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率兵进京勤王护驾
第320章率兵进京勤王护驾
秋雨绵绵。
李渊换上便服,走出宫殿。
“陛下去哪?”卢宽上前。
“上次宇文昭仪去胜业坊李逸府上看过他家双胞胎,说长的挺好,朕一直说去瞧瞧,便今日去吧。”
钱九陇立马去安排护卫。
“微服前往,不要搞的太兴师动众。”
李渊叫上了宇文昭仪同往,还特意叫上了六皇子的保傅崇义夫人许秀芝,
钱九陇奉旨带着羽林更换便服随同。
皇帝突然驾临,惊的荣国公府措手不及。
“朕私服来访,不便过多礼仪,快抱无逸的儿女来给朕瞧瞧。”
杜十娘和姬令仪把孩子抱来,两个月的奶娃胖乎乎的,李渊笑着一手抱一个,“长的都像李逸,五官端正着,很有福相,将来必定富贵。”
“朕一直说李逸是福将,还有人说李逸是祥瑞。”
这些话让杜十娘等不知道如何接话,要不是有宇文昭仪陪着皇帝,她们甚至觉得皇帝这般微服驾临很不合适,毕竟男主人不在家。
皇帝在李府喝了一杯茶,
抱着两娃逗弄了一会,并没有就离去,而是主动提出留下吃顿饭。
“就做点平时无逸在家时的饭菜,”
这倒是让荣国公府的厨娘长松口气,又再三请示了荣国夫人,得到十娘点头,就拿出师从阿郎李逸的几道家常菜。
三鲜腐竹煲,咸菜滚豆腐、素炒豆芽、清蒸鲈鱼、醋里脊、肉沫茄子、西红柿炒鸡蛋、手拍黄瓜······
都是比较简单家常的菜,
李渊倒是吃的挺满意,表妹宇文昭仪也觉得不输御膳。
饭后,皇帝又坐了会才走。
“这对娃娃真是可爱,朕都想接到宫里给朕那几个小的做伴了。”
皇帝笑着离开,
留下了两马车的赏赐,香料茶叶丝绸等满满两大车。
看着皇帝的马车终于远去,
杜十娘她们这才松了口气,从街口往回走。
到了家,几人坐在一起。
“圣人这是何意?”
被皇帝放了三天假的许秀芝道:“听说河东局势败坏,圣人都已下诏要弃守河东,谨守关西。
无逸带兵镇守浩州,屡次败敌,国之柱石。”
杜十娘和姬令仪也都是名门出身,对于国家大事多少也懂一些,听明白秀芝话外之音,李逸现在位置特殊,皇帝这是特意来笼络笼络家眷,让他安心在浩州镇守。
那两大车东西,可是很珍贵的,更何况皇帝这般微服驾临,还留下来吃了顿饭。
“河东局势这么坏,阿郎在浩州怎么办?”十娘担忧道。
“听说阿郎现在手里有五万人马,应当暂时没事,虽然吕休晋诸州失守,可隰州还在。”
许秀芝也感叹着,当初她被李逸从三桥难民营发现时,她正在插标卖首,用娘三的自由,为丈夫换一口薄棺材,也为两儿子求一个活路。
那时李逸也只是个刚还俗的道士,手里几十亩地一个腐竹作坊罢了,谁料如今天竟然已经是连天子都要笼络的国之祥瑞。
当皇帝弃守河东的诏令传出,
整个长安都躁动了起来,
上一次这般,还是薛举浅水塬大败八总管之时,那次长安粮价疯涨,甚至许多贵族拼命逃离长安城。
而现在,几乎同样的事情再次上演。
长安粮价暴涨,
很快各个粮铺就开始限购,
朝廷常平仓也是有限的放出粮食,仅仅半天时间,粮食只能用黄金才买的到了。
不少贵族开始安排家人往武功、岐州等庄园暂避。
杜十娘也跟家里人商量。
“我们是不是也出城回无极堡暂住些天?”
