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临江县
曲绍扬和两位舅哥好些时候没见了,而且这一阵子也发生了不少事情。
如今三人碰面,少不得要谈论些东边道防务的事情。
曲绍扬把他主动提出裁撤定边军,以及奏请猫耳山设立县治的事情,都跟陈家兄弟说了。
陈允哲心智计谋可比曲绍扬强多了,一听曲绍扬的话,立刻就明白什么意思。
“嗯,还别说,你这一招够高明,以退为进,占据主动。
看似吃了亏,实际上留下了周旋的余地,挺好。
这几年的官儿没白当,有点儿老奸巨猾的意思了。”陈允哲半开玩笑道。
“大哥,我咋听着,你这不像是在夸我呢?”曲绍扬咂摸咂摸,总觉得大舅哥这话听起来不对味儿。
“其实,这主意还真不是我想出来的,我师父。
剿匪回来后,师父提醒了我,让我韬光养晦,不要过于争风好胜。所以,我才会上折子。”
曲绍扬也没瞒着,实话实说道。
陈允哲点点头,随即叹了口气,“刘叔是人才啊,要武功有武功,要智谋有智谋。
就是可惜了,没赶上好时候。他要是年轻二十岁,肯定是你的左膀右臂。”
陈允瀚是个武人,心思简单,没那么多弯弯绕儿。
大哥和妹夫俩人的谈话,他每个字儿都能听懂,但是综合在一起,就有点儿懵。
在他看来,裁撤定边军,就等于是手里的权利没那么大了。
什么设立县治也是一样,原本曲绍扬自己说的就算,多好啊。为啥非得要在眼皮子底下再弄个知县碍眼呢?
不懂归不懂,陈允瀚就这一点好,听话。
大哥和妹夫怎么指,他就怎么做,从来没异议。所以,陈允瀚并没有开口质疑,就这么听着。
说完了这个,曲绍扬又提起抓紧训练民团,各村屯想办法成立联防会,尽量修建围子的事情。
要知道,眼下已经是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一八九六年,离着庚子年跑毛子,也没多少时候了。
小鬼子、老毛子,都不是啥好东西,都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老毛子更可恶,庚子年调集十几万军队,以保护铁路为由,兵分五路入侵东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曲绍扬知道历史事件不可避免,他也阻止不了,眼下也只能尽量增强东边道的防御力量,期望能够多护住一些百姓。
郎舅三人在书房里一直聊到挺晚,这才各自回去休息。
等曲绍扬回住处的时候,陈秀芸早就睡熟了。
曲绍扬也没敢吵醒媳妇,悄悄的脱了鞋子、衣裳,钻进被窝,挨着媳妇躺下,不多时也睡着了。
转过天正月十四,曲绍扬没啥事儿,就去城中拜访高泰源等人。
当初倭军攻占凤凰城,高泰源等人也流落各处。
后来曲绍扬率兵收复凤凰城,清倭议和,战事停息,众人这才重新回到凤凰城。
张锡銮出任东边道道台后,除了自己的几个幕僚之外,六房经书,一律还是原班人马,所以高泰源现在依旧是户房经书。
高泰源见到曲绍扬,又惊又喜,十分热情的招待了曲绍扬,还把其他几个相熟的老朋友都找过来。
大家伙儿在一起说笑谈天,提及当初的战事,也是唏嘘不已。
正月十五元宵节,晚间城中有灯会,曲绍扬等人带着媳妇孩子,一起出去看灯、猜灯谜、看烟火和杂耍表演等.
孩子们玩的可高兴了,愣是不想回家。
正月十六一大早,陈家众人就忙了起来。
吃过早饭,大家伙儿收拾妥当,女人梳妆打扮,孩子们也都穿戴整齐,然后一同坐车,前往道台府。
曲绍扬是张锡銮的义子,两家这是干亲。
之前张锡銮就说了,要请曲绍扬的妻儿,以及岳父岳母一家子过府,大家伙儿在一起热闹热闹。
所以,这算是家宴,没请外人。
张锡銮见了曲家这几个孩子,格外喜欢,给每个人都预备了一份儿见面礼。
别说,振邦这娃还真是不错,这么大的场面,这么多人,愣是没打怵,干爷爷问什么,他都能对答如流。
把张锡銮稀罕的,直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
见过了孩子,张锡銮叫过来府里的女眷,陪着陈秀芸等一众女眷,去厅看戏。
今天府里请了戏班子,还有杂耍、魔术等,都是女人和孩子们喜欢的,十分热闹。
等女眷们都走了,张锡銮招招手,叫过来一个三十岁出头,相貌堂堂的男子过来。
“绍扬,我给你介绍个人,这是你秀英姐姐的夫婿,你的姐夫.
