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节度
第314章节度
如何守城,
李逸没经验,他唯一算的上经验的指挥守城,也只有在御宿乡冯家庄园那晚。
但李逸面对即将来袭的几万定杨军,却并怎么不害怕。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何况他没经验,但浩州会守城的人很多。刘瞻先前就坚守浩州两月,李仲文更不用说,八柱国之后,一肚子兵法战术。
连李道玄这位年轻的淮阳王,也是纸上谈兵头头是道。
隰城里的西河豪族子弟如任陟任绪,还有郭家曹家等子弟,大多跟着李渊南下过长安,然后授了官勋回来的,打仗也有经验。
李逸让李仲文他们制订了数个守城应急预案,然后让浩州将士演练,甚至还让三关四堡的守军,也训练演习,省的到时茫然无措。
不仅是兵要练,各种防御物资,甚至城中青壮百姓,该提前编配的,各种物资如何调配,甚至万一围城时间久了,粮食如何分配,都在做预案。
凡事不预不立。
不打无准备的战。
李逸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了。
他负责把握大方向,具体战术下面这些有经验的将领们制订。
城北原来任家的一处大别院,现在是李逸的总管行辕。
李逸如今都天天跟着郭永安练习弓箭,和李存孝练习骑马,和李道玄学马槊,
有空了还舞舞李靖送他的那支长锏。
陈菱角和宋义也日夜操练着李逸部来的部曲,从长安带来的三十六名部曲,经过这半年操练,现在都已经有点精骑味道了,马上骑射挺熟练,就是还缺些实战经验。
宋义他们还在浩州又扩编了七十二人,现在是一百零八部曲。
刘黑子罗大富他们十人,现在每人都升为了队头,各统领了一队五十轻骑,是李逸的亲军。
李存孝四羌将,则各统领了二百骑为牙兵。
李逸的亲卫力量还挺强,一百零八私部曲,五百亲军骑兵,八百牙兵骑军。
淮阳王李道玄是整编后的中军总管,统领着四千步骑驻扎城中。
浩州城四面城门,则由前后左右四厢军驻守防御,各两千六百人。
又有左右虞侯两军各两千八百人,做为机动部队,随时增援。
浩州七军,整编了两万人马。
实力还是挺不错的,
有李逸之前留下的四千府兵,被他留下的李元吉三千并州精骑,李仲文带回来的两千败兵,以及后续收拢的三千败兵,加上原城中辅兵和李仲文部、刘瞻部。
整编出两万战辅兵,协防守城的乡勇壮丁还有一万。
有这么多兵,李逸还是比较有底气的。
不过准备的再充分,也得打过了才知道行不行。
刘政会派人向李逸密报刘武周军情后,很快刘德威、姜宝谊也派人悄悄来了浩州。
刘德威和姜宝谊都被刘武周安排给黄子英,即将前来攻打浩州。
刘德威率他太原留守的八千老弱旧部,姜宝谊则是率领一万二千人的降兵。
这支两万人的军队,成为黄子英攻浩州城的部队之一。
“会不会有诈?”
厅中,
李仲文都有些不敢相信这样的好事。
刘德威和姜宝谊都说,等到了浩州城下,他们就要阵前倒戈,配合李逸围歼黄子英刘六儿等。
“刘武周怎么会一次动用这么多降兵,按常理就算用降,也多会打散使用吧?”
