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的特写中,迟之阳没有抬头,银白的碎发中,两颗钻石般晶莹的泪水落下来,砸在鼓面上,变作两个不起眼的鼓点。</br></br> 背景屏幕中,一阵风吹过,小婴儿的静止画面被翻动,下一页,再下一页,闪烁的旧照片仿佛吹开的雪花。</br></br> 画面中那个孩子一点点长大,一两岁时的纯真,三四岁的迷茫,五岁、六岁……相似的镜头下是一个少年的成长,那双明晃晃的双眼褪去稚嫩,锋利,焦灼,眼里闪烁的光,最终被磨成一片薄薄的倔强。</br></br> 到最后,背景大屏上所有的旧照片都消失了,接续出现的,是舞台上南乙的特写画面。</br></br> 好像在告诉众人,这就是那个孩子被最终锻造出的模样。</br></br> 在音乐的渐进之下,故事变得明晰。</br></br> 一击重鼓落下,器乐冲破情绪的顶峰。画面中的南乙终于靠近立麦,开始了自己的唱段。</br></br> 是他写给舅舅的回信。</br></br> [最初的笑容</br></br> 最后的相拥</br></br> 跨不去的凛冬</br></br> 焚化炉里消融]</br></br> 过去在舞台上,他始终是冰冷的形象,冷的音色,克制的唱腔,稳定的律动和节奏,处处充满了不在意,游刃有余。</br></br> 但这次却完全不一样,他在呼唤,在呐喊,打破曾经那个冷漠的躯壳,露出藏在里面脆弱的小孩。</br></br> 歌词的第一视角转变,众人恍然,这个激烈的桥段,对之前那个“我”写下的那封信的回应,充满了不甘、痛苦,依依不舍。</br></br> 唱下一句时,一向稳定的南乙也不免有些颤抖。</br></br> [我是你最丰沛的遗产?</br></br> 还是你未尽的梦]</br></br> 天色完全地陷入晦暗,最后一丝天光也敛去,短暂地灿烂过,只留下蓝紫色的天空,这是属于上万人的蓝调时刻。</br></br> 深蓝的海水,雪白的海岸线,浅灰色沙滩上,无数只手挥舞着荧光棒,形成一整片莹莹闪烁的“蓝眼泪”。</br></br> 所有听众一直以来积攒的情绪,在南乙的歌声中得以宣泄。</br></br> [命运在残忍诉说:</br></br> “陪伴是短暂逗留,</br></br> 分离才是长久,</br></br> 迷宫的出口是爱的轮廓。”</br></br> 如今我不再困惑]</br></br> 强烈的对抗后,一声深深的吸气,是释怀,也是难以忍受的痛。南乙闭着眼,唱给那个消逝在冬日里的人。</br></br> [至少在滚水般痛苦的生活</br></br> 你灵魂沸腾过</br></br> 而我有幸存活]</br></br> 在这句歌词之后,架子鼓后方的一整片空地忽然升起新的巨大的升降台,而站在升降台之上的,是十数个面孔纯真的孩童。</br></br> 海边,这座巨大的舞台亮起金色灯光,温暖如天堂。</br></br> 孩子们的皮肤是阳光常年亲吻后形成的小麦色,脸颊红红,统一穿着柔软的白毛衣,戴着白色的耳麦,天使般淳朴可爱。</br></br> 他们的臂弯挂着装满花朵的小篮子,特写镜头扫过,是象征着自由的蓝色小飞燕。</br></br> 另一侧,严霁离开了键盘,走到孩子们的身侧。</br></br> 在这里,另一个升降台升起,是一架纯白的施坦威三角钢琴,琴的上方一只白色蜡烛燃烧着,微弱的金色烛火在海风中颤抖。</br></br> 他端坐下来,微微抬起双手。在短暂的这个瞬间,严霁忽然和自己的过去和解,恍惚间,活在压抑中的儿时的自己,也坐在这张琴凳上,和他并肩,抬起双手。</br></br> 你不是讨厌弹钢琴吗?他问。</br></br> 不是啊。幼小的他转过头,冲严霁露出一个明亮的笑,告诉他,我只是讨厌被推着走,我是爱音乐的。</br></br> 小朋友又说:我们一起吧。</br></br> 好。</br></br> 于是严霁释然地垂下手,开始了弹奏。</br></br> 饱满的音符流淌,列成两排的孩子们开始歌唱。</br></br> 稚嫩又纯净的童声,充满了生的希望,在钢琴宏大的宿命感之中,孩子们的和声,将这首歌带回到创作的初衷——不是悼念、不是伤怀,是庆祝一个新生命的诞生。</br></br> [柔软的小怪物</br></br> 快坐上我的肩膀</br></br> 别哭泣,别迷惘</br></br> 你有宝石般的双眼</br></br> 金灿灿的心脏]</br></br> 这些孩子曾有过秦一隅短暂地陪伴,也治愈了秦一隅难捱的岁月。</br></br> 如今他们被秦一隅找来,跋山涉水,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见到大海。在小鱼老师一句一句的教导下,学会这首歌,学会合唱,在数万人面前完成表演。</br></br> 重复了两遍后,钢琴变奏,直至结束,起身后严霁微微弯腰,轻轻吹熄了蜡烛,离开钢琴,走回到键盘前。