何厚琦,字子璋,目前在奉天试用知县。
前日他从奉天过来,能在凤凰城盘桓几日,你们几个年纪相仿,可以多接触解除。”
“子璋啊,这就是我跟你说的,我新收的义子,去年抗倭立下大功的曲绍扬,如今是东边道巡检使。
这位,是凤凰厅同知,陈允哲大人,这位,是宽甸守备陈允瀚大人,两位都是绍扬的舅兄。
你们年纪相仿,可以多在一起切磋学习。”张锡銮笑呵呵的给双方介绍。
对于张锡銮的家事,曲绍扬多少了解一点点。
别看张锡銮妻妾众多,子嗣却不丰厚,只有一个儿子张师黄与几个闺女。
张师黄不喜科举仕途,也没有他父亲那一身本事,就是个公子阔少。
此人只爱收集古玩字画,专精于书画鉴赏,并没有跟随张锡銮来凤凰城。
张锡銮的女儿张秀英,嫁给了何厚琦。
何家是山西灵石的望族,在山西科场,素有“无何不开科”的美誉。
何氏家族三百年间,出过十五名进士、二十九名举人、二十二名贡生。
何厚琦的父亲何增福曾经是奉天将军府的幕僚,虽然没有正式官职,却与东北各地高官相识,来往颇多。
何厚琦的几个堂兄弟,都在东北各地任职。
何厚琦并非科举出身,光绪十七年的时候,由监生报捐县丞,去年为试用知县。
今年正月,何厚琦试用期就满了,要候补知县,只需要哪里的知县出缺,即可就任。
估计这是来找老丈人帮忙,从中斡旋,尽早可补任知县。
“一直听义父夸赞姐夫,始终缘锵一面,未能得见。今日总算是见到姐夫真人了,幸会幸会。”
既然张锡銮都说这是姐夫了,曲绍扬自然不见外,直接就顺着叫。
“不敢当,不敢当,早就听闻曲大人年少有为,率兵抗倭,连收数座城池。
今日一见,果真是英武不凡,父亲慧眼识英雄啊。”何厚琦赶忙拱手行礼,双方来了一场商业互夸。
紧接着,何厚琦与陈允哲、陈允瀚兄弟二人互相见礼,四人年岁相仿,也能说到一块儿去,不多时便熟络了起来。
张锡銮应该是有意把女婿介绍给曲绍扬三人,所以也不参与他们的话题,只与陈郎中闲聊一阵子,然后也去看戏了。
中午,府里预备了丰盛的酒席,男女宾客分作两处。
男人们凑在一处,自然少不得喝几杯,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间,彼此越来越熟络,也越来越有话题可聊。
张锡銮的原配正室在老家,没在凤凰城,陪在他身边的是妾室三夫人。
三夫人八面玲珑、长袖善舞,招待一众女眷,面面俱到,就连孩子们,也都照顾的无微不至。
酒席间的气氛十分融洽,真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酒席一直吃到了未时中,几个人都喝得晕乎乎,这才作罢。
孩子们出来时间太长,振杰和佳玲到了该睡下午觉的时候,不免有些闹人。
曲绍扬一看,时候也不早了,便告辞,带着妻儿、家人,离开了道台府。
临走之前,张锡銮把曲绍扬单独叫过去,在他耳边嘟囔几句。
言下之意,就是他会尽量促成猫耳山设立县治一事。同时,也嘱咐曲绍扬,往后多照拂着何厚琦一些。
其实曲绍扬早就看明白咋回事了,张锡銮这是在给女婿铺路呢。
何厚琦现在是候补知县,需要有出缺才能就任,如果猫耳山设立县治了,张锡銮就可以替姑爷谋得知县的职位。
所以,他才说,以后让曲绍扬多照拂着点儿。
“义父放心,我和姐夫一见如故,将来若有机会共事,一定竭尽全力帮扶姐夫。”曲绍扬当即表态道。
张锡銮等的就是这句话呢,一听立刻点头,并拍了拍曲绍扬肩膀。
“好,义父果然是没看错了你。
时候不早,你带着我孙子回家,好好休息。
回头也别急着走,多在这边盘桓几日,得空了,就过来陪我说说话,聊聊天儿。”
“多谢义父盛情,义父也早些休息,回头等义父得闲了,我再过来陪义父聊天。”
就这样,曲绍扬一行离开了道台府,返回陈家。
