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小志赴倭留学
“我这一趟过来,是奉了朝廷旨意,镇压起义民众,剿灭阻碍铁路修建的土匪。”
曲绍扬看了二月红一眼,他说的是谁,不用言明了。
“但是说良心话,我也憎恨那些毛子,在咱们的国土上肆意妄为,欺压百姓。”
“杨姑娘,你的所作所为,其实我挺佩服的,你做了很多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不过,我还是从心里劝你一句,绺子这条路不好走,不能死心眼儿,一条道走到黑。
刚才你也说了,绺子里这些弟兄,都是本分百姓。
因为替你们林家报仇,不得已才走了这条路的。
他们大多都与你有亲戚关系,难道你真就忍心,看着他们一个个死于非命么?”
曲绍扬看着二月红,耐心劝解。
“如果你,还有绺子的四梁八柱同意,可以投奔到我的麾下。
实话跟你说,我这趟出来,已经招揽了好几伙类似你们这样,耍清钱的绺子。
只要你们肯点头同意,过去的事情可以一笔勾销,不再追究。
我名下有不少产业,现在都缺人手,到时候可以随便安排。你看怎么样?”
曲绍扬实在是喜欢杨四丫这种快意恩仇、爽利洒脱的劲儿,所以才好言相劝。
二月红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笑笑。
“多谢大人一番好意,我和弟兄们已经习惯了这样无拘无束的生活,不想再回去规规矩矩的过日子。”
曲绍扬闻听这话,倒也没生气,他早就预料到了,以二月红这性格,未必肯接受招安。
“行吧,那你们多保重,山高水长,咱们后会有期。”
该说的都说了,曲绍扬也不是非得收下二月红绺子,既然人家不愿意,劝再多也没用。
正好那边也收拾的差不多了,曲绍扬喊了人过来,把今天缴获的枪支弹药、马匹、钱财等等物资,全都给了二月红绺子。
“有这些东西,你们可以再招兵买马扩大规模。不过往后再跟毛子交手,一定要事先打探好消息。”
那些枪支弹药,跟定边军所用的型号不一致,带回去反而麻烦。
毛子的马倒是不错,不过曲绍扬财大气粗,想买什么样的马都有,不是非得要这些。
二月红绺子损失比较严重,索性就做个人情,都送给他们得了。
“多谢大人关照,今日恩情,我们绺子上下铭记在心。
他日不管大人有任何差遣,二月红和弟兄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二月红不是那种矫情的性子,既然曲绍扬说了给,她也就没必要推脱,于是很干脆的就答应了下来。
倒是一旁的四梁八柱等人,全都傻眼了。
要知道,那可是三百多毛子骑兵的装备啊,有这些东西,他们回去招兵买马,实力大增,能跟一些大绺子一较高下了。
“这个你收着,往后如果遇到什么难事了,或者缺什么少什么,拿着它去吉林城的会仙楼,会有人帮你解决。
如果解决不了,也会有人联系我。”曲绍扬掏出一块怀表,递给了二月红。
那块怀表是特别定制的,黄金表壳,上面用各种宝石镶嵌出一只鹰的样子,价值不菲。
这是曲绍扬的信物,他身边的人,都认得这块表。
二月红一愣,连忙摆手,“大人,这个我不能收。
万一被旁人知晓,大人怕是要落一个通匪的罪名。”
这玩意儿一看就十分贵重,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她可不敢收。
“给你就收着吧,万一将来有用呢?你们多保重,我先走了。”
曲绍扬直接把怀表塞到二月红手里,然后转身带人离开,留下二月红握着怀表,站在原地发呆。
“大当家,你啥时候认识个这么厉害的人?”
炮头赵长民凑过来,好奇的打听。
他是二月红的表哥,也是个猎户,从小跟着父亲练武、打猎,枪法特别好。
“哥,当初我被江上飘绺子追杀,就是这位大人,带着人救下了我。
后来,他派人剿灭了江上飘绺子,还把江上飘绺子一半儿的家底给了我做补偿。”
二月红看着手中的怀表,叹道。
“哎呦喂,你咋不早说啊,这是咱的大恩人。”赵炮头一拍大腿,懊悔的说道。
“应该带他回石岭子,我爷我爹他们一直在念叨,要谢谢人家救了你呢。”
“哎?不对啊,表姐。
他救了你的命,今天又帮了咱这么大的忙,还把那么多物资都给咱了,这又把重要的信物留给你,他不会是看上你了吧?”
