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崴脚的问题解决了,这难兄难弟的,还有一个生疮的。
春暖也帮忙看了。
“最早的时候只有黄豆那么大,有点生疼,我就抓了一下,结果抓破了。第二天变得拇指那么大了……”
“这是第几天了?”
“从长疮那天起,到现在第五天了。”
春暖让他撸起裤子看一看。
他弟弟连忙帮忙撸,结果他惨叫连连,额头直冒冷汗。
“别撸了,撸不起来了,太疼了。”
“找把匕首将裤脚划破吧。”
春暖看了,大腿已经将裤子撑得紧紧的了,根本就卷不起来。
她甚至想过让他脱掉,但是寒冬腊月的,脱了得冻坏。
而且,看一只脚赵明华都有意见,更何况是要看一个男子的大腿,他还不得把醋坛子打翻了?
为了减少麻烦,就划破裤子为宜。
“划破了缝不上啊?”
那兵丁很是担心。
“那你觉得是你的裤子重要还是腿重要啊?”
气笑了都。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抓不住重点呢?
“我……”
最后兵丁还是掏出了匕首,却不知道该怎么划,又或者,他真怕一刀把自己的大腿给划伤了。
“来,你帮他拉着点裤子。”春暖接过刀子,顺着裤子的缝隙划下去,划了一条缝后,让赵明华用力撕。
赵明华也没客气,逮着两边一撕……撕到了裤腰上去了。
春暖……这力气用得确实大了些。
不过,这样的效果也很好,直接看到了又红又肿的大腿。
现在已经不是拇指那么大,而是有鸡蛋那么大了,还流黄水,从大腿往上往下都在蔓延,很明显的两根红筋窜着走。
“你真是一个铁汉。”
像是夸奖他,实则内心里想骂一骂。
蠢啊,命都不要了吗?
这是疔疮。
都变成这样了还走这么多路,越是走动越会蹿着走,到时候整条腿都得红肿。
“我原想着就是一个小疮,没放在心上,谁知道才五天时间,就变成这样了。”
不看不知道,看了连自己都吓一跳了。
“大夫,我这条腿会不会废呀?”
“不治就会废。”春暖看了看摇了摇头:“走吧,一起去镇上去,找大夫给你开药处理。”
她也有处理的经验和办法,不过因为没有笔墨纸砚,只能去找大夫。
最后就是让他坐在了前面跟庆生一起驾马车,那个崴脚好了的则骑马。
“他那条腿的裤子……”
撕开了,庆生做好事找了一条绳子给他让他绑上。
寒冬腊月里,那风是直往里面钻。
春暖同情心泛滥。
“你呀。”赵明华不得已,将自己座垫上的皮毛垫子丢了出去对庆生道:“给他盖上。”
“多谢公子,多谢多谢。”
兵丁感激不尽。
真是遇上好人了。
“你们的腿治好了还跟上大军吗?”
庆生打探着消息
“可能跟不上了。”兵丁道“我们可以回去,只是路途遥远,身无盘缠。”
“那你们打算怎么办?”
“走一步看一步吧。”兵丁一声叹息:“小哥,真羡慕你啊,有这样的主子。”
庆生挑眉那是当然了,自家公子脾气怪是怪了点,该骂的时候骂,该吼的时候吼,但好的时候是真的好。
跟着好主子就不必担心风餐露宿了。
“小哥,你们东家还缺下人吗?我和我弟弟只求一口饭吃,不饿死就好。”
啥情况啊,还想来抢自己的饭碗?
又或者说,公子只是救了一下他们就甩都甩不掉了?
这不是给公子找上麻烦事了吗?
“你们这不算逃兵吗?”
“不算,我们算是伤兵,伤兵可以退回原籍。”
那兵丁还拿出了路引,上面果然有签字画押的记录。
“那你为何不回原籍?”
“家里早没人了,我兄弟俩相依为命,三年前一场大火把我们的三间茅草房烧了,就想着当兵可以解决吃住问题,所以一遇上招兵我们兄弟俩就报名了。哪知道会遇上这么倒霉的事儿呢?”