陈秀芸难得回娘家,与亲人团聚,自然不能住两三天就走。
反正年后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曲绍扬便在凤凰城多留了些时候,并且找了个机会,带着小志一起,去拜见了张锡銮。
小志如今出息的一表人才,十八岁的小伙子,正是风华正茂的好时候,谁见了都稀罕,张锡銮少不得也多看几眼。
得知小志是曲绍扬的义弟,在奉天读了好几年书的时候,张锡銮特地出题,考校了小志的功课。
小志对答如流,使张锡銮另眼相看。
曲绍扬趁机提起来,说是小志有意投身军伍,问张锡銮,能不能帮个忙,把小志送去北洋武备学堂。
以张锡銮的人脉背景来说,这事儿倒不难,他就是觉得小志的才学,不去考科举可惜了。
可小志心意坚决,旁人怎么劝也没用。
于是张锡銮亲笔写了封信,又给了小志一张名帖,让小志带着前去天津,面见武备学堂总办大人。
张锡銮与北洋武备学堂的总办关系不错,有张锡銮的推荐信和名帖,小志进武备学堂轻而易举。
小志心急,生怕错过了武备学堂开课,从张锡銮那儿出来,便跟曲绍扬商议,要去天津。
曲绍扬也不好拦着,于是就安排了几个人,护送小志前往天津。
曲绍扬来凤凰城的目的都已达到,猫耳山那头事情还不少,也不好一直耽搁下去。
于是正月二十二,夫妻俩辞别了陈家众人,带着孩子们,动身返回猫耳山。
不想,曲绍扬一行前脚刚到猫耳山,后脚朝廷的旨意就到了。
鉴于猫耳山地区濒临鸭绿江,乃边防重地,至关紧要,经奉天将军府和东边道上奏,朝廷决定在猫耳山地区设立县治。
特委任候补知县何厚琦为设治委员,曲绍扬为设治帮办,共同完成猫耳山设立县治一应事宜。
“曲大人在猫耳山多年,山川地理、民俗风情十分熟悉,还望曲大人多多帮忙才是。”
何厚琦是跟着旨意一起到的,等传旨官读完旨意,何厚琦便向着曲绍扬拱手行礼道。
“何大人请放心,曲某身在猫耳山,此地设立县治,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曲某一定竭尽全力,辅助何大人,将此事办的圆满,也给猫耳山当地百姓,谋一份福祉。”
对于何厚琦出任设治委员,曲绍扬倒是不太意外,他早就猜到了。
只是当着外人的面儿,他不好称呼对方姐夫,便以大人相称。
作为东道主,曲绍扬热情的招待了传旨官与何厚琦一行人,并且将他们暂时先安顿在巡检衙门。
等何厚琦一行安顿下来,稍微休息两天后,便跟着曲绍扬一起,开始踏查猫耳山周围地区,以便于划分地界。
曲绍扬在猫耳山住了十年,对于周边的地形地势都很熟悉。
众人四处踏查,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又找来通化知县等人,正式确定了地界。
县境东及南,以鸭绿江为界,与高丽隔江相望。
西南以错草沟河、老梁子山、并以老岭山脊,与通化相毗邻。
西以老岭子、红土崖河、小板石沟等处,与通化、海龙相邻。
北以四分顶子、金龙顶子、头道老爷府、砬门子等,沿长白山脊东北行至东岗山,至鸭绿江右岸,与伊通州、延吉厅交界。
这个范围,属实不小。
因县境濒临鸭绿江,故而起名为临江县。
(本章完)
曲绍扬和两位舅哥好些时候没见了,而且这一阵子也发生了不少事情。
如今三人碰面,少不得要谈论些东边道防务的事情。
曲绍扬把他主动提出裁撤定边军,以及奏请猫耳山设立县治的事情,都跟陈家兄弟说了。
陈允哲心智计谋可比曲绍扬强多了,一听曲绍扬的话,立刻就明白什么意思。
“嗯,还别说,你这一招够高明,以退为进,占据主动。
看似吃了亏,实际上留下了周旋的余地,挺好。
这几年的官儿没白当,有点儿老奸巨猾的意思了。”陈允哲半开玩笑道。
