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uc1p.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288章 李承乾:你们怕是想我大唐亡国吧?【求月票】
  轰隆隆!
  一场难得的春雨,骤然而下。
  将整个甘露殿的瓦片都打湿了,涓涓的雨水汇集于瓦片之间,顺着水槽,滴落到地面,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墙脚处的沙粒间,也传来簌簌的声音。
  但无论墙外的声音如何精彩,墙内的气氛都尴尬得让人抠脚。
  虽然李世民与大臣还不至于那么没有形象,但随着李承乾的话音落下,他们是真的被噎住了。
  这就好比他们精心编织了一个渔网,等着鱼钻进来,结果鱼不出所料的钻进来了,他们才发现,渔网的空隙跟鱼一样大。
  尴尬!
  太特么尴尬了!
  好在李承乾没有让这样的尴尬持续太久,又神情自若地看着李世民道:“敢问陛下,儿臣上呈的奏折,您看了吗?”
  “这”
  李世民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端正身形道:“看了,朕觉得你的谏言不错,戴胄确实有失职的地方。”
  “不过。”
  说着,他话锋一转,又接着道:“你确定孙伏珈能胜任大理寺卿一职吗?朕可记得他现在负责那三百九十名死囚的案件,万一他也失职了,可不好看啊!”
  “陛下放心,儿臣相信孙伏珈的能力,绝不会让陛下和朝廷失望!”
  “不,你相信没用。朕只看结果。就像你看戴胄的结果一样。”
  “好吧,既然父皇看结果,那咱们就拭目以待吧!”
  李承乾也不废话,直接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准备告辞。
  然而,就在这时,李世民连忙将目光落向房玄龄,只见房玄龄当即会意,并笑着开口道:“适才听太子殿下说,不赞成臣等提出的改革方案,能否请太子殿下明示啊?”
  “嗯?”
  李承乾眉头一皱,却没有接口。
  下一刻,又见李世民将目光落在了长孙无忌身上。
  却听长孙无忌笑呵呵地道:“太子适才说,让我们讨论改革方案的时候,多征求将军和部下的意见,但如果我们都争取他们的意见,那得到的结果肯定是反对的。”
  “想必太子也应该知道,将军和部下的关系,那是生死与共的关系,如果统帅的关系和部下不好了,那是不可能打胜仗的,所以,将军和部下都反对改革,那改革也是无法进行的!”
  “这个我自然知道。”
  李承乾表情淡淡地说了一句,便再次陷入了沉默。
  李世民见状,不禁有些不耐烦地道:“朕就是没有很好的办法,才找你来商量。既然你有意见,那就提出来,只要提得合理,朕给你改革的权力就是了,这么藏着掖着做什么?!”
  “陛下多虑了,儿臣并没有藏着掖着,只是,儿臣治理东宫六率的时候,首先以命令为主,凡事都必须服从命令.”
  “有这么简单吗?!”
  还没等李承乾把话说完,李世民就沉声打断了他;“朕拿你举个例子,打仗的时候,你下达了一个命令。可是,这个命令是错误的,你的东宫六率会执行吗?”
  “会!”
  李承乾毫不犹豫地答道。
  李世民眼睛一眯,又道;“那你的东宫六率会服气吗?”
  “也会!”
  “胡扯!”
  李世民当即就不乐意了:“错误的命令,会造成更多的牺牲,怎么会令人服气?!”
  “但这就是事实!”
  李承乾平静道:“哪怕儿臣让他们现在去跳渭河,他们也会去跳,所谓军令如山,就是如此!”
  “你!”
  李世民被李承乾杠得一时语塞。
  一旁的房玄龄连忙道:“太子殿下,我们知道东宫六率比较特殊,但国家的军队不是东宫六率,它涉及的人数更多,范围更广。因此,我们不能按照东宫六率去改革,当以国家面临的实情去改革军队。”
  说完这话,他又急忙朝魏征递过去一个眼神。
  意思是,该你上了!
  却见魏征无语的扯了下嘴角,淡淡道:“陛下即位以来,推行改革,由内及外,由此及彼,放宫女,减封王,精简中央机构,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国家也积蓄了力量,从而一举平定了突厥。
  但是,国家毕竟经过了多年的战乱,在此之前,又是南北对峙的局面。
  统一天下之后的制度建设,还有许多方面的问题,民众的负担依然很大,财政的压力同样不小。进一步解决财政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比如,我们现在的重要支出是军队,占到财政的四分之一,怎么办呢?总需要解决吧!”
  听到这话,长孙无忌下意识看了眼李承乾,见李承乾不说话,又自顾自地道:“之前在参与讨论的时候,我就说了,现在太子当面,我就再说一遍。如果能从财政方面着手军队,确实意义极大。”
  “不错,战争时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侯君集接口道:“但现在是和平时期,我们不能把如此大的财力用在养兵上。而现在的养兵制度还是战时的养兵制度。”
  “当时也是没办法,现在确实不可以继续了。”