秋收秋种都早结束了,现在其实回乡并没什么事,但长安城的这气氛弄的人心慌慌。
“去乡下住段时间也好,这段时间御宿乡的景色也好,天气好还能去南五台山里上香。”秀芝道。
大家不会说是以防万一。
朝堂上,
甚至已经有官员上疏,认为当暂时迁都。
也有人说请皇帝去岐州仁寿宫狩猎。
“陛下,虞州夏县人吕崇茂叛乱,自称魏王,响应刘武周。”
“蒲州王行本也依附刘武周,”
李渊听不得这些,
但坏消息仍然阻止不了,裴寂,就是那个一路败撤,除了会给皇帝不停报告败讯,就只剩下能跑的右仆射,
他又败了,
这次不是败于宋金刚也不是败于尉迟恭,更不是寻相张万岁,他败给了吕崇茂。
就是那个夏县土豪地主,刚刚聚众叛乱的那个吕崇茂。
裴寂退到虞州,见吕崇茂都敢反,于是就带着兵马杀过去了。
他可能觉得我打不过刘武周宋金刚,打不过寻相尉迟恭,还打不过一个乡下地主?
结果他真打不过。
被吕崇茂带着的几千人,揍的是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差点成了俘虏,最后只得逃进中条山里去了。
李渊听到这消息,真是差点气晕过去。
到现在,李渊不得不承认,用裴寂挂帅,那就是当初昏了头做出的决定。
“陛下,”
“臣以为河东不能就此弃守,更不能有什么迁都之议,敢议迁都者,都该杀无赦,”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子站了出来,
礼部尚书、太子詹事李纲言辞激烈。
“贼势如此,奈何?”李渊无奈问。
“换帅,臣请陛下换帅,右仆射本就不擅军事,如今局势,必须得换一个善战大将。”
李渊叹气,“裴寂、元吉确实都不擅军事,可李仲文、刘弘基、姜宝谊,还有刘世让、于筠、王行敏一众大将军、将军先后败北,”
“陛下,现在需要的是一位能够统筹全局的大将。”
“卿觉得谁能够力挽狂澜?”
“非秦王莫属!”老头声音洪亮。
李建成目光望向李纲,微眯起眼睛,目光中有杀气。
自己的太子詹事,这时候却站到秦王那边去了。
“陛下,儿臣愿意统兵前往讨伐武周,只要给儿臣五万兵马足以。”建成出声。
李纲却毫不客气的当场反驳:“恕老臣无礼,太子不合适。”他还算给了建成几分面子,说的是不合适,而不是不行。
李建成涨红面皮,差点翻脸。
李渊及时出声,“太子得留京辅佐朝政,确实不合适。”
这个时候了,李渊不可能再犯糊涂,让元吉坐镇太原,让裴寂挂帅,是他犯的最大的错了,太子四月去原州,结果搞出来个驰猎无度,致过半士卒逃亡。
虽然事后太子解释说他是征召地方兵将,以及地方豪强子弟,以狩猎为名进行打仗演练,但李渊不听解释只看结果。
结果就是建成弄的一半士卒逃亡,甚至差点惹出兵变叛乱来。
这就说明太子还是有欠缺。
对于秦王出战,李渊还是有些顾虑,现在不是顾虑秦王打赢后威望增加这些,而是担心要是李世民再打不赢,怎么办?
现在关中只剩下新建十二军的三万左右新兵,以及长安剩下的万余禁卫。
整个关中就剩下五万人。
再打输,那长安可就真守不住了。
犹豫间,
内侍禀报,
秦王自长春宫送来请战表。
李世民的请战表言辞激烈,坚决不肯同意弃守河东。
“臣愿假精兵三万,克复汾晋!”
李世民只要三万兵马。
看到这短短一句话,李渊心里也陡然振作许多。
前有李逸北上河东后,稳扎稳打,从未败绩,保住了浩州,还控制了雀鼠谷,现在甚至手里兵马越打越多,有五万人马。
而如今二郎世民又毫不畏战。
“朕要前往长春宫!”
皇帝说出惊人之语,让人不免怀疑皇帝这是要御驾亲征?