那边,绺子的总催,也是二月红姨母家的表弟,一脸好奇的凑过来,问到。
“胡说什么?人家是朝廷的大官儿,哪能看得上我一个土匪啊?”
二月红蓦地脸上一红,啐道。
“他本来想招揽咱们,让咱绺子投到他麾下的,我没答应。”
“为啥不答应?表姐,咱要是能招安,脱了这身土匪皮,不是挺好的么?
我看那位大人的手下,混的都挺好。”
总催毕竟年轻,经验少,一听错过了这么好的机会,不免觉得可惜。
“你个小屁孩懂什么?就算是要投奔人家,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啊。
咱刚刚差点儿让毛子给打哗啦了,是人家伸援手帮了咱。
眼下咱们投靠过去,能有多大用处?
与其如此,还不如咱把绺子发展壮大了,将来赶上什么机会,能帮曲大人一把。
到时候再投奔过去,咱兄弟都能有个好前程。”
炮头毕竟年纪大些,经验足,眼光也长远,立刻就猜出了二月红的心思。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咱就算是要投奔曲大人,也得有自己的实力才行,不然过去了,也不受重用。”
二月红点点头,把怀表收起来,贴身放着。
随即,招呼一声,绺子众人收拾了东西,离开村子。
另一边,曲绍扬率部耗费了一些时间,又剿了两个臭名昭著的绺子,之后,带着好几车的人头回吉林城复命。
吉林将军延茂一见这情形,高兴的很,详细询问了剿匪的经过后,表示一定会上奏朝廷,给曲绍扬请功。
曲绍扬并未在吉林将军府久留,汇报完剿匪成果后,便告辞离开,回到了他在吉林城的宅子。
去年春天,陈秀芸来吉林施医院,跟洋人医生讨论医学问题。
陈秀芸顺手在吉林城选了处宅子,直接买下来,留作他们夫妻,来吉林城办事的落脚地。
总不能每次来,都住驿站,那样太不方便了。
反正曲家有的是钱,吉林城的房子也没多么贵,多买几处也无妨。
“大人回来了?这一趟剿匪时日不短,累坏了吧?
我这就让人烧热水,伺候大人洗漱更衣。厨房也马上就预备酒席,给大人和诸位将军接风洗尘。”
林玉环得知曲绍扬回府,连忙带人迎了出来。
这边宅子不能没人照看,经过陈秀芸点头,林玉环带人住了进来,日常经管着内外事务。
如今,林玉环在吉林、长春、农安、怀德等地,都开设了酒楼、饭庄、客栈、山货庄、洋货铺子等产业,而且经营的有声有色。
她现在基本上不用去铺子里守着了,只每个月盘点账目即可。
原本,曲绍扬跟林玉环说过,如果她这几年遇到了喜欢的人,曲绍扬可以给她置办一份丰厚的嫁妆出嫁。
可这几年林玉环一心发展事业,根本就无心什么男女情爱,到现在,也没找着个合适的人。
曲绍扬也不好催人家,反正就由着林玉环。
定边军大部分都分散在城中各处,曲绍扬只带了四五十人回到宅子里。
众人在外剿匪两三个月,吃不好休息不好的,一个个造的灰头土脸,于是赶紧都去洗漱收拾。
曲绍扬这边也回到自己的住处,林玉环给他预备了热水以及换洗的衣服后,退到外面守着。
等曲绍扬全都洗漱收拾干净,换好衣服出来,林玉环赶忙上前来。
帮着曲绍扬把头发擦干,全都梳通了,重新编好辫子。
“过一阵子,我会让人往这边送一批最新的枪支弹药,放到山货庄的仓库里,你经管好了。
将来要是有人过来,带着我的令牌,对上暗号,就可以卖给他们。”
