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监军
第321章监军
“荣国公,又见面了。”
“又辛苦卢公了。”
十月中旬,
卢赤松再次从长安飞驰浩州,风尘仆仆的他顾不得休息,赶紧掏出诏书。
宣读完诏令,“荣国公,陛下还有几句话给你,请摒退左右。”
卢赤松一脸严肃。
等听到皇帝密谕若刘武周军渡黄河攻入关中,李逸立即弃守浩州,率兵马立即南下关中勤王的密旨,他也不由的感受到了皇帝的巨大压力。
都已经做好打长安保卫战的最坏准备了。
“局势不至于如此,既然秦王已经挂帅,那我相信宋金刚败亡之日也不远了,我一定会如同钉子一样钉在浩州,卡住雀鼠谷三关,让刘武周的粮草无法通畅南下,
只要蒲绛能够坚持住,宋金刚拉长的这一千余里战线,就是勒死他的绳索。
当然,若有万一,我也会立即率军南下。”
卢赤松很佩服这个年轻人,河东这么多人败了,甚至被俘被斩,他却一枝独秀。
“姜宝谊被杀了,陛下追赠他左卫大将军、幽州总管,谥号刚,令其子姜恪袭永安郡公爵。”
“刘弘基倒是侥幸逃脱,已经前往长春宫听令。”
卢赤松感叹着道:“若是姜宝谊先前逃脱后,就留在浩州,也不至于此,甚至他那五千兵还能给浩州多留几分实力。”
“谁能想到,晋州也会败的这么惨。”李逸只能如此。
“荣国公,我这次来,就不回去了,便在你麾下效力。”卢赤松跑了几趟河东,也加勋至柱国,升太子率更令了。
李逸听出点话外之音,说是效力,怕不是留下来做监军的吧。必要的时候,怕李逸不肯带兵南下,还是说怕他龟守浩州不敢出击,以牵制刘武周?
或许都有之,但也能理解。
现在南边打成这鸟样,浩州这几万兵马,无疑对皇帝对大唐来说,都是不能忽视的,没直接派个人过来夺了帅位,可能还是看在他表现出众的份上了。
“那便请卢率更令为我并州将士观军容监军纪。”
“等到黄河冰封,秦王就当乘坚冰渡河了,荣国公有什么计划吗?”
“还真有,先前来围浩州的黄子英,自被我击破后,退守文水城,约有万余人,最近一直在招刘季真刘六儿等与他汇合,但那两稽胡却一直骑墙观望呢,
我已得到情报,刘武周催促的急,令黄子英尽快攻取雀鼠谷三关。
黄子英已经在准备南下,我准备沿途阻击黄子英这支人马,最好是能在他抵达冷泉关前,就将他歼灭。”
卢赤松一听大为精神,“黄子英是荣国公手下败将,但他兵马万人,有多少把握?太原的刘武周,还有介休等城的贼军,肯定也会增援吧?”
“这战得用闪电战,要趁太原刘武周和介休等守军来不及反应时,就歼灭黄子英部。”
卢赤松觉得这很难,但李逸说出来的,他又觉得很大可能。
“如果真能吃掉黄子英这万人,那雀鼠谷三关更稳了。”
“对了,这次我把我儿承庆也带来了,就让他跟着荣国公身边侍从学习。”
他叫来一个年轻人,
高大英俊一表人才,卢大郎卢承庆,今年二十四岁。
文能写诗武能骑射,
卢家号称五姓七宗领袖,经学传家,卢承庆的爷爷卢思道人称八米卢郎有名的北朝诗人,后来做官至武阳太守、散骑侍郎。
“大郎原在洛阳国子监读书,后来随我从龙入关,选为亲卫。这次河东危急,我特让他来前线为国家效力。荣国公,让他做个马前卒便是。”
李逸哈哈一笑,
范阳卢氏北祖房嫡子,来前线不说镀金,也不可能是来鞍前马后侍候人的。
“卢公子一表人才,某便赤牒补他为浩州参军事,”
虽然这参军事不带曹名,品级仅是从九品下,但却也是正式职官,是许多人入仕起点。亲卫虽名为七品,实则只能算是预备官。
卢赤松客气几句,便笑着让儿子向李逸道谢,“以后好好跟着荣国公学习。”
参军事没什么具体职事,也就是传传命令什么的。
“卢参军,你对如今的局势有何看法?”
“属下觉得今日河东之败,也就比去年薛举父子入侵,浅水塬八总管兵败时坏一点罢了,
刘武周虽夺取太原,并介休吕晋数州,又反了石州,但北有荣国公还率五万大军守着浩州还控制着雀鼠谷,
更不用说西面吕梁隰慈二州也还在朝廷手上,东边上党的沁潞泽也还没受攻击,
如今刘武周也只是趁胜在平原区逞威,但龙门渡蒲津渡风凌渡也没夺取。”
李逸笑着又问:“那你觉得接下来战事会怎么发展?”
