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裴寂来了
第304章裴寂来了
闷热的午后,暴雨来的毫无预兆。
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转瞬便是电闪雷鸣,紧接着暴雨倾盆而下,不过呼吸之间,雨点就成了银色瀑布。
行进中的大军就这样在旷野里淋成了落汤鸡。
右仆射魏国公也没能幸免,
家将们手忙脚乱的找出一张油毡时,他浑身上下都没有一根干纱了。
等帐篷搭起来,
裴寂就跟从水里捞起来似的。
“这鬼天气,”裴寂忍不住骂道。
“相公说甚?”那哗啦啦的雨声中,家将听不清他说什么,大声的询问。
裴寂摆了摆手。
蜿蜒如龙般行进的大军,停了下来,全都在雨中搭建着避雨的东西,毡帽或是桐油衣、毡帐等。
好像天河决堤了一般,
裴寂皱着眉,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又要延缓今天的行军速度了。
很快,
不少将领、参军等跑进了他的帐篷。
“距离晋州还有多远?”裴寂问。
“原计划今天能到达晋州城下扎营过夜,但现在这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离晋州还得有二十里。”一名参军道。
副总管姜宝谊也是浑身湿透,他坐在一边脱下上衣拧着水,一边道:“这暴雨过后,只怕道路泥泞,后勤辎重车队越发走不快了。”
“也不知道浩州情况如何了,被围这么久,可千万别跟介休一样被破,那样的话我们北上太原的路可就都被堵住了。”
这场暴雨足足下了近半个时辰,才终于云收雨歇。
“加紧行军,赶到晋州城去。”
晋州距离浩州还有三百二十里,他们如今一天四五十里的速度,还得至少七八天。
而如果算上绕韩侯岭翻山越岭耽误的时间,可能十天都未必到的了。
姜宝谊对裴寂道:“请裴相先骑马进城,末将随后率部过来。”
裴寂回头看着在整队的兵马,这地上都成了河,心头不由焦燥。
“好,我先去晋州,你也抓紧带他们过来,今天一定要赶到晋州城下,路上已经耽误太多时间了。”
远处有骑士策马奔来,
马蹄在积水的地面踏浪而来。
前军斥候轻骑滚鞍落马:“禀报右仆射,李逸总管派人报捷!”
“报捷?”裴寂精神一振。“人呢?”
“就在后面。”
片刻后,李逸的报捷信使赶到,
信使将一封李逸亲笔写的捷报呈上,
信还封着口。
他打开盖有印章的封泥,一目十行的迅速浏览,越看越惊讶。
让人难以置信的捷报,离石胡拓定王刘六儿率七千部下向李逸投降,李逸纳降后,调刘六儿三千稽胡,在雀鼠谷贾胡堡萨保虞闰内应下,夜破贾胡堡,生擒刘武周大将黄子英,然后劝降了其五千部众,还解救了五千被俘关押的唐军。
难以置信。
姜宝谊和刘弘基两员大将军都凑了过来:“裴相,李逸怎么说的,真赢了?”
裴寂将信递给他们,“确实赢了,贾胡堡破了,那个击败李仲文,伏击歼灭他九千人马的黄子英这次也被生擒了,”
“嗯,李仲文九千人,还有五千人活着,也被救出来了。”
姜宝谊和刘弘基脑袋凑在一起看完,啧啧出奇,永安王李孝基、内史侍郎唐俭也赶了过来,听说大捷后惊叹连连。
“这李逸不愧是圣人钦点的福将,”
刘弘基笑着道:“贾胡堡拿下,雀鼠谷打通,那我们倒是不用再绕韩侯岭了,能节省几天时间,粮道也打通了。”
裴寂捋须,“不能高兴的太早,浩州还被围着,还得是加紧行军,尽快赶到浩州击退敌人才行。”
“按计划行事吧。”
裴寂说完,被搀扶上马,先往晋州城去了。
因一场大雨,接下来几天行军速度如龟爬,一天才行军三十里。
数天后,他们才终于进入吕州霍邑。
裴寂前锋骑兵刚踏入吕州境内,就得知了一个好消息,李逸率兵两万北上,已经解了浩州之围,敌人退走。
前锋骑兵校尉,立马亲自快马往回跑,
“裴相,”
“好消息,李逸率军两万北上,已解浩州之围,敌军退却。”
裴寂风尘仆仆,被酷暑晒的脑袋发昏。
“李逸哪来的两万人?”