出师未捷身先伤啊,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没有。
兄弟俩先想着治伤治疮,然后再想办法谋生。
这会儿无比羡慕驾马车的庆生。
主要是这小哥看起来精精神神的,穿的衣服也比自己兄弟俩穿得好得多,说明东家是有家底的,而且对下人很好。
“我家主子都要签卖身契的人,卖身,懂不?”
不是庆生吓他们,而是说的是事实。
实际上,庆生也有点同情这兄弟俩了。
什么叫屋漏偏逢连夜雨啊,这就是了。
家人全没了,三间茅草房也烧了,准备入伍找个着落呢,半道人崴的崴脚生的生疮。
这是出门没看黄历呢,还是人原本就这么倒霉?
“我懂,我们那儿也有大户人家买下人,不过他很苛刻,把下人当牲口一样用,我们都不愿意去他家做工。”
“那你们就不怕我家公子……”
话到嘴边,庆生还是咽了回去。
“我家公子可不会买下人了,我们家都是家生子。”
庆生生生的转了话题,可不能说少爷的坏话回头小心挨打。
“庆生。”
马车里的赵明华听到了他俩的对话。
“少爷。”
庆生连忙回应。
“公子,你买下我们兄弟俩吧,我们从小就是孤儿,能吃苦,力气也大……”
没想到对方直接顺杆子往上爬了,转头就给赵明华说。
“你们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少岁?祖籍在哪里,都会些什么,识字吗?”
“回公子,我叫唐石头,弟弟叫唐铁头。”唐石头道:“我们是双生子,今年十七岁,祖籍在汉州,家里没有别人了。也不识字。”
“不能识字?会做什么?”
“砍柴抬石头木头这些都很行,我们有的是力气。”唐石头道:“公子,你买下我们吧,真的,我们一定会听你的话,好好当差的。”
“少爷?”
庆生真怕自家公子一冲动就当真将人买下来了。
“汉州是不是产粮?”
“是,我们汉州是洞天福地,确实产粮。”
只不过,产粮的土地都在大户人家手里。
“这儿离汉州多少里路?”赵明华问:“骑马多久能到?”
“看跑多快,如果马不停蹄的话三天就能到,要是歇着走,五六天吧。”
若是靠双腿走路的的话,那就得十天半个月了。
“你们走了多久?”
“十一天。”
赵明华看向春暖。
“可以去。”
春暖没意见,反正出门在外计划没有变化快。
“好。”赵明华道:“唐石头是吧。”
“是”
“到镇上,找到笔墨纸砚签下你们的卖身契,然后,带我们去你们的汉州。”
“公子,你真的愿意买下我们兄弟俩了?”
“自然。”赵明华道:“我家的规矩严,你不懂的可以问庆生。”
“是,多谢公子,多谢公子。”
这是找到主心骨了,他们也是有主子的人了,突然之间,唐石头激动得不行,连忙对骑马跑在前面的唐铁头喊。
“铁头铁头,我们有东家了。”
唐铁头勒住了马不解的看向哥哥,等马车靠近了,他才听清楚哥哥说的是什么意思。
一时之间五味俱杂:他就知道自己的哥哥胆子小,一心只想求一个吃住的地方。
而自己则有一个将军梦,从小就去把别人家的耕牛当马来骑。
这次骑马是第一次,但是他丝毫不惧,事实证明,他可以。
都说第一次骑马会害怕,马儿也不配合,他并没有这些恐惧感。
他甚至觉得,他天生就是当将军的料!
结果,哥哥不和自己商量就直接将他卖了,还高兴成这样。
都不好说什么了。
主要是,这位东家对他们也有救命之恩。
老话说得好,救命之恩以身相许,虽然不是女子,身为男儿也不能忘记这份恩情。
卖身就卖身吧,好歹和哥哥一起。
“铁头,公子说要去我们汉州。”
铁头一愣。
他想问去汉州干什么,但是聪明如他,知道当下人不能管主子的事儿。
“那我们带路就行。”
赵明华和春暖相视一眼,他俩都看出来了:哥哥老实本分一些,弟弟要心服口服估计得需要时间。
当然,赵明华也知道,越是有本事的人越不容易臣服。
这个唐铁头他要降服了。
一行人到镇上,春暖索性买了笔墨纸砚。
先给兄弟俩写了卖身契,让他们签字画押,这年头,十二两银子就能买下一个壮劳力,挺值的。
“少爷,小的这腿?”