“或许时间紧迫,怕打散后,影响指挥。”
“我看就是刘武周狂妄自大,他以为太原拿下了,晋州以北数州被他一一攻破,就剩下一座浩州城不过是板上钉钉的事,又或者这两万降兵,到时可能就是被用来先填壕攻城的,用来消耗我们的。”
几员将领各抒已见,
“我相信刘德威和姜宝谊两位将军眼下只是假降武周,等到了浩州城下,他们有机会肯定会率部回归。”李逸手捧着茶杯很自信道。
刘瞻有些兴奋,“若是刘姜二将到时城下率两万人反正,那我们就能轻松击败黄子英。”
李逸也比较乐观,
有刘姜几人在太原给他暗中通风报信,现在他对敌人的动向了如指掌。
这种解开战争迷雾拥有上帝视角的感觉,非常棒。
其实用降这个事,战争的时候也是必然的。
他先前也接受了黄子英和刘六儿的投降,还劝降刘季真,可最后他们都反了。
也不是李逸不知道这些人未必就真忠心,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那也是较好的选择。
刘六儿就替他攻下了贾胡堡生擒了黄子英,而投降的黄子英,也跟着他增援浩州,壮大他声势,吓退了张万岁等人,解了浩州之围。
九月二十三,
太原失守的第七天,介休兵败的第十三天,
李逸收到了从长安来的诏令。
仍是老熟人太子舍人卢赤松前来宣诏,卢赤松这次不仅辛苦,一路还挺危险,
他不得不在渡过龙门进入河东后,往慈、隰一线走,避开了吕晋战区,这趟路可比汾河大道难走多了。
“陛下知晓荣国公守住浩州和雀鼠谷三关,非常高兴。”
李逸召集城中官将们接诏令。
“朕闻戡乱以武,经邦以文。今寇虐鸱张于汾晋,黔黎板荡于并代。逆贼刘武周、恃胡马之骄,凭山河之险,窃据王城,残虐士庶。
惟尔金紫光禄大夫、吕州总管、上柱国、荣国公李逸,忠亮贯于金石,智略出于韬钤,
前镇雀鼠,挫贼锋于未发,今守孤城,扬天威于既溃。
收溃卒以成军,护粮道而固本,实乃社稷之干城,朕心之肱股。
宜加殊锡,俾总戎麾。
可检校并州总管,使持节并、浩、介、吕、石、隰、岚七州诸军事,右光禄大夫。
晋州以北戍守征计,咸禀节度,特许便宜行事······”
听着诏书,
众人羡慕,李逸又升官了,散职升为从二品,这个倒没什么,不值钱东西。
可检校并州总管,总领晋州以北七州军事,还特赐便宜行事之权。
皇帝还下诏,
李逸这一城三关四堡的兵马,泛勋一转。其余功勋记录,交卢赤松带回长安,令有司量功授勋授职。
这四万多人,李逸登记名册,呈报兵部,全都先加勋一转。
每人还授田二十亩,绢十匹。
皇帝这次格外大方。
也通过诏令正式确立了李逸的指挥权,晋州以北,七州军事民政,全都归他管了,
甚至如先前元吉留下的三千骑,现在也正式隶属于李逸节制,不再是借用了。
那些收拢的溃兵,自然更不用说,不管之前是裴寂部下,还是姜宝谊、刘弘基、李孝基等部下,现在都只隶属于李逸。
皇帝还让卢赤松给李逸口谕,一定要守住浩州,必要时就算放弃三关四堡,也尽量守住浩州。
有浩州在,就能牵制刘武周的兵马,威胁他们的粮道,这对于大唐来说,很重要。
至于说援兵什么时候会来,粮草军械还能不能再供给,皇帝没说。
李仲文等并没被追究败军之罪,他仍是介州刺史,这次授他检校并州总管府长史,刘瞻浩州刺史兼总管府司马。
李道宗检校吕州刺史。
裴寂和李元吉都没被追究罪责,很是出乎大家意料,听说裴寂仍被皇帝下旨镇抚河东吕州以南诸州的消息,
不少人脸上都很是不屑。
李逸也有点意外,都败成这样了,皇帝也没免了这老伙计的职,这关系是真好。
只有赵文恪倒霉被下旨赐死。
他跟刘文静是同一天被赐死的,
两个拥有免死铁券的太原元谋功臣,铁券都没用。
“荣国公,以后这并浩七州,可就都靠你了。”卢赤松道。
李逸知道,现在起,他们就是孤军一支,至少得孤军作战半年以上,别想指望有援军。
如果是李世民现在接替裴寂,还能乐观些,但既然裴寂还占着那位置,指望他能挡住宋金刚,甚至击败宋金刚反攻回来,做梦吧。
现在李逸统领的七州,实际上除了西南的隰州外,其余六州,就只剩下了一座浩州城和三关四堡。
隰州和浩州接壤,在石州南边,也是在吕梁山区,虽然也有道路通行,但比起沿汾河的大道还是交通不便。
“朝廷派了刘师善为隰州道行军总管,与隰州刺史燕询征讨石州刘季真,防御武周,为浩州保持一条补给通道。”
李逸对此没抱太大希望。
朝廷还在隰州北面与离石交壤的的石楼县,新置西德州,派杨敏出任刺史。
李逸既没听过刘师善的名字,也不熟悉燕询,更不了解杨敏,但他并不对他们抱什么希望。
靠谁也不如靠自己,唯一能指望的,也就是李世民。
李逸为卢赤松接风洗尘,同时派亲兵敲锣宣告皇帝诏令。
席上,
卢赤松凑到他旁边低声问:“荣国公手下现在有多少兵马?”
