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叶青女的商战策略
一旁的陆青抿了一口茶水,神色平静,对此并不担心。
若不是主子执意留在这边,他才懒得理会这些琐碎之事。
反正以他们的能力,自保那是绝对没问题。
无论灾还是人祸,遭殃的无非就是最底层老百姓罢了。
钱金宝看向陆青:“陆镖头,这段时日这边就交给你了。”
陆青自然明白钱金宝话中的意思,轻轻点头回应道:“放心吧,总镖头。”
完,钱金宝便起身准备回溪村。
当他骑着马在回程的路上时,远远地就看见一个女子抱着江青一路跑着离开。
眸中光芒闪烁,随后无奈地摇了摇头:“江雨柔?或许……这就是命吧。”
很快,钱金宝就回到了叶家。
此时,叶青女正在屋内和智雅一起招待着林母。
钱金宝看到都是女眷,礼貌地打了声招呼,就去了镖局。
凉亭下,三女就着衣服一事,商讨着事宜。
前段时间,因为幽居八人组穿着溪村的校服,在县里亲朋好友面前炫耀了一番。
直接就掀起了一阵跟风的热潮。
然而,那些成衣铺却根本无法模仿出校服上精美的绣花,只能粗略地制作出一些七八分相似的衣服。
可是大家并不买账。
而且这些成衣铺制作衣服所用的布匹,还是从林母那里购买回去的。
林母倒是赚了一笔。
由于布匹不掉色,质量上乘,林母进购的这些布匹很快就售卖一空。
而县里的那些学子和年轻人实在是没有办法,便纷纷找到了林母只求一件精美的衣服。
林母作为县里最大的成衣铺商家,自然不会放过这次难得的机会。
她果断决定再次向叶青女订购一些成衣,并且这次希望拿多一些货。
因为上次是第一次做生意,所以只拿了20匹棉\/1两,和80匹麻\/200文,但也赚到了36两,就算除去成本,也赚了14两左右。
要知道,这仅仅只是几的时间所获得的收益。
“妹妹啊,姐姐在你们这里签了布匹“独家合同”,你们看,能不能再给姐姐弄一个成衣的呀?”
叶青女面露歉意。
“不好意思啊林姐姐,我们溪成衣本就是以成衣为主,每一件成衣都是绣娘精心打磨出来的,不仅费时费力,成品还少。
所以实在是不好意思了啊。”
每个市场都是有饱和度的。
哪有养螃蟹的人会把第一口肥美的螃蟹让给别人呢?
在自己拥有充足资源的情况下,只有对所有环节进行全程掌控,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之所以把布匹生意放出去,一方面是为了不费自己的人力去打响知名度;
另一方面是考虑到那些经济不宽裕的家庭可以买回去自己制作衣服。
而成衣不一样,成衣每一件都是需要花费很多精力的,况且成衣的人工和运作体系,本就不适合走平民路线。
试问。
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过来,谁会愿意花大价钱去购买成品衣服呢?
买一件成品衣服的价格,都足够买好几匹布了。
因为现在成衣工坊的布匹都是从空间购买的,价格几乎是外面的一半。
染色后到卖出去既能赚钱,也能普惠民众。
而成衣定做才是真正能够带来丰厚利润的渠道。
一番商讨无果,林母知道此行无法如愿以偿,干脆又下了200两银子的布匹订单。
溪村的货不仅比别人好、还便宜,距离还不远,自己在这里拿的货也要比在别人那里拿的多赚一成。
这个要求,叶青女自然没有拒绝。
县里那么多人口,拿这种布匹短时间内市场不会饱和。就算饱和也无所谓,她还可以走镖去其他地方卖。
叶青女接过林母递来的200两银票,带着她前往工坊提取库存的布匹。
欢送林母后,她才终于得空,与智雅等人一起讨论着接下来的打算。
林母坐着马车在返程的路上,迎面遇上了另外四辆马车。
透过马车的帘子,她一眼就认出了里面坐着的人。
正是县里另外四家衣铺的东家。
显然,这四人是为了打探消息,一路跟踪着林母来到这里的。
毕竟那么好的布料,他们自然也要把握商机,至于这种厚颜跟踪的手段,他们并不觉得的可耻。
马车擦肩而过,林母身边的丫鬟面露担忧之色,气愤道。
“夫人,他们这样跟踪我们过来,实在是太无耻了!”