“我给你治。”春暖道:“你们兄弟俩再置办两身冬衣吧。”
既然都不当兵丁了,自然不能再穿着兵丁的服装,要不然还以为是哪里来的逃兵呢。
“多谢姑娘。”
兄弟俩从庆生口中知道车上的姑娘是未来女主子,少爷家是开药坊的。
难怪呢,能一下就治好他的脚。
也能治好哥哥的腿。
这算不算是一种缘分?
这一瞬间,唐铁头也认命了。
“公子去汉州是?”
“买粮。”赵明华道:“你们兄弟俩各在一地买粮,大量的买,我要运回昌州。”
“公子,世道不太平。”
唐铁头立即将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说了:“若是大量的粮运回昌州,路途遥远,很可能会遇上麻烦。”
这年头,天灾人祸的不少,拉帮结派占山为王的大大小小劫匪多得很。
“我有商队”
赵明华道:“不是我们几人。”
“那就好,那就好。”
新东家越是强悍越有本事,他们兄弟的靠山越硬。
一行人往汉州走,路上春暖给唐石头配了药,又吃又敷,而且还用火给他烧了一下。
第三天,那条红肿的大腿就消肿了,新买的裤子也能穿上了。
第六天,痊愈了。
“姑娘的医术是这个。”
唐石头竖起了大拇指。
“那是,你不知道,姑娘的祖上是太医,太医,专门给宫里贵人看诊的,知道不?”
庆生相当的骄傲。
“难怪呢,我就说世间女大夫很少,没想到是家传的。”唐铁头表示明白了:“咦,不对啊。”
什么不对?
庆生问。
唐铁头没再说出来。
“你是不是想说为什么京城太医的后代在这儿?”
唐铁头讪讪,这个庆生年纪不大,鬼精鬼精的,连自己想什么都知道了。
“你一定听说过贵妃假孕一案吧,肖太医,最冤枉的那一个。”
“原来是肖太医的后代啊。”
唐铁头恍然大悟,这就能解释得通了。
“听说过这事儿?”
“听说过,不仅听说过,还知道幕后的主谋是谁呢?”说起这事儿唐铁头就来了兴趣:“说来也巧,这事儿我还是无意中听说的,说幕后的主使就是三王爷,为的就是要砍掉肖太医,因为大皇子的病只有肖太医能看诊。”
在马车里的春暖听了个一清二楚:这是天家的秘辛,是京城大户人家公开的秘密,没想到,在这偏远的地方还能从一个小兵丁口中听到。
所以,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可惜了肖太医,死的真冤枉。”唐铁头道:“后来大皇子几度都要丢命了,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一年来又好了不少。”
春暖觉得这个信息千里之外的人都知道,就很可怕。
皇宫里还有秘密可言吗?
皇宫,东宫,太子正和盼盼玩捉迷藏。
“大哥哥,你肯定不知道盼盼在哪儿?”
“是呀,盼盼你在哪儿呀,大哥哥找不到你了。”
皇后看着这一幕哑然失笑:皇儿什么时候玩心大发了呀。
居然和盼盼捉起了迷藏。
最主要的是,一个敢问一个敢答。
声音一发出来不就找着了吗?
他还这么有耐心的配合小孩玩儿。
看来他的身体真的日益变好了。
皇后欣慰的笑了。
“吩咐下去,给盼盼做好吃的。”
“皇后娘娘。”盼盼能这么喊还是肖春玉多次纠正的结果:“皇后娘娘最好了,知道盼盼希望吃什么。”
“是啊,我们盼盼喜欢吃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以后常住宫里好不好?”
“不好,宫里除了大哥哥外都不好玩儿,有人还要向盼盼翻白眼,不好玩儿。”盼盼郁闷的说:“陪了大哥哥就回府,祖母和爹爹娘亲都在等盼盼呢。”
“你这孩子……”
当真是别人家的,怎么都养不家啊,总惦记着回去。
每天接进宫里玩上两个时辰,吃了午饭就又给送回去,不管怎么样,就是不留宿宫中。
崴脚的问题解决了,这难兄难弟的,还有一个生疮的。
春暖也帮忙看了。
“最早的时候只有黄豆那么大,有点生疼,我就抓了一下,结果抓破了。第二天变得拇指那么大了……”
“这是第几天了?”
