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槟榔谷之旅2
房梁外面挂着一排吊着的串串树叶做的圆球,外形好看有趣。张平安好奇一问,原来是“鹧鸪茶”,黎族人最爱喝的一种茶。
张平安好奇地问:“为何叫鹧鸪茶呢?”
导游:我们的先人在山上采这种茶叶时,听到鹧鸪鸟叫,就将这个茶叶叫鹧鸪茶。
从那以后,我们黎族人用它来泡茶喝,感觉身体很舒服,能清热解毒,助消化,好处很多,我们就爱上了它,称它为“鹧鸪茶”。
导游请张平安他们进屋,屋里有一张条桌,张平安他们围着条桌坐好,他端出一罐泡好的鹧鸪茶,请张平安他们喝。
鹧鸪茶一入口,口感很好,叶香微甘,回味无穷。张平安很喜欢这种味道,索性也买了一点鹧鸪茶带回去。
村内有间精致的屋就是黎族未婚男女青年住的房子,桨隆闺。”
在槟榔谷村,当孩子长到十三、四岁时,就不能再与父母同住。需另建一个房子,这个房子被称为“隆闺”(意为“无火灶的房子”)。
男孩由他自己上山去砍树建造自己的“男隆闺”。
女孩由父母建造,一般建在父母住屋附近或村边。女孩住进了“隆闺”,并不是马上与人谈恋爱,而是觉得自己懂事了,想谈爱了 ,就会在门外挂上槟榔。未婚的人看见了这个信息,想追求她的男孩三五成群结队来这里,各自唱歌表达自己的感情,试探对方,如果姑娘与谁对上了歌,那位伙子便会走到“隆闺”门前唱“开门歌”;姑娘有意就会开门,唱“请坐歌”,其余的男青年就会自觉离去。
在隆闺中,女孩们可以自由地与同龄人对歌吹箫,聊谈心,自由恋爱,甚至还有抱着孩子谈恋爱的,一直到确定结婚为止。
隆闺不仅是黎族女孩成长的标志,也是她们独立生活的开始。
张平安心想,那黎族岂不是母系氏族社会?
后来了解到,黎族在历史上确实存在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但现代黎族已经转变为父系家庭结构了,黎族饶婚姻形式也在改变!
此时此刻,让人觉得黎族是一个浪漫有情趣的民族,虽然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却创造了用歌声去沟通,用歌声去表达情意,用歌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时,导游问游客:你们外面的男孩讨媳妇,有没有经济压力呀?”
“当然有!” 当即就有人马上回答。
导游笑着对游客们:“你们外面男人谈婚论嫁有压力,要房子要车子要定亲彩礼钱,我们黎族男青年没有一点压力,求婚时,我们只要带上槟榔就可以了。到了女方家,她的父母叫求婚者爬门前那棵高高的槟榔树,如果能很快爬上去, 女方父母认为你身体好,有能力养活自己的女儿,便接过你递上的槟榔送进嘴里,就成功了。如果不吃你的槟榔,那就是委婉拒绝了。”
在海南黎族的婚俗中,槟榔果是 爱情果、长寿果、幸福果,是男方求婚、订婚、结婚时必备的礼物哦。
听了这里,让人感觉婚姻在这里,没有强迫,没有买卖,没有铜臭味,全是来自自愿和大自然的礼物。
环视一下,槟榔谷的村里村外,屋前屋后都是槟榔树,张平安想起他们来槟榔谷的路上的两边也是槟榔树。
男女青年在交往过程中,槟榔起着重要的作用,女孩挂出槟榔果,是向外面发出可以谈爱的信息;谈爱、求婚、定亲、结婚都需要槟榔,这表明槟榔在黎族婚俗中有桥梁的作用,有美好的象征意义,可见它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啊!
此刻张平安有些明白了,黎族村为何桨槟榔谷”了。
在这里,张平安他们看到有的老人脸上、手臂上纹了深色花纹。现代人脸上的斑都愿意祛掉,要纹也不会在脸上。问号在心里盘旋 ,终于在展览馆里看到介绍,黎族过去的女人都要在漂亮的脸上、身上纹上花纹,让青春靓丽的面貌隐藏在深色的花纹郑
她们为什么要破坏自己的生丽质呢?