林母嘴角微扬,十分镇定。
“无妨,他们就算跟叶老师合作,也不会影响到我们的。”
因为她跟叶青女签的不是“代理商合同”而是“独家合同”。
林母提出的条件是在阳泉县,只有她这一家衣铺有权帮“溪成衣”售卖布匹;
而叶青女的条件则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林母都不允许因为“供不应求”就提高布匹的价格。
她要让林母垄断这个县的布匹生意。
这就是叶青女的——商战策略。
她能让林母赚到钱的同时,自己也赚到钱。
而她自己赚到的钱,一部分拿去空间买那些半价的商品,再售卖给林母;另一部分则是投入到各个工坊,给百姓提供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这样,商品价格不跌,百姓收入上涨,才能让阳泉县的税收上去。
只要这个地方的人有钱了,她就能赚更多的钱,然后建造更多的工坊,将来就可以考虑走镖其他国家。
这也是一种造福百姓、造福国家,双全齐美的策略。
(赚外国饶银子,在国内开工坊)
(赚富饶银子,开工资给穷人)
只是目前溪村工坊的员工都是自己人,唯独龙门镖局是第一个走入民间的。
现在,叶青女就期待着林红儿那边的进展。
当活字印刷术所需的“活字”雕刻完成,就可以开始大批量印刷书籍了。
只要这件事情办起来后,书籍掉价。
那么寒门弟子就能买得起更多的书籍阅览和学习。
而“寒门难出贵子”的这句话,将会彻底成为过去式。
不过目前还有一个问题等待她考量,
那就是——纸张的费用问题。
现在她想的是,先用空间里那些又好又廉价的纸。
等时机成熟,她就计划着手开始——造纸!
若不是主子执意留在这边,他才懒得理会这些琐碎之事。
反正以他们的能力,自保那是绝对没问题。
无论灾还是人祸,遭殃的无非就是最底层老百姓罢了。
钱金宝看向陆青:“陆镖头,这段时日这边就交给你了。”
陆青自然明白钱金宝话中的意思,轻轻点头回应道:“放心吧,总镖头。”
完,钱金宝便起身准备回溪村。
当他骑着马在回程的路上时,远远地就看见一个女子抱着江青一路跑着离开。
眸中光芒闪烁,随后无奈地摇了摇头:“江雨柔?或许……这就是命吧。”
很快,钱金宝就回到了叶家。
此时,叶青女正在屋内和智雅一起招待着林母。
钱金宝看到都是女眷,礼貌地打了声招呼,就去了镖局。
凉亭下,三女就着衣服一事,商讨着事宜。
前段时间,因为幽居八人组穿着溪村的校服,在县里亲朋好友面前炫耀了一番。
直接就掀起了一阵跟风的热潮。
然而,那些成衣铺却根本无法模仿出校服上精美的绣花,只能粗略地制作出一些七八分相似的衣服。
可是大家并不买账。
而且这些成衣铺制作衣服所用的布匹,还是从林母那里购买回去的。
林母倒是赚了一笔。
由于布匹不掉色,质量上乘,林母进购的这些布匹很快就售卖一空。
而县里的那些学子和年轻人实在是没有办法,便纷纷找到了林母只求一件精美的衣服。
林母作为县里最大的成衣铺商家,自然不会放过这次难得的机会。
她果断决定再次向叶青女订购一些成衣,并且这次希望拿多一些货。
因为上次是第一次做生意,所以只拿了20匹棉\/1两,和80匹麻\/200文,但也赚到了36两,就算除去成本,也赚了14两左右。
要知道,这仅仅只是几的时间所获得的收益。
“妹妹啊,姐姐在你们这里签了布匹“独家合同”,你们看,能不能再给姐姐弄一个成衣的呀?”