等到弄明白了情况,裴寂怔神。
“年轻人果然了得,艺高人胆大啊,多携旗鼓虚张声势,还能把本相拉出来作大旗,了得。
就是有些过于弄险了,仓促间拼凑两万人马,结果降兵倒是占了一万,刚解救出来的败兵又两千,真正可用的才两千兵?
这是在赌博呢,跟李仲文之前有什么两样,这次是运气好吓退了敌人,要不是本相正好带着大军来了,敌军没被吓走,李逸又该怎么办呢?”
裴寂还在批评着年轻人弄险,
结果浩州解围的消息迅速在军中传开,有人高呼万胜,然后是越来越多的人欢呼。
裴寂闭上了嘴,
脸色有点不太好看。
又是几天后,
裴寂沿雀鼠谷而进,抵达贾胡堡。
守将丘神俨和萨保虞闰出城十里来迎接。
“末将有个好消息要告诉裴相,刚从浩州传来的消息,刘季真被李总管招降了。”
正翻身下马的裴寂听闻这消息,都忘记了摘镫,差点摔倒,幸好家将搀扶着帮他摘镫下马。
“离石胡刘季真被李逸招降了?”
“他提了些条件,李总管派人上奏天子,在朝廷回复前,刘季真承诺休兵罢战,兵马不出石州。”
裴寂心事重重。
在众人陪同下抵达贾胡堡,进堡时还被路上石子绊了一跤,紫袍摔的满是尘土。
进了堡,
他先要了壶茶,边喝边思索。
如果说刚开始收到捷报时,他还觉得李逸是运气好,可现在他已经不这么认为了,
刘六儿投降看似是李逸运气好,细想却也是李逸稳打稳扎经营的好,要没有他稳住灵石,没有他及时分兵进驻永安堡,没有于筠带兵袭击离石胡的粮道,没有李仲文带兵撕开防御,进入浩州城增援,
也就没有刘六儿一连串的失败,导致最后走投无路要投降。
破贾胡堡擒黄子英更不是偶然,李逸在李仲文前军尽没后,没有犹豫停顿,反而时抢时间急行军至霍邑,先稳住此城,然后找到了韩侯岭这条道路,
不经雀鼠谷,绕到了北面,占据灵石城,再增兵阴地关,把想继续伏击李逸的黄子英反给困在了雀鼠谷贾胡堡。
围困两月,这才有了后面虞闰跟黄子英的矛盾,才有了李逸派兵破堡。
现如今,李逸又带着拼凑的两万人马,解浩州之围,再招安石州刘季真,
每一步,都不是运气,那都是精心计算过的。
这小子,以前真是太小看他了。
同样是十七岁,齐王元吉坐镇太原,手上精兵三万,粮草可食十年,结果只敢把兵都龟缩太原城中,坐看着一座接一座城池被差不多数量的敌人各个击破。
而李逸从半路和李仲文分兵,到李仲文前军九千精锐尽没,之后的这一连串的行动,每一步其实都是在冒险,都是如履薄冰,
但他一步一步的却在那么坏的局势下,硬生生的杀出了一条血路,把整个吕介浩的局面重新打开了。
他李逸硬是靠着手里的五千来府兵和六千辅兵,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不仅挡住了刘武周的攻势,反而不声不响的发起了反攻。
最难得可贵的是,这小子取得如此的战绩,手下基本上没什么伤亡,反倒是兵越打越多。
现如今麾下各路兵马,居然有三万多了。
他这个右仆射、晋州道行军大总管,说是统领四万战兵两万辅兵,但其中还有一万多原是李逸手下的人。
现在李逸的兵,倒跟他手里除李逸外的的兵差不多了。
裴寂拿出随身携带的河东地图,
徐徐展开,
吕州稳住,浩州解围,
他的目光放到了介州治所介休城上。
李逸说敌军自浩州退去后,便到了介休,现在介休大约是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李逸没去打介休,还驻在浩州。
“请诸位将军前来军议!”