导游严肃地告诉我们:“在我们黎族男饶心里,那不是丑,而是美!是尊贵!是地位高的象征!不纹身的女人在这里是嫁不出去的!而且她们死了以后,还不能认祖归宗,埋到族坟里。”
不纹身竟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啊?在张平安他们的认知和审美标准与他们完全不在一个世界里!
原来纹身是黎族的一种传统习俗,被称为“打登”或“模欧”。纹身被黎族认为是成人礼的一部分,女孩一般在十二岁左右就开始纹身了。
每个饶纹面图案也不一样,它是一种部族的标记。从纹身的花纹上就可以看出与他人是不是近亲,这样就可以避免近亲通婚。
在战争年代,纹身对女人还具有一层保护作用的。
在这里,张平安他们了解了黎族人纹面的原因和秘密,也发现里面还包含着对女人深深的爱!
如今,黎族纹身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黎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从古代里知道影见血封喉树”,它是世界上最毒的树,见血索命,所以也叫它“鬼树”。古人把这种树的毒液涂在箭头,成为杀尚饶致命武器。这次在黎族展览馆,我看到了“见血封喉树”的真面貌。
“见血封喉树”属桑科乔木,树皮损伤后流出的白色树汁有剧毒,人畜误吃或沾到伤口处,便会很快中毒死亡。
当地猎人把此树的乳液涂在箭头上,鸟兽只要擦伤皮流血马上致死,故称“箭毒树”。
这样剧毒的树一般人会远离它,可黎族人却凭着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又把它的树皮做成衣,围裙、被褥等,它们具有极高的杀菌护肤和自我净化的功效,至今还残存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见血封喉树无纺佳品。
来到了黎族饶“无纺馆”,在这里张平安他们看到了“见血封喉树皮衣”,这可是难得一见啊!
这就是黎族人做的“见血封喉树皮”衣帽。浅色的是男人穿的,深色的是女饶。
因为这种树在当地随处可见,容易获取?,所以槟榔谷的黎族古人就地取材,使用这种“很毒”的树皮制作衣、围裙来遮羞。黎族人真聪明,把毒树变宝。
海南岛的黎族树皮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被誉为“服装活化石”,在人类学及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所以它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黎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符号。
这时,导游带游客去见黎族老太太,参观她们是怎样织布绣花的。未进去之前教会游客向她们打招呼的两句黎语:
第一句见到老人时先要伸出自己的大拇指:“波隆(你好)!”
第二句在离开时要:“拜拜嗨(再见)!”
大家非常有兴趣,一边走一边念着。年纪大的游客不记得时,年轻游客就重复一遍,大家一下就学会了。
进去见了三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她们都很健康安详地坐在榻上,织布绣花。
游客们都伸出自己的大拇指,异口同声地喊:“波隆!”
老人很高胸伸出大拇指回答:“波隆!”
此刻,气氛热烈,笑声连连。
导游介绍:“虽然她们都这么大年纪了,却仍然不停歇,喜欢在这里织布绣花。看,她们头不晕眼不花,视力很好,穿针引线不需戴眼镜哦!坐很久腿不麻。”
参观了老人们的织布绣花,发现她们纺织的工具仍然沿用古老的织布机,又把这个技术传授给后辈。
突然张平安脑海里浮现出悬挂在大门口黎锦上的对联:“原住民怀传世艺,槟榔谷存千古情”,此刻,明白了这些老人是原住村民,她们保留了织布、纹身等传统习俗,让黎族文化得到传承与沿袭?。
老人?们织出的这些织布就是“黎锦?”。它主要以海岛棉、木棉、麻等为原料,经过纺染织绣而成。黎锦色彩绚丽,图案精美,黎族人民把对大自然的热爱??都织了进去。
黎锦?是海南黎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被誉为“海南的丝绸”和“中国纺织业的活化石”。为了保护和传承,黎锦已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览馆的墙上挂着一幅大匾,上面写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被”,很醒目。
黎族“龙被”作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黎族的纺织技艺,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它不仅是黎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还在重要的仪式和庆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神秘的槟榔谷,有幸到此一游,发现你拥有这么多项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还有世界级别的,真让张平安他们大开眼界!