“从长疮那天起,到现在第五天了。”
春暖让他撸起裤子看一看。
他弟弟连忙帮忙撸,结果他惨叫连连,额头直冒冷汗。
“别撸了,撸不起来了,太疼了。”
“找把匕首将裤脚划破吧。”
春暖看了,大腿已经将裤子撑得紧紧的了,根本就卷不起来。
她甚至想过让他脱掉,但是寒冬腊月的,脱了得冻坏。
而且,看一只脚赵明华都有意见,更何况是要看一个男子的大腿,他还不得把醋坛子打翻了?
为了减少麻烦,就划破裤子为宜。
“划破了缝不上啊?”
那兵丁很是担心。
“那你觉得是你的裤子重要还是腿重要啊?”
气笑了都。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抓不住重点呢?
“我……”
最后兵丁还是掏出了匕首,却不知道该怎么划,又或者,他真怕一刀把自己的大腿给划伤了。
“来,你帮他拉着点裤子。”春暖接过刀子,顺着裤子的缝隙划下去,划了一条缝后,让赵明华用力撕。
赵明华也没客气,逮着两边一撕……撕到了裤腰上去了。
春暖……这力气用得确实大了些。
不过,这样的效果也很好,直接看到了又红又肿的大腿。
现在已经不是拇指那么大,而是有鸡蛋那么大了,还流黄水,从大腿往上往下都在蔓延,很明显的两根红筋窜着走。
“你真是一个铁汉。”
像是夸奖他,实则内心里想骂一骂。
蠢啊,命都不要了吗?
这是疔疮。
都变成这样了还走这么多路,越是走动越会蹿着走,到时候整条腿都得红肿。
“我原想着就是一个小疮,没放在心上,谁知道才五天时间,就变成这样了。”
不看不知道,看了连自己都吓一跳了。
“大夫,我这条腿会不会废呀?”
“不治就会废。”春暖看了看摇了摇头:“走吧,一起去镇上去,找大夫给你开药处理。”
她也有处理的经验和办法,不过因为没有笔墨纸砚,只能去找大夫。
最后就是让他坐在了前面跟庆生一起驾马车,那个崴脚好了的则骑马。
“他那条腿的裤子……”
撕开了,庆生做好事找了一条绳子给他让他绑上。
寒冬腊月里,那风是直往里面钻。
春暖同情心泛滥。
“你呀。”赵明华不得已,将自己座垫上的皮毛垫子丢了出去对庆生道:“给他盖上。”
“多谢公子,多谢多谢。”
兵丁感激不尽。
真是遇上好人了。
“你们的腿治好了还跟上大军吗?”
庆生打探着消息
“可能跟不上了。”兵丁道“我们可以回去,只是路途遥远,身无盘缠。”
“那你们打算怎么办?”
“走一步看一步吧。”兵丁一声叹息:“小哥,真羡慕你啊,有这样的主子。”
庆生挑眉那是当然了,自家公子脾气怪是怪了点,该骂的时候骂,该吼的时候吼,但好的时候是真的好。
跟着好主子就不必担心风餐露宿了。
“小哥,你们东家还缺下人吗?我和我弟弟只求一口饭吃,不饿死就好。”
啥情况啊,还想来抢自己的饭碗?
又或者说,公子只是救了一下他们就甩都甩不掉了?
这不是给公子找上麻烦事了吗?
“你们这不算逃兵吗?”
“不算,我们算是伤兵,伤兵可以退回原籍。”
那兵丁还拿出了路引,上面果然有签字画押的记录。
“那你为何不回原籍?”
“家里早没人了,我兄弟俩相依为命,三年前一场大火把我们的三间茅草房烧了,就想着当兵可以解决吃住问题,所以一遇上招兵我们兄弟俩就报名了。哪知道会遇上这么倒霉的事儿呢?”