曲绍扬闭着眼睛倚靠在椅子上,叮嘱林玉环。
如果说这世上什么买卖最挣钱,一个是卖药,另一个肯定是倒腾枪支弹药了。
巧了,曲家的产业,这两样都有。
吉省这边土匪猖獗,很多有钱的人家都会预备点儿枪支弹药什么的,以防万一。
这买卖,曲绍扬自然不能错过,曲家的商队,在各处收货的同时,也会出售枪支。
这两年,各处的山货庄开起来,也会存放一些枪和子弹什么的,卖给熟悉的人。
那些绺子,被收编的就直接安排到山林巡察大队。
也有一些不乐意被收编,曲绍扬就跟对方达成了协议,暗中支援他们。
给他们资金、枪支弹药等,扶持他们发展壮大。
往后有那种曲绍扬不好出面处理的事情,就吩咐这些人去办,双方属于互惠互利。
要说绺子里最缺什么,无疑就是枪支弹药,尤其是子弹。
枪一般不会丢,顶多就是磨损,可子弹打一发就少一发。
那绺子的粮台,最犯愁的事儿,就是子弹,太难淘登。
每次都是通过砸窑、打劫等途径获得,数量少不说,很有可能还型号对不上。
曲绍扬之前在奉天机器局任职时,特地弄了子弹生产线。
临江城的炸药作坊,也有一条子弹复装的生产线。
所以这东西别处缺,他可不缺,供应多少个绺子都没问题。拿来赚钱,再合适不过。
“好,知道了,大人请放心,这件事我会交代下去。”
林玉环应了一声,手上的动作倒是没停,把辫子全部编好,用细绳捆扎起来。
还别说,林玉环这梳辫子的手艺确实不错,梳好的辫子光亮顺滑,一点儿也不毛躁。
辫子梳好,正巧饭菜也预备妥当,前厅里摆了几桌。
曲绍扬跟定边军的几个将领一起喝酒吃肉,敞开了造一顿。
马上就到腊月,天气寒冷,剿匪的事情暂时就告一段落,曲绍扬在吉林城住了几日之后,便动身返回临江了。
回去之后,曲绍扬给盛京将军上了奏折。
除了陈述此次剿匪的经过之外,还向朝廷上奏。
双甸子、濛江、娘娘库等地,处于松江上游,交通闭塞、常年土匪糜集、政务殷繁、动滋交涉。
肯请朝廷准予,在这些地方设立县治,以便于管理。
奏折写好之后,命人送往奉天。
同时,曲绍扬也安排了人,往凤凰厅给陈家还有张锡銮送年礼。
腊月十八,小志从天津回来了。
小志在北洋武备学堂上学了三年,各门功课都十分出色,在新军的实操训练中,更是表现优异,得了不少人的赏识。
原本,清廷是打算安排小志等这一批学生前往德国学习。
从光绪二十三年开始,倭国每年冬季的陆军机动演戏,都会邀请大清的官员前往参观。
倭国陆军大佐福岛安正来大清各省游历,游说清朝各地的封疆大吏,欢迎大清派陆军学生前往倭国留学。
清廷鉴于倭国的国势日兴,认为派学生赴日,比赴德路途近、费少。
所以前些时候,朝廷从北洋武备学堂幼年班,选派了九人,两江选派十余人,两湖选派二十人,正好四十人,赴日留学。
“大哥,我不太想去倭国,可上头安排下来,没办法。”
小志回到家后,找到曲绍扬,哥俩在书房里密谈。
“其实不管德国也好,倭国也罢,都是一样的。你是去学本事的,不要带着什么成见。
虽然大哥从心里不待见倭国,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现在的军事实力,以及科学研究方面,确实比咱大清强很多。
你现在过去跟他们学习,就是为了学成以后有用武之地,或许将来有一天,你可以带兵打败他们,懂么?”