“浩州城整编了战辅兵两万,骑兵有四千。三关四堡,在收拢了一些败兵后,现在加起来也不少,光是张壁张难永安三堡,就各有战辅兵五千,雀鼠谷的三关和贾胡堡,有兵一万。”
“嘶!”卢赤松不由的长吸一口气,“这么多,不是说三万多人?”
“其中战兵三万,加上辅兵四万多。”
卢赤松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半天才道:“那粮食储备多少,能够支撑多久?”
“刚收了秋粮,之前到处筹集了一些粮食,节省点吃,大概能坚持到明年春吧。”
听到有这么充足的准备,卢赤松很兴奋,“那浩州无忧了。”
“卢公觉得朝廷多久能打回到浩州来?”
“不出三个月吧。”卢赤松很乐观。
李逸也只能笑笑。
“报,”
“禀总管,游骑回报,黄子英已率军从介休出兵,正往浩州而来。”
(本章完)
如何守城,
李逸没经验,他唯一算的上经验的指挥守城,也只有在御宿乡冯家庄园那晚。
但李逸面对即将来袭的几万定杨军,却并怎么不害怕。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何况他没经验,但浩州会守城的人很多。刘瞻先前就坚守浩州两月,李仲文更不用说,八柱国之后,一肚子兵法战术。
连李道玄这位年轻的淮阳王,也是纸上谈兵头头是道。
隰城里的西河豪族子弟如任陟任绪,还有郭家曹家等子弟,大多跟着李渊南下过长安,然后授了官勋回来的,打仗也有经验。
李逸让李仲文他们制订了数个守城应急预案,然后让浩州将士演练,甚至还让三关四堡的守军,也训练演习,省的到时茫然无措。
不仅是兵要练,各种防御物资,甚至城中青壮百姓,该提前编配的,各种物资如何调配,甚至万一围城时间久了,粮食如何分配,都在做预案。
凡事不预不立。
不打无准备的战。
李逸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了。
他负责把握大方向,具体战术下面这些有经验的将领们制订。
城北原来任家的一处大别院,现在是李逸的总管行辕。
李逸如今都天天跟着郭永安练习弓箭,和李存孝练习骑马,和李道玄学马槊,
有空了还舞舞李靖送他的那支长锏。
陈菱角和宋义也日夜操练着李逸部来的部曲,从长安带来的三十六名部曲,经过这半年操练,现在都已经有点精骑味道了,马上骑射挺熟练,就是还缺些实战经验。
宋义他们还在浩州又扩编了七十二人,现在是一百零八部曲。
刘黑子罗大富他们十人,现在每人都升为了队头,各统领了一队五十轻骑,是李逸的亲军。
李存孝四羌将,则各统领了二百骑为牙兵。
李逸的亲卫力量还挺强,一百零八私部曲,五百亲军骑兵,八百牙兵骑军。
淮阳王李道玄是整编后的中军总管,统领着四千步骑驻扎城中。
浩州城四面城门,则由前后左右四厢军驻守防御,各两千六百人。
又有左右虞侯两军各两千八百人,做为机动部队,随时增援。
浩州七军,整编了两万人马。
实力还是挺不错的,
有李逸之前留下的四千府兵,被他留下的李元吉三千并州精骑,李仲文带回来的两千败兵,以及后续收拢的三千败兵,加上原城中辅兵和李仲文部、刘瞻部。
整编出两万战辅兵,协防守城的乡勇壮丁还有一万。
有这么多兵,李逸还是比较有底气的。
不过准备的再充分,也得打过了才知道行不行。
刘政会派人向李逸密报刘武周军情后,很快刘德威、姜宝谊也派人悄悄来了浩州。
刘德威和姜宝谊都被刘武周安排给黄子英,即将前来攻打浩州。
刘德威率他太原留守的八千老弱旧部,姜宝谊则是率领一万二千人的降兵。
这支两万人的军队,成为黄子英攻浩州城的部队之一。
“会不会有诈?”