行军副大总管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行军长史内史侍郎唐俭、行军司马永安王陕州总管李孝基,临汾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
还有各子总管也都纷纷赶到。
裴寂手里拿着大总管兵符,目光在诸将脸上一一扫过。
“这些天,各种好消息大家也没少听吧?”
“今天又有好消息,石州的离石胡叛酋刘季真也请降了。”
“好消息啊,浩州解围了,离石叛胡又请降了,还招降了刘武周五千精锐,打通了贾胡堡。
但是大家不要高兴的太早,
黄子英只是刘武周的先锋而已,
如今浩州之围虽解,可介休城还被敌人攻占,我们要增援晋阳,必须先收复介休。”
裴寂声音提高了几度。
“介休有武周手下大将寻相、张万岁统领的约一万五千人防守,李逸虽接连立下大功,但手下几万人马,却不敢正面进攻,
他不敢,我们却不能逃避。
我决定,加速行军,全军改道,不去浩州了,直接去介休。”
“李逸总管擅用奇用险用巧,但还是少了点正面用兵的经验,这介休城就由我们来拿下好了。”
“给浩州李逸传令,让他继续镇守浩州,
他麾下不是有三万多人马了吗,让他抽调两万人到介休来,就让李仲文、王行敏统领前来。”
“再给刘世让、于筠传令,让他们也到介州城下会合。”
裴寂的计划简单而直接,兵马出雀鼠谷后,经灵石直奔介休城下,他麾下两万多战兵,还有一万多辅兵,再从李逸那调两万人过来,那就有五万多人马,
对付刘武周手下这一万五千人马,还是刚从浩州败撤下来的,有什么难的。
他们连李逸两万人都不敢迎战,那他五万多大军开过去,这寻相、张万岁只怕要直接弃城而走了。
内史侍郎唐俭,倒是跟李逸打过好几次交待了,笑道:“右仆射何不直接召李逸到介休会和,此子是员福将。”
裴寂面无表情的道:“他守着浩州就行,介休就不劳烦他了。”
(本章完)
闷热的午后,暴雨来的毫无预兆。
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转瞬便是电闪雷鸣,紧接着暴雨倾盆而下,不过呼吸之间,雨点就成了银色瀑布。
行进中的大军就这样在旷野里淋成了落汤鸡。
右仆射魏国公也没能幸免,
家将们手忙脚乱的找出一张油毡时,他浑身上下都没有一根干纱了。
等帐篷搭起来,
裴寂就跟从水里捞起来似的。
“这鬼天气,”裴寂忍不住骂道。
“相公说甚?”那哗啦啦的雨声中,家将听不清他说什么,大声的询问。
裴寂摆了摆手。
蜿蜒如龙般行进的大军,停了下来,全都在雨中搭建着避雨的东西,毡帽或是桐油衣、毡帐等。
好像天河决堤了一般,
裴寂皱着眉,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又要延缓今天的行军速度了。
很快,
不少将领、参军等跑进了他的帐篷。
“距离晋州还有多远?”裴寂问。
“原计划今天能到达晋州城下扎营过夜,但现在这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离晋州还得有二十里。”一名参军道。
副总管姜宝谊也是浑身湿透,他坐在一边脱下上衣拧着水,一边道:“这暴雨过后,只怕道路泥泞,后勤辎重车队越发走不快了。”
“也不知道浩州情况如何了,被围这么久,可千万别跟介休一样被破,那样的话我们北上太原的路可就都被堵住了。”
这场暴雨足足下了近半个时辰,才终于云收雨歇。
“加紧行军,赶到晋州城去。”
晋州距离浩州还有三百二十里,他们如今一天四五十里的速度,还得至少七八天。
而如果算上绕韩侯岭翻山越岭耽误的时间,可能十天都未必到的了。
姜宝谊对裴寂道:“请裴相先骑马进城,末将随后率部过来。”
裴寂回头看着在整队的兵马,这地上都成了河,心头不由焦燥。
“好,我先去晋州,你也抓紧带他们过来,今天一定要赶到晋州城下,路上已经耽误太多时间了。”
远处有骑士策马奔来,
马蹄在积水的地面踏浪而来。
前军斥候轻骑滚鞍落马:“禀报右仆射,李逸总管派人报捷!”