曲绍扬明白,小志有点儿受他的影响,对倭国印象很差。
但公派出国留学,机会难得,不能闹个人情绪,更应该以大局为重。
所以,曲绍扬耐心的劝小志,让他安心准备赴倭学习,将来学成报效朝廷。
“不过,大哥有件事要叮嘱你。
出去之后千万记得,不要跟一些乱七八糟的人来往,也不要加入这个会、那个会的。
你就是去学习的,安心学习最重要,千万别参与什么活动,对你没啥好处。”
(本章完)
“我这一趟过来,是奉了朝廷旨意,镇压起义民众,剿灭阻碍铁路修建的土匪。”
曲绍扬看了二月红一眼,他说的是谁,不用言明了。
“但是说良心话,我也憎恨那些毛子,在咱们的国土上肆意妄为,欺压百姓。”
“杨姑娘,你的所作所为,其实我挺佩服的,你做了很多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不过,我还是从心里劝你一句,绺子这条路不好走,不能死心眼儿,一条道走到黑。
刚才你也说了,绺子里这些弟兄,都是本分百姓。
因为替你们林家报仇,不得已才走了这条路的。
他们大多都与你有亲戚关系,难道你真就忍心,看着他们一个个死于非命么?”
曲绍扬看着二月红,耐心劝解。
“如果你,还有绺子的四梁八柱同意,可以投奔到我的麾下。
实话跟你说,我这趟出来,已经招揽了好几伙类似你们这样,耍清钱的绺子。
只要你们肯点头同意,过去的事情可以一笔勾销,不再追究。
我名下有不少产业,现在都缺人手,到时候可以随便安排。你看怎么样?”
曲绍扬实在是喜欢杨四丫这种快意恩仇、爽利洒脱的劲儿,所以才好言相劝。
二月红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笑笑。
“多谢大人一番好意,我和弟兄们已经习惯了这样无拘无束的生活,不想再回去规规矩矩的过日子。”
曲绍扬闻听这话,倒也没生气,他早就预料到了,以二月红这性格,未必肯接受招安。
“行吧,那你们多保重,山高水长,咱们后会有期。”
该说的都说了,曲绍扬也不是非得收下二月红绺子,既然人家不愿意,劝再多也没用。
正好那边也收拾的差不多了,曲绍扬喊了人过来,把今天缴获的枪支弹药、马匹、钱财等等物资,全都给了二月红绺子。
“有这些东西,你们可以再招兵买马扩大规模。不过往后再跟毛子交手,一定要事先打探好消息。”
那些枪支弹药,跟定边军所用的型号不一致,带回去反而麻烦。
毛子的马倒是不错,不过曲绍扬财大气粗,想买什么样的马都有,不是非得要这些。
二月红绺子损失比较严重,索性就做个人情,都送给他们得了。
“多谢大人关照,今日恩情,我们绺子上下铭记在心。
他日不管大人有任何差遣,二月红和弟兄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二月红不是那种矫情的性子,既然曲绍扬说了给,她也就没必要推脱,于是很干脆的就答应了下来。
倒是一旁的四梁八柱等人,全都傻眼了。
要知道,那可是三百多毛子骑兵的装备啊,有这些东西,他们回去招兵买马,实力大增,能跟一些大绺子一较高下了。
“这个你收着,往后如果遇到什么难事了,或者缺什么少什么,拿着它去吉林城的会仙楼,会有人帮你解决。
如果解决不了,也会有人联系我。”曲绍扬掏出一块怀表,递给了二月红。
那块怀表是特别定制的,黄金表壳,上面用各种宝石镶嵌出一只鹰的样子,价值不菲。
这是曲绍扬的信物,他身边的人,都认得这块表。
二月红一愣,连忙摆手,“大人,这个我不能收。
万一被旁人知晓,大人怕是要落一个通匪的罪名。”
这玩意儿一看就十分贵重,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她可不敢收。
“给你就收着吧,万一将来有用呢?你们多保重,我先走了。”
曲绍扬直接把怀表塞到二月红手里,然后转身带人离开,留下二月红握着怀表,站在原地发呆。
“大当家,你啥时候认识个这么厉害的人?”
炮头赵长民凑过来,好奇的打听。
他是二月红的表哥,也是个猎户,从小跟着父亲练武、打猎,枪法特别好。
“哥,当初我被江上飘绺子追杀,就是这位大人,带着人救下了我。
后来,他派人剿灭了江上飘绺子,还把江上飘绺子一半儿的家底给了我做补偿。”
二月红看着手中的怀表,叹道。
“哎呦喂,你咋不早说啊,这是咱的大恩人。”赵炮头一拍大腿,懊悔的说道。
“应该带他回石岭子,我爷我爹他们一直在念叨,要谢谢人家救了你呢。”
“哎?不对啊,表姐。
他救了你的命,今天又帮了咱这么大的忙,还把那么多物资都给咱了,这又把重要的信物留给你,他不会是看上你了吧?”