“朕将尽发关中之兵,亲自送往长春宫,为二郎送行。”
在决定再战河东后,
李渊也迅速调整策略,收回之前弃守的诏令。同时立即召裴寂回京,并诏令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陕东道行军总管刘世让、内史侍郎唐俭等,收拢败兵重组成一支行营,先率兵攻打夏县,除掉这支叛军,
然后再去拿下蒲坂,
把这两个内附刘武周的钉子拔除。
这个行营的人马,基本上就裴寂兵败后撤回来的残兵了,加上独孤怀恩之前围蒲坂的兵。
李渊同时又下旨让王行敏任潞州道行军总管,前往潞州增援。王行敏毕竟是潞州义军出身,对那边较熟,现潞州刺史郭子武是文臣,刘武周若入侵,他肯定守不住。
李渊接着又下了一道诏令,加封李逸二百户真封,通前共三百户,户皆选三丁者。这是让李逸成了真封功臣第二档,皇帝给李逸旨意,希望他想办法牵制刘武周军,袭扰他们的后勤粮道,给李世民在河东反击,提供一些帮助。
皇帝给李逸还下了一道口谕,圣谕直接称呼李逸为侄儿。圣谕里李渊跟侄儿李逸说,若是蒲绛局势危急,会派人来召他南下,那时李逸就要不管一切,率领他手上的军队,放弃浩州,南下救援蒲绛,
甚至是入京勤王护驾。
反正李渊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一旦李世民也扛不住崩掉了,他就只能西狩仁寿宫,实在不行退到陇右、河西,或是退到汉中、益州去。只要人还在,总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除此外,
皇帝还派出了太常卿郑元璹再次出使突厥,前去跟突厥议和。李渊已经说了,只要突厥肯不再支持刘武周,甚至是调头帮大唐打刘武周,那么李渊就直接把河套的丰、胜二州割让给突厥。
除了要太原、灵州不能给,其它条件都好说。
紧急调兵的诏令已经颁下,
皇帝从关中再抽调三万兵马,要亲自带到同州长春宫,交给李世民率领渡过黄河,挽救河东战局。
王世充顾不上了,窦建德更顾不上了,要不是巴蜀山南太远,李渊甚至想从那边抽调兵力过来。
深秋寒夜,
李渊独坐太极宫中弹着琵琶,他如同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已经把所有筹码都压上桌了。
一曲毕,
李渊依然是忧心忡忡。
皇帝放下琵琶,提笔,
“加检校凉州总管杨恭仁为纳言。”
“赐幽州总管罗艺国姓,封燕郡王。”
“赐淮南安抚大使杜伏威国姓,加东南道行台右仆射,封楚王。”
(本章完)
秋雨绵绵。
李渊换上便服,走出宫殿。
“陛下去哪?”卢宽上前。
“上次宇文昭仪去胜业坊李逸府上看过他家双胞胎,说长的挺好,朕一直说去瞧瞧,便今日去吧。”
钱九陇立马去安排护卫。
“微服前往,不要搞的太兴师动众。”
李渊叫上了宇文昭仪同往,还特意叫上了六皇子的保傅崇义夫人许秀芝,
钱九陇奉旨带着羽林更换便服随同。
皇帝突然驾临,惊的荣国公府措手不及。
“朕私服来访,不便过多礼仪,快抱无逸的儿女来给朕瞧瞧。”
杜十娘和姬令仪把孩子抱来,两个月的奶娃胖乎乎的,李渊笑着一手抱一个,“长的都像李逸,五官端正着,很有福相,将来必定富贵。”
“朕一直说李逸是福将,还有人说李逸是祥瑞。”
这些话让杜十娘等不知道如何接话,要不是有宇文昭仪陪着皇帝,她们甚至觉得皇帝这般微服驾临很不合适,毕竟男主人不在家。
皇帝在李府喝了一杯茶,
抱着两娃逗弄了一会,并没有就离去,而是主动提出留下吃顿饭。
“就做点平时无逸在家时的饭菜,”
这倒是让荣国公府的厨娘长松口气,又再三请示了荣国夫人,得到十娘点头,就拿出师从阿郎李逸的几道家常菜。
三鲜腐竹煲,咸菜滚豆腐、素炒豆芽、清蒸鲈鱼、醋里脊、肉沫茄子、西红柿炒鸡蛋、手拍黄瓜······
都是比较简单家常的菜,
李渊倒是吃的挺满意,表妹宇文昭仪也觉得不输御膳。
饭后,皇帝又坐了会才走。
“这对娃娃真是可爱,朕都想接到宫里给朕那几个小的做伴了。”
皇帝笑着离开,
留下了两马车的赏赐,香料茶叶丝绸等满满两大车。
看着皇帝的马车终于远去,
杜十娘她们这才松了口气,从街口往回走。
到了家,几人坐在一起。
“圣人这是何意?”