“报捷?”裴寂精神一振。“人呢?”
“就在后面。”
片刻后,李逸的报捷信使赶到,
信使将一封李逸亲笔写的捷报呈上,
信还封着口。
他打开盖有印章的封泥,一目十行的迅速浏览,越看越惊讶。
让人难以置信的捷报,离石胡拓定王刘六儿率七千部下向李逸投降,李逸纳降后,调刘六儿三千稽胡,在雀鼠谷贾胡堡萨保虞闰内应下,夜破贾胡堡,生擒刘武周大将黄子英,然后劝降了其五千部众,还解救了五千被俘关押的唐军。
难以置信。
姜宝谊和刘弘基两员大将军都凑了过来:“裴相,李逸怎么说的,真赢了?”
裴寂将信递给他们,“确实赢了,贾胡堡破了,那个击败李仲文,伏击歼灭他九千人马的黄子英这次也被生擒了,”
“嗯,李仲文九千人,还有五千人活着,也被救出来了。”
姜宝谊和刘弘基脑袋凑在一起看完,啧啧出奇,永安王李孝基、内史侍郎唐俭也赶了过来,听说大捷后惊叹连连。
“这李逸不愧是圣人钦点的福将,”
刘弘基笑着道:“贾胡堡拿下,雀鼠谷打通,那我们倒是不用再绕韩侯岭了,能节省几天时间,粮道也打通了。”
裴寂捋须,“不能高兴的太早,浩州还被围着,还得是加紧行军,尽快赶到浩州击退敌人才行。”
“按计划行事吧。”
裴寂说完,被搀扶上马,先往晋州城去了。
因一场大雨,接下来几天行军速度如龟爬,一天才行军三十里。
数天后,他们才终于进入吕州霍邑。
裴寂前锋骑兵刚踏入吕州境内,就得知了一个好消息,李逸率兵两万北上,已经解了浩州之围,敌人退走。
前锋骑兵校尉,立马亲自快马往回跑,
“裴相,”
“好消息,李逸率军两万北上,已解浩州之围,敌军退却。”
裴寂风尘仆仆,被酷暑晒的脑袋发昏。
“李逸哪来的两万人?”
等到弄明白了情况,裴寂怔神。
“年轻人果然了得,艺高人胆大啊,多携旗鼓虚张声势,还能把本相拉出来作大旗,了得。
就是有些过于弄险了,仓促间拼凑两万人马,结果降兵倒是占了一万,刚解救出来的败兵又两千,真正可用的才两千兵?
这是在赌博呢,跟李仲文之前有什么两样,这次是运气好吓退了敌人,要不是本相正好带着大军来了,敌军没被吓走,李逸又该怎么办呢?”
裴寂还在批评着年轻人弄险,
结果浩州解围的消息迅速在军中传开,有人高呼万胜,然后是越来越多的人欢呼。
裴寂闭上了嘴,
脸色有点不太好看。
又是几天后,
裴寂沿雀鼠谷而进,抵达贾胡堡。
守将丘神俨和萨保虞闰出城十里来迎接。
“末将有个好消息要告诉裴相,刚从浩州传来的消息,刘季真被李总管招降了。”
正翻身下马的裴寂听闻这消息,都忘记了摘镫,差点摔倒,幸好家将搀扶着帮他摘镫下马。
“离石胡刘季真被李逸招降了?”