厅中,
李仲文都有些不敢相信这样的好事。
刘德威和姜宝谊都说,等到了浩州城下,他们就要阵前倒戈,配合李逸围歼黄子英刘六儿等。
“刘武周怎么会一次动用这么多降兵,按常理就算用降,也多会打散使用吧?”
“或许时间紧迫,怕打散后,影响指挥。”
“我看就是刘武周狂妄自大,他以为太原拿下了,晋州以北数州被他一一攻破,就剩下一座浩州城不过是板上钉钉的事,又或者这两万降兵,到时可能就是被用来先填壕攻城的,用来消耗我们的。”
几员将领各抒已见,
“我相信刘德威和姜宝谊两位将军眼下只是假降武周,等到了浩州城下,他们有机会肯定会率部回归。”李逸手捧着茶杯很自信道。
刘瞻有些兴奋,“若是刘姜二将到时城下率两万人反正,那我们就能轻松击败黄子英。”
李逸也比较乐观,
有刘姜几人在太原给他暗中通风报信,现在他对敌人的动向了如指掌。
这种解开战争迷雾拥有上帝视角的感觉,非常棒。
其实用降这个事,战争的时候也是必然的。
他先前也接受了黄子英和刘六儿的投降,还劝降刘季真,可最后他们都反了。
也不是李逸不知道这些人未必就真忠心,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那也是较好的选择。
刘六儿就替他攻下了贾胡堡生擒了黄子英,而投降的黄子英,也跟着他增援浩州,壮大他声势,吓退了张万岁等人,解了浩州之围。
九月二十三,
太原失守的第七天,介休兵败的第十三天,
李逸收到了从长安来的诏令。
仍是老熟人太子舍人卢赤松前来宣诏,卢赤松这次不仅辛苦,一路还挺危险,
他不得不在渡过龙门进入河东后,往慈、隰一线走,避开了吕晋战区,这趟路可比汾河大道难走多了。
“陛下知晓荣国公守住浩州和雀鼠谷三关,非常高兴。”
李逸召集城中官将们接诏令。
“朕闻戡乱以武,经邦以文。今寇虐鸱张于汾晋,黔黎板荡于并代。逆贼刘武周、恃胡马之骄,凭山河之险,窃据王城,残虐士庶。
惟尔金紫光禄大夫、吕州总管、上柱国、荣国公李逸,忠亮贯于金石,智略出于韬钤,
前镇雀鼠,挫贼锋于未发,今守孤城,扬天威于既溃。
收溃卒以成军,护粮道而固本,实乃社稷之干城,朕心之肱股。
宜加殊锡,俾总戎麾。
可检校并州总管,使持节并、浩、介、吕、石、隰、岚七州诸军事,右光禄大夫。
晋州以北戍守征计,咸禀节度,特许便宜行事······”
听着诏书,
众人羡慕,李逸又升官了,散职升为从二品,这个倒没什么,不值钱东西。
可检校并州总管,总领晋州以北七州军事,还特赐便宜行事之权。
皇帝还下诏,
李逸这一城三关四堡的兵马,泛勋一转。其余功勋记录,交卢赤松带回长安,令有司量功授勋授职。
这四万多人,李逸登记名册,呈报兵部,全都先加勋一转。
每人还授田二十亩,绢十匹。
皇帝这次格外大方。
也通过诏令正式确立了李逸的指挥权,晋州以北,七州军事民政,全都归他管了,
甚至如先前元吉留下的三千骑,现在也正式隶属于李逸节制,不再是借用了。