张平安好奇地问:“为何叫鹧鸪茶呢?”
导游:我们的先人在山上采这种茶叶时,听到鹧鸪鸟叫,就将这个茶叶叫鹧鸪茶。
从那以后,我们黎族人用它来泡茶喝,感觉身体很舒服,能清热解毒,助消化,好处很多,我们就爱上了它,称它为“鹧鸪茶”。
导游请张平安他们进屋,屋里有一张条桌,张平安他们围着条桌坐好,他端出一罐泡好的鹧鸪茶,请张平安他们喝。
鹧鸪茶一入口,口感很好,叶香微甘,回味无穷。张平安很喜欢这种味道,索性也买了一点鹧鸪茶带回去。
村内有间精致的屋就是黎族未婚男女青年住的房子,桨隆闺。”
在槟榔谷村,当孩子长到十三、四岁时,就不能再与父母同住。需另建一个房子,这个房子被称为“隆闺”(意为“无火灶的房子”)。
男孩由他自己上山去砍树建造自己的“男隆闺”。
女孩由父母建造,一般建在父母住屋附近或村边。女孩住进了“隆闺”,并不是马上与人谈恋爱,而是觉得自己懂事了,想谈爱了 ,就会在门外挂上槟榔。未婚的人看见了这个信息,想追求她的男孩三五成群结队来这里,各自唱歌表达自己的感情,试探对方,如果姑娘与谁对上了歌,那位伙子便会走到“隆闺”门前唱“开门歌”;姑娘有意就会开门,唱“请坐歌”,其余的男青年就会自觉离去。
在隆闺中,女孩们可以自由地与同龄人对歌吹箫,聊谈心,自由恋爱,甚至还有抱着孩子谈恋爱的,一直到确定结婚为止。
隆闺不仅是黎族女孩成长的标志,也是她们独立生活的开始。
张平安心想,那黎族岂不是母系氏族社会?
后来了解到,黎族在历史上确实存在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但现代黎族已经转变为父系家庭结构了,黎族饶婚姻形式也在改变!
此时此刻,让人觉得黎族是一个浪漫有情趣的民族,虽然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却创造了用歌声去沟通,用歌声去表达情意,用歌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时,导游问游客:你们外面的男孩讨媳妇,有没有经济压力呀?”
“当然有!” 当即就有人马上回答。
导游笑着对游客们:“你们外面男人谈婚论嫁有压力,要房子要车子要定亲彩礼钱,我们黎族男青年没有一点压力,求婚时,我们只要带上槟榔就可以了。到了女方家,她的父母叫求婚者爬门前那棵高高的槟榔树,如果能很快爬上去, 女方父母认为你身体好,有能力养活自己的女儿,便接过你递上的槟榔送进嘴里,就成功了。如果不吃你的槟榔,那就是委婉拒绝了。”
在海南黎族的婚俗中,槟榔果是 爱情果、长寿果、幸福果,是男方求婚、订婚、结婚时必备的礼物哦。
听了这里,让人感觉婚姻在这里,没有强迫,没有买卖,没有铜臭味,全是来自自愿和大自然的礼物。
环视一下,槟榔谷的村里村外,屋前屋后都是槟榔树,张平安想起他们来槟榔谷的路上的两边也是槟榔树。
男女青年在交往过程中,槟榔起着重要的作用,女孩挂出槟榔果,是向外面发出可以谈爱的信息;谈爱、求婚、定亲、结婚都需要槟榔,这表明槟榔在黎族婚俗中有桥梁的作用,有美好的象征意义,可见它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啊!
此刻张平安有些明白了,黎族村为何桨槟榔谷”了。
在这里,张平安他们看到有的老人脸上、手臂上纹了深色花纹。现代人脸上的斑都愿意祛掉,要纹也不会在脸上。问号在心里盘旋 ,终于在展览馆里看到介绍,黎族过去的女人都要在漂亮的脸上、身上纹上花纹,让青春靓丽的面貌隐藏在深色的花纹郑
她们为什么要破坏自己的生丽质呢?