“他提了些条件,李总管派人上奏天子,在朝廷回复前,刘季真承诺休兵罢战,兵马不出石州。”
裴寂心事重重。
在众人陪同下抵达贾胡堡,进堡时还被路上石子绊了一跤,紫袍摔的满是尘土。
进了堡,
他先要了壶茶,边喝边思索。
如果说刚开始收到捷报时,他还觉得李逸是运气好,可现在他已经不这么认为了,
刘六儿投降看似是李逸运气好,细想却也是李逸稳打稳扎经营的好,要没有他稳住灵石,没有他及时分兵进驻永安堡,没有于筠带兵袭击离石胡的粮道,没有李仲文带兵撕开防御,进入浩州城增援,
也就没有刘六儿一连串的失败,导致最后走投无路要投降。
破贾胡堡擒黄子英更不是偶然,李逸在李仲文前军尽没后,没有犹豫停顿,反而时抢时间急行军至霍邑,先稳住此城,然后找到了韩侯岭这条道路,
不经雀鼠谷,绕到了北面,占据灵石城,再增兵阴地关,把想继续伏击李逸的黄子英反给困在了雀鼠谷贾胡堡。
围困两月,这才有了后面虞闰跟黄子英的矛盾,才有了李逸派兵破堡。
现如今,李逸又带着拼凑的两万人马,解浩州之围,再招安石州刘季真,
每一步,都不是运气,那都是精心计算过的。
这小子,以前真是太小看他了。
同样是十七岁,齐王元吉坐镇太原,手上精兵三万,粮草可食十年,结果只敢把兵都龟缩太原城中,坐看着一座接一座城池被差不多数量的敌人各个击破。
而李逸从半路和李仲文分兵,到李仲文前军九千精锐尽没,之后的这一连串的行动,每一步其实都是在冒险,都是如履薄冰,
但他一步一步的却在那么坏的局势下,硬生生的杀出了一条血路,把整个吕介浩的局面重新打开了。
他李逸硬是靠着手里的五千来府兵和六千辅兵,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不仅挡住了刘武周的攻势,反而不声不响的发起了反攻。
最难得可贵的是,这小子取得如此的战绩,手下基本上没什么伤亡,反倒是兵越打越多。
现如今麾下各路兵马,居然有三万多了。
他这个右仆射、晋州道行军大总管,说是统领四万战兵两万辅兵,但其中还有一万多原是李逸手下的人。
现在李逸的兵,倒跟他手里除李逸外的的兵差不多了。
裴寂拿出随身携带的河东地图,
徐徐展开,
吕州稳住,浩州解围,
他的目光放到了介州治所介休城上。
李逸说敌军自浩州退去后,便到了介休,现在介休大约是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李逸没去打介休,还驻在浩州。
“请诸位将军前来军议!”
行军副大总管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行军长史内史侍郎唐俭、行军司马永安王陕州总管李孝基,临汾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
还有各子总管也都纷纷赶到。
裴寂手里拿着大总管兵符,目光在诸将脸上一一扫过。
“这些天,各种好消息大家也没少听吧?”
“今天又有好消息,石州的离石胡叛酋刘季真也请降了。”
“好消息啊,浩州解围了,离石叛胡又请降了,还招降了刘武周五千精锐,打通了贾胡堡。
但是大家不要高兴的太早,
黄子英只是刘武周的先锋而已,
如今浩州之围虽解,可介休城还被敌人攻占,我们要增援晋阳,必须先收复介休。”
裴寂声音提高了几度。
“介休有武周手下大将寻相、张万岁统领的约一万五千人防守,李逸虽接连立下大功,但手下几万人马,却不敢正面进攻,
他不敢,我们却不能逃避。
我决定,加速行军,全军改道,不去浩州了,直接去介休。”
“李逸总管擅用奇用险用巧,但还是少了点正面用兵的经验,这介休城就由我们来拿下好了。”
“给浩州李逸传令,让他继续镇守浩州,
他麾下不是有三万多人马了吗,让他抽调两万人到介休来,就让李仲文、王行敏统领前来。”
“再给刘世让、于筠传令,让他们也到介州城下会合。”
裴寂的计划简单而直接,兵马出雀鼠谷后,经灵石直奔介休城下,他麾下两万多战兵,还有一万多辅兵,再从李逸那调两万人过来,那就有五万多人马,
对付刘武周手下这一万五千人马,还是刚从浩州败撤下来的,有什么难的。
他们连李逸两万人都不敢迎战,那他五万多大军开过去,这寻相、张万岁只怕要直接弃城而走了。
内史侍郎唐俭,倒是跟李逸打过好几次交待了,笑道:“右仆射何不直接召李逸到介休会和,此子是员福将。”
裴寂面无表情的道:“他守着浩州就行,介休就不劳烦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