</br></br> 编曲在再度响起的架子鼓中猛然回到摇滚的氛围,密集的鼓点宣泄着情感,迟之阳终于仰起头,任泪水滑过脸颊,星光般坠落。银白色的长生辫在晃动中挥舞着,系着他对奶奶绵长的思念。</br></br> 在黑沉沉的海边,在白色礼堂的见证下,这支乐队释放出最后的能量。</br></br> 舞台上,制雪机再次飘出大雪,象征着希望的孩子们走向前方,来到舞台的边缘,用他们的小手,抓住篮子里一朵朵小飞燕,用力地向下洒去。</br></br> 蓝色的花朵飘向每一张流泪仰望的脸庞。</br></br> 最后的副歌拔高了一个八度,恒星时刻的四人第一次同时合唱,声嘶力竭,在悲怆中彻底爆发,唱给每一个离开的人,每一个还在苦苦挣扎的人。</br></br> [有一天你会发现</br></br> 人生是将泪水收藏</br></br> 别害怕,谁都会迷惘</br></br> 黑暗中长存理想主义的火光</br></br> 它在放声歌唱:我不可战胜——</br></br> 你也一样]</br></br> 舞台上的“雪花”旋转着飘下,落到前排观众的身上,抓过鲜花的手再次伸出,试图去接住并不真实的雪,可谁知,那“雪花”落在掌心,竟然真的融化了。</br></br> 这时,人海中有人大喊:“下雪了!真的下雪了——”</br></br> 众人这才恍惚抬起头,浓郁的黑夜里,细微的白色光点在海风里飘散,落下,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像被撕得粉碎的信纸,春日的柳絮。</br></br> 一如十几年前的那场意料之外的雪,本不应该在秋末的北京出现,可它就是奇迹般的飘落下来,见证了一个孩子的诞生,再消失不见。</br></br> 如今往事重演。</br></br> 在电吉他的旋律从高涨中走向平静,漫长的尾奏开启时,南乙微微蹙眉,轻声开口。</br></br> [你离开那夜,记忆下了雪</br></br> 我终于领悟生命的盈缺]</br></br> 秦一隅则接着唱出下一句,对这些听众,对那位逝去的吉他手,也对自己的母亲。这是他完成的诀别信,所以要微笑着唱完。</br></br> [如果不得不画下句点</br></br> 那就别颤抖,就挥手告别]</br></br> 他们伸出手,朝台下的汹涌人海轻轻挥动。</br></br> 而这些面孔的海洋,同样回以最真挚的泪水、最浩大的合唱。他们挥舞着旗帜,挥动着手中的荧光棒,哭着,笑着,嘶喊式地唱着,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这场音乐的列车终将停靠站台,大家总要分别。</br></br> 千万个告别的声音,在海风中回响,旷达,悠长。</br></br> [再见,再见,再见……]</br></br> 直到第5分20秒,南乙轻声念出最后一句。</br></br> [梦里见。]</br></br> 而在演出的最后,大屏幕再一次出现那段录影。</br></br> 画面中,徐翊抱着小小的南乙,逐个逐个揉捏他小小的手指。那时候的他们谁都不曾猜到,这十只小小的指头,未来会在最大的舞台弹奏贝斯。</br></br> 镜头里,徐翊微笑着,虎牙露了出来。他用很可爱的语气对怀里的小人说话。</br></br> “南乙,难以……我妈可真会起名儿啊。”</br></br> “你知道吗?人生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难以面对的。但是呢,还有很多很好的部分,又让人难以割舍……”</br></br> “有点儿深奥是不是?没事儿,你还是个小宝宝呢,等你长大了,就明白舅舅在说什么啦。”</br></br> 徐翊说完,抱起南乙,蹲到镜头跟前,嘀咕着说:“那就先到这儿了。”</br></br> 他侧过脸,看向小乙,仿佛也看向了右侧屏幕上长大的那个孩子,然后握住了他的小手,挥舞了两下。</br></br> “来,说再见。”</br></br> 意识到孩子还不会说话呢,他把自己逗笑了,眉眼弯弯,月亮一样。于是他只好自己说最后一句。</br></br> 屏幕陷入黑暗,发着光的“sternstunde”出现,与海边的星夜融为一体,可那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声音还没彻底离开,透过音箱,久久回荡。</br></br> “再见啦。”</br></br> 作者有话说:</br></br> 《你出生那夜,北京下了雪》</br></br> 演唱:恒星时刻</br></br> 作词:秦一隅/南乙/徐翊</br></br> 作曲:秦一隅/南乙/徐翊</br></br> 编曲:秦一隅/南乙/严霁/迟之阳</br></br> 吉他:秦一隅</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