被皇帝放了三天假的许秀芝道:“听说河东局势败坏,圣人都已下诏要弃守河东,谨守关西。
无逸带兵镇守浩州,屡次败敌,国之柱石。”
杜十娘和姬令仪也都是名门出身,对于国家大事多少也懂一些,听明白秀芝话外之音,李逸现在位置特殊,皇帝这是特意来笼络笼络家眷,让他安心在浩州镇守。
那两大车东西,可是很珍贵的,更何况皇帝这般微服驾临,还留下来吃了顿饭。
“河东局势这么坏,阿郎在浩州怎么办?”十娘担忧道。
“听说阿郎现在手里有五万人马,应当暂时没事,虽然吕休晋诸州失守,可隰州还在。”
许秀芝也感叹着,当初她被李逸从三桥难民营发现时,她正在插标卖首,用娘三的自由,为丈夫换一口薄棺材,也为两儿子求一个活路。
那时李逸也只是个刚还俗的道士,手里几十亩地一个腐竹作坊罢了,谁料如今天竟然已经是连天子都要笼络的国之祥瑞。
当皇帝弃守河东的诏令传出,
整个长安都躁动了起来,
上一次这般,还是薛举浅水塬大败八总管之时,那次长安粮价疯涨,甚至许多贵族拼命逃离长安城。
而现在,几乎同样的事情再次上演。
长安粮价暴涨,
很快各个粮铺就开始限购,
朝廷常平仓也是有限的放出粮食,仅仅半天时间,粮食只能用黄金才买的到了。
不少贵族开始安排家人往武功、岐州等庄园暂避。
杜十娘也跟家里人商量。
“我们是不是也出城回无极堡暂住些天?”
秋收秋种都早结束了,现在其实回乡并没什么事,但长安城的这气氛弄的人心慌慌。
“去乡下住段时间也好,这段时间御宿乡的景色也好,天气好还能去南五台山里上香。”秀芝道。
大家不会说是以防万一。
朝堂上,
甚至已经有官员上疏,认为当暂时迁都。
也有人说请皇帝去岐州仁寿宫狩猎。
“陛下,虞州夏县人吕崇茂叛乱,自称魏王,响应刘武周。”
“蒲州王行本也依附刘武周,”
李渊听不得这些,
但坏消息仍然阻止不了,裴寂,就是那个一路败撤,除了会给皇帝不停报告败讯,就只剩下能跑的右仆射,
他又败了,
这次不是败于宋金刚也不是败于尉迟恭,更不是寻相张万岁,他败给了吕崇茂。
就是那个夏县土豪地主,刚刚聚众叛乱的那个吕崇茂。
裴寂退到虞州,见吕崇茂都敢反,于是就带着兵马杀过去了。
他可能觉得我打不过刘武周宋金刚,打不过寻相尉迟恭,还打不过一个乡下地主?
结果他真打不过。
被吕崇茂带着的几千人,揍的是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差点成了俘虏,最后只得逃进中条山里去了。
李渊听到这消息,真是差点气晕过去。
到现在,李渊不得不承认,用裴寂挂帅,那就是当初昏了头做出的决定。
“陛下,”
“臣以为河东不能就此弃守,更不能有什么迁都之议,敢议迁都者,都该杀无赦,”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子站了出来,
礼部尚书、太子詹事李纲言辞激烈。
“贼势如此,奈何?”李渊无奈问。
“换帅,臣请陛下换帅,右仆射本就不擅军事,如今局势,必须得换一个善战大将。”
李渊叹气,“裴寂、元吉确实都不擅军事,可李仲文、刘弘基、姜宝谊,还有刘世让、于筠、王行敏一众大将军、将军先后败北,”
“陛下,现在需要的是一位能够统筹全局的大将。”
“卿觉得谁能够力挽狂澜?”