“只要能稳住蒲绛,那么武周军就将陷入三面包夹之中,甚至漫长的补给线,最终会拖垮他。”
李逸有些惊讶于这个年轻人居然能看的这么明白。
“卢参军所言,与我想法一样。刘武周原本在代北不过几州之地,他野心太大,想一口鲸吞整个河东,这会撑死他的。
接下来关键就是浩州和蒲州两地的攻防战,
不过我觉得秦王可能会更大胆一点,踏坚冰渡过黄河,从龙门渡登陆,甚至会越过泰州,然后在绛州一带驻扎防御反击。”
李逸敢这样说,自然是历史上李世民就是这样做的,他从龙门过河,在绛州的柏壁屯兵,把龙门渡、蒲津渡、风陵渡这三大渡口都守在身后。
卢赤松父子随李逸巡视军营,
士兵们分番守城、训练、休息,甚至还能帮忙种植庄稼、砍柴烧炭,骑兵们也在四处游奕巡查,甚至是打猎和抄掠。
“抄掠?”
“嗯,抄掠那些投贼的稽胡部落,小股的贼军、运输队伍等。”
这就是李逸现在占据了二城三关四堡的好处了,沿汾河西岸一线百余里,都有他的城堡,因此现在这西岸,小股的武周军根本不敢来,
乡村仍还是隶属于大唐管治,百姓夏收秋收后照样向大唐纳粮缴税。
东岸的平遥介休灵石几城虽在贼军手里,可他们的兵还没李逸的多,时不时的要被李逸的骑兵劫掠。
这武周军还没什么办法,
你出来追击,兵少了还打不过,兵多了,唐骑直接就跑了,甚至是直接往就近的唐军城堡一钻,只能干瞪眼。
最气的人还在于,唐军不仅基本控制了汾河西岸的浩州,东岸介州这边,平遥和介休城之间,李逸有个张难堡卡着,介休和灵石之间,又有个张壁堡卡着,
这两堡垒都是易守难攻,十分坚险,攻又攻不下,绕又绕不了。
每次运粮,只能是派很多兵马押运,既增加了运粮成本,还牵制了不少兵力。
“刘武周就坐视不管?”卢赤松都惊讶了。
“也不是不管,他这不是前后两次围浩州,但都失败了嘛,刘武周现在想先拿下雀鼠谷三关呢,但他很快会发现,浩州不破,这三关也别想拿,
因此大概下个月,他会再来攻浩州的。”
“荣国公孤军深处敌后,还能这么镇定自若,真是了得。”
“我们可不孤军守孤城,五万大军,二城三关四堡,跟隰州还通着,我们这是要中心开。”
蒲坂那才是孤军孤城,都能守了快三年。
任瓌以前不过是唐国公府的教书先生,可在谷州也守快两年了,击退了王世充多少次进攻啊。
段德操手底下也就几千兵守延州,结果也是跟梁师都斗了两三年了,还有来有回,甚至经常占点上风。
守城,其实只要能稳,天然还是有优势的。
李逸守在浩州不急,那急的就是刘武周。
文水城中,
黄子英看着皇帝再次派人送来的催促旨意,知道不能再等了。
“传令,明日四更造饭平明出发,”
他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道行军路线,从文水出发,先向东至祁县,然后南下平遥,经介休至灵石,然后向冷泉关发起进攻。
他根本不敢沿汾水而下,
他就这万把人,害怕浩州的李逸拦截,他心里已经承认他打不过李逸了。
“不留兵马守城吗?”
“守个鸟,就让李无逸抢了去又如何,他敢派兵来驻守,到时陛下派兵再围了他,李逸敢来援吗,正好围城打援。”
“不过你说的对,也不能白白便宜了李逸,”黄子英冷声下令,纵兵抢掠文水城,“离天黑还有半天,就让这些崽子们快活半天,天黑后回营,违令者斩。”
抢掠到的东西,老规矩三马分肥,一分是给天子的,一分是给军中的,剩下一分是个人的。
“这样不好吧?”
“弟兄们拼死拼活,让他们开拔前放纵发泄一下怎么了?”
接连的败仗,士气全无,还怎么打仗,黄子英也只能用这个最简单却又好用的办法了。
“记得把城中粮食全都征走,壮丁也拉走运输辎重粮草。”
“再给刘季真和刘六儿传我军令,限他们立即率部前往灵石汇合,若是失期不至,视为叛乱,后果自负!”