  房玄龄深意为然地点了点头,道:
  “军队消耗国家财政方面,一,是士兵的日常给养,二,是军队里的军官数量多,或许,减员是条出路。”
  “那照中书令的意思,我大唐以后就不用打仗了?”李承乾冷冷地问道。
  “这”
  房玄龄下意识看了眼李世民,苦笑道:“臣并没有这个意思,臣只是觉得.”
  “我现在想问问诸位大臣!”
  还没等房玄龄把话说完,李承乾就出言打断了他,然后环顾众臣道:“你们莫非忘了,前段时间还出现了两国发兵威胁我大唐的事情。如今,吐谷浑虽然退兵了,但高句丽的兵还在辽东城外,你们就觉得天下太平了?可以高枕无忧了?可以削兵了?”
  “这”
  众臣听到李承乾这灵魂三问,不禁面面相觑。
  虽然通过李承乾的各种手段,大唐确实解除了当下的危机,但也确实不能说,大唐以后就不会再有战争了。
  所以,现在是否适合改革军队,还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于是乎,所有大臣都将目光落在了李世民身上。
  因为是否改革军队,全看他的意思。
  只见李世民微微蹙眉,先是看了眼李承乾,又扫了眼众臣,才平静地笑道:
  “不错!太子说的不错!改革军队,不等于削兵!”
  “朕的意思是,改革,是让国家走向更好的一个手段!”
  听到这话,众臣瞬间就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即使李承乾刚才说的那三个问题有道理,他依旧要推行军队改革。
  只见李承乾神色一正,又再次开口道:“那敢问陛下,你真的想好了要改革军队了吗?”
  李世民脸色一沉:“你什么意思?”
  他不相信李承乾听不懂自己话里的意思,自己是无论如何都要改革军队的。
  但李承乾一而再再二三的找改革军队的麻烦,让他不禁有些怀疑,李承乾是不是别有用心。
  毕竟改革军队,对李承乾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
  却听李承乾又平静地道:“孤的意思是,陛下你真的下定决心了吗?”
  孤?
  他居然称孤?
  看来他也来真的了啊!
  李世民知道李承乾在自己面前称孤,意味着什么,所以当即就闭上了嘴。
  而众臣,也全都闭上了嘴。
  却听李承乾又自顾自地道:“孤有一重大疑虑,如果不先说出来,恐怕不方便插手军队改革的事”
  “什么重大疑虑?”
  李世民不耐烦地摆手道:“你直接说吧!”
  “回陛下,我大唐立国才十几年,烽火硝烟也才刚刚平息,现在就改革军队,特别是以军官为改革目标,孤担心,他们会引来疑虑.”
  听到这话,李世民心头大动,不禁深深看了眼里承乾,然后眯眼道:“你的意思是,狡兔死,良狗烹?”
  “嘶——”
  众臣闻言,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狡兔死,良狗烹,这可是昏君的典型操作啊!
  不是吧太子殿下,你又要干陛下了?!
  就在众臣以为父子俩又要干起来,准备拉帮架得时候,李承乾却一脸平静地摇头道:“我大唐的将士,还没有这么愚蠢,不会想什么狡兔死,良狗烹!”
  “那你的意思是?”
  “孤是在担心,担心他们会有一种失落的情绪!”
  “这”
  李世民闻言,迟疑了一下,然后看了看众臣,摸着胡须,若有所思地道:“朕知道,改革,他们肯定会有失落的情绪,但你不是也在推行改革吗?你难道不知道改革科举,对那些熟读儒家经典的士子来说,他们也会失落吗?为什么你还要砥砺改革?”
  “这不一样!”
  李承乾摇头道:“改革科举,是为了让朝廷官吏得到升华,不必急于一时,我可以慢慢改革,比如新的科举考试科目,我也不是一次性增加九科,而是逐年递增,直到完全取代现有的科举科目。”
  “但改革军队,陛下难道也会这样做吗?如果这样做,陛下就不会召集这么多大臣商议办法了。”
  “所以,陛下想的是一劳永逸的改革办法。但这种办法,陛下有没有想过,会消弱现在的军队的战斗力?”
  李世民闻言,再次迟疑了一下,旋即正色道:“改革肯定不会以消弱军队的战斗力为代价的!”
  说完这话,又环顾众臣道:“咱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既不消弱军队的战斗力,又能减轻财政的压力呢?”
  “这”
  众臣再次互相对视一眼,旋即陷入了沉思。
  隔了半晌,等宫侍续了两次茶水之后,才听房玄龄若有所思的道:
  “陛下应该知道,兵部尚书杜如晦在修养之前,曾提出过一个改革方案,他建议朝廷采用兵将分离的制度。现在看来,这个制度应该很难推行了.”
  此话一出,李世民顿时感觉无比失望。
  但是很快,魏征就冷声回怼道:“难道因为难,就不推行了吗?什么样的改革不遭到反对?难道陛下之前提出的那些改革,都没人反对吗?!”
  “嗯?”
  李世民眼睛大亮。
  不知怎么的,他突然觉得这个喷子也不那么可恶了。
  却听他笑着道:“那依太子少师之见,该当如何啊?”
  “回陛下,臣觉得,反对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关键在于,改革的方案!”