那边,绺子的总催,也是二月红姨母家的表弟,一脸好奇的凑过来,问到。
“胡说什么?人家是朝廷的大官儿,哪能看得上我一个土匪啊?”
二月红蓦地脸上一红,啐道。
“他本来想招揽咱们,让咱绺子投到他麾下的,我没答应。”
“为啥不答应?表姐,咱要是能招安,脱了这身土匪皮,不是挺好的么?
我看那位大人的手下,混的都挺好。”
总催毕竟年轻,经验少,一听错过了这么好的机会,不免觉得可惜。
“你个小屁孩懂什么?就算是要投奔人家,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啊。
咱刚刚差点儿让毛子给打哗啦了,是人家伸援手帮了咱。
眼下咱们投靠过去,能有多大用处?
与其如此,还不如咱把绺子发展壮大了,将来赶上什么机会,能帮曲大人一把。
到时候再投奔过去,咱兄弟都能有个好前程。”
炮头毕竟年纪大些,经验足,眼光也长远,立刻就猜出了二月红的心思。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咱就算是要投奔曲大人,也得有自己的实力才行,不然过去了,也不受重用。”
二月红点点头,把怀表收起来,贴身放着。
随即,招呼一声,绺子众人收拾了东西,离开村子。
另一边,曲绍扬率部耗费了一些时间,又剿了两个臭名昭著的绺子,之后,带着好几车的人头回吉林城复命。
吉林将军延茂一见这情形,高兴的很,详细询问了剿匪的经过后,表示一定会上奏朝廷,给曲绍扬请功。
曲绍扬并未在吉林将军府久留,汇报完剿匪成果后,便告辞离开,回到了他在吉林城的宅子。
去年春天,陈秀芸来吉林施医院,跟洋人医生讨论医学问题。
陈秀芸顺手在吉林城选了处宅子,直接买下来,留作他们夫妻,来吉林城办事的落脚地。
总不能每次来,都住驿站,那样太不方便了。
反正曲家有的是钱,吉林城的房子也没多么贵,多买几处也无妨。
“大人回来了?这一趟剿匪时日不短,累坏了吧?
我这就让人烧热水,伺候大人洗漱更衣。厨房也马上就预备酒席,给大人和诸位将军接风洗尘。”
林玉环得知曲绍扬回府,连忙带人迎了出来。
这边宅子不能没人照看,经过陈秀芸点头,林玉环带人住了进来,日常经管着内外事务。
如今,林玉环在吉林、长春、农安、怀德等地,都开设了酒楼、饭庄、客栈、山货庄、洋货铺子等产业,而且经营的有声有色。
她现在基本上不用去铺子里守着了,只每个月盘点账目即可。
原本,曲绍扬跟林玉环说过,如果她这几年遇到了喜欢的人,曲绍扬可以给她置办一份丰厚的嫁妆出嫁。
可这几年林玉环一心发展事业,根本就无心什么男女情爱,到现在,也没找着个合适的人。
曲绍扬也不好催人家,反正就由着林玉环。
定边军大部分都分散在城中各处,曲绍扬只带了四五十人回到宅子里。
众人在外剿匪两三个月,吃不好休息不好的,一个个造的灰头土脸,于是赶紧都去洗漱收拾。
曲绍扬这边也回到自己的住处,林玉环给他预备了热水以及换洗的衣服后,退到外面守着。
等曲绍扬全都洗漱收拾干净,换好衣服出来,林玉环赶忙上前来。
帮着曲绍扬把头发擦干,全都梳通了,重新编好辫子。
“过一阵子,我会让人往这边送一批最新的枪支弹药,放到山货庄的仓库里,你经管好了。
将来要是有人过来,带着我的令牌,对上暗号,就可以卖给他们。”
曲绍扬闭着眼睛倚靠在椅子上,叮嘱林玉环。
如果说这世上什么买卖最挣钱,一个是卖药,另一个肯定是倒腾枪支弹药了。
巧了,曲家的产业,这两样都有。
吉省这边土匪猖獗,很多有钱的人家都会预备点儿枪支弹药什么的,以防万一。