“大哥,我咋听着,你这不像是在夸我呢?”曲绍扬咂摸咂摸,总觉得大舅哥这话听起来不对味儿。
“其实,这主意还真不是我想出来的,我师父。
剿匪回来后,师父提醒了我,让我韬光养晦,不要过于争风好胜。所以,我才会上折子。”
曲绍扬也没瞒着,实话实说道。
陈允哲点点头,随即叹了口气,“刘叔是人才啊,要武功有武功,要智谋有智谋。
就是可惜了,没赶上好时候。他要是年轻二十岁,肯定是你的左膀右臂。”
陈允瀚是个武人,心思简单,没那么多弯弯绕儿。
大哥和妹夫俩人的谈话,他每个字儿都能听懂,但是综合在一起,就有点儿懵。
在他看来,裁撤定边军,就等于是手里的权利没那么大了。
什么设立县治也是一样,原本曲绍扬自己说的就算,多好啊。为啥非得要在眼皮子底下再弄个知县碍眼呢?
不懂归不懂,陈允瀚就这一点好,听话。
大哥和妹夫怎么指,他就怎么做,从来没异议。所以,陈允瀚并没有开口质疑,就这么听着。
说完了这个,曲绍扬又提起抓紧训练民团,各村屯想办法成立联防会,尽量修建围子的事情。
要知道,眼下已经是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一八九六年,离着庚子年跑毛子,也没多少时候了。
小鬼子、老毛子,都不是啥好东西,都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老毛子更可恶,庚子年调集十几万军队,以保护铁路为由,兵分五路入侵东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曲绍扬知道历史事件不可避免,他也阻止不了,眼下也只能尽量增强东边道的防御力量,期望能够多护住一些百姓。
郎舅三人在书房里一直聊到挺晚,这才各自回去休息。
等曲绍扬回住处的时候,陈秀芸早就睡熟了。
曲绍扬也没敢吵醒媳妇,悄悄的脱了鞋子、衣裳,钻进被窝,挨着媳妇躺下,不多时也睡着了。
转过天正月十四,曲绍扬没啥事儿,就去城中拜访高泰源等人。
当初倭军攻占凤凰城,高泰源等人也流落各处。
后来曲绍扬率兵收复凤凰城,清倭议和,战事停息,众人这才重新回到凤凰城。
张锡銮出任东边道道台后,除了自己的几个幕僚之外,六房经书,一律还是原班人马,所以高泰源现在依旧是户房经书。
高泰源见到曲绍扬,又惊又喜,十分热情的招待了曲绍扬,还把其他几个相熟的老朋友都找过来。
大家伙儿在一起说笑谈天,提及当初的战事,也是唏嘘不已。
正月十五元宵节,晚间城中有灯会,曲绍扬等人带着媳妇孩子,一起出去看灯、猜灯谜、看烟火和杂耍表演等.
孩子们玩的可高兴了,愣是不想回家。
正月十六一大早,陈家众人就忙了起来。
吃过早饭,大家伙儿收拾妥当,女人梳妆打扮,孩子们也都穿戴整齐,然后一同坐车,前往道台府。
曲绍扬是张锡銮的义子,两家这是干亲。
之前张锡銮就说了,要请曲绍扬的妻儿,以及岳父岳母一家子过府,大家伙儿在一起热闹热闹。
所以,这算是家宴,没请外人。
张锡銮见了曲家这几个孩子,格外喜欢,给每个人都预备了一份儿见面礼。
别说,振邦这娃还真是不错,这么大的场面,这么多人,愣是没打怵,干爷爷问什么,他都能对答如流。
把张锡銮稀罕的,直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
见过了孩子,张锡銮叫过来府里的女眷,陪着陈秀芸等一众女眷,去厅看戏。
今天府里请了戏班子,还有杂耍、魔术等,都是女人和孩子们喜欢的,十分热闹。
等女眷们都走了,张锡銮招招手,叫过来一个三十岁出头,相貌堂堂的男子过来。
“绍扬,我给你介绍个人,这是你秀英姐姐的夫婿,你的姐夫.