  “魏大人的意思是,先不提出改革,而是先拿出一个正确的方案?”长孙无忌仿佛明白了什么似的,追问道。
  魏征看了他一眼,点头道:“是的!”
  “不是,现在的将领统帅士兵,都有很长时间了,兵将分离还有什么意义?”
  左仆射萧瑀站出来质疑道:“难道要减少供应吗?兵将分离,难道就不会影响战斗力吗?”
  “不不不”
  房玄龄闻言,连忙摆手解释道:“这个分离的意思,主要是指平常的训练和战斗分离,我们现在的训练,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大家都差不多,这样的训练,不一定要将军亲自来,但是,领兵打仗,必须得将军来。而我们的将军呢,平时可以只管研究战法,训练士兵,则另有其人。”
  说到这里,顿了顿,旋即看了眼沉默不语的李承乾,继续解释道:“而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士兵和将军,都可以适应更多,而不是只认一方。”
  听到这话,李承乾瞬间就明白了。
  难怪李世民要加快推行军队改革,原来是为了集中军权,杜绝将领带兵造反。
  毕竟现在的府兵制度,士兵认的是将军,而不是朝廷。
  一旦将军有造反之心,他们可以很快调集麾下的军队。
  如果采用兵将分离制度,则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却听长孙无忌又道:“如果采用兵将分离制度,军队供应的问题,就需要降低,比如现在的供应,是战时的状况。可现在没有战争,自然不能跟战时一样了。”
  “另外!”
  侯君集也在这时开口道:“现在的十二卫,以及东宫六率,其实可以不动。把它当作卫士的统管机构。将军们所在的十二卫,包括东宫六大统领,也可以不动。可以作为俸料的寄存机构,同时,十二卫,东宫六率,是将军,统领的晋升序列。各个卫,率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调整补充。”
  “嗯,侯将军说的不错!”
  李世民非常欣赏的朝侯君集点了点头,感慨道:“战争时期,我们采用了很多措施,制度方面,也有许多的例外,比如大行台,我们就设置过好几个,大总管和总管就更多了。”
  “战争结束以后,我们取消了大行台,后来呢,又取消了总管制度。”
  “但是,总管制度取消得其实并不彻底,现在的都督制度,其实保留了很多总管的权力。”
  “陛下所言甚是,臣以为,和平时期,这些总管,肯定没有存在的意义。不仅如此,反过来,还造成了众多的问题,比如罗艺,长乐王这样的反叛。”
  房玄龄接口道:“因此,臣有一个想法,适当取消都督州。”
  “总管制度是典型的战时体制,都督制也是这样。武德年间,是想把几个州多分成几个层次,功劳大的,就可以做都督刺史,可因为有军权,权力太集中了,所以就出现了反叛。”
  “取消都督制,没有问题。”
  魏征点头道:“地方诸州,即使取消了都督制,也可以根据人口,地位,划分不同的等级,便于官员的牵转。因此,取消都督州并不妨碍地方。”
  “可是.”
  侯君集沉吟道:“有些地方很重要,保持适当的军事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扬州,益州,如果没有一点军事力量的话,万一出现紧急情况,要从中央调集军队,恐怕有鞭长莫及之虑!”
  “另外,边境州,是否可以也做相应的考虑呢?”
  长孙无忌插嘴道:“想必大家都清楚,边境,属于动乱频繁之地,如果没有一定的兵力部署,没有适当的威慑,也令人担忧啊!”
  “可取消都督州,那当地的士兵怎么办呢?”李世民想起什么似的,冷不防的问道。
  “这个.”
  众臣互相对视一眼,却听房玄龄率先开口道:
  “回陛下,臣觉得,没必要取消的,我们可以与当地的刺史沟通,成立独立的军事机构,与州刺史平级。有必要取消的,直接将这些士兵安置在地方,分配土地,成为百姓。”
  “如果能这样,自然很好。”
  李世民深意为然地点了点头,笑道:“朝廷因此可以节约一部分不小的开支。”
  “要是照这个方案执行的话,那军队的改革,不就很容易了吗?”侯君集笑着附和道。
  “哈哈哈!”
  众臣闻言,轰然大笑。
  似乎在为他们的新方案感到满意。
  然而,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李承乾,忽地冷笑出声:“是啊!照你们这个方案改革,我大唐不出百余年就亡国了,确实很容易!简直馊易惹!”
  哗!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就连李世民都不禁满脸错愕。
  因为他们不知道,百余年后的安史之乱,就是从今天这些改革开始的!
  (本章完)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限定室友(1v2)

擎苍月

战少,你媳妇又爬墙了

繁初

社死得到的男朋友

清茶与

医妾

北枝寒

影子

麦阿秋

贼老天你该死

不再恋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