“非秦王莫属!”老头声音洪亮。
李建成目光望向李纲,微眯起眼睛,目光中有杀气。
自己的太子詹事,这时候却站到秦王那边去了。
“陛下,儿臣愿意统兵前往讨伐武周,只要给儿臣五万兵马足以。”建成出声。
李纲却毫不客气的当场反驳:“恕老臣无礼,太子不合适。”他还算给了建成几分面子,说的是不合适,而不是不行。
李建成涨红面皮,差点翻脸。
李渊及时出声,“太子得留京辅佐朝政,确实不合适。”
这个时候了,李渊不可能再犯糊涂,让元吉坐镇太原,让裴寂挂帅,是他犯的最大的错了,太子四月去原州,结果搞出来个驰猎无度,致过半士卒逃亡。
虽然事后太子解释说他是征召地方兵将,以及地方豪强子弟,以狩猎为名进行打仗演练,但李渊不听解释只看结果。
结果就是建成弄的一半士卒逃亡,甚至差点惹出兵变叛乱来。
这就说明太子还是有欠缺。
对于秦王出战,李渊还是有些顾虑,现在不是顾虑秦王打赢后威望增加这些,而是担心要是李世民再打不赢,怎么办?
现在关中只剩下新建十二军的三万左右新兵,以及长安剩下的万余禁卫。
整个关中就剩下五万人。
再打输,那长安可就真守不住了。
犹豫间,
内侍禀报,
秦王自长春宫送来请战表。
李世民的请战表言辞激烈,坚决不肯同意弃守河东。
“臣愿假精兵三万,克复汾晋!”
李世民只要三万兵马。
看到这短短一句话,李渊心里也陡然振作许多。
前有李逸北上河东后,稳扎稳打,从未败绩,保住了浩州,还控制了雀鼠谷,现在甚至手里兵马越打越多,有五万人马。
而如今二郎世民又毫不畏战。
“朕要前往长春宫!”
皇帝说出惊人之语,让人不免怀疑皇帝这是要御驾亲征?
“朕将尽发关中之兵,亲自送往长春宫,为二郎送行。”
在决定再战河东后,
李渊也迅速调整策略,收回之前弃守的诏令。同时立即召裴寂回京,并诏令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陕东道行军总管刘世让、内史侍郎唐俭等,收拢败兵重组成一支行营,先率兵攻打夏县,除掉这支叛军,
然后再去拿下蒲坂,
把这两个内附刘武周的钉子拔除。
这个行营的人马,基本上就裴寂兵败后撤回来的残兵了,加上独孤怀恩之前围蒲坂的兵。
李渊同时又下旨让王行敏任潞州道行军总管,前往潞州增援。王行敏毕竟是潞州义军出身,对那边较熟,现潞州刺史郭子武是文臣,刘武周若入侵,他肯定守不住。
李渊接着又下了一道诏令,加封李逸二百户真封,通前共三百户,户皆选三丁者。这是让李逸成了真封功臣第二档,皇帝给李逸旨意,希望他想办法牵制刘武周军,袭扰他们的后勤粮道,给李世民在河东反击,提供一些帮助。
皇帝给李逸还下了一道口谕,圣谕直接称呼李逸为侄儿。圣谕里李渊跟侄儿李逸说,若是蒲绛局势危急,会派人来召他南下,那时李逸就要不管一切,率领他手上的军队,放弃浩州,南下救援蒲绛,
甚至是入京勤王护驾。
反正李渊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一旦李世民也扛不住崩掉了,他就只能西狩仁寿宫,实在不行退到陇右、河西,或是退到汉中、益州去。只要人还在,总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除此外,
皇帝还派出了太常卿郑元璹再次出使突厥,前去跟突厥议和。李渊已经说了,只要突厥肯不再支持刘武周,甚至是调头帮大唐打刘武周,那么李渊就直接把河套的丰、胜二州割让给突厥。
除了要太原、灵州不能给,其它条件都好说。
紧急调兵的诏令已经颁下,
皇帝从关中再抽调三万兵马,要亲自带到同州长春宫,交给李世民率领渡过黄河,挽救河东战局。
王世充顾不上了,窦建德更顾不上了,要不是巴蜀山南太远,李渊甚至想从那边抽调兵力过来。
深秋寒夜,
李渊独坐太极宫中弹着琵琶,他如同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已经把所有筹码都压上桌了。
一曲毕,
李渊依然是忧心忡忡。
皇帝放下琵琶,提笔,
“加检校凉州总管杨恭仁为纳言。”
“赐幽州总管罗艺国姓,封燕郡王。”
“赐淮南安抚大使杜伏威国姓,加东南道行台右仆射,封楚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