(本章完)
“荣国公,又见面了。”
“又辛苦卢公了。”
十月中旬,
卢赤松再次从长安飞驰浩州,风尘仆仆的他顾不得休息,赶紧掏出诏书。
宣读完诏令,“荣国公,陛下还有几句话给你,请摒退左右。”
卢赤松一脸严肃。
等听到皇帝密谕若刘武周军渡黄河攻入关中,李逸立即弃守浩州,率兵马立即南下关中勤王的密旨,他也不由的感受到了皇帝的巨大压力。
都已经做好打长安保卫战的最坏准备了。
“局势不至于如此,既然秦王已经挂帅,那我相信宋金刚败亡之日也不远了,我一定会如同钉子一样钉在浩州,卡住雀鼠谷三关,让刘武周的粮草无法通畅南下,
只要蒲绛能够坚持住,宋金刚拉长的这一千余里战线,就是勒死他的绳索。
当然,若有万一,我也会立即率军南下。”
卢赤松很佩服这个年轻人,河东这么多人败了,甚至被俘被斩,他却一枝独秀。
“姜宝谊被杀了,陛下追赠他左卫大将军、幽州总管,谥号刚,令其子姜恪袭永安郡公爵。”
“刘弘基倒是侥幸逃脱,已经前往长春宫听令。”
卢赤松感叹着道:“若是姜宝谊先前逃脱后,就留在浩州,也不至于此,甚至他那五千兵还能给浩州多留几分实力。”
“谁能想到,晋州也会败的这么惨。”李逸只能如此。
“荣国公,我这次来,就不回去了,便在你麾下效力。”卢赤松跑了几趟河东,也加勋至柱国,升太子率更令了。
李逸听出点话外之音,说是效力,怕不是留下来做监军的吧。必要的时候,怕李逸不肯带兵南下,还是说怕他龟守浩州不敢出击,以牵制刘武周?
或许都有之,但也能理解。
现在南边打成这鸟样,浩州这几万兵马,无疑对皇帝对大唐来说,都是不能忽视的,没直接派个人过来夺了帅位,可能还是看在他表现出众的份上了。
“那便请卢率更令为我并州将士观军容监军纪。”
“等到黄河冰封,秦王就当乘坚冰渡河了,荣国公有什么计划吗?”
“还真有,先前来围浩州的黄子英,自被我击破后,退守文水城,约有万余人,最近一直在招刘季真刘六儿等与他汇合,但那两稽胡却一直骑墙观望呢,
我已得到情报,刘武周催促的急,令黄子英尽快攻取雀鼠谷三关。
黄子英已经在准备南下,我准备沿途阻击黄子英这支人马,最好是能在他抵达冷泉关前,就将他歼灭。”
卢赤松一听大为精神,“黄子英是荣国公手下败将,但他兵马万人,有多少把握?太原的刘武周,还有介休等城的贼军,肯定也会增援吧?”
“这战得用闪电战,要趁太原刘武周和介休等守军来不及反应时,就歼灭黄子英部。”
卢赤松觉得这很难,但李逸说出来的,他又觉得很大可能。
“如果真能吃掉黄子英这万人,那雀鼠谷三关更稳了。”
“对了,这次我把我儿承庆也带来了,就让他跟着荣国公身边侍从学习。”
他叫来一个年轻人,
高大英俊一表人才,卢大郎卢承庆,今年二十四岁。
文能写诗武能骑射,
卢家号称五姓七宗领袖,经学传家,卢承庆的爷爷卢思道人称八米卢郎有名的北朝诗人,后来做官至武阳太守、散骑侍郎。
“大郎原在洛阳国子监读书,后来随我从龙入关,选为亲卫。这次河东危急,我特让他来前线为国家效力。荣国公,让他做个马前卒便是。”
李逸哈哈一笑,
范阳卢氏北祖房嫡子,来前线不说镀金,也不可能是来鞍前马后侍候人的。
“卢公子一表人才,某便赤牒补他为浩州参军事,”
虽然这参军事不带曹名,品级仅是从九品下,但却也是正式职官,是许多人入仕起点。亲卫虽名为七品,实则只能算是预备官。
卢赤松客气几句,便笑着让儿子向李逸道谢,“以后好好跟着荣国公学习。”
参军事没什么具体职事,也就是传传命令什么的。
“卢参军,你对如今的局势有何看法?”
“属下觉得今日河东之败,也就比去年薛举父子入侵,浅水塬八总管兵败时坏一点罢了,
刘武周虽夺取太原,并介休吕晋数州,又反了石州,但北有荣国公还率五万大军守着浩州还控制着雀鼠谷,
更不用说西面吕梁隰慈二州也还在朝廷手上,东边上党的沁潞泽也还没受攻击,
如今刘武周也只是趁胜在平原区逞威,但龙门渡蒲津渡风凌渡也没夺取。”
李逸笑着又问:“那你觉得接下来战事会怎么发展?”