那些收拢的溃兵,自然更不用说,不管之前是裴寂部下,还是姜宝谊、刘弘基、李孝基等部下,现在都只隶属于李逸。
皇帝还让卢赤松给李逸口谕,一定要守住浩州,必要时就算放弃三关四堡,也尽量守住浩州。
有浩州在,就能牵制刘武周的兵马,威胁他们的粮道,这对于大唐来说,很重要。
至于说援兵什么时候会来,粮草军械还能不能再供给,皇帝没说。
李仲文等并没被追究败军之罪,他仍是介州刺史,这次授他检校并州总管府长史,刘瞻浩州刺史兼总管府司马。
李道宗检校吕州刺史。
裴寂和李元吉都没被追究罪责,很是出乎大家意料,听说裴寂仍被皇帝下旨镇抚河东吕州以南诸州的消息,
不少人脸上都很是不屑。
李逸也有点意外,都败成这样了,皇帝也没免了这老伙计的职,这关系是真好。
只有赵文恪倒霉被下旨赐死。
他跟刘文静是同一天被赐死的,
两个拥有免死铁券的太原元谋功臣,铁券都没用。
“荣国公,以后这并浩七州,可就都靠你了。”卢赤松道。
李逸知道,现在起,他们就是孤军一支,至少得孤军作战半年以上,别想指望有援军。
如果是李世民现在接替裴寂,还能乐观些,但既然裴寂还占着那位置,指望他能挡住宋金刚,甚至击败宋金刚反攻回来,做梦吧。
现在李逸统领的七州,实际上除了西南的隰州外,其余六州,就只剩下了一座浩州城和三关四堡。
隰州和浩州接壤,在石州南边,也是在吕梁山区,虽然也有道路通行,但比起沿汾河的大道还是交通不便。
“朝廷派了刘师善为隰州道行军总管,与隰州刺史燕询征讨石州刘季真,防御武周,为浩州保持一条补给通道。”
李逸对此没抱太大希望。
朝廷还在隰州北面与离石交壤的的石楼县,新置西德州,派杨敏出任刺史。
李逸既没听过刘师善的名字,也不熟悉燕询,更不了解杨敏,但他并不对他们抱什么希望。
靠谁也不如靠自己,唯一能指望的,也就是李世民。
李逸为卢赤松接风洗尘,同时派亲兵敲锣宣告皇帝诏令。
席上,
卢赤松凑到他旁边低声问:“荣国公手下现在有多少兵马?”
“浩州城整编了战辅兵两万,骑兵有四千。三关四堡,在收拢了一些败兵后,现在加起来也不少,光是张壁张难永安三堡,就各有战辅兵五千,雀鼠谷的三关和贾胡堡,有兵一万。”
“嘶!”卢赤松不由的长吸一口气,“这么多,不是说三万多人?”
“其中战兵三万,加上辅兵四万多。”
卢赤松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半天才道:“那粮食储备多少,能够支撑多久?”
“刚收了秋粮,之前到处筹集了一些粮食,节省点吃,大概能坚持到明年春吧。”
听到有这么充足的准备,卢赤松很兴奋,“那浩州无忧了。”
“卢公觉得朝廷多久能打回到浩州来?”
“不出三个月吧。”卢赤松很乐观。
李逸也只能笑笑。
“报,”
“禀总管,游骑回报,黄子英已率军从介休出兵,正往浩州而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