出师未捷身先伤啊,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没有。
兄弟俩先想着治伤治疮,然后再想办法谋生。
这会儿无比羡慕驾马车的庆生。
主要是这小哥看起来精精神神的,穿的衣服也比自己兄弟俩穿得好得多,说明东家是有家底的,而且对下人很好。
“我家主子都要签卖身契的人,卖身,懂不?”
不是庆生吓他们,而是说的是事实。
实际上,庆生也有点同情这兄弟俩了。
什么叫屋漏偏逢连夜雨啊,这就是了。
家人全没了,三间茅草房也烧了,准备入伍找个着落呢,半道人崴的崴脚生的生疮。
这是出门没看黄历呢,还是人原本就这么倒霉?
“我懂,我们那儿也有大户人家买下人,不过他很苛刻,把下人当牲口一样用,我们都不愿意去他家做工。”
“那你们就不怕我家公子……”
话到嘴边,庆生还是咽了回去。
“我家公子可不会买下人了,我们家都是家生子。”
庆生生生的转了话题,可不能说少爷的坏话回头小心挨打。
“庆生。”
马车里的赵明华听到了他俩的对话。
“少爷。”
庆生连忙回应。
“公子,你买下我们兄弟俩吧,我们从小就是孤儿,能吃苦,力气也大……”
没想到对方直接顺杆子往上爬了,转头就给赵明华说。
“你们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少岁?祖籍在哪里,都会些什么,识字吗?”
“回公子,我叫唐石头,弟弟叫唐铁头。”唐石头道:“我们是双生子,今年十七岁,祖籍在汉州,家里没有别人了。也不识字。”
“不能识字?会做什么?”
“砍柴抬石头木头这些都很行,我们有的是力气。”唐石头道:“公子,你买下我们吧,真的,我们一定会听你的话,好好当差的。”
“少爷?”
庆生真怕自家公子一冲动就当真将人买下来了。
“汉州是不是产粮?”
“是,我们汉州是洞天福地,确实产粮。”
只不过,产粮的土地都在大户人家手里。
“这儿离汉州多少里路?”赵明华问:“骑马多久能到?”
“看跑多快,如果马不停蹄的话三天就能到,要是歇着走,五六天吧。”
若是靠双腿走路的的话,那就得十天半个月了。
“你们走了多久?”
“十一天。”
赵明华看向春暖。
“可以去。”
春暖没意见,反正出门在外计划没有变化快。
“好。”赵明华道:“唐石头是吧。”
“是”
“到镇上,找到笔墨纸砚签下你们的卖身契,然后,带我们去你们的汉州。”
“公子,你真的愿意买下我们兄弟俩了?”
“自然。”赵明华道:“我家的规矩严,你不懂的可以问庆生。”
“是,多谢公子,多谢公子。”
这是找到主心骨了,他们也是有主子的人了,突然之间,唐石头激动得不行,连忙对骑马跑在前面的唐铁头喊。
“铁头铁头,我们有东家了。”
唐铁头勒住了马不解的看向哥哥,等马车靠近了,他才听清楚哥哥说的是什么意思。
一时之间五味俱杂:他就知道自己的哥哥胆子小,一心只想求一个吃住的地方。
而自己则有一个将军梦,从小就去把别人家的耕牛当马来骑。
这次骑马是第一次,但是他丝毫不惧,事实证明,他可以。
都说第一次骑马会害怕,马儿也不配合,他并没有这些恐惧感。
他甚至觉得,他天生就是当将军的料!
结果,哥哥不和自己商量就直接将他卖了,还高兴成这样。
都不好说什么了。
主要是,这位东家对他们也有救命之恩。
老话说得好,救命之恩以身相许,虽然不是女子,身为男儿也不能忘记这份恩情。
卖身就卖身吧,好歹和哥哥一起。
“铁头,公子说要去我们汉州。”
铁头一愣。
他想问去汉州干什么,但是聪明如他,知道当下人不能管主子的事儿。
“那我们带路就行。”
赵明华和春暖相视一眼,他俩都看出来了:哥哥老实本分一些,弟弟要心服口服估计得需要时间。
当然,赵明华也知道,越是有本事的人越不容易臣服。
这个唐铁头他要降服了。
一行人到镇上,春暖索性买了笔墨纸砚。
先给兄弟俩写了卖身契,让他们签字画押,这年头,十二两银子就能买下一个壮劳力,挺值的。
“少爷,小的这腿?”