“只要能稳住蒲绛,那么武周军就将陷入三面包夹之中,甚至漫长的补给线,最终会拖垮他。”
李逸有些惊讶于这个年轻人居然能看的这么明白。
“卢参军所言,与我想法一样。刘武周原本在代北不过几州之地,他野心太大,想一口鲸吞整个河东,这会撑死他的。
接下来关键就是浩州和蒲州两地的攻防战,
不过我觉得秦王可能会更大胆一点,踏坚冰渡过黄河,从龙门渡登陆,甚至会越过泰州,然后在绛州一带驻扎防御反击。”
李逸敢这样说,自然是历史上李世民就是这样做的,他从龙门过河,在绛州的柏壁屯兵,把龙门渡、蒲津渡、风陵渡这三大渡口都守在身后。
卢赤松父子随李逸巡视军营,
士兵们分番守城、训练、休息,甚至还能帮忙种植庄稼、砍柴烧炭,骑兵们也在四处游奕巡查,甚至是打猎和抄掠。
“抄掠?”
“嗯,抄掠那些投贼的稽胡部落,小股的贼军、运输队伍等。”
这就是李逸现在占据了二城三关四堡的好处了,沿汾河西岸一线百余里,都有他的城堡,因此现在这西岸,小股的武周军根本不敢来,
乡村仍还是隶属于大唐管治,百姓夏收秋收后照样向大唐纳粮缴税。
东岸的平遥介休灵石几城虽在贼军手里,可他们的兵还没李逸的多,时不时的要被李逸的骑兵劫掠。
这武周军还没什么办法,
你出来追击,兵少了还打不过,兵多了,唐骑直接就跑了,甚至是直接往就近的唐军城堡一钻,只能干瞪眼。
最气的人还在于,唐军不仅基本控制了汾河西岸的浩州,东岸介州这边,平遥和介休城之间,李逸有个张难堡卡着,介休和灵石之间,又有个张壁堡卡着,
这两堡垒都是易守难攻,十分坚险,攻又攻不下,绕又绕不了。
每次运粮,只能是派很多兵马押运,既增加了运粮成本,还牵制了不少兵力。
“刘武周就坐视不管?”卢赤松都惊讶了。
“也不是不管,他这不是前后两次围浩州,但都失败了嘛,刘武周现在想先拿下雀鼠谷三关呢,但他很快会发现,浩州不破,这三关也别想拿,
因此大概下个月,他会再来攻浩州的。”
“荣国公孤军深处敌后,还能这么镇定自若,真是了得。”
“我们可不孤军守孤城,五万大军,二城三关四堡,跟隰州还通着,我们这是要中心开。”
蒲坂那才是孤军孤城,都能守了快三年。
任瓌以前不过是唐国公府的教书先生,可在谷州也守快两年了,击退了王世充多少次进攻啊。
段德操手底下也就几千兵守延州,结果也是跟梁师都斗了两三年了,还有来有回,甚至经常占点上风。
守城,其实只要能稳,天然还是有优势的。
李逸守在浩州不急,那急的就是刘武周。
文水城中,
黄子英看着皇帝再次派人送来的催促旨意,知道不能再等了。
“传令,明日四更造饭平明出发,”
他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道行军路线,从文水出发,先向东至祁县,然后南下平遥,经介休至灵石,然后向冷泉关发起进攻。
他根本不敢沿汾水而下,
他就这万把人,害怕浩州的李逸拦截,他心里已经承认他打不过李逸了。
“不留兵马守城吗?”
“守个鸟,就让李无逸抢了去又如何,他敢派兵来驻守,到时陛下派兵再围了他,李逸敢来援吗,正好围城打援。”
“不过你说的对,也不能白白便宜了李逸,”黄子英冷声下令,纵兵抢掠文水城,“离天黑还有半天,就让这些崽子们快活半天,天黑后回营,违令者斩。”
抢掠到的东西,老规矩三马分肥,一分是给天子的,一分是给军中的,剩下一分是个人的。
“这样不好吧?”
“弟兄们拼死拼活,让他们开拔前放纵发泄一下怎么了?”
接连的败仗,士气全无,还怎么打仗,黄子英也只能用这个最简单却又好用的办法了。
“记得把城中粮食全都征走,壮丁也拉走运输辎重粮草。”
“再给刘季真和刘六儿传我军令,限他们立即率部前往灵石汇合,若是失期不至,视为叛乱,后果自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