叶青女面露歉意。
“不好意思啊林姐姐,我们溪成衣本就是以成衣为主,每一件成衣都是绣娘精心打磨出来的,不仅费时费力,成品还少。
所以实在是不好意思了啊。”
每个市场都是有饱和度的。
哪有养螃蟹的人会把第一口肥美的螃蟹让给别人呢?
在自己拥有充足资源的情况下,只有对所有环节进行全程掌控,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之所以把布匹生意放出去,一方面是为了不费自己的人力去打响知名度;
另一方面是考虑到那些经济不宽裕的家庭可以买回去自己制作衣服。
而成衣不一样,成衣每一件都是需要花费很多精力的,况且成衣的人工和运作体系,本就不适合走平民路线。
试问。
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过来,谁会愿意花大价钱去购买成品衣服呢?
买一件成品衣服的价格,都足够买好几匹布了。
因为现在成衣工坊的布匹都是从空间购买的,价格几乎是外面的一半。
染色后到卖出去既能赚钱,也能普惠民众。
而成衣定做才是真正能够带来丰厚利润的渠道。
一番商讨无果,林母知道此行无法如愿以偿,干脆又下了200两银子的布匹订单。
溪村的货不仅比别人好、还便宜,距离还不远,自己在这里拿的货也要比在别人那里拿的多赚一成。
这个要求,叶青女自然没有拒绝。
县里那么多人口,拿这种布匹短时间内市场不会饱和。就算饱和也无所谓,她还可以走镖去其他地方卖。
叶青女接过林母递来的200两银票,带着她前往工坊提取库存的布匹。
欢送林母后,她才终于得空,与智雅等人一起讨论着接下来的打算。
林母坐着马车在返程的路上,迎面遇上了另外四辆马车。
透过马车的帘子,她一眼就认出了里面坐着的人。
正是县里另外四家衣铺的东家。
显然,这四人是为了打探消息,一路跟踪着林母来到这里的。
毕竟那么好的布料,他们自然也要把握商机,至于这种厚颜跟踪的手段,他们并不觉得的可耻。
马车擦肩而过,林母身边的丫鬟面露担忧之色,气愤道。
“夫人,他们这样跟踪我们过来,实在是太无耻了!”
林母嘴角微扬,十分镇定。
“无妨,他们就算跟叶老师合作,也不会影响到我们的。”
因为她跟叶青女签的不是“代理商合同”而是“独家合同”。
林母提出的条件是在阳泉县,只有她这一家衣铺有权帮“溪成衣”售卖布匹;
而叶青女的条件则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林母都不允许因为“供不应求”就提高布匹的价格。
她要让林母垄断这个县的布匹生意。
这就是叶青女的——商战策略。
她能让林母赚到钱的同时,自己也赚到钱。
而她自己赚到的钱,一部分拿去空间买那些半价的商品,再售卖给林母;另一部分则是投入到各个工坊,给百姓提供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这样,商品价格不跌,百姓收入上涨,才能让阳泉县的税收上去。
只要这个地方的人有钱了,她就能赚更多的钱,然后建造更多的工坊,将来就可以考虑走镖其他国家。
这也是一种造福百姓、造福国家,双全齐美的策略。
(赚外国饶银子,在国内开工坊)
(赚富饶银子,开工资给穷人)
只是目前溪村工坊的员工都是自己人,唯独龙门镖局是第一个走入民间的。
现在,叶青女就期待着林红儿那边的进展。
当活字印刷术所需的“活字”雕刻完成,就可以开始大批量印刷书籍了。
只要这件事情办起来后,书籍掉价。
那么寒门弟子就能买得起更多的书籍阅览和学习。
而“寒门难出贵子”的这句话,将会彻底成为过去式。
不过目前还有一个问题等待她考量,
那就是——纸张的费用问题。
现在她想的是,先用空间里那些又好又廉价的纸。
等时机成熟,她就计划着手开始——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