何厚琦,字子璋,目前在奉天试用知县。
前日他从奉天过来,能在凤凰城盘桓几日,你们几个年纪相仿,可以多接触解除。”
“子璋啊,这就是我跟你说的,我新收的义子,去年抗倭立下大功的曲绍扬,如今是东边道巡检使。
这位,是凤凰厅同知,陈允哲大人,这位,是宽甸守备陈允瀚大人,两位都是绍扬的舅兄。
你们年纪相仿,可以多在一起切磋学习。”张锡銮笑呵呵的给双方介绍。
对于张锡銮的家事,曲绍扬多少了解一点点。
别看张锡銮妻妾众多,子嗣却不丰厚,只有一个儿子张师黄与几个闺女。
张师黄不喜科举仕途,也没有他父亲那一身本事,就是个公子阔少。
此人只爱收集古玩字画,专精于书画鉴赏,并没有跟随张锡銮来凤凰城。
张锡銮的女儿张秀英,嫁给了何厚琦。
何家是山西灵石的望族,在山西科场,素有“无何不开科”的美誉。
何氏家族三百年间,出过十五名进士、二十九名举人、二十二名贡生。
何厚琦的父亲何增福曾经是奉天将军府的幕僚,虽然没有正式官职,却与东北各地高官相识,来往颇多。
何厚琦的几个堂兄弟,都在东北各地任职。
何厚琦并非科举出身,光绪十七年的时候,由监生报捐县丞,去年为试用知县。
今年正月,何厚琦试用期就满了,要候补知县,只需要哪里的知县出缺,即可就任。
估计这是来找老丈人帮忙,从中斡旋,尽早可补任知县。
“一直听义父夸赞姐夫,始终缘锵一面,未能得见。今日总算是见到姐夫真人了,幸会幸会。”
既然张锡銮都说这是姐夫了,曲绍扬自然不见外,直接就顺着叫。
“不敢当,不敢当,早就听闻曲大人年少有为,率兵抗倭,连收数座城池。
今日一见,果真是英武不凡,父亲慧眼识英雄啊。”何厚琦赶忙拱手行礼,双方来了一场商业互夸。
紧接着,何厚琦与陈允哲、陈允瀚兄弟二人互相见礼,四人年岁相仿,也能说到一块儿去,不多时便熟络了起来。
张锡銮应该是有意把女婿介绍给曲绍扬三人,所以也不参与他们的话题,只与陈郎中闲聊一阵子,然后也去看戏了。
中午,府里预备了丰盛的酒席,男女宾客分作两处。
男人们凑在一处,自然少不得喝几杯,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间,彼此越来越熟络,也越来越有话题可聊。
张锡銮的原配正室在老家,没在凤凰城,陪在他身边的是妾室三夫人。
三夫人八面玲珑、长袖善舞,招待一众女眷,面面俱到,就连孩子们,也都照顾的无微不至。
酒席间的气氛十分融洽,真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酒席一直吃到了未时中,几个人都喝得晕乎乎,这才作罢。
孩子们出来时间太长,振杰和佳玲到了该睡下午觉的时候,不免有些闹人。
曲绍扬一看,时候也不早了,便告辞,带着妻儿、家人,离开了道台府。
临走之前,张锡銮把曲绍扬单独叫过去,在他耳边嘟囔几句。
言下之意,就是他会尽量促成猫耳山设立县治一事。同时,也嘱咐曲绍扬,往后多照拂着何厚琦一些。
其实曲绍扬早就看明白咋回事了,张锡銮这是在给女婿铺路呢。
何厚琦现在是候补知县,需要有出缺才能就任,如果猫耳山设立县治了,张锡銮就可以替姑爷谋得知县的职位。
所以,他才说,以后让曲绍扬多照拂着点儿。
“义父放心,我和姐夫一见如故,将来若有机会共事,一定竭尽全力帮扶姐夫。”曲绍扬当即表态道。
张锡銮等的就是这句话呢,一听立刻点头,并拍了拍曲绍扬肩膀。
“好,义父果然是没看错了你。
时候不早,你带着我孙子回家,好好休息。