“我给你治。”春暖道:“你们兄弟俩再置办两身冬衣吧。”
既然都不当兵丁了,自然不能再穿着兵丁的服装,要不然还以为是哪里来的逃兵呢。
“多谢姑娘。”
兄弟俩从庆生口中知道车上的姑娘是未来女主子,少爷家是开药坊的。
难怪呢,能一下就治好他的脚。
也能治好哥哥的腿。
这算不算是一种缘分?
这一瞬间,唐铁头也认命了。
“公子去汉州是?”
“买粮。”赵明华道:“你们兄弟俩各在一地买粮,大量的买,我要运回昌州。”
“公子,世道不太平。”
唐铁头立即将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说了:“若是大量的粮运回昌州,路途遥远,很可能会遇上麻烦。”
这年头,天灾人祸的不少,拉帮结派占山为王的大大小小劫匪多得很。
“我有商队”
赵明华道:“不是我们几人。”
“那就好,那就好。”
新东家越是强悍越有本事,他们兄弟的靠山越硬。
一行人往汉州走,路上春暖给唐石头配了药,又吃又敷,而且还用火给他烧了一下。
第三天,那条红肿的大腿就消肿了,新买的裤子也能穿上了。
第六天,痊愈了。
“姑娘的医术是这个。”
唐石头竖起了大拇指。
“那是,你不知道,姑娘的祖上是太医,太医,专门给宫里贵人看诊的,知道不?”
庆生相当的骄傲。
“难怪呢,我就说世间女大夫很少,没想到是家传的。”唐铁头表示明白了:“咦,不对啊。”
什么不对?
庆生问。
唐铁头没再说出来。
“你是不是想说为什么京城太医的后代在这儿?”
唐铁头讪讪,这个庆生年纪不大,鬼精鬼精的,连自己想什么都知道了。
“你一定听说过贵妃假孕一案吧,肖太医,最冤枉的那一个。”
“原来是肖太医的后代啊。”
唐铁头恍然大悟,这就能解释得通了。
“听说过这事儿?”
“听说过,不仅听说过,还知道幕后的主谋是谁呢?”说起这事儿唐铁头就来了兴趣:“说来也巧,这事儿我还是无意中听说的,说幕后的主使就是三王爷,为的就是要砍掉肖太医,因为大皇子的病只有肖太医能看诊。”
在马车里的春暖听了个一清二楚:这是天家的秘辛,是京城大户人家公开的秘密,没想到,在这偏远的地方还能从一个小兵丁口中听到。
所以,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可惜了肖太医,死的真冤枉。”唐铁头道:“后来大皇子几度都要丢命了,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一年来又好了不少。”
春暖觉得这个信息千里之外的人都知道,就很可怕。
皇宫里还有秘密可言吗?
皇宫,东宫,太子正和盼盼玩捉迷藏。
“大哥哥,你肯定不知道盼盼在哪儿?”
“是呀,盼盼你在哪儿呀,大哥哥找不到你了。”
皇后看着这一幕哑然失笑:皇儿什么时候玩心大发了呀。
居然和盼盼捉起了迷藏。
最主要的是,一个敢问一个敢答。
声音一发出来不就找着了吗?
他还这么有耐心的配合小孩玩儿。
看来他的身体真的日益变好了。
皇后欣慰的笑了。
“吩咐下去,给盼盼做好吃的。”
“皇后娘娘。”盼盼能这么喊还是肖春玉多次纠正的结果:“皇后娘娘最好了,知道盼盼希望吃什么。”
“是啊,我们盼盼喜欢吃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以后常住宫里好不好?”
“不好,宫里除了大哥哥外都不好玩儿,有人还要向盼盼翻白眼,不好玩儿。”盼盼郁闷的说:“陪了大哥哥就回府,祖母和爹爹娘亲都在等盼盼呢。”
“你这孩子……”
当真是别人家的,怎么都养不家啊,总惦记着回去。
每天接进宫里玩上两个时辰,吃了午饭就又给送回去,不管怎么样,就是不留宿宫中。