任,而是帝王心术的必然选择,朱慈烺需要确保所有势力都能相互制衡,而不会让任何一方坐大。
  而这场对话后,朱慈烺的目光更加坚定。他深知,改革的每一步都伴随着风险,但也正是这一步步的稳扎稳打,才能构建起一个强大的大明。
  他并不迷信某一个人的忠诚或能力,而是更相信制度的力量。无论是市舶司还是海贸,这些看似崭新的权力机构,都将被他纳入可控的轨道,成为新政的基石。
  “好!”朱慈烺拍案而起,目光如炬道:“试点便依此施行。朕要让大明的军饷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也要让那些海外列强明白,我大明不但有刀剑利器,还有无形的财力!”
  “是,微臣明白。”郑鸿逵语气恭敬,额头微微沁出一层薄汗。他暗中松了一口气,但并未完全放松警惕,稍作停顿后,他继续说道:
  “不过,海贸的原主管们是否需要提前调动出来?臣可以尽早安排交接,免得因准备不足影响出海贸易,最终耽误了陛下的用度。”
  朱慈烺闻言,微微点头,随即思索片刻道:“调出来吧。如今市舶司、工商司以及钱庄皆属新设机构,用人之处甚多。既然这些人是你郑家的老班底,你要尽快安排他们做好交接,务必按照规章,逐一报送至府衙,以确保万无一失。”
  郑鸿逵心头一凛,顿时感到一股凉意从背脊窜起,他察觉到,朱慈烺语气中隐隐透出的警告意味。虽未明言,但他已然明白,陛下绝不会容许郑家和李家任何一家独揽大明的财权。
  他眼下虽被重用,但也不过是在陛下的高压掌控之下行动,稍有不慎,便可能引来灾祸。
  郑鸿逵迅速反应过来:无论是海贸,还是市舶司、工商司、钱庄,这三者之中,郑家能得到的,已经是足够优渥的待遇,绝非可以贪心更多。
  想到这里,他深吸一口气,收敛起复杂的思绪,拱手道:“微臣遵命,一切按陛下旨意行事。”
  朱慈烺凝视着他,眼神锐利,语气不带一丝波澜:“朕所赐予的权柄,你须记得用在朝廷所需之处,而非为一己之私谋。不要忘了,这份重担背后,意味着大明国本的兴衰。”郑鸿逵连忙低头称是,心中却感到隐隐的压迫,他不敢再多言,稍作停顿后换了话题:“陛下,微臣还有一事需要禀报,或许需要陛下协调方能解决。”
  “哦?什么事情?”朱慈烺微微眯起眼睛,视线中带着审视。
  “崇明、舟山一带,水师近来频频出击剿灭海盗,虽说成效显著,有力地维护了地方安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贸易。”
  郑鸿逵说到这里,顿了顿,观察着朱慈烺的表情,继续道:“更何况,如今的剿匪力度尚显不足,微臣以为,此时应重新调整部署,暂且规划新的出海航线,以确保贸易畅通。李将军熟悉这片海域,可让他负责具体安排,微臣担心其他人或许处理不当,误了陛下的大事。”
  朱慈烺听罢,略一思忖,点头道:“此事确实事关重大。海上贸易不仅是朝廷税赋的重要来源,更是向海外展示国威的关键手段。日本、南洋一带的贸易仍需维持,朕相信,随着我大明对海外的军事扩张和胜利积累,政治利益也会水涨船高。这不仅是经济的命脉,更是政治布局的重要一环。”
  郑鸿逵连声称是道:“陛下圣明,微臣定会妥善安排,确保海贸之事井然有序。”
  朱慈烺接着说道:“此外,此次南征福建,大军缴获颇丰。朕已令张煌言将五十余万两白银送至南京。你负责从中留出二十万两,专款用于市舶司和工商局的筹建。倪元璐已在处理相关事宜,你只需配合即可。若有结余,便转为两部门的日常活动经费,以免运作中捉襟见肘。”
  郑鸿逵心中一惊,暗道陛下果然处处留有余地。二十万两白银虽不少,但分散到市舶司和工商局的多个项目上,实际能留下的富余却极其有限。如此一来,朝廷便彻底掌控了资金流向,无论是规划还是执行,都不会再有李家插手的机会。
  他连忙恭敬答道:“微臣明白,必不负陛下所托。”
  朱慈烺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深思道:“朕希望你们都能明白,这些新政的施行,虽有赖于你们的才能,但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制度在未来能够长久运转。因此,绝对不能主次颠倒了。”