回头也别急着走,多在这边盘桓几日,得空了,就过来陪我说说话,聊聊天儿。”
“多谢义父盛情,义父也早些休息,回头等义父得闲了,我再过来陪义父聊天。”
就这样,曲绍扬一行离开了道台府,返回陈家。
陈秀芸难得回娘家,与亲人团聚,自然不能住两三天就走。
反正年后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曲绍扬便在凤凰城多留了些时候,并且找了个机会,带着小志一起,去拜见了张锡銮。
小志如今出息的一表人才,十八岁的小伙子,正是风华正茂的好时候,谁见了都稀罕,张锡銮少不得也多看几眼。
得知小志是曲绍扬的义弟,在奉天读了好几年书的时候,张锡銮特地出题,考校了小志的功课。
小志对答如流,使张锡銮另眼相看。
曲绍扬趁机提起来,说是小志有意投身军伍,问张锡銮,能不能帮个忙,把小志送去北洋武备学堂。
以张锡銮的人脉背景来说,这事儿倒不难,他就是觉得小志的才学,不去考科举可惜了。
可小志心意坚决,旁人怎么劝也没用。
于是张锡銮亲笔写了封信,又给了小志一张名帖,让小志带着前去天津,面见武备学堂总办大人。
张锡銮与北洋武备学堂的总办关系不错,有张锡銮的推荐信和名帖,小志进武备学堂轻而易举。
小志心急,生怕错过了武备学堂开课,从张锡銮那儿出来,便跟曲绍扬商议,要去天津。
曲绍扬也不好拦着,于是就安排了几个人,护送小志前往天津。
曲绍扬来凤凰城的目的都已达到,猫耳山那头事情还不少,也不好一直耽搁下去。
于是正月二十二,夫妻俩辞别了陈家众人,带着孩子们,动身返回猫耳山。
不想,曲绍扬一行前脚刚到猫耳山,后脚朝廷的旨意就到了。
鉴于猫耳山地区濒临鸭绿江,乃边防重地,至关紧要,经奉天将军府和东边道上奏,朝廷决定在猫耳山地区设立县治。
特委任候补知县何厚琦为设治委员,曲绍扬为设治帮办,共同完成猫耳山设立县治一应事宜。
“曲大人在猫耳山多年,山川地理、民俗风情十分熟悉,还望曲大人多多帮忙才是。”
何厚琦是跟着旨意一起到的,等传旨官读完旨意,何厚琦便向着曲绍扬拱手行礼道。
“何大人请放心,曲某身在猫耳山,此地设立县治,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曲某一定竭尽全力,辅助何大人,将此事办的圆满,也给猫耳山当地百姓,谋一份福祉。”
对于何厚琦出任设治委员,曲绍扬倒是不太意外,他早就猜到了。
只是当着外人的面儿,他不好称呼对方姐夫,便以大人相称。
作为东道主,曲绍扬热情的招待了传旨官与何厚琦一行人,并且将他们暂时先安顿在巡检衙门。
等何厚琦一行安顿下来,稍微休息两天后,便跟着曲绍扬一起,开始踏查猫耳山周围地区,以便于划分地界。
曲绍扬在猫耳山住了十年,对于周边的地形地势都很熟悉。
众人四处踏查,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又找来通化知县等人,正式确定了地界。
县境东及南,以鸭绿江为界,与高丽隔江相望。
西南以错草沟河、老梁子山、并以老岭山脊,与通化相毗邻。
西以老岭子、红土崖河、小板石沟等处,与通化、海龙相邻。
北以四分顶子、金龙顶子、头道老爷府、砬门子等,沿长白山脊东北行至东岗山,至鸭绿江右岸,与伊通州、延吉厅交界。
这个范围,属实不小。
因县境濒临鸭绿江,故而起名为临江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