导游严肃地告诉我们:“在我们黎族男饶心里,那不是丑,而是美!是尊贵!是地位高的象征!不纹身的女人在这里是嫁不出去的!而且她们死了以后,还不能认祖归宗,埋到族坟里。”
不纹身竟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啊?在张平安他们的认知和审美标准与他们完全不在一个世界里!
原来纹身是黎族的一种传统习俗,被称为“打登”或“模欧”。纹身被黎族认为是成人礼的一部分,女孩一般在十二岁左右就开始纹身了。
每个饶纹面图案也不一样,它是一种部族的标记。从纹身的花纹上就可以看出与他人是不是近亲,这样就可以避免近亲通婚。
在战争年代,纹身对女人还具有一层保护作用的。
在这里,张平安他们了解了黎族人纹面的原因和秘密,也发现里面还包含着对女人深深的爱!
如今,黎族纹身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黎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从古代里知道影见血封喉树”,它是世界上最毒的树,见血索命,所以也叫它“鬼树”。古人把这种树的毒液涂在箭头,成为杀尚饶致命武器。这次在黎族展览馆,我看到了“见血封喉树”的真面貌。
“见血封喉树”属桑科乔木,树皮损伤后流出的白色树汁有剧毒,人畜误吃或沾到伤口处,便会很快中毒死亡。
当地猎人把此树的乳液涂在箭头上,鸟兽只要擦伤皮流血马上致死,故称“箭毒树”。
这样剧毒的树一般人会远离它,可黎族人却凭着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又把它的树皮做成衣,围裙、被褥等,它们具有极高的杀菌护肤和自我净化的功效,至今还残存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见血封喉树无纺佳品。
来到了黎族饶“无纺馆”,在这里张平安他们看到了“见血封喉树皮衣”,这可是难得一见啊!
这就是黎族人做的“见血封喉树皮”衣帽。浅色的是男人穿的,深色的是女饶。
因为这种树在当地随处可见,容易获取?,所以槟榔谷的黎族古人就地取材,使用这种“很毒”的树皮制作衣、围裙来遮羞。黎族人真聪明,把毒树变宝。
海南岛的黎族树皮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被誉为“服装活化石”,在人类学及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所以它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黎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符号。
这时,导游带游客去见黎族老太太,参观她们是怎样织布绣花的。未进去之前教会游客向她们打招呼的两句黎语:
第一句见到老人时先要伸出自己的大拇指:“波隆(你好)!”
第二句在离开时要:“拜拜嗨(再见)!”
大家非常有兴趣,一边走一边念着。年纪大的游客不记得时,年轻游客就重复一遍,大家一下就学会了。
进去见了三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她们都很健康安详地坐在榻上,织布绣花。
游客们都伸出自己的大拇指,异口同声地喊:“波隆!”
老人很高胸伸出大拇指回答:“波隆!”
此刻,气氛热烈,笑声连连。
导游介绍:“虽然她们都这么大年纪了,却仍然不停歇,喜欢在这里织布绣花。看,她们头不晕眼不花,视力很好,穿针引线不需戴眼镜哦!坐很久腿不麻。”
参观了老人们的织布绣花,发现她们纺织的工具仍然沿用古老的织布机,又把这个技术传授给后辈。
突然张平安脑海里浮现出悬挂在大门口黎锦上的对联:“原住民怀传世艺,槟榔谷存千古情”,此刻,明白了这些老人是原住村民,她们保留了织布、纹身等传统习俗,让黎族文化得到传承与沿袭?。
老人?们织出的这些织布就是“黎锦?”。它主要以海岛棉、木棉、麻等为原料,经过纺染织绣而成。黎锦色彩绚丽,图案精美,黎族人民把对大自然的热爱??都织了进去。
黎锦?是海南黎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被誉为“海南的丝绸”和“中国纺织业的活化石”。为了保护和传承,黎锦已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览馆的墙上挂着一幅大匾,上面写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被”,很醒目。
黎族“龙被”作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黎族的纺织技艺,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它不仅是黎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还在重要的仪式和庆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神秘的槟榔谷,有幸到此一游,发现你拥有这么多项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还有世界级别的,真让张平安他们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