  “微臣明白,陛下的远见,微臣深感佩服。”郑鸿逵连连称是,额间却已渗出细密的冷汗。他明白,朱慈烺的每一句话,都在提醒自己,不可僭越半步。
  郑鸿逵低垂着头,他本以为此番奏对不过是常规的朝廷事务,却未料到朱慈烺的目光愈发深邃,随即一摆手,语气变得意味深长道:
  “这些事,说到底不过是公事。以前你经手的多是郑家的家业,然而从今往后不同了。工商司、钱庄、市舶司,这些皆是朝廷机构,是国事,不是家事。公事与家事之间,界限必须分明。有些规矩,是绝不能逾越的。”
  “陛下所言极是,微臣铭记在心!”郑鸿逵心头一紧,尽管脸上保持着谦恭的神情,心中却掀起一阵波澜。他听得明白,朱慈烺话中的深意,分明是在点名他此前某些模糊的行为方式,如今已是昭然若揭。
  朱慈烺缓缓站起身,负手踱步至案前,语气中多了一丝冷峻道:
  “如今,局势已然不同。待到扩军之后,仅兵马便要达三四十万,各地的官吏、胥吏人数更是难以计数。朕、你们,乃至朝廷所有人,都必须抛开旧有的习气,重新为国事而设。
  因此,朕的私库也必须与国库分开,郑家的海贸也不能再与大明的海贸混为一谈。否则,很多事情便无法‘公事公办’,更难言公平。”
  朱慈烺的目光如刀,一字一句,铿锵有力,话中的含义已不再含蓄,分明是直指郑家曾经凭借特权所获的利益。
  郑鸿逵心头一凛,虽强作镇定,却忍不住在袖中紧握双拳。他心中明白,这不仅仅是针对他个人,而是朱慈烺针对朝中、军中各大世家族阀的警告,那些过去依仗世家背景轻易攫取利益的好日子,恐怕从今往后都将成为历史。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一天竟来得如此之快。
  然而,郑鸿逵又不得不为自己的早一步收敛感到庆幸,在被朱慈烺暗中警告后,他便着手清理自己家族在各地的过分行径。如今看来,这一举动显然挽回了皇帝的信任,令他能在改革风暴中继续承担重任。
  但他心中依然存有疑惑,朱慈烺此番改革究竟是何深意?而就在郑鸿逵暗自揣度之际,朱慈烺已收回冷厉的目光,语气略微缓和,继续说道:
  “朕的这次改革,绝不仅仅是为了收回地方的权力。地方的财权、人力资源固然要统一归于中央掌控,但这只是第一步。朕真正要做的,是借改革之势,将大明的制度推向全新的局面,让朝廷在国力、国势上迈入一个新的高度。”
  朱慈烺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缓缓抬手指向地图,仿佛指向一个未来的蓝图:“大明的未来,不能只是一家一姓的私产,也不能让少数家族染指国运。唯有建立一个清晰、合理的体制,才能真正让朝廷的每一份力量汇聚,捆绑住地方的资源,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郑鸿逵听到这里,心中猛然一震。他隐隐明白了朱慈烺的深意。皇帝不仅是在削弱地方世家的力量,更是在通过制度设计,为新生的国家政权构建牢固的基础。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权力再分配!
  朱慈烺转过身,看向郑鸿逵,目光炯炯,仿佛能看透他的内心道:“郑鸿逵,朕选你负责这次改革,不是因为你是郑家人,而是因为你有才。朕不信任何家族,只信任才干。你要明白,这既是重托,也是试炼。”
  “微臣必不负陛下所托!”郑鸿逵深吸一口气,恭敬地俯身抱拳。此时,他的内心已然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权力分割,而是一场涉及整个帝国未来的深远变革。
  (本章完)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限定室友(1v2)

擎苍月

战少,你媳妇又爬墙了

繁初

社死得到的男朋友

清茶与

医妾

北枝寒

影子

麦阿秋

贼老天你该死

不再恋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