这买卖,曲绍扬自然不能错过,曲家的商队,在各处收货的同时,也会出售枪支。
这两年,各处的山货庄开起来,也会存放一些枪和子弹什么的,卖给熟悉的人。
那些绺子,被收编的就直接安排到山林巡察大队。
也有一些不乐意被收编,曲绍扬就跟对方达成了协议,暗中支援他们。
给他们资金、枪支弹药等,扶持他们发展壮大。
往后有那种曲绍扬不好出面处理的事情,就吩咐这些人去办,双方属于互惠互利。
要说绺子里最缺什么,无疑就是枪支弹药,尤其是子弹。
枪一般不会丢,顶多就是磨损,可子弹打一发就少一发。
那绺子的粮台,最犯愁的事儿,就是子弹,太难淘登。
每次都是通过砸窑、打劫等途径获得,数量少不说,很有可能还型号对不上。
曲绍扬之前在奉天机器局任职时,特地弄了子弹生产线。
临江城的炸药作坊,也有一条子弹复装的生产线。
所以这东西别处缺,他可不缺,供应多少个绺子都没问题。拿来赚钱,再合适不过。
“好,知道了,大人请放心,这件事我会交代下去。”
林玉环应了一声,手上的动作倒是没停,把辫子全部编好,用细绳捆扎起来。
还别说,林玉环这梳辫子的手艺确实不错,梳好的辫子光亮顺滑,一点儿也不毛躁。
辫子梳好,正巧饭菜也预备妥当,前厅里摆了几桌。
曲绍扬跟定边军的几个将领一起喝酒吃肉,敞开了造一顿。
马上就到腊月,天气寒冷,剿匪的事情暂时就告一段落,曲绍扬在吉林城住了几日之后,便动身返回临江了。
回去之后,曲绍扬给盛京将军上了奏折。
除了陈述此次剿匪的经过之外,还向朝廷上奏。
双甸子、濛江、娘娘库等地,处于松江上游,交通闭塞、常年土匪糜集、政务殷繁、动滋交涉。
肯请朝廷准予,在这些地方设立县治,以便于管理。
奏折写好之后,命人送往奉天。
同时,曲绍扬也安排了人,往凤凰厅给陈家还有张锡銮送年礼。
腊月十八,小志从天津回来了。
小志在北洋武备学堂上学了三年,各门功课都十分出色,在新军的实操训练中,更是表现优异,得了不少人的赏识。
原本,清廷是打算安排小志等这一批学生前往德国学习。
从光绪二十三年开始,倭国每年冬季的陆军机动演戏,都会邀请大清的官员前往参观。
倭国陆军大佐福岛安正来大清各省游历,游说清朝各地的封疆大吏,欢迎大清派陆军学生前往倭国留学。
清廷鉴于倭国的国势日兴,认为派学生赴日,比赴德路途近、费少。
所以前些时候,朝廷从北洋武备学堂幼年班,选派了九人,两江选派十余人,两湖选派二十人,正好四十人,赴日留学。
“大哥,我不太想去倭国,可上头安排下来,没办法。”
小志回到家后,找到曲绍扬,哥俩在书房里密谈。
“其实不管德国也好,倭国也罢,都是一样的。你是去学本事的,不要带着什么成见。
虽然大哥从心里不待见倭国,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现在的军事实力,以及科学研究方面,确实比咱大清强很多。
你现在过去跟他们学习,就是为了学成以后有用武之地,或许将来有一天,你可以带兵打败他们,懂么?”
曲绍扬明白,小志有点儿受他的影响,对倭国印象很差。
但公派出国留学,机会难得,不能闹个人情绪,更应该以大局为重。
所以,曲绍扬耐心的劝小志,让他安心准备赴倭学习,将来学成报效朝廷。
“不过,大哥有件事要叮嘱你。
出去之后千万记得,不要跟一些乱七八糟的人来往,也不要加入这个会、那个会的。
你就是去学习的,安心学习最重要,千万别参与什